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米晶氮碳化钛陶瓷超细粉的高温碳氮化制备法
一种纳米晶氮碳化钛陶瓷超细粉的高温碳氮化反应制备法,以纳米氧化钛和纳米碳黑为原料,工艺步骤依次为配料、混料、干燥、装料、高温碳氮化、球磨、过筛。此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较一般碳热还原法节约能源,容易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通过控制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氮气压力(或流量)、碳钛配比等工艺因素可以合成各种氮含量的氮碳化钛纳米晶超细粉。用此法制备的氮碳化钛粉末为球形,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度为100~200NM,平均晶粒度为20~50NM,纯度达99%以上。
四川大学 2021-04-11
青藏高原冻土及土壤碳变化的环境风险评估结果
《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杨大文教授课题组题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融化的碳排放风险( Permafrost thawing puts the frozen carbon at risk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的研究论文。这是该课题组近年连续在专业领军期刊发表多项关于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研究成果后,在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与潜在风险评估方面的又一重要研究进展。 北半球分布的多年冻土面积约占北半球陆表面积的1/4,其中环北极多年冻土区储存着大量土壤有机碳,约为当前大气中碳储量的二倍。近年来,随着气温升高与冻土退化,原本冻结在多年冻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通过微生物分解以CO2、CH4等形式释放到大气当中,这些温室气体反馈到大气进一步加剧气温升高与冻土退化,形成冻土-气候的正反馈效应。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环北极地区以外最大范围的多年冻土,有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储存的土壤有机碳可能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碳源,而这些冻土碳的空间分布尚不明晰,融化风险也亟待评估。基准期(2006-2015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与表层(0-3m)土壤有机碳分布杨大文教授团队整合青藏高原地区最新的冻土与土壤碳观测数据,模拟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活动层厚度分布,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得到青藏高原冻土碳空间分布信息,估算了青藏高原冻土有机碳的储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约为50.43 Pg,其中37.21 Pg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常年位于冻结的多年冻土层中。这一成果填补了全球已有冻土碳数据中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冻土碳分布状况的空白。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青藏高原融化冻土有机碳的变化预测该研究还首次评估了升温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有机碳释放对区域碳循环的潜在影响。随着气候变暖,至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中储存的土壤有机碳约22.2-45.4%将发生融化,这一融化量可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生物群系净固碳量,从而极大地增加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从碳汇转变为碳源的风险。其中,3m以下深层冻土中有机碳融化量占冻土碳总融化量的比例高达29.6-46.2%,这一结果凸显了青藏高原地区深层冻土碳的重要性,弥补了现有研究仅关注浅层(0-3m)冻土碳释放的不足,为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融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生王泰华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大文教授、杨雨亭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北京大学朴世龙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程国栋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原文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9/eaaz3513
清华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碳材料蒸发发电的热电转换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材料蒸发发电的热电转换装置,该装 置包括壳体、绝热层、导水结构、循环工质、蒸发发电层和电极;其 中,壳体与上密封结构、下密封结构一起构成密闭腔体,密闭腔体的 顶端作为冷端,底端作为热端;循环工质与蒸发发电层设置在腔体内, 循环工质与蒸发发电层接触;蒸发发电层竖直设置,两个电极分别设 置在蒸发发电层的上下端面;下端面的电极与密闭腔体的热端之间存 在间隙;导水结构位于密闭腔体内,用于引导冷凝后的循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含稀土的氧化物红色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项目(专利号:200410009747.x)涉及一种含稀土的氧化物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射红色荧光的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发光材料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好、发光亮度高、单色性好、成本相对降低的红色发光材料。 该项目含稀土的氧化物的红色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为(Y1-x-y-z Gd x Al y Eu z)2O3,其中0<x ≤0.7 , x为基质组分Gd的含量;0<y<0.26, y为基质组分Al的含量; 0.02≤z ≤0.12, z为激活剂Eu的含量。含稀土的氧化物的红色发光材料是由Y2O3、Gd2O3、Al2O3和Eu2O3经1280℃高温灼烧,形成具有立方结构的(Y Gd Al Eu)2O3固熔体,因而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发光亮度高、单色性好的特点,并且由于非稀土元素Al对稀土元素Y、Gd的部分取代,导致稀土元素用量减少,降低产品成本。 应用范围:主要在灯用荧光粉等三基色红粉中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用于注塑工艺的聚合物结晶度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工艺的聚合物结晶度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方法步骤为:1)获取聚合物的完全结晶区密度、完全非晶区温度-密度曲线;2)获取模具内聚合物熔体的完全非晶区密度;3)采用超声波实时检测模具内聚合物熔体当前的密度,并根据该检测密度、完全结晶区密度以及完全非晶区密度获取聚合物熔体的实时结晶度;装置包括传感器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和中央处理单元,传感器单元包括超声波探测单元和温度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包括超声波发射单元和超声波接收单元,温度传感器、超声波接收单元分别通过数据采集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本发明能够实现注塑过程中聚合物结晶度的在线测量,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表面PEG化的聚合物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PEG化的聚合物空心球的制备方法,将PEG化的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成PEG化的聚合物溶液,将PEG化的聚合物溶液与水混合,形成乳液,恒温20~30℃搅拌24~96h,得到表面PEG化的聚合物空心球;所述的PEG化的聚合物是由式M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M2所示的结构单元组成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无规共聚物,所述无规共聚物中,M1结构单元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45~99%,M2结构单元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得到的表面PEG化的聚合物空心球不仅拥有PEG化的表面,且交联的壳层结构也使聚合物空心球更加稳定。
浙江大学 2021-04-11
利用溶剂促使配位铝氢化物和铵盐反应制氢的方法
利用溶剂促使配位铝氢化物和铵盐反应制氢的方法,配位铝氢化物的化学式为M(AlH4)m,其中M是能形成配位氢化物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m是所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化合价,铵盐的化学式为(NH4)nX,其中X是酸性基团,n是酸性基团的化合价,该方法是将配位铝氢化物、铵盐和溶剂加入反应器中相混合,通过溶剂加速配位铝氢化物与铵盐的反应,其中,配位铝氢化物和铵盐的摩尔比为(0.38~4.55) : 1,溶剂的用量为0.4L/mol~100L/mol配位铝氢化物。该方法不需加热,只要配位铝氢化物和铵盐接触,并有溶剂提供反应环境,即可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这种方法能在不提供额外能源的条件下高效释放氢气。
四川大学 2021-04-11
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发 明 人】李祥;陈建伟;薛平;汤彬;姚晓【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提取物,具体涉及从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制备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从红豆杉科植物枝叶中,采用现代分离手段提取得到具有很好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该有效部位中精制双黄酮类的含量可达50%~80%,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金松双黄酮、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白果双黄酮、穗花双黄酮。经实验研究表明,该红豆杉提取物不仅可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而且具有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能够减轻或抑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望开发成新的降血糖药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 明 人】徐力; 鹿竞文【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党参5-10份,炒白术5-10份,茯苓10-15份,黄连1-3份,紫苏梗8-10份,补骨脂10-30份,鸡血藤10-30份,红景天10-15份,法半夏6-10份,陈皮3-6份,石韦10-30份,大枣5-10枚,竹茹6-10,炙甘草3-6份,沙棘3-6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中药复方针对化疗副反应“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基本病机,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起到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作用,临床具有确切功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疾病生物标志物的质谱超高灵敏检测和成像新方法
膜蛋白生物标志物的超高灵敏度、高通量、多目标及操作简便的常压敞开式质谱(AMS)免疫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微升级体液中或几十个细胞表面的疾病蛋白标志物的原位检测,检测灵敏度达zeptomole(zmol)水平。实现了血清样品中CA125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望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该平台还可实现低至25个细胞水平的OVCAR-3和MCF-7细胞表面的重要三种生物标志物(CA125、CEA和EpCAM)的同时、原位表达差异测定,显示了超高的灵敏度和多目标同时检测能力,且具有普适性和可拓展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6 77 7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