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碳酸二甲酯下游系列精细化工产品
苯胺基甲酸甲酯广泛用于多种优良杀虫剂的合成中间体,还可用于其他各种农药、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目前其制备方法都直接或间接使用剧毒的光气作为原料,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生产成本较高。本技术直接采用碳酸二甲酯与苯胺进行酯交换合成,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是一条清洁生产工艺。 肼基甲酸甲酯是医药卡巴、卡巴多司、卡巴氧、阿苯达唑等的中间体,还可用于合成碳酰肼等。本技术由碳酸二甲酯与水合肼一步合成,产率高、无三废,过程清洁无毒。年产1000吨规模,投资90万元。 三氯甲基碳酸酯替代光气及双光气,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医药、农药、香料和染料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年产1万吨规模,投资2200万元。 碳酰肼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水处理剂。目前碳酰肼的合成方法都采用剧毒的原料来合成,环境危害较大。本技术采用碳酸二甲酯生产碳酰肼,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工艺安全,无三废。整个过程转化率达95%以上,而选择性几乎100%。是绿色清洁生产工艺。 呋喃唑酮是一种具有较广抗菌谱的呋喃类杀菌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大肠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均有效,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等,也可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近年来用于治疗伤寒,疗效较好。本技术采用碳酸二甲酯羰基化路线合成呋喃唑酮,反应路线短、条件温和、操作简易。整个过程基本无三废、收率高,为清洁生产工艺。年产3000吨,设备投资约1000万。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尿素下游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生产技术
尿素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三聚氰酸、缩二脲、异丁叉二脲。 三聚氰酸广泛用于合成环氧树脂、抗氧剂、涂料、黏合剂、农药除草剂、金属氰化缓释剂、高分子材料改性剂等。目前国内生产三聚氰酸主要用固相法,收率低、质量差。本课题组开发的先进液相法新工艺,原料价廉易得、易于回收,工艺控制简单,投资省,成本低,产品收率可达90%,纯度达99%。年产2000吨规模,设备投资:180-200万元。 缩二脲在工业上用作生产泡沫塑料和海绵橡胶的发泡剂,油漆、胶水、润滑油的添加剂,纺织品、纸张的阻燃剂;在农业上用作缓效肥料,是氮肥防结块剂,是优良的除莠剂之一;在医药上,缩二脲可用于制备镇静剂、降血压药等;在畜牧业,主要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我国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缩二脲,国内的需求量很大。本项目开发的溶剂法制缩二脲技术,工艺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优点是:尿素转化率高,反应时间短,副产物少;能耗比固相法低;原料价廉易得,成本低。年产2500吨规模,投资仅160万元。 异丁叉二脲是一种优良的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和缓释肥料。五十年代初日本就利用其缓释性能应用于农、林和园林艺术。用于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饲料添加剂之一。年产?万吨规模,设备投资400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净化工作台
产品详细介绍生物安全柜 产品特点 :独特可靠的新颖结构,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带有10度倾斜角,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的舒适性和视觉效果。安全柜的操作区均采用四面(左右二侧、后部、低部)双层结构,所有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和被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系统包围。前视窗采用光学透视清晰、清洁、消毒剂不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钢化玻璃。滑动玻璃门升降门,自由轻松,随意定位,在行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不产生卡死现象,而且有联锁系统保证在悬挂系统出鼓掌时不脱落而给操作者带来危险。内胆、集液槽及托盘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内胆一次成形,圆弧处理,工作台面可移动。集液槽下部配有排污接口便于清洁。 详细参数:指标/型号 XJK-1100Ⅱ/A2(美国联邦NSF49) XJK-1360Ⅱ/B2(美国联邦NSF49) 洁净等级 100级@≥0.5μm(美联邦209E) 100级@≥0.5μm(美联邦209E) 菌落数 ≤0.5个/皿·时(φ90mm培养平皿) ≤0.5个/皿·时(φ90mm培养平皿) 风速 流入气流平均风速:大于0.5 m/s 流入气流平均风速:大于0.5 m/s 下降气流平均风速0.25-0.5 m/s 下降气流平均风速0.25-0.5 m/s 噪 音 ≤55dB(A) ≤55dB(A) 振动半峰值 ≤4μm ≤4μm 光照度 ≥500LX ≥500LX 电 源 单项交流220V/50Hz 单项交流220V/50Hz 重 量 205Kg 246 Kg 215Kg 260 Kg 工作区尺寸 1100x600x680mm 1360 x600x680mm 1100x600x680mm 1360 x600x680mm 装置外形尺寸 1240x790x2250mm 1500 x805x2250mm 1240x790x2250mm 1500 x790x2250mm 送风过滤器规格及数量 1000x470x69x① 1260x470x69x① 1000x395x69x① 1260x395x69x① 排风过滤器规格及数量 570x400x69x① 700x400x69x① 1000x320x90① 700x400x90x① 荧光灯/紫外灯规格及数量 30w x ②/ 20w x ① 40w x ②/ 40w x ① 30w x ②/ 20w x ① 30w x ②/ 30w x ① 适用人数 单人单面 双人单面 单人单面 双人单面 备注:我厂生产的生物安全柜是依照美国NSF49标准组织生产的二级通用型生物安全柜。对于用户若有B型生物安全柜需求的,可在定货中提出。对于有三级生物安全柜需求的用户可单独制作
济南杰康净化设备厂 2021-08-2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处于高山峡谷,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信息众多,给地质勘探、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各方面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二维、静态的处理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地质问题的方式,已难以满足工程地质、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因此,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的关键技术,可为分析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与施工中复杂的地质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在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服务的前提下,针对多源地质数据的耦合分析、地质体的复杂性、信息存储量大、分析速度慢、地质构造的动态性、模型的可靠性及其快速更新修改等难点,融合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工程地质学、数学地质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提出了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针对复杂地质体信息量大的特点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分析要求,研究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提出了以 NURBS 为主、结合 TIN 和 BRep 的混合数据结构;进而通过以面向对象技术、地质实体 NURBS 构造技术、改进的地质趋势面分析技术和三维对象集合运算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建模机制,对各类地质对象和人工对象进行拟合构造与几何建模,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验证,提供模型的快速反馈更新机制。基于三维统一模型,针对实际需求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应用技术,设计了丰富的分析算法。根据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紧密结合实践应用,研制开发通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 NURBS 混合数据结构建模方法与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成果可直接推广应用于各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前期规划、地质勘测、工程设计和施工等不同阶段的工程地质分析中,可通过钻孔平硐优化布置节约地质勘探费用,辅助地下工程施工及其管理可提前工期,降低造价,直接经济效益较大;提高工程地质分析、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水平与效率,为实际遇到的地质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途径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社会效益显著。在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设计和施工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企业合作。
天津大学 2021-04-1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 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2)特色及先进性 基于三大核心(新型组网架构、高效节能机制、可靠传输保障)机制,设计八项创新技术。提出了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节能机制和能量均衡消耗机制,设计了支持中继转发、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研发了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可靠传输技术,提升了监测预警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除正在受理部分,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3)技术指标 本成果已示范应用于龙门山地震带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根据示范系统运行效果,本成果与灾害监测传统方式技术参数相比,可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 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 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 传感节点能耗10%-50%,监测系统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0-30%; ? 网络故障对监测预警影响极大降低,网络故障带来的数据时延趋向于0。 (4)解决问题与实施效果 当前问题 解决方案与效果 技术状态 监测点部署受限于区域通信条件 中继转发技术: 采用中继转发技术,可在无信号覆盖区域建设监测点,通过中继转发技术将监测数据转移到具备GPRS/3G/卫星信号的位置。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的信息传输存在数据丢失、甚至意外中断的风险 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传输保障技术: (1)研发低开销、高能效自动重传技术,恢复丢失数据,较传统方式的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2)研发视频与图像自适应传输方法,提高视频、图像传输效率与可靠性,在网络信号较差时,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3)设计机会通信技术,传输网络中断处监测节点的数据,在邻近节点可替代传输时,可实现网络中断带来的时延效应趋于0。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持续工作能力受到能量供应的约束 基于监测事件预测和能量均衡消耗的节能机制: (1)研发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休眠机制,降低传感节点能耗10%-50%; (2)研发能量均衡消耗方法,监测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4.3%。 授权专利5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预警系统存在故障或破坏的问题 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 (1)设计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支持系统部分故障时的网络自愈能力,保障监测数据传输不中断; (2)所设计组网架构下的设备可互相自动查询工作状态,设备故障可由其邻居设备主动上报,同时保留的传统设备状态查询方式,提高及时发现失效设备的能力。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私密信息传递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私密信息的传递方法.其通过加私密信息附加在原始短消息中,从而将用户的私密信息传递给对方.通过本发明使得用户的私密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可以放心将私密信息通过短信传递给对方.
东北石油大学 2021-04-30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学校位于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庙山科技园,占地648亩,固定资产总值1.7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69万元,图书馆藏书43万册,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办学模式,形成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专业特色。打造了由传媒影视类、印刷与包装类、艺术设计类等相关专业组成的,具融通性质的现代传媒特色专业群;还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专业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特色专业集群,更紧跟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了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技术为主的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学校现有7个系、37个专业,其中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院校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8个,并牵头组建了湖北省印刷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内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综合实训中心1个,大型实训基地4个,各类实验实训室7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6个。成立了新媒体运营、网络策划、商务策划、非线编、影视后期制作、电视新闻、影视演播厅、表演排练厅、摄影摄像、移动应用开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云计算工程、电子产品设计、数字媒体应用、电商物流、会计电算、市场营销、会展综合、会议速录、旅游营销、动漫制作、造型设计等工作室,还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3D打印技术、应用英语、旅游管理、文秘速录、动漫制作技术、人物形象设计等一批“订单班”,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与知名本科院校合作开设了专本衔接教育,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还可取得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量身打造了SYB创业培训课程,对学生实行创新创业帮扶,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3%,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内涵建设,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育人成绩斐然。教师教学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教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全国职业教师微课大赛(高职组) 一、二、三等奖若干,全国职业院校“金教鞭”讲课竞赛银奖,16个教科研课题、3个学生管理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学生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秘速录赛项团体二、三等奖,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若干,全国“首届绿色印刷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竞赛三等奖、湖北省赛区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团体奖,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若干,人物形象设计专业2名学生代表湖北省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容赛项国家队集训。 目前,学校正大力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三全育人”体系,坚持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校期间将享受优质的成才环境。学校正致力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让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秉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为目标,建立了开放创新强校模式,累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设单位,原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招生试点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单独招生试点院校;是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 “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劳务外派培训基地”。学院占地面积1037亩,现有奎文和滨海两个校区,在校生12000余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设了现代化的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电子实训生产线,各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达8000多台套,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115个,建设了数字化智慧校园,实现了学院教学、管理、服务手段现代化。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秉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围绕产业设专业,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鲜明信息特色的虚拟现实、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与软件、智能制造四大优势专业群以及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商管、现代乘务等专业群。2020年招生专业达到33个。3个专业与本科高校实施“3+2”专本贯通培养,打造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是山东省虚拟现实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是虚拟现实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学院现设电子与通信系、软件与大数据系、数字媒体系、智能制造系、经济与管理系、现代服务系等六系和士官学院1个二级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两个教学部。学院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4人,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8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0多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学院深度契合军民结合战略,发挥专业建设和师资优势,主动服务于部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是教育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国防动员部确定的部队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空军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院校。学院实施“靶向”培养工作体系,多措并举夯实铸魂、精技、严纪、严体四项工程基础,打造军旅文化育人品牌,探索定向士官特色教育管理新路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强军人才。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科研和技术服务为支撑,积极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X”双证书制度,着力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与华为、联想、中兴、歌尔声学、潍柴动力、福田雷沃、惠科、师创、中创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广泛开展联合培养、师资培训、资源开发、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8%以上,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面向领带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面向领带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色配合书的管理、领带样本的管理和客户管理等功能。本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得主要办公业务流程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能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如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集成,以最大程度地共享资源,减少数据重复录入,提高统计分析的速度和质量;系统具有完善的WEB功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支持当今流行的浏览器、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各种服务器端客户端操作系统。系统使用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信息通讯机制,管理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机器上对领带产品及企业信息进行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东华大学 2021-02-0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3 64 65
  • ...
  • 170 1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