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自走式链式耦合传动的沙滩表面垃圾清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滩表面垃圾清理系统,由车架、垃圾升抬板、对称承重轮、电机、垃圾储存箱、车架覆盖板、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二级减速箱、钢丝网、垃圾挡板、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链条、输出轴、传动轴、轻型承重轮胎、减震装置组成。太阳能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发动机驱动并蓄能,通过控制器带动车轮推动小车前行时,利用推力将垃圾及沙子经抬升板导入分离机构,经铁丝网过滤分离后沙子回落沙滩,垃圾则进入储存桶。同时,该车采用钢板弹簧和减震连接件等设计,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本发明的沙滩垃圾清理车无需外部动力模块的牵引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沙滩环境,可以更好地提高垃圾清理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自支撑类石墨多孔非晶碳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支撑类石墨多孔非晶碳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对金属镍片衬底进行超声清洗,并烘干后放置于管式炉中;S2:向所述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S3:对所述管式炉进行升温处理使其达到600℃-720℃,向所述管式炉中通入氢气,并对所述金属镍片衬底进行热处理;S4:向所述管式炉中通入碳氢化合物,使得经过热处理后的金属镍片衬底催化碳氢化合物裂解后生长非晶碳薄膜;S5:对所述管式炉进行降温处理,并将生长有非晶碳薄膜的镍片浸泡在腐蚀液中腐蚀掉衬底镍片后获得自支撑类石墨多孔非晶碳薄膜。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对环境温度要求不高,制备得到的非晶碳薄膜具有多孔结构和自支撑结构,可以很方便转移至任何衬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二氧化硅中空微球的产业化生产与结构调控关键技术
本团队采用新型结构导向技术来实现亚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中空微球的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高浓度制备,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并能对其纳米壳层结构进行精准调控,为相关功能材料的性能设计提供合成技术基础。现有二氧化硅中空微球制备技术的投资成本高、设备生产率低、控制难度大,无法在工业规模上对其特有的纳米结构进行精准调控,严重限制了中空微球在高端产业中的应用。本团队基于全新的中空结构导向技术,在间歇反应釜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实现中空微球的高密度、大批量生产,具有设备生产率高、微球结构规整、壁厚可控、容易复合改性等优点,突破了中空微球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通过改变导向剂分子结构和生产工艺微调,可在 50-400 纳米范围内对中空微球的壁厚进行精准调控,使其对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产生各种响应,并能通过控制中空和多孔结构调节比表面积、导热系数、阻尼特征、机械强度等性能,满足不同功能材料领域的要求。该技术还可以实现脂溶性物质或纳米颗粒与二氧化硅的复合,制备出具有功能多样性的复合中空微球, 如将氧化锡锑(ATO)与二氧化硅中空微球复合,可制备兼具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和隔热功能的复合中空微球保温填料。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9
一种微流控移液器枪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移液器枪头,包括本体和外囊,所述本体包括设在本体尾部区域内的进液通道、沿本体圆周周向排布的若干个浓缩微流道、设在本体外表面的空白液体出口,以及设在本体头部区域内的出液通道;浓缩微流道包括直流道、分叉流道、中间流道和两路旁支流道,直流道一端与进液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分叉流道连通,中间流道一端与分叉流道连通,另一端与出液通道连通,两路旁支流道分别设在中间流道两侧,旁支流道的一端与分叉流道连通,另一端向本体外表面弯折并与空白液体出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通量高,能利用微流体惯性效应来实现微米级粒子的浓缩。
东南大学 2021-04-11
维汉双语生活缴费微信小程序
产品服务:该项目已与同学合作创立公司(新疆伊祖儿商贸有限公司)投入运营,此前已完成开发,翻译,接入接口,推广等工作。商业模式:项目通过商品利润,手续费和广告等方式盈利。本项目在微信平台目前拥有150万个用户且达到了稳定的盈利状态。此后发展规划中希望开发更多缴费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拥有更多资金投入来开发和维护。 
同济大学 2021-04-10
靶向性纳米与微球抗癌药物
世界上还没有这类产品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本项目技术具有完全的我国知识产权,有关技术与工艺正准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与国内外现有的抗癌药物相比,靶向性纳米与微球抗癌药物具有以下的优点: (1)毒性低。本产品在体内具有较低的渗透压与毒性,特别是能在肿瘤部位选择性地释药,特异性地杀死癌细胞同时又不损伤正常细胞,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其毒性比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至少低2倍。 (2)具有肿瘤靶向性与专一选择性。小鼠体内药物分布实验表明,靶向性纳米与微球抗癌药物能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和内化,主动地改变在体内的自然分布,导向并富集至肿瘤组织或细胞内,可被肿瘤摄取,在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在靶肿瘤中的浓度较高,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从而实现靶向给药。 (3)疗效好,抗癌活性高。靶向性高分子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控制释放性能,且在释药过程中能较好地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特别是能在肿瘤部位选择性地释药,特异性地杀死癌细胞同时又不损伤正常细胞,能有效地诱导人体肝癌等细胞(Bel-7204)凋亡。其抗癌活性至少是临床应用抗癌药物的4倍。 (4)疗效时间长。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在体内最多只能维持30分钟,而靶向性高分子抗癌药物可富集于肿瘤组织或细胞内,在肿瘤(如人体肝癌Bel-7204等细胞)具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便于长时间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从而实现靶向给药。而且疗效时间长短,可以随意调节控制。 (5)用药量小。靶向性高分子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控制释放性能,极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而且对药物具有很好的保护功能,减少药物在体内被破坏。与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相比,其给药剂量至少可以减少2倍。 (6)不需要频繁服药,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7)具有完全的我国知识产权,有关技术与工艺正准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已经完成了靶向性高分子抗癌药物实验室小试研制、制备工艺优化与体内外动物实验。将进行中试研究,生产足够的产品,重新进行正式的结构表征,并邀请有权限的专业医院进行临床前体内外动物实验,收集整理充足的药物数据,准备申请进入临床试验。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关于微腔表面非线性光学的研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教授与龚旗煌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微腔非线性光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有机分子修饰的二氧化硅光学微腔的高效三次谐波产生,比此前报道的二氧化硅微腔转换效率提高了四个量级,接近晶体微环腔三次谐波的最高转换效率。成果被《物理评论快报》以封面及编辑推荐形式亮点报道:Phys. Rev. Lett. 123, 173902 (2019)。论文题为“Microcavity Nonlinear Optics with an Organically Functionalized Surface”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3.173902)。左图:二氧化硅微腔表面修饰有机共轭分子;右图:实验测得的激发光和三次谐波光谱图 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是现代光学研究和应用中最重要的非线性光学过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实现光频梳、全光开关和量子光源等。二氧化硅回音壁微腔由于具有超高的品质因子和成熟的制备工艺,已经成为是现代光子学研究的重要器件。然而,由于材料的限制,二氧化硅三阶光学非线性响应较弱于多数晶体材料,这严重地制约了二氧化硅微腔器件的性能。另一方面,有机共轭小分子具有离域的电子系统,在光场激发下,离域电子表现出很强的非谐振动,从而具有很高的非线性响应系数。同时,回音壁微腔的表面倏逝场为微腔与外界物质相互作用提供天然的通道。因此,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光学微腔和高非线性响应的有机分子形成连结;有机分子通过表面倏逝场作用,有效地调控微腔系统的非线性效应,从而提高微腔器件的性能甚至可能突破微腔材料的限制。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团队通过采用两步反应法,实现了二氧化硅微腔表面均匀地修饰有机分子层,既有效增强了微腔表面三阶非线性系数,同时保持了腔的高品质因子特性。实验中,研究者采用最近发展的动态相位匹配技术,即基于腔克尔效应和热效应补偿非线性频率转换过程中本征的相位失配,实现泵浦光和谐波频率与热腔模频率的共振匹配,最终实验上观测到三次谐波转换效率达到1680%/W2,比之前报道的二氧化硅微腔的最高转换效率提高了四个量级,接近目前晶体微环腔转换效率的最高值。研究者进一步地在实验上揭示了三次谐波的增强来自表面修饰的有机分子:微腔三次谐波/合频转换效率显著依赖于泵浦光偏振,平均输出功率对比度达到50倍,这是由于有机分子偶极取向导致的偏振依赖响应。该工作采用的表面修饰技术和动态相位匹配方法可以普适地推广到其它微腔和光波导等体系中,在宽带可调谐非线频率转换和表面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多糖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聚糖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 1,6-己二异氰酸酯胆固醇单酯;(2)制备疏水性多糖衍生物:将 1,6-己二异氰酸酯胆固醇单酯加入到二甲亚砜中,并加入天然多糖和吡 啶,在 70~90℃下反应;加入乙醇在 0~15℃下保存得到沉淀;收集 沉淀,并将沉淀在水中透析,保留下的沉淀干燥后即得到胆固醇修饰 的多糖衍生物;(3)制备有负载或无负载的多糖水凝胶。本发明通过对 葡聚糖微凝胶的制备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近红外荧光磁性微乳纳米粒子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研究表明,癌细胞在温度打到 43℃时即呈现死亡,而人体正常的细胞加热到 48℃亦 能健康生存。因此,利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耐热差别,将癌细胞部位加热到 43℃ 左右的温热疗法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肿瘤热疗的方法包括组织间射频消融热疗, 高能聚焦超声,微波热疗,以及通过全身加热使体温升高到 39.5℃-41.5℃维持 2-4 小 时来进行热疗等。 本发明将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粒子或近红外荧光有机染料分子与磁性纳米粒子一 起包埋到油包水的微乳中,通过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导向作用,将微乳包埋的近红外荧光 物质靶向到肿瘤部位并固定在肿瘤部位,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通过近红外荧光物质发 射的近红外荧光所产生的热来治疗肿瘤,或同时利用近红外荧光所产生的热和磁性纳米 粒子在交变磁场下产生的热共同杀伤肿瘤,或在微乳中进一步包埋抗癌药物,使其与纳 米粒子产生的热效应一起来治疗肿瘤。 
同济大学 2021-04-13
微创机器人外科及触觉感知
微创机器人外科及触觉感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微创外科(MIS)与开放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胸腹、脊柱、心血管和泌尿外科等领域 微创机器人外科(MIRS)由机器人替代医生操控手术器械,克服医生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灵巧性,改善手术精度和质量 触觉力信息缺失导致过大的操作力和器官组织创伤,是当前微创机器人外科面临的共同问题。项目利用光纤技术,研究微型触觉力传感器及其在器官组织类型和边界鉴定、机器人反馈控制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获得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有望消除触觉缺失引起的手术风险,提高微创机器人外科手术的精度、稳定性和质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727 7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