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油酸的清洁生产技术
将分离过程中的溶剂和尿素均回收重复使用, 无“三废”排放, 实现清洁生产; 在实施中均重复使用了回收的丁醇、尿素和水,丁醇的回收率为 92%,尿素的回收率为 95%。
扬州大学 2021-04-14
华清洁利绿色智慧校园
华清洁利智慧校园主要是专注于绿色智慧校园及高校智能设备服务的项目,主要涉及智慧教室、智慧教务、智慧公寓、智慧食堂等开发及后勤智能设备服务。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武汉爱鲸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李金龙 注册时间 2017.11.10 注册所在省市 湖北武汉 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11MA4KX13G5F 经营范围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软件开发;洗涤服务;净水设备、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销售及安装;家用电器维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的销售;初级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企业地址 洪山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大道新体育中心创业学院社会服务空间 获投资情况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金龙 公共管理学院 2021.9/2023.6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邓汉慧 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社会保障/创业教育 喻良涛 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 人力资源/创业教育 五、项目简介 华清洁利智慧校园主要是专注于绿色智慧校园及高校智能设备服务的项目,主要涉及智慧教室、智慧教务、智慧公寓、智慧食堂等开发及后勤智能设备(自助洗衣机、烘干机、洗鞋机、智能回收机、空气能热水、智能空调等)服务,项目从2017年开始运行,至今已覆盖40余所高校、投入设备10000+台,拥有30余项专利证书,获得了如第三届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唯一)、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等40余项奖励,获得“武汉五一劳动奖状”,先后也孵化和带动一系列在校创业子项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2
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
黄姜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作物。黄姜中提取的黄姜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在我国湖北、陕西等地区黄姜皂素的生产成为了当地经济支柱。但是传统黄姜提取工艺运用酸解的方法造成了很大污染。黄姜中有40%的淀粉和10%的纤维素没有利用,不仅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且淀粉和纤维素包裹着皂素因而影响产率。 该技术通过对黄姜中的淀粉进行糖化,接种戊糖乳杆菌同型发酵产乳酸。通过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黑曲霉浸提液作用于黄姜中的纤维素果胶。使得黄姜中的皂苷元得以释放,使资源利用最大化。生产废水废渣用于堆肥。 通过该成果,确立了一种通过微生物和酶解的方法进行乳酸发酵和皂素提取的清洁生产工艺。对于黄姜产业的废水的问题有实际意义。 完全达到黄姜废水零排放并有附加经济效益。零排放可以节约1000万元左右环保设备的投入。生产的乳酸有机肥均可售卖。 转化条件:乳酸发酵成套设备(发酵罐、糖化罐、提取罐等);堆肥场地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6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德康水性环保清洁水A
产品详细介绍 无色透明,无杂质。  
江门市盈江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色素(染料)敏化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 它具有清洁、不需要燃料、能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等优点。由于成本低,转化效率高,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近年来成为纳米技术和光电转换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 其发展可解决硅电池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制备,但因 TiO2 薄膜结构缺陷的存在,不利于电子的传输,制约了光电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可通过制备 TiO2/ZnO 复合薄膜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天然色素(黑果枸杞色素和河湟红花黄色素)或染料对光阳极进行敏化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流程。该项目成果具有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等优点,比传统硅电池具有更为广泛的用途,可实现太阳能电池的轻量化、薄膜化,并易于设计成不同形状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由纳米晶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液、导电基底以及对电极等几部分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源于光合作用的启发,其具体实现的方式是通过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从而激发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变成受激发的状态,通过与之复合的多孔薄膜传导出来。本项目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 TiO2/ZnO 复合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制备过程如下: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实验室成熟阶段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生产成本较低,仅为硅太阳能的 1/5~1/10,且使用寿命较长,如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可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应用领域:太阳能发电站、电子设备、太阳能建筑等,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天津大学 2021-04-11
水分散型辣椒红色素微乳液制备技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分散型辣椒红色素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包埋技术领域。本技术按质量比 2:1-4:1 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混 合,然后添加由辣椒红色素和食用油按 20:1-1:5 比例组成的油相,在 50-60℃ 下搅拌并添加水,体系会经过先澄清后浑浊的变化,当水添加到一定量时体系 会突然再次变得澄清透明,此时即得到水分散性的辣椒红色素微乳液,微乳液 中辣椒红色素含量在 1.98%-9.86%之间。辣椒红色素微乳液在低温、室温、高温、 离心及稀释时,不会出现浑浊和分层现象,是一种优质而稳定的水分散型辣椒 红色素产品。 技术特点:本技术的优点是将膏状的辣椒红色素制备成了水分散性的辣椒 红色素微乳液,流动性好,澄清透明,色价高,热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在使 用的过程中可加水无限稀释。 应用领域及前景:本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产品可以应用于流 体食品、半流体食品及水分含量较高的食品,拓展了脂溶性辣椒红色素的应用 领域。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海洋红酵母微胶囊色素的制备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红酵母微胶囊色素的制备方法,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粉碎处理海洋红酵母菌悬液;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处理条件为:4℃~10℃,80MPa~100MPa,0.08min/L~0.10min/L。本发明通过高压微射流粉碎技术对海洋红酵母细胞进行高压均质,使受到高速剪切、高频振荡、空穴效应和对流撞击等机械力作用,达到微破碎而制得海洋红酵母微胶囊色素;在产品贮藏过程中,色素也会经过微孔缓慢地释放出来,从而使产品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着色。本发明以海洋红酵母为原料,运用高压微射流粉碎技术对其细胞进行微破碎处理,制备了一种成本低、稳定性好、着色效果更佳的微胶囊色素。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APSP清洁低能耗制浆工艺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APSP制浆方法是在构皮制浆(助剂法、APO两步法、HAP法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将HAP技术与关键设备SLG相结合的产物,称为第五代构皮制浆技术新成果。并将此技术广泛的应用扩大到木材纤维、种毛纤维、禾本科纤维、废物纤维和其他韧皮纤维等原料的一种清洁低能耗制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本工艺现已投产使用。APSP将传统的碱法构皮制浆技术,由落后的"五高(物耗[碱、原料]高、能耗[温度、汽压]高、水耗高、污染重、时间[保温时间]长)两低(产量[成浆得率]低、质量[原浆白度]低)"的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水稻优质清洁化生产技术
该成果曾获农业部神农奖三等奖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该技术构建了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层次的稻米清洁化生产理论,从稻田生态、环境监控、秸秆还田培肥、抗病优质水稻品种筛选、减污施肥与节水灌溉等主要技术环节,系统研发了水稻清洁优质生产农艺,研制了多种生物农药,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在丰产科技工程中构建形成了无公害稻米、绿色食品稻米、有机食品稻米生产技术体系。
扬州大学 2021-04-14
甲缩醛清洁生产技术
甲缩醛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即良好的溶解性、低沸点、与水相溶性好,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另外,甲缩醛具有良好的去油污能力和挥发性,作为清洁剂可以替代F11和F113及含氯溶剂,因此是替代氟里昂,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降低对大气污染的环保产品。 根据甲缩醛的溶解特性,它可作为部分卤素烃溶剂的代用品;与许多溶剂的互溶性好,尤其是与LPG、DME的相溶性比较好,且沸点低,对提高气雾剂的蒸气压和雾化率是极有利的;甲缩醛具有优良的水溶性,为开发水基型气雾剂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项目采用催化反应精镏合成新工艺生产甲缩醛,反应采用固体酸催化剂,克服了传统催化剂腐蚀设备的缺点,将反应和精馏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可逆反应的转化率提高到99%以上,产品甲缩醛连续从塔顶采出,塔内基本为水。原料消耗低、产品纯度高(99.5%以上),节能显著,无三废,是绿色清洁生产工程化技术。原料消耗:甲醇860Kg、37%甲醛1096Kg。年产1万吨甲缩醛,设备投资约280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