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李宝龙
男,博士,教授, 博导。1965年6月生,江苏苏州人。1982-1989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开始在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工作,并于1998-2001年到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进行磁性材料、荧光材料、气体吸附和气体存储材料以及配位聚合物化学等研究工作。 在著名国际化学专业刊物Chem. Commun., Inorg. Chem., Cryst Growth Des., CrystEmgComm, Eur. J. Inorg. Chem., Polyhedron,Inorg. Chim. Acta., Inorg. Chem. Commun., J. Mol. Struc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研究工作。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No. 21171126, 2012年1月-2015年12月,70万)。
李宝龙 2021-12-31
段晨龙
段晨龙,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从事干法分选与筛分、二次资源利用的科学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2030”重大先导项目课题、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3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以及其它省部级与行业协会科技一等奖5项。 社会兼职 [1] 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青年编委 [3] 国家能源局煤矿智能化专家组成员 [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段晨龙 2023-03-24
龙志林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力学”学科负责人、湖南省一流本科“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湘潭大学“力学”科研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负责人、湖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绿色建筑学会理事、湖南省应用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湘潭市高新区企业科技特派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奖、多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多省(市)科学技术奖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会评专家,多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龙志林 2023-03-15
刘晓龙
姓  名 刘晓龙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5.7 从事专业 食药用菌 工作单位及职   务、职称 吉林农业大学,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食药用菌驯化、模式化、标准化和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擅长食药用菌品种审认定、食药用菌基地建设以及食药用菌病虫害防治。主持国家科技部、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等30多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项。起草国家林业标准、吉林省地方标准等15部。选育黑木耳品种——吉AU1号、AU2号和丰收2号3个,香菇品种——吉农香1号和龙香源1号2个,珊瑚状猴头菇——雪松茸等;主编《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食用菌生产流程图谱—香菇》、《黑木耳地栽和大棚挂袋栽培新技术》、《榆耳代料栽培新技术》等40多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刘晓龙 2021-06-23
龙红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本科生课程 《炼铁原料》、《专业导论》、《工程设计导论》、《认识实习》 研究生课程 《冶金过程控制》、《科技论文写作》、《烧结球团学》 科研方向 (1)冶金烟气污染物减排; (2)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 (3)智能冶金; (4)低碳炼铁。 学术任职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冶金反应工程学分会委员,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工程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钢协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委员会;《中国冶金》副主编、《J IRON STEEL RES INT》、《钢铁研究学报》、《冶金自动化》、《金属世界》、《烧结球团》编委,《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南大学学报》青年编委。 入选国家“WR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安徽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教学名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龙红明 2023-02-21
龙猫校园
针对校园体育,标准且可快速部署的智能教育系统
江苏凤凰智慧教育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02-01
“伏芹 1 号”水芹夏季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
该成果获 2014 年获中国商业科技一等奖。 “伏芹 1 号”水芹新品种由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育成, 2010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耐热性和耐抽薹性强,平均亩产高,是目前为止选育的第一个可用于夏季栽培的水芹品种。夏季遮阳网覆盖条件下,植株田间生长势较强,一致性好,抗逆性中等偏强,尤其耐热性较强。
扬州大学 2021-04-14
HMS-1高温抗盐油井水泥降失水剂
一、项目简介油气井固井作业中,强碱性水泥浆滤液大量渗入地层不仅会影响固井质量,也会造成产层污染。在油井水泥中添加降失水剂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水泥浆的滤失量,提高顶替效率,减少滤液对地层的伤害;防止水泥浆脱水,提高水泥石强度并可防止环空桥堵,层间窜流。在油井水泥中添加降失水剂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随着钻井技术的进步,给固井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来说,降失水剂的作用机理有以下几种观点:(1)提高水泥浆粘度,使之不宜脱水;(2)提高水泥浆静切力,一旦静止即发生胶凝,既不产生静压,又不传递外压;(3)粒度大小分布不同的颗粒材料,堵塞地层空隙或微孔;(4)使水溶性聚合物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吸附水化层,造成水泥颗粒桥接进而生成网状结构,束缚更多的自由水,堵塞水泥内部空隙,降低水泥滤饼的渗透性。(5)通过物理或化学交联使聚合物与无机物在一定压力下成膜,阻止水泥浆滤液的滤失。根据这几种原理,可作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只有三种:① 固体颗粒材料,对于这种材料,最初用作降失水剂的是膨润土,它是以极小的颗粒进入滤饼并镶嵌在水泥颗粒之间,而使滤饼结构致密,渗透率降低,属于这类材料还有沥青、石灰石粉、热塑性树脂等。均可用作降失水剂,此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降失水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抗温性,如磺化的酚醛树脂,缺点是配伍性差,尤其是对缓凝剂的选择性很强,另外对水泥浆的稠度影响较大,产品性能对原料品种和质量的依赖非常大。② 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对于这种材料目前发展最快,主要原因是,合成聚合物具有高效性,用较小的剂量即可起到相同的天然化合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其次,合成聚合物具有既可以提供多种品种和规模,也可以提供具有多种性能和功能的产品。此外,合成聚合物在质量和价格方面的变通性比天然的大,生产的稳定性也较强,然而缺点是产品多为液体,粉末固体生产成本相对较高。③ 成膜型水溶性高分子-无机盐交联体系,此类产品具有优良的降失水效果,对水泥浆稠化时间几乎没有影响,配伍性很强,特别适用于中、低温淡水水泥浆,生产成本较低。HMS-1为水溶性聚合物型降失水剂,通过在共聚物中引入具有抗盐、水化能力强、抗温的功能基团,并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得到不同分子量分布的共聚物,从而使产品具有耐温、抗盐、对水泥浆稠化时间影响小、对水泥浆具有分散作用的特点。二、市场前景我国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降失水剂进行研究和应用,发展速度很快,1986年仅使用59吨,1992年增至857吨,并且需求量逐年增加,使用降失水剂所带来的保证固井施工安全、保护油气层已经得到各油田的共识,总公司对降失水剂的使用也越加严格,2003年颁布的新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544-2003对不同固井施工作业中水泥浆失水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因此生产、开发油井水泥降失水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三、规模与投资广泛适用于陆地、海洋深井、超深井固井作业,可适用于G级、H级油井水泥,一般加量为5%~9%(BWOC),可使API失水小于50mL/30min。市场价格约为1.6~1.7万/吨,主要原材料价格为3000~5000元/吨产品。四、生产设备投资初期需要一台可控温反应釜,如有一定经济基础可进一步购置产品检测实验设备,约6~7万元。五、效益分析该产品市场价格约为1.6~1.7万/吨,主要原材料价格为3000~5000元/吨产品,人工、电费约200元/吨产品。六、合作方式可以以下两种方式进行:①一次性买断;②先支付入门费然后以卖出产品数量提成。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HMS-1高温抗盐油井水泥降失水剂
一、项目简介油气井固井作业中,强碱性水泥浆滤液大量渗入地层不仅会影响固井质量,也会造成产层污染。在油井水泥中添加降失水剂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水泥浆的滤失量,提高顶替效率,减少滤液对地层的伤害;防止水泥浆脱水,提高水泥石强度并可防止环空桥堵,层间窜流。在油井水泥中添加降失水剂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随着钻井技术的进步,给固井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来说,降失水剂的作用机理有以下几种观点:(1)提高水泥浆粘度,使之不宜脱水;(2)提高水泥浆静切力,一旦静止即发生胶凝,既不产生静压,又不传递外压;(3)粒度大小分布不同的颗粒材料,堵塞地层空隙或微孔;(4)使水溶性聚合物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吸附水化层,造成水泥颗粒桥接进而生成网状结构,束缚更多的自由水,堵塞水泥内部空隙,降低水泥滤饼的渗透性。(5)通过物理或化学交联使聚合物与无机物在一定压力下成膜,阻止水泥浆滤液的滤失。根据这几种原理,可作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只有三种:① 固体颗粒材料,对于这种材料,最初用作降失水剂的是膨润土,它是以极小的颗粒进入滤饼并镶嵌在水泥颗粒之间,而使滤饼结构致密,渗透率降低,属于这类材料还有沥青、石灰石粉、热塑性树脂等。均可用作降失水剂,此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降失水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抗温性,如磺化的酚醛树脂,缺点是配伍性差,尤其是对缓凝剂的选择性很强,另外对水泥浆的稠度影响较大,产品性能对原料品种和质量的依赖非常大。② 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对于这种材料目前发展最快,主要原因是,合成聚合物具有高效性,用较小的剂量即可起到相同的天然化合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其次,合成聚合物具有既可以提供多种品种和规模,也可以提供具有多种性能和功能的产品。此外,合成聚合物在质量和价格方面的变通性比天然的大,生产的稳定性也较强,然而缺点是产品多为液体,粉末固体生产成本相对较高。③ 成膜型水溶性高分子-无机盐交联体系,此类产品具有优良的降失水效果,对水泥浆稠化时间几乎没有影响,配伍性很强,特别适用于中、低温淡水水泥浆,生产成本较低。HMS-1为水溶性聚合物型降失水剂,通过在共聚物中引入具有抗盐、水化能力强、抗温的功能基团,并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得到不同分子量分布的共聚物,从而使产品具有耐温、抗盐、对水泥浆稠化时间影响小、对水泥浆具有分散作用的特点。二、市场前景我国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降失水剂进行研究和应用,发展速度很快,1986年仅使用59吨,1992年增至857吨,并且需求量逐年增加,使用降失水剂所带来的保证固井施工安全、保护油气层已经得到各油田的共识,总公司对降失水剂的使用也越加严格,2003年颁布的新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544-2003对不同固井施工作业中水泥浆失水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因此生产、开发油井水泥降失水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三、规模与投资广泛适用于陆地、海洋深井、超深井固井作业,可适用于G级、H级油井水泥,一般加量为5%~9%(BWOC),可使API失水小于50mL/30min。市场价格约为1.6~1.7万/吨,主要原材料价格为3000~5000元/吨产品。四、生产设备投资初期需要一台可控温反应釜,如有一定经济基础可进一步购置产品检测实验设备,约6~7万元。五、效益分析该产品市场价格约为1.6~1.7万/吨,主要原材料价格为3000~5000元/吨产品,人工、电费约200元/吨产品。六、合作方式可以以下两种方式进行:①一次性买断;②先支付入门费然后以卖出产品数量提成。七、其他该产品主要性能特点:1) 产品外观为浅黄色液体,无毒、无嗅,不污染环境。2) 适用于符合API标准的H级、G级油井水泥。3) 加量为5%~9%可使API失水小于50mL/30min,由于引入了新的功能基团,因此改变了以往市售聚合物降失水剂类产品过缓凝现象,因而可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对产品加量进行增减,对水泥浆性能无不利影响。4) 由于产品具有不同分子量分布的特点,因而其自身具有分散性,常规施工可不加或少加分散剂。5) 与缓凝剂配合使用,可用于井底循环度为≥120℃的油气井。6) 具有良好的抗盐性,可抗饱和食盐水。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抗 HIV-1 的 Furin 酚抑制剂及其制法
艾滋病病原体 HIV-1 的锚定与侵入主要是膜融合的过程,是由前体加工酶(如 Furin 酶)外膜前体蛋白 gp160 的加工开始的。通过一系列的生化细胞反应启动病毒膜和细胞 膜的融合,完成病毒感染过程。抑制 Furin 酶的作用对抑制 HIV-1 病毒侵入人体有重要 意义。现有的 Furin 酶抑制剂大都在天然大分子的基础上构建,临床迫切需要分子小且 活性高的人工构建的 Furin 酶抑制剂,成为更高效的抗 HIV-1 抑制剂。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量小,活性高的抗 HIV-1 抑制剂。本发明在原有的绿 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片断的基础上,改变某一些特征位点的氨基酸,用合成的方法得到所 需的粗肽样品,并用逐步还原-氧化的手段最终得到高纯度的样品,并证明其具有 Furin 酶抑制剂的效果。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同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