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我校在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方法中取得新进展
我校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态研究中心)教师王兴昌(王传宽教授研究团队),在农林科学著名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农林科学1区,IF = 3.887)上先后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the CO2 storage measurements with a single profile system in a tall-dense-canopy temperate forest”、“Quantifying and reducing the differences in forest CO2-fluxes estimated by eddy covariance, biometric and chamber methods: A global synthesis”等系列研究论文,推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测定,对改进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有重要意义。 地球系统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但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CO2收支的定量测定依然是全球碳循环估测中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精确测定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是合理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调节气候变化作用的基础。据论文第一作者王兴昌博士和通讯作者王传宽教授介绍,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尺度CO2通量测定的3种主要方法(测树学方法、箱式法、涡动协方差法),各有优缺点,其中涡动协方差方法以其高时间分辨率、原位无干扰连续监测等优点而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冠层高大、地形起伏多变等因素,给涡动协方差方法的有效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经过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站历时10年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利用常用的单点观测或标准廓线估计森林冠层CO2储存通量,均会明显低估森林与大气之间的净CO2交换,从而带来显著的测定误差。进一步的全球数据整合分析发现:涡动协方差方法获得的森林净固碳量比测树学法的测定结果高25%,但其生态系统呼吸又比箱式法的测定结果低10%,而且这种误差在地形复杂和冠层浓密的森林生态系统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与开路涡动协方差系统的表面加热效应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森林碳收支的估算精度,而且为全球CO2通量观测网络的数据融合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依据。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2-01
全球城市用地扩张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碳循环过程中重要的碳汇,同时,由于气候干旱、城市扩张等因子的扰动作用,陆地生态系统可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而成为碳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因子,陆地NPP不仅反映了植被的光合生产能力,而且直接反映了生态过程(如碳源/汇)。全球陆地NPP的时空变化和影响机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是科学界争论的一个重要焦点。对城市用地扩张和气候驱动因子二者的陆地NPP响应进行单独分析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综合探讨城市扩张因子和气候驱动因子对陆地NPP变化的影响和相对贡献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全球尺度上的分析目前仍然处于空白。本研究利用30米分辨率的GlobeLand30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全球城市用地时空动态,同时结合MODIS的NPP产品(MOD17A3)、CASA模型和LPJ-Hydrology模型计算陆地NPP的时空分布,进而全面探讨过去十年间全球城市用地扩张和气候驱动因子对陆地NPP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全球城市用地扩张导致陆地NPP呈现减少的趋势(22.4 TgC year-1),这抵消了由气候驱动因子导致的NPP增加部分的30%。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城市用地扩张和气候驱动因子对同期陆地NPP变化的影响和相对贡献,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全球陆地NPP变化的复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呼天明教授团队揭示了西藏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网络调控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共现网络复杂性在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方面的重要性,并对不同海拔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微生物共现网络调控机制提出了新见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旱区生态系统阈值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91235)等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傅伯杰院士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在中国旱区生态系统阈值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干旱和放牧共同作用下的中国旱区生态系统阈值(Climate-driven ecological thresholds in China’s drylands modulated by grazing)”为题,于2023年7月3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3-01187-5。
地球科学部 2023-08-16
抗生素滥用对机体危害以及环境浓度抗生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团队通过斑马鱼和鱼类原代细胞对抗生素的毒性进行深入解析。低剂量的抗生素在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并且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团队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抗生素在深圳市主要流域的分布水平,并选择了环境中最常检出的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四环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这四种抗生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抗生素暴露健康的体外细胞,可能会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而减弱机体的抵抗力。实验也佐证了抗生素滥用对机体危害以及环境浓度抗生素对水生生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环境与测绘学院张绍良教授课题组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游憩价值估算方面,课题组采集了徐州市19个城市公园近50万条游憩者手机信令数据,构建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游憩服务价值估算模型。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寒旱地区被动式生态户厕系统
该方案针对寒旱区户厕用水不便、冬季上冻、清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太阳能加热技术与柔性材料结合,有效减缓冬季上冻问题,同时提高粪便堆肥发酵效率,确保极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方案优势如下: 人性化设计: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和异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温感座圈、扶手、置物架及太阳能照明等设施,提高冬季如厕舒适度和老年人如厕安全性。 环境友好:便器无需用水,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碳排放。 经济可持续:相比同类设备,施工和使用成本显著降低。高效防冻措施减少施工复杂度,太阳能加热和好氧堆肥技术降低水电支出,减量化处理减少清掏频率,便于农民自行还田利用,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获得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4imaGen Ventures全球挑战赛,最终十佳项目(中国唯一团队),获得国际可持续专家一致好评,5月份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 2025-05-16
关于“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通过首轮评审的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项目首轮评审工作,依规确定了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进行了反馈。请通过首轮评审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
科学技术部 2023-08-04
关于“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直接进入正式申报的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形式审查工作,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进行了反馈,并依规确定了可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请收到我中心关于正式申报邮件通知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其他项目请等待后续通知。
科学技术部 2023-07-25
“健康纳豆”微生态系列药品食品生物创制
成果简介: 纳豆是以大豆等为原料,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微生态功能性健康食品,其含有丰富的优质小分子蛋白质、纳豆激酶、异黄酮、生物多糖、维生素K2等生理活性成分,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作用,可对人体心脑血管、胃肠道及免疫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善,以独特的功效全面提升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因而纳豆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药食同源健康产品。常食用纳豆除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47 5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