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Tempo Talents教学管理平台
实现“教学考评管”全流程课堂管理,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按年级、班级、学生等不同单元组建教学课堂,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由进行课程实践、项目实训的实验内容、进度、结果的管理。教师可以自定义教学计划,并结合学生情况设置拓展和必修课程及相关考核要求。平台将学生实验进度、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全流程数据完整记录,支持教师管理课程学习与考核数据,开展多维度学情分析,满足多种类型教学管理场景需求。 定制课堂 平台基于元子课及实训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学生情况、选用教材等,选择不同方向、分类、难易度的实践元子课和实训项目组合教学课堂,针对不同专业、年级、班级的学生灵活搭配出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课堂,实现个性化定制,让实践教学与整体教学目标更好地融合。 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设置课程评分规则、完成时间等,并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直观了解到当前课堂的学习进度。同时平台还提供必修课与拓展课配置,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能添加“拓展内容”,为学习意愿与能力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评价 平台中对于实训项目作业提供了统一的审阅、评分入口,教师可实时查看实训项目作业的提交情况,便于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同时平台还提供了优秀作业展示模块,教师可以在评分时将学生的作业评选为优秀作业展示出来,树立榜样,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营造出了评优争先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模块中统计了每个学生的课程学习进度、课程平均分及总学习时长等关键数据,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量化,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学习进度、学习时长等数据,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一个更准确更有依据的评判。平台还内置了生动形象的“成绩单”,可以让教师看到课堂中单个学生的全部课程学习情况及成绩,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有了更加全面、及时的了解,协助教师更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在后台中,平台记录了每个课程的访问情况、使用情况以及每个用户在平台中的操作记录,并按课程与用户两个维度分别进行统计,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汇总展示,方便平台管理者对平台内资源使用情况及用户操作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课程资源 平台针对每个课堂,都提供了公共的课程资源库,可供教师上传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课件、文档、视频、代码包等教学资源,实时共享到课程资源库中,方便学生进行查看、下载,教师教学资源共享更便捷,学生课后自学归纳更高效。 课程考核 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试卷、试题库,支持教师自定义新建试题或批量导入试题,以及通过模板自动组卷和手动选题组卷两种方式创建试卷,积累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师可通过试卷创建考试并发送至课堂,以课堂为单位进行在线考试,可在线评阅试卷并查阅考试成绩、成绩分布以及详细答题情况分析,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优秀作业 优秀作业模块展示了教师在实训课程中评选出来的优秀作业,可以在学生间树立优秀榜样,其他学生用户也可以浏览查看优秀作业,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优秀作业还将展示相同专业课程的往届优秀作业,可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助推总结反思。为学生们搭建了展示风采、相互促进、观摩学习的平台。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15
聚焦高校实验室规划与设计 共话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术活动-高校实验室科学规划与设计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1-01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加强和规范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省野外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和《黑龙江省关于的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4-11-12
关于印发《山东省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加强全省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统筹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水平与使用效率,省科技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5-01-04
ClassIn LMS教学管理平台,是以教学为核心的互动教学管理平台
1、将课堂班级转变成学习型社群;不仅有学习活动的互动、交流;也有学习资源、信息的分享,满足课前备课设计,课中互动教学,课后作业巩固等全流程设计; 2、协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限制,实现混合式、翻转式、交互式等创新教学策略; 3、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为学校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达成「教、学、管、评、测」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8
进展 | 电子系崔开宇在超光谱成像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团队崔开宇副教授带领学生在超光谱成像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相比已有光谱检测技术实现了从单点光谱仪到超光谱成像芯片的跨越。
清华大学 2022-05-30
东南大学毫米波CMOS芯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由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尤肖虎教授、赵涤燹教授牵头,联合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等单位完成的“Ka频段CMOS相控阵芯片与大规模集成阵列天线技术”项目成果通过了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的现场鉴定。 由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陈左宁院士、李国杰院士、吕跃广院士、丁文华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移动、信通院、华为、中兴、大唐电信和国内5所高校的共15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成果进行了现场鉴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解决了硅基CMOS毫米波Ka频段相控阵芯片和天线走向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成功研制了Ka频段CMOS相控阵芯片,并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规模集成阵列天线低成本解决方案,多项关键技术属首创;在硅基CMOS毫米波技术路线取得重大突破,在大规模相控阵天线集成度方面国际领先;成果在5G/6G毫米波和宽带卫星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该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已在相关应用部门得以成功推广应用。 目前,用于射频芯片的40nm和28nm CMOS工艺特征频率已经超过250GHz,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满足毫米波应用需求。毫米波硅基CMOS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将带来无线通信行业的一次变革,解决相控阵系统“不是不想用,只是用不起”的问题,把毫米波芯片及大规模相控阵变成来一种极低成本的易耗品。相比锗硅工艺和化合物半导体工艺,CMOS工艺在成本、集成度和成品率上具有巨大优势,但其输出功率相对较低,器件本身寄生效应较大。项目组经过长达6年的技术探索与创新,克服了毫米波CMOS芯片技术的固有瓶颈问题,所研制的芯片噪声系数为3dB,发射通道效率达到15%,无需校准便可实现精确幅相调控;基于大规模相控阵的波束成形能力,克服了毫米波CMOS芯片输出功率受限的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2-01
超低功耗、高可靠和强实时微控制器芯片
本项目重点研究面向物联网极低功耗微控制器关键技术,包括宽电压标准单元和片上存储器设计技术、工艺-电压-温度(PVT)偏差检测技术与自适应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技术、快速响应的宽负载高效率电源转换技术、低功耗高精度模数转换电路设计技术、极低功耗快速启动晶体振荡器技术;面向工业控制微控制器关键技术,包括高可靠处理器架构、低延时访问存储策略、纳秒级中断响应处理技术、容错型自纠错SRAM 设计技术、高精度时钟基准电路设计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及方法
本技术成果涉及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领 域,公开了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 统及方法
中山大学 2021-04-10
基于超陡摆幅器件的极低功耗物联网芯片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功耗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智能时代,物联网、生物医疗、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更加追求极低功耗,尤其是极低静态功耗。面向未来庞大的物联网节点应用的需求,极低功耗器件及其电路芯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玻尔兹曼限制,传统晶体管的亚阈摆幅存在理论极限,这一限制是阻碍器件功耗降低的关键因素,基于传统CMOS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已经无法满足物联网节点等对极低功耗的需求。 本项目基于标准CMOS工艺研制新型超陡摆幅隧穿器件,并进一步研发具有极低功耗的物联网节点芯片。新型超陡摆幅隧穿器件采用有别于传统晶体管的量子带带隧穿机制,可突破亚阈摆幅极限,同时获得比传统晶体管低2个量级以上的关态电流性能,具备极其优越的低静态功耗性能。通过超陡亚阈摆幅器件及电路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可促进我国物联网芯片产业的发展,显著提高物联网节点的工作时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