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宗蛋白饲料原料生物技术处理的产业化
以主要的植物源性蛋白饲料原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原料的营养价值特性,系统建立抗营养因子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方法,借鉴现代发酵工程的优化理论,建立有益代谢产物的检测与控制和发酵参数相关的优化研究方法,确立规模化生产工艺并进行关键设备的选型,制造品质稳定可靠的发酵蛋白饲料,并建立相关产品的质量指标体系,为缓解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紧张提供现实可行的方法,实现我国饲料及养殖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转化生产 L-瓜氨酸的关键技术
L-瓜氨酸能够清除羟基,可有效保护 DNA 及 PMN 免受氧化反应的侵害。瓜氨酸对防治前列腺疾病作用明显。近来研究发现瓜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L-精氨酸,在维持心血管正常功能的一氧化氮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服用瓜氨酸能有效的改善人体的抗疲劳能力,维护健康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的肌肉强度,提高体能,在运动保健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目前广瓜氨酸在抗氧化,医用检测,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酶法转化精氨酸生产瓜氨酸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耗能低、专一性强、收率高、提取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构建工程菌,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高转化率的菌株。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转化生产 L-鸟氨酸的关键技术
L-鸟氨酸是细胞内重要代谢化合物,近来研究发现 L-鸟氨酸可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及糖与脂肪的分解代谢。此外,以鸟氨酸为原料制备的依氟鸟氨酸,能抑制多胺合成,延缓肿瘤细胞生长,是颇具前景的新型抗癌药物。L-鸟氨酸除了在医药上作为试剂与注射液外,通常还用于配制保肝、强身、解毒的营养剂以及生产消除疲劳的发泡饮料。而酶法转化精氨酸生产鸟氨酸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耗能低、专一性强、收率高、提取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技术指标:工程菌经过培养 6 h 后,ARG 酶活可达到 177.3 U/mL;在 4 h 的催化周期内,L-鸟氨酸产量为 112.3 g/L,对精氨酸摩尔转化率为 87 %。产品性能:无副产物,纯度高。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转化生产磷脂酰丝氨酸的关键技术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又称二酰甘油酰磷酸丝氨酸,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磷脂,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内层,尤其是大脑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能调控大脑的各项功能正常运作,起到调节血脂、改善记忆、健脑益智、以及延缓衰老等作用。但天然存在的磷脂酰丝氨酸很少,提取工艺繁杂, 并且安全性受到人们的质疑。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室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了磷脂酶 D 基因,以粗话生产磷脂酰丝氨酸。目前,该研究正在进行蛋白质工程改造及各项优化,以提高底物转化率。 
江南大学 2021-04-11
南开团队首次揭示霍乱大流行菌株起源和完整进化途径的研究成果,被写入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权威教科书《微生物》
近日,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霍乱大流行菌株起源和完整进化途径的研究成果,被写入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权威教科书《微生物》(Microbe,3rd Edition)。该书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米歇尔·斯旺森教授等编写,介绍微生物领域最基础和核心的知识及原理,是国际上最经典和畅销的微生物学教科书之一。
南开大学 2023-07-12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2-01
鱼类生长的内分泌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发现鱼类GH分泌活动受多种神经内分泌因 子的调控,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多巴胺及其激动剂等都 能刺激GH分泌,而生长抑素(SRIF)则抑制GH分泌;发现刺激GH分泌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等通过口服途 径能显著促进GH分泌和提高鱼体生长速率,且这些因子共同使用,其叠加作用产生的促生长效果更为显 著;构建了斜带石斑鱼等鱼类cDNA文库,克隆了生长激素(GH)及其受体,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Ⅱ (IGF-Ⅰ,IGF-Ⅱ)及其受体,脑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神经肽Y(NPY)、生长素释放 素(ghrelin)等生长相关功能基因;研制了基因重组GH,采用投喂方法证明它能为鱼消化道吸收而促进鱼 体生长。
中山大学 2021-04-10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项目简介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应用范围北京大学工学院从选育耐盐碱性植物新品种入手,研究并优化不同盐碱程度下植物组合、配伍模式,构建盐碱环境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筛选高效耐盐功能菌,利用耐盐功能菌接种技术,进一步发挥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作用,加快盐碱环境改良进程。形成以生物为主,盐碱环境改良与污水治理同步进行,实现盐碱改良—污染治理—生态重建系统综合技术的集成的盐碱化湿地的修复与改良综合技术体系。项目阶段北京大学工学院以多年对微生物的研究积累,将微生物与水体植物相结合,已经完成难降解有机磷化合物微生物——植物耦合净化体系理论模型构建,建立了对有机磷农药和难降解有机物(壬基酚等)具有高效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同时可以作为微生物菌剂应用在水环境以外的如土壤环境的修复中)筛选、培育,开发了从相应污染环境筛选具有有机物吸收或降解功能的水生植物的技术。微生物-植物耦合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比原有单一的微生物净化方式提高70% 的效率。同样,用生物的方式治理土壤的盐碱化,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调节土壤中的水气温状况,改变土壤结构与特性,改善有益微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通过生物措施改良的盐碱地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
北京大学 2021-04-11
 酶催化可控释放一氧化氮生物材料制备方法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制备成可注射溶液、薄膜、多孔支架、以及静电纺丝纤维膜等多种产品。由于一氧化氮能够可控按需释放,CS-NO及其复合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和心梗疾病。
南开大学 2021-04-10
发酵废液/废渣微生物电化学产氢的工艺与装备
2 015 年我国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对企业污染排放做出严格规定, 对违法排污企业惩罚力度大大加强。食品和药品发酵企业的废水/废渣的资源化 利用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发酵废水/废渣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可 生化处理性好和成分相对稳定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微生物电化学产氢气。 微生物电化学产氢所用到的装置称作微生物电解池。该装置被质子交换膜分 隔成一个阳极室和阴极室。在阳极室,生长在电极表面的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物 生成二氧化碳、质子和电子。质子和电子分别通过质子交换膜和外电路到达阴极, 两者在一定的外电压(>0.2 V)作用下在阴极生成氢气。整个装置可以实现污水 中有机物的去除,同时回收氢气。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8 109 110
  • ...
  • 134 1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