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育照明灯LED教室护眼灯读写专用护眼灯
格栅防眩教室灯类-主推款
长沙星奥照明有限公司 2021-08-23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大连工业大学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校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5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大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的辽宁省大连市,新校区位于大连北黄海经济区——大连市庄河,这里山青水绿,钟灵毓秀;这里碧海蓝天、风光旎丽;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校园环境宜学宜居。新校区占地面积770余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人文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处处得到彰显,校园规划现代别致,文化气息浓厚。教学楼、图书馆等楼群端宁恢弘,井然有致,学生公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让学子拥有“家”的感觉。学校是一所宜学宜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 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大连工业大学学科专业优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办学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学为重、特色为先、就业为上”作为办学思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2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管、经、艺、文等5大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3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242人,副教授以上96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社会知名学者等人士到校讲学。 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学校始终坚持构建知识与能力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学校开展部分专业大类招生,入学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近三年,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4项、市级奖项12项。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先后与省内外知名的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和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学习就业打造更多空间和机会。学校开设辅导课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学习深造,先后有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国际交流广泛多元。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友好关系,联合开展交换生、游学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校针对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开设英语辅导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始终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努力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0余个,青年志愿者、社会义工1000余人。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节”、“读书节”等品牌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彰显青年学子风采。 站在新时代,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科教兴国”为已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1-02-01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一所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于2000年开始面向浙江省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确认,2006年开始在余杭仓前办学,为有利于学院快速发展,计划2017年9月整体搬迁至上虞办学。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2016年,学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浙江省“十二五”高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设计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十三五”省一流学科B类。 学院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百余年的雄厚办学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现有本科专业29个,涉及理、工、艺、经、管、法、文等学科,其中省重点专业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3个。学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10多个省(市)招生,现有在校生6000余名,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60万余册,建有9个实验中心(室),有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等。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7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院按照“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培育特色、塑造品牌”的办学思路,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68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分别为2人和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4项,2名教师多次荣获德国红点奖和国际IF产品设计奖。 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5项,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10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二五”期间,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4项,2部教材入选省级高校重点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入选部委级及其他教材等4部。2016年,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5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 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参与面广,效果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10余项,1名学生被评为省十佳大学生。社会实践硕果累累,学院多次荣获省级优秀实践小分队、杭州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工作奖等荣誉。艺术体育成绩斐然,体育舞蹈、武术、乒乓球等项目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十二五”期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全国性奖项99项、省(市)级奖项550项,其中在教育部、省教育厅重点组织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22项、省级奖项317项。2016年省高数竞赛、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省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获奖成绩分别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二、第四和第七,均位于全省独立学院之首。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2021-02-01
“美丽中国"系列纤维基材彩织艺术品的设计、研发
纤维基材的彩织艺术品的成型是对期望画面的原物(自然景观、实体人物、美术作品等)拍摄,对数码 照片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导入专业软件,辅助花型设计、纹织CAD、提花设计,形成意匠文件;确定经、 纬线种类、纤度、颜色、排列密度,完成纹版设计,最后将工艺文件传输至专用机台,用各色纱线织成与照 片高度仿真的布样。"美丽中国"系列彩织以我国5A级景区标志景观(照片)为原稿织造而成的纤维艺术 品,以新奇、独特的方式突显“美丽中国“。各地景观类旅游区缺乏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家纺产品品种 单_,缺乏文化创意和艺术性,从未出现能体现需求者个人意愿,彩织将有效地解决这些系列问题,彩织完 全实现单一品种单一数量生产,市场空间灵活,前景看好。彩织成型技术还可应用到各类需求个性化的家用 纺织品、汽车内饰品、婚纱艺术作品、美术作品的染色纱线方式的表达再现等,彩织技术已能实现各种复杂 画面的高仿真织造,制品在功能上远超过高档纺织品,市场竞争优势,彩织有可能成为首个具有真正意义 的、消费者自己供稿、消费价格完全有能力接受的个性化纤维基材艺术品,制品利润率可达到100-300% , 同时带动旅游、装饰、汽车内饰、婚庆市场产品、商业销售的岗位增加,并一定程度改变旅游商品市场与纺 织品相关的市场格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相对于"绣","锦" 等,彩织达到了高度仿真, 成本仅为"绣","锦"的 十分之一或近百分之一,项 目组已完成自然景观、婚纱 人物、美术作品等为原稿的 彩织作品近400余个。要求 合作单位具有市场开发的能 力,能辅助进行市场化工 程,配合项目组进行市场分 析和模拟运行,并提供必要 的资金的支持。
西南大学 2021-04-13
教室护眼灯校园照明教育照明灯LED护眼灯
                                  微晶超薄防眩教室灯-嵌装/吊装
长沙星奥照明有限公司 2021-08-23
双色 LED 植物生长灯
LED 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高亮度、低发热的特点,用这种新 型节能光源代替已有的人工光源进行植物的高效生产,在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和较高的实用价值,仅植物工厂化育苗产业一项就为 LED 光源提供了巨 大的消费市场,据相关专家的测算,幼苗仅出口一项就达到近百亿株之巨量, 国内年消费量则更大。本项目以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为对象,通过基质组 成和对 ns2 掺杂离子的设计调控荧光光谱,研制出了激发光谱与近紫外芯片、 发射光谱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的匹配,新型蓝红双色 LED 植物生长灯。 光谱辐射范围从 400-650nm,并通过调节掺杂离子比例,实现蓝、红光相对强度 的可调节性。满足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高效节能环保高频无极灯
1. 背景介绍高频无极灯是一种集合现代多种光源优点于一体的新光源。该产品以其高光效(系统光效≥64Lm/W)、高显色性(≥80)、长寿命(≥6万小时)、无频闪(工作频率2.65MHz)、环保(不含液态汞),可立即启动和再启动,不怕震动,可在任意方向安装等优势成为绿色照明新秀。在电气设计上,它采用了有源功率因数补偿(APFC, n≥0.99),在电源电压大范围变动(165~265V)下能恒压供电,输出稳定的光通量。输入端的净化电路和防辐射处理使电磁干扰EMC完全符合国家检测标准。此外,由于灯泡的发光涂层为三基色荧光粉,发光柔和,显色指数高。高频无极灯是完全绿色环保的健康光源,并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它集长寿、节能和环保于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电光源,它与传统电光源相比较其综合效果远远优于其他类型的电光源,目前它的技术和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成长阶段,是一种朝阳产业。2. 关键技术解决了下列技术,1)无极灯泡壳的设计及制备技术; (2)无极灯耦合器的设计及制备技术;(3)无极灯高频发生器的制备技术。批量生产的高频无极灯经相关单位测试,符合 QB/T 2938-2008《单端无极荧光灯》标准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3. 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① 原材料选择与高频无极灯性能密切相关的填充气体、荧光粉、汞齐以及磁芯等材料。② 确定生产工艺,包括高频发生器、功率耦合器、无极灯管。③ 对采购的元器件进行筛选,专用芯片的老化处理和线路板的印制,对电器进行装配并调试,与外协零部件加工装配成整机,检测、老化、入库就完成高频发生器的制作。④ 生产泡体,泡体外加工,对泡体进行清洗、涂粉、烤泡、排气、充气的加工,对泡体进行封装。⑤ 高频耦合器及专用灯头外协加工,和封装好的泡体进行灯泡组装。⑥ 对成品进行老化、检验。最后组装、对成品进行检测试验、包装、入库。4. 创新性① 超长寿命,采用高频电磁感应耦合方式工作,取消了传统的灯丝和电极,寿命长达6万小时以上,是白炽灯的60倍,节能灯的12倍,高压钠灯的4倍。② 高效节能,发光效率高,可达60Lm/W以上。比白炽灯节能70%以上,比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卤灯节能50%以上,具有极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③ 高显色性,显色指数达80以上,采用优质三基色荧光粉,颜色不失真。④ 无频闪,工作频率为2.65MHz, 国际通用。光线稳定,消除人眼疲劳,有益视力健康,是真正的“绿色照明”。⑤ 光衰小,2000小时光通维持率为92%,光衰仅8%;20000小时后光通维持率可达80%。目前市场上其它的节能灯,2000小时光衰为30%。⑥ 瞬时启动,启动和再启动时间均小于0.5秒,完全消除了灯丝启动的弊端,即开即亮,适合各种环境和场所照明。● 应用前景: LED节能灯的应用为照明节能减排创造了转机,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为高频无极灯3倍以上),为推广应用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高频无极灯以其与LED灯相同的优点,低廉的价格,进入照明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高频无极照明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照明、室外室内照明、道路、工矿企业、民航车站、商场体育馆和图书馆等领域和场所。特别适用于换灯困难且费用昂贵的场所以及对安全要求高的重要场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紫外灯固化传动系统
可以量产/n紫外灯固化传动系统可用于环氧树脂和光敏胶的固化,可以自动将固化工件从进料口传送到出料口。传送带的运动速度连续可调。该系统适用于电子元器件、光学零件的固化。市场前景:推广中。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HID灯高性能电子镇流器
目前,我研究室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 lamp)高性能电子镇流器的研发方面已经实现系列化, 70W、100W、150W、175W、250W、400W、1000W金属卤化物灯电子镇流器和35W、50W、70W、100W、110W、150W、250W、400W、600W、1000W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均已达到产业化要求。多数产品分别具有110V输入电压和220V输入可选,少数产品还具有400VAC输入可选。 高压钠灯具有透雾性能好、光效高等优点,我研究室开发的电子镇流器在体积重量、功率因数、适应电网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物联网智慧灯控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