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艺展用掐丝珐琅艺术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艺展用掐丝珐琅艺术灯,涉及艺术灯技术领域。该艺展用掐丝珐琅艺术灯,包括底座、灯柱、旋转电机、螺纹杆、螺纹柱、升降板、掐丝珐琅灯和万向轮,底座的顶部与灯柱的底部固定连接,灯柱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部贯穿并螺纹连接在螺纹柱的内部,螺纹柱的顶部贯穿限位导通套并与限位导通套活动连接,升降板的顶部放置有掐丝珐琅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掐丝珐琅灯当做照明灯具,使灯具的样式契合古典美学,使游客能很好的感受古典艺术的美感,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螺纹杆旋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西藏宗教艺术研究》
根据国内外藏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西藏大学和四川大学在藏学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中国藏学研究所确定三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之三是“西藏考古与藏文化艺术”。本研究方向以田野考古为基础,利用考古材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研究藏族文化艺术,用实物材料来证明西藏与祖国悠久的文化联系,现已成为藏学中具有很强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的新兴领域。同时藏族文化艺术的研究也具有开拓性和填补空白的作用,在这一方面我校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目前我所更堆培杰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宗教艺术研究》正在进行当中,设计完成四本专著,即《西藏宗教绘画艺术研究》、《西藏宗教雕塑艺术研究》、《西藏宗教音乐艺术研究》、《西藏宗教舞蹈艺术研究》。还有我所平措同志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格萨尔的宗教文化研究》等。这一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学术地位和使用价值,对弘扬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藏大学 2021-02-01
快速干燥的艺术设计艺术品上色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干燥的艺术设计艺术品上色干燥装置,涉及艺术设计技术领域。该快速干燥的艺术设计艺术品上色干燥装置,包括主体机构、以及通风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处理箱、支撑腿、支撑柱、底壳、承台、连接板、电动推杆、弹力伸缩杆、顶壳、连接槽,支撑腿的数量为两个。该快速干燥的艺术设计艺术品上色干燥装置,在风机为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部快速输送风的同时,对风进行简单加热,使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部的气流微带热度,通过高度流通的风加快艺术品上面颜料的干燥速度,而微热的风不仅可以通过热度烤出颜料内部的水汽加快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南京艺术学院
坐落于秦淮河畔、石头城下的南京艺术学院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上溯到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创办了上海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并为校歌作词、题写校训、学训。1922年,颜文?先生在苏州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这两所中国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址于江苏无锡社桥。合并工作于12月8日完成,从此,这一天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址于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专。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从而最终完成了我院的建制。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今日之南艺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学院占地720余亩,现有校舍面积16万平方米。在校普通本专科生6126名,博士生49名,硕士生279名,留学生90余人,成教生1935名,附中学生482名。目前设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尚美演艺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学院、影视学院、人文学院8个二级学院,另有舞蹈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附属中专校。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学院设有本科专业22个,包括美术学、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摄影、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舞蹈编导、舞蹈学、表演、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以及专业方向56个,专升本专业8个,各类专修科(含成教)专业24个。拥有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艺术硕士授予单位。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绘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美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现有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602人,教授、副教授共249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57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我院艺术研究院设有美术考古研究中心、音乐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所、艺术学研究所,另有实验乐团、青年舞蹈团等演出机构。《音乐与表演》、《美术与设计》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美术与设计》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把“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外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形成了国有公办、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和从中专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秉承‘闳约深美’的办学理念,弘扬‘不息变动’的创新精神,培养‘德艺兼备’的艺术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2003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在这所历史悠久的艺术殿堂中,曾经涌现过一大批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和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刘海粟、臧云远、陈之佛、谢海燕、俞剑华、刘汝醴、温肇桐、陈大羽、黄友葵、程午嘉、甘涛、盛雪、姜希……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崛起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也为今天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汲六朝古都的文化滋养,得江苏经济大省的实力,团结奋进,不断进取,已经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南京艺术学院 2021-02-01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艺术学院成立于1958年,坐落在素有“歌舞之乡”、“丹青之乡”美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学院是全国七所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60年来,学院坚持“科教兴区、文化强区”战略,突出内涵发展,坚持以教育教学出人才、艺术研究出成果、创作展演出精品,成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地域特点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等艺术院校,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扩大新疆对外交流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新疆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使者和“天山脚下”艺术家的摇篮。 学院现有团结路东校区、西校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校区,占地958亩。有音乐系、舞蹈系、美术系、设计系、传媒系、戏剧影视系、文化艺术系、语言文化系(预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学院和附属中等艺术学校12个教学单位。有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专科、中专等办学层次。各类在校生总数6538人。 学院被列为自治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院现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为自治区重点专业。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设有音乐、舞蹈、美术、设计、传媒、戏剧影视、文化艺术等7个“研究创作中心”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有3个艺术研究所、2个美术设计馆,有新艺歌舞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等演出团体和一大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数万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自治区普通高校前列。 学院现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艺术学门类下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包括6个研究领域、19个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工623人,其中专任教师418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25人,硕士生导师9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名家10人。 “十二五”以来,学院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级15项,部委级17项,自治区级17项,厅局级74项,院级90项;出版专著32部、教材20部,发表学术论文955篇,其中核心期刊71篇;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5项。经过多年耕耘,目前学院迎来科研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学院积极服务国家和自治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开幕式、全国第十三届冬运会、新疆国际舞蹈节、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开幕式、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展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展演活动,创作推出一大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赴天山南北巡回演出,师生在国内外各项重大赛事中,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200多项、省部级竞赛奖500余项。 学院不断推动各项对外交流活动,作为首批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和欧盟艺术院校联盟成员单位,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上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与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泰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20余所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与全国30所艺术院校保持交流合作,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立长期对口支援与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连续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疆艺术学院秉承“传承创新,德艺双馨”的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内涵式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党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一个目标(人才培养),坚持两个标准(德艺双馨),建设三支队伍(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落实四个重点(以稳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正昂首阔步朝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面向世界”的高水平综合性艺术大学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新疆艺术学院 2021-02-01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萌生于1946年创办的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1948年东北大学成立音乐科,后东北大学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科改为音乐系。195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基础上,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此后,陆续合并了吉林省文化干部学校、吉林省艺术学校、吉林省歌舞剧院附设的音乐舞蹈学校、吉林市艺术学校、长春电影制片厂附属长春电影学院等五所各具特色的艺术院校,形成了培养多种艺术人才的综合性办学格局。1978年升格为大学,改称吉林艺术学院。2000年吉林省戏曲学校并入吉林艺术学院。学院身处长春市得天独厚的城市中心繁华地带,拥有表演、造型、综合、城市艺术四个校区,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舞蹈学院、新媒体学院、动漫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戏曲学院、城市艺术学院等13个本科教学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8178人,其中本科生7295人,专科生53人,硕士研究生830人。学院“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承文化的基地,艺术创新的源泉、引导审美的窗口”的办学功能日益彰显。 学院秉承传统,弘扬优势,坚持以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为主轴,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创新型艺术人才培育工程”为两翼,不断完善“项目带动教学,科研深化教学,展演促进教学,实践检验教学”的教学机制,努力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目前学院拥有41个本科专业,基本涵盖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内的各个艺术类专业,其中音乐学、艺术设计、表演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绘画、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表演为吉林省品牌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12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优秀课程;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吉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均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其中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为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拥有艺术、风景园林、新闻与传播3个专业硕士点,1个国家级基地(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艺术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吉林省艺术理论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长白山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协同创新中心、“互联网+”下的艺术创意与设计服务协同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学院艺术类学科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在省内居领先地位,国家级特色专业数、省级重中之重学科数均位居国内同类艺术院校前列。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659人,其中专任教师481人,副教授以上教师207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100余人。在这些教师中有3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为省高级专家,3人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人为长白山技能名师,8人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5人为省级教学名师,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创新团队,他们在为学院培养人才的同时,先后获得了一大批国家和省级艺术大奖: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金钟奖金奖、全国美展金奖、桃李杯舞蹈大赛金奖,6次获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4次,校园戏剧奖2次),首届“中国好声音”冠军,中国油画展艺术奖第一名、中国动画金猴奖、CCTV服装大赛金奖、国际拉赫玛尼诺夫大赛最佳歌剧演唱奖,获省级政府奖励34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长白山文艺奖、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学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悠久的历史艺术殿堂中,有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工作生活在这里:董清才、王恩显、吕金藻、姚涌、尚德义、甘柏林、韩冈觉、刘尚焜、徐光荣、王庆淮、潘素、靳之林、王丙召、孙天牧、李守仁、胡悌麟、英若识、李巍、傅植桂、周仲元、王福龄、仲佩茹、陈鸿英、徐风、杨村夫、郭溥澜等,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院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家和知名学者,其中代表性的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刘云志、著名作曲家唐建平、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赵聪、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董瑶;著名画家贾涤非、“亚洲博鳌论坛”整体视觉设计者张梦、舞蹈家王晓燕,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毕铭鑫,著名青年作家金仁顺,著名影视演员张凯丽、侯天来、丁海峰、闫学晶、杨童舒、张晓龙、王韦智等,还有一批文化与艺术事业的管理者,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杨静茂、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唐永葆等,他们为繁荣当代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3所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连续举办教育部俄罗斯艺术大师班、长春国际钢琴艺术节、长春国际陶艺作品展,被教育部确定我院为全国唯一的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并于2012年牵头成立了中俄艺术高校联盟。目前学院已与英国约克大学、诺森比亚大学开展了2+2、3+1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并邀请众多的国际高水平艺术家来我院演出、工作,为学院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进一步拓宽了学院艺术教育的视野,提升了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积极主动服务社会和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组织牵头人民大会堂吉林厅设计、国庆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吉林彩车设计制作,上海世博会吉林馆主题陈述方案策划与设计和宣传片制作;承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开闭幕式、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的视觉形象设计,中国长春国际钢琴艺术节、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全国艺术纤维展等;参与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国际电影节、国际动漫节等所有重大展会,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学院注重繁荣社会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学院在服务社会、开放办学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推动艺术走进社会、走进大众、走进生活。尤其是近些年来,学院以学院艺术节和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结合“高雅文化进社区”和“百校美育工程”两项品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不间断地举办音乐会、设计作品展、绘画展、话剧小品、舞蹈专场等活动近千余场,免费接待社会群众5万余人次,受到了社会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其中的“百校美育工程”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近20年,范围广及长春、吉林、通化、辽源、四平、白城、松原、白山、伊通等十几个市、县。因此,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七十年的栉风沐雨,七十年的辉煌征程,今天的吉林艺术学院正秉承“博学、求真、至善、尽美”的校训,发扬“尊重艺术个性,完善社会人格”的艺术教育理念,朝着“充满生机活力、特色鲜明、面向世界、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艺术大学”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吉林艺术学院 2021-02-01
安徽艺术学院
(null)
安徽艺术学院 2021-02-01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艺术人才的摇篮”。2013年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院校。 办学近六十年来,学校秉持培养德艺双馨人才的艺术教育理念,遵循艺术教育与职业教育规律,坚持品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技能培养与全面素质提高相结合、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国内外文化艺术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校友。如: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玉峰,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扬坤,原全国政协委员音乐教育家李未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何弦,著名钢琴教育家杨鸣、周铿,著名舞蹈编导范东凯、曾焕兴,著名影视编导夏蒙,著名歌唱家阮余群,戏曲表演“梅花奖”得主曾静萍、李敏、陈洪翔、周虹、陈琼,以及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超女叶一茜、快乐男生李炜、中国好声音郑虹等流行歌星。 一、办学条件与规模 学校本部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会城市——福州,地处风景秀丽的文化旅游及影视传媒小镇,毗邻闽江,人文荟萃、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是求学的理想之地。校区占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拥有各专业教学楼、综合剧院、音乐厅、舞蹈展演厅、美术展览厅、演播厅、图书馆、400米塑胶田径场、室内体育馆、游泳池等教学设施,建有音乐创作与MIDI制作室、古琴实训室、演播与录制实训室等20余个专业实训室。福建图书馆艺术分馆设于我校,馆藏图书资料20多万册。 校本部设有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社会文化系、服装设计系、公共教学部以及思政部等七个二级教学单位,在全省各地还有12个分校(班)。开设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室内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漆艺方向)、陶瓷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叶营销、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艺术设计、美术、舞台设计与制作、戏曲表演、表演艺术等16个高职(专科)专业,其中福建省级示范专业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专业2个。学校同时开设音乐、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木偶表演和社会文化艺术等6个中职专业常年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92人,其中校本部学生数为2217人。 二、专业建设成果 2005年升格高职以来,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稳步拓展专业数量的同时,做强、做精各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07-2009年色彩、视唱练耳、福建民间舞、舞蹈艺术实践、木管、声乐表演、中国古典舞等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音乐表演专业被评选为“省级精品专业”;舞蹈表演专业被评选为“省级精品专业”。 2010年“以实验艺术团为载体,构建高职艺术教育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教改项目被列入“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2012-2013年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被列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表演艺术实训基地被列入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舞蹈专业被列入福建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201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落户我校;舞蹈表演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评为“全国职业院校首批100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音乐表演、艺术设计、舞蹈表演等三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获得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持的“全国艺术职业教育系列教材”7部教材的主编资格;承办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戏曲教育发展规划起草会议。 2014年2项教学成果分别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茶文化专业被评选为福建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 2015-2016年,美术(木雕方向)、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列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美术(陶瓷艺术设计)、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被批准为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表演艺术、美术(木雕方向)专业列入“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专业。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汇聚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6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65.2%,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 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协会组织,其中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国美协、中国剧协等国家级协会会员40多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1人,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福建省服装版型技能大师1人,省音协副主席、省舞协副主席各1人。另外,省油画协会副主任、省钢琴协会主席、省音协古筝专委会会长、省提琴协会会长均由我校教师担任。从行业、企业聘请技能高手、能工巧匠40余人作为兼职教师,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推动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聘请了吕艺生、茅为蕙、杨青、薛行彪、谢南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行业专家、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21人,担任客座教授。建设了省级服装版型技能大师谢良工作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金锁福建民间舞工作室、省级漆艺大师俞峥工作室、国家级陶艺大师占绍林工作室等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了名师引领、结构优化、专兼合理的队伍结构。 四、服务社会能力 近年来,学校每年承接各类演出40多场次,先后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五十周年国庆天安门彩车游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六届泛珠大会、2011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2012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2013年福州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2014年《丝海梦寻》舞剧、2015年首届青运会等以及福建省政府组织的各类重大文艺演出,承办了第一期福州脱胎漆器传承人群培训班、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戏曲专场演出,举办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专场“艺韵流芳”歌舞晚会、2015分校(班)教学调演。 作为福建省文化系统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大力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活动,并被福建省人事厅授予“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艺术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艺术扶贫”工作,主动融入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 五、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2013年我院在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2014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金六银一铜的好成绩;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2015年在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并获得1个团体二等奖;2016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奖1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4项。在第三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中获得3银3铜,名列全国同类职业院校前茅,充分展现了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对外艺术交流 学校广泛开展海内外艺术交流活动,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艺术家来校讲座、艺术团来校展演,积极拓展对外交流空间。2005年受文化部委派组团赴北非六国交流巡演;2007年组团赴美国交流演出;2010年派出教师赴毛里求斯传授中国传统音乐;2011年组团赴德国莱法州交流演出;2012年、2013年派出教师赴印度尼西亚传授中国传统舞蹈;2014年派出师生赴台湾交流学习;2015年1月赴联合国参加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舞剧《丝海梦寻》演出。学校与加拿大多伦多音乐学院、德国来法州音乐学校、毛里求斯甘地学院、台湾中国艺术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戏曲学院、台湾和春职业技术学院、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86年的聂耳音乐学校。200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艺术类普通高校。学院下设聂耳音乐学院、演艺学院、传媒学院、设计学院、人文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研究中心、民族音乐研究所、公关舆情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设有20余个专业。 学院积极探索“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传承、职业型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倾力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2011年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综合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给予“先行先试”的试点。 学院践行科学发展观、凝练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师生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49个、省部级奖项150个;艺术设计获中央财政支持,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验实训示范基地”;传媒 “综合实训教学中心” 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学院“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培训基地”;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将学院列为“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 的人才培养基地。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一 、学院历史沿革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为湖北省戏曲学校,1966年因“文革”停课,1970年停办;1977年11月恢复重建;1988年,湖北省戏曲学校更名为湖北省艺术学校;1992年,与湖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合并;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文化部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与湖北省电影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省艺术学校”;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9年,湖北省艺术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华中师范大学艺术职业学院;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独立的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二 、学院现状 学院坐落在武昌珞珈山与伏虎山麓之间,是一所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艺术职业学院。高等艺术教育与中等艺术教育并存,在校生1827人。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场地与设施,校舍总建筑面积6132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行政用房45122㎡,09年将新增6500㎡教学用房,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5.06㎡,学生宿舍及生活用房建筑面积16200㎡,生均9㎡。学院拥有小剧场1个,实训教室178个,图书阅览室3个,多媒体教室9间,语音室2间,240台教学用微机。学院教学设备总值1265.62万元,生均6709.15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2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建有学院专门网站及专有域名http://www.artschool.com.cn。对外采用电信宽带10兆、教育网2兆光纤出口,做到光纤到楼层、百兆到桌面较为完备的校园网络。2007年学院加入“湖北省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在信息资源共享上得到较大的提升。学院现有校外实训基地20多个,与省内10多个省属重点文艺院团保持合作关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18人,专任教师122名,其中高级职称43人(国家一级演员10人),中级职称79人,“双师型”专业教师87人占71%,是一支学科配套、业务精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学院现设有音乐系、舞蹈系、艺术设计系、戏(曲)剧影视表演系、音像技术系、文化事业管理系以及公共课教学部、教学研究室8个教学部门;办公室、教务部、学生工作部、总务部、人保部、财务部、艺术实践部(艺术团)、艺术培训部、图书信息部9个行政与教辅部门。现开设了舞蹈表演、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影视表演、戏曲表演、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影视动画、公共关系、旅游管理、音像制作方向、器乐演奏、播音主持、模特表演十四个专业方向。 学院建立了湖北唯一的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主要从事钢琴调律师、健美操教练员、数码录音师、中级调音师、形体训练教练员、舞蹈教练员等七大门类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学院坚持特色办学,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建校5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艺术人才,其中优秀毕业生代表有朱世慧,两届“梅花奖”得主,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京剧院院长;刘丹丽,两届“梅花奖”得主,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徐帆,著名影视明星,“梅花奖”及第23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获得者;吴珍艳,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第九届法国国际舞蹈比赛现代舞女子组金奖获得者;李琼,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特别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汪金媛,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李铁,影视话剧双栖明星,自编自导的话剧和小品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等;陈笠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2008年文化部音乐剧比赛文华奖获得者;黄琳,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表演金奖获得者;音乐系学生黄莺、黄燕参加日本第七届国际高中生艺术大赛,获古筝比赛并列第一名。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各级别教科研工作,现已建成10门省、院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学院教师64人先后在政府组织的各类艺术比赛中荣获省级以上专业奖项,98名学生先后在各类艺术赛事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 由我院担纲演出的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荣获2006年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2007年荣获中国政府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大奖并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第一名”。 在2007年文化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中,我院荣获优秀成果奖。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文化厅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洪山区十佳文明单位,2006年我校获得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和湖北省教育厅表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05-2006年度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半个世纪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沐雨栉风,勤勉拓新,走出了一条宽广的艺术教育之路,铭刻下一串串闪光的足印,展现出一幅幅美丽迷人的艺苑风景,在新世纪她将以崭新的风姿再创辉煌。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1 2 3 4 5 6
  • ...
  •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