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锅炉火焰和水位视频监控系统
本系统是一套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炉膛火焰和汽包水位实时监测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对火焰图像,水位图像信息进行数字运算和处理,以提高图像显示的质量,并将处理过的视频信号送到工业电视上,保证让运行人员在控制室内能随时醒目的看到分层的火焰图像和清晰的水位棒图,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系统还可以实时记录特征参数,用曲线,表格等方式显示,并作为历史数据长期保存。另外,还具有报警和事故存盘功能。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工业煤粉锅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目前全国在用工业锅炉约  58 万台,其中燃煤锅炉约 48 万台,占工业锅炉总容量的 83%左右,每年消耗原煤约 6 亿吨左右。我国燃煤工业锅炉设计效率为72%-80%,接近国际水平,但其运行效率平均在 67%-72%,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0-15 个百分点。工业锅炉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均居全国工业行业第二,是仅次于火电厂的第二大煤烟型污染源,量大面广的燃煤工业锅炉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工信部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九大行业节能降耗路线图将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工程被列为九大重点节能工程之首,明确提出:“区分锅炉运行效率和使用燃料等情况,重点推进中小型工业燃煤锅炉节能技术改造。淘汰结构落后、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的旧式铸铁锅炉;采用在线运行监测、等离子点火、粉煤燃烧、燃煤催化燃烧等技术因地制宜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工业锅炉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需要进一步攻克新技术,努力提高工业锅炉热效率,推进工业锅炉科技进步。采用清洁燃料和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将是产品发展的趋势。煤粉锅炉是大型电站锅炉应用的主要技术,其与链条炉相比具有热效率高、煤质适应性广,易于自动化的优点,且可以采用高效的脱硫除尘和 NOx 控制技术,实现高效洁净燃烧的目的(相对传统工业锅炉而言),因此工业锅炉采用煤粉燃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锅炉燃烧优化及设备技术改造
项目简介 项目负责人从事锅炉燃烧调整及其设备技术改造二十五年,主要为火力发电厂和热电厂 各种形式的锅炉及其附属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运行方式设计及燃烧调整实验。 主要内容 (1)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锅炉)及优化设计; (2)制粉系统改造及其节能运行方式设计; (3)高效低污染燃烧设备设计; (4)除尘器、分离器、脱硫设备设计及技术改造; (5)低效锅炉技术改造。 多年来为华能电力公司、中电投资公司、国电公司、地方热力公司等多家电厂提供锅 炉设备技术改造及调整实验,解决很多锅炉结焦、灭火、燃烧效率低等设备和技术难题,为 电厂节能减排、降低发电煤耗、减少锅炉事故、降低厂用电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受到合作 单位的高度评价。已经合作的单位有华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徐州发电有限公司、 中电投蒙东通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十余个电力公司(厂)。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锅炉燃烧优化及设备技术改造
项目概况 项目负责人从事锅炉燃烧调整及其热力设备技术改造工作近三十年,主要为火力发电厂和热电厂各种形式的锅炉及其附属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改造、运行方式优化设计及燃烧调整实验等。主要内容 (1)锅炉燃烧调整实验(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锅炉)及优化设计; (2)制粉系统改造及其运行节能方式设计; (3)高效低污染燃烧设备设计; (4)除尘器、分离器、脱硫、脱硝设备设计及技术改造; (5)锅炉技术改造。技术指标    锅炉调试达到设备设计技术参数,锅炉技术改造设计达到最优化设计。市场前景 多年来为华能电力公司、中电投资公司、国电公司、地方热力公司等多家电厂提供锅炉设备技术改造及调整实验,解决很多锅炉结焦、灭火、燃烧效率低等设备和技术难题,为电厂节能减排、降低发电煤耗、减少锅炉事故、降低厂用电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受到合作单位的高度评价。 已经合作的单位有华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中电投蒙东通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十余个电力公司(厂)和地方热电厂。 欢迎各企业设计锅炉设备改造问题前来咨询。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的研究
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的研究是上海市重点工业科技攻关项目。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是火力发电的发展方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决定开发国际上最先进的600MW―1000MW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大型直流锅炉,本项目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超临界锅炉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参数条件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试验的理论研究。它对提高我国大型锅炉的设计水平和保证锅炉性能的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CR-604锅炉专用液位计
产品详细介绍CR-604锅炉专用液位计                       CR-604锅炉专用液位计(锅炉液位测量系统)1、概述:CR-604锅炉专用液位计,基于射频电容测量技术,输出4-20mA连续的标准信号,用于各种锅炉汽包液位的精确测量和控制。产品采用独特结构,将抗高温、耐高压、抗腐蚀、抗波动性能集于一身,变送部分利用军工器件,使信号输出更加稳定、可靠。该液位计安装简单,维护量小,测控精确,性价比高,是传统的电极式、差压式、磁翻板式液位计最理想的换代产品。2、工作原理:电容式液位测控仪均采用电容原理,即电容两极间介质量的变化可引起电容量的变化。其原理模拟图如图3.1所示,把一根外包绝缘层的金属棒插入装有导电介质的金属容器,金属棒和容器内壁之间形成电容,其填充介质的变化量△H与形成的电容变化量△Cx关系如下式:                                                                                                       当被测介质液位变化时,传感器电容量Cx也随之发生变化,电容变化增量△Cx通过变送器电路转换为与液位成正比例的标准电流信号。转换过程可用图3.2所示的方框图示意: 3、结构说明:图中的内部探极和测量筒构成电容式传感器,汽相口和液相口分别和锅炉汽包的法兰相对接,利用连通器原理将锅炉中的液体引入测量筒,而探极位于测量表筒的中心位置,液体的流入或界面的变化引起传感器内电极与测量表筒内壁之间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容量的变化。此时,由传感器将此电容量的变化采集并送之电器盒,再由电器中的电路板转换成4-20mA信号输出,则此时被测出的测量筒内的介质高度就是设备内介质的高度,从而实现对设备内介质的测量。图中的排污口,可定期将液位测控仪内污物对外排放,保持液位测控仪测量表筒内清洁干净,避免传感器粘附污物。4、技术参数:工作电压: 最大:40V     最小:6.5V电 流 环:两线制4.00mA ~ 20.00mA(±0.5%)防爆等级:ExiaIICT6 (-40℃~70℃)          ExiaIICT1~5 (-40℃~85℃)防爆参数:Ui=30V,Ii=100mA ,Pi=0.75W          Ci=100pF,Li=10uH             测量范围:0~2200mm Max               测量周期:0.5秒                      分 辨 率:0.02mm                       温度漂移:±0.5mm Max (-40℃~85℃)     工作压力:40MPa Max                    线性偏差:±(1+0.05%FS) mm            介质温度:300℃ Max.                    环境温度:-40℃~85℃ (ExiaIICT1-T5)  存储温度:-55℃~100℃                   防护等级:IP675、安装与调试:①、安装:安装前务必将设备上的引出管内孔清理干净,确保设备引出管的畅通及法兰密封面的完好无损。同时,应在液位计与设备引出法兰之间加上阀门,以便维修或更换时拆装仪表的方便。然后将液位计上的气液法兰与设备上的气液相阀门对接,中间加入密封垫,用螺栓固定即可。②、接线: ③、调试:本液位计在出厂时,零点与量程值已经用精密仪器调好,一般情况下无需用户自行调试,如果现场容器的量程与仪表输出值相差太多,此时则需要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调试时需要采用专业精密电流表。本液位计的电路调试分为智能型和模拟型两中:A:采用智能电路的调试方法:逆时针拧开变送器前盖板,内部电路外观如下:                 a.“零点”调试方法当液位在下限时,将本液位计接入24V直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流表,之后同时按下“Z”键和“S”键8秒钟以上,观察电流表读数为12mA左右时,松开两个按键,然后再按一下“Z”键,可以看到电流表的读数已为4mA,即已完成零点的调试。b.“量程”调试方法       当液位在上限时,同时按下“Z”键和“S”键8秒钟以上,观察电流表读数为12mA左右时,松开两个按键,然后再按一下“S”键,可以看到电流表的读数已为20mA,即已完成量程的调试。B:采用模拟电路的调试方法:a.调整“零点”:当液位在下限时,用螺丝刀缓慢旋转“Z”电位器,观察电流表的读数接近4mA。 b.调整“量程”:当液位在上限时,用螺丝刀缓慢旋转“S”电位器,观察电流表的读数接近20mA。       如此反复2-3次以上,直到零点和量程都分别为准确的4mA和20mA。6、订货须知和验收(一)订货须知:1、型号:CR-604 □(填写清楚)2、连接方式及尺寸3、量程4、被测介质5、设备压力6介质温度(二)用户验收        用户收到本厂产品应及时验收,如果有误或发现液位测控仪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请及时与相关联系人联系.在安装之前可以按前章所述调校验方法来验证液位测控仪的性能好坏。
香港长润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2021-08-23
R417A 热泵热水器蓄热水箱的优化设计
深入研究热泵热水器领域的工 质替代和部件优化,采用环保新工质,为提高蓄热效率、机组性能和新产品的产 业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能够自动脱模的热电单元成形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脱模的热电单元成形装置。底座中心开有凹槽,下模冲包括长方体阴模和连接在长方体阴模两侧的顶杆,长方体阴模嵌合在底座的凹槽内并开有腰形通槽,竖直的两个顶杆穿过底座凹槽两侧各自的孔;N型热电臂阴模和P型热电臂阴模并列地安装在下模冲的长方体阴模上,N型热电臂阴模和P型热电臂阴模上方安装有上模冲,上模冲下的两个冲头分别穿过N型热电臂阴模和P型热电臂阴模上的模腔孔。本发明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可对需要不同直径大小的热电臂的热电单元进行制造,利用热电臂阴模相贴并列嵌入底座的方法,可使成形后的试样和热电臂平整且朝向规则整齐;并可快速脱模,提高生产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1
热电联产机组智能优化控制的研究
科研领域及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先进控制策略在热工过程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项目概况    本项目主要针对众多热电联产机组在实施自动控制时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先进的智能优化控制理论,研究能较好地解决热、电负荷优化控制问题的先进控制系统,具体包括: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负荷协调优化控制;锅炉母管蒸汽压力的优化控制;机组主汽温度的优化控制等。主要特点 传统控制和现代控制在提高热工对象的控制品质上已作了大量的努力,但对于一些复杂对象的控制效果仍欠佳。本项目对人工免疫系统这一新的智能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方法相结合,将新的思想与传统及成熟的控制理论有机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复杂热工过程的优化控制,以期取得良好控制效果。技术指标     着眼于热电厂母管制机组实现热、电负荷整体优化控制需要解决的的一些关键问题,针对现有控制系统的不足,研究更为有效的基于免疫算法、多Agent技术和预测控制方法等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市场前景本项目研究成果对改善中小电厂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的现状,提高其锅炉自动投入率和经济效益,以及节约能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将有力地促进人工免疫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热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并为类似分布式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借鉴。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室温热电材料的研究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刘玮书课题组在Mg2Sb1.5Bi0.5:Mn0.01刚性室温热电材料和离子液体调制的PEDOT:PSS/IL 柔性热电材料方面取得研究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Research和Journal of Materiomics上。在刚性Mg基新型室温热电材料方面,刘玮书课题组与南科大物理系张文清教授和黄丽副教授合作,揭示了基于电子输运通道保护思想的功率因子增益策略,提升了Mg热电材料的室温性能。相关成果以“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Channel Protection and Tuning in Real Space to Boost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Mg3+δSb2-yBiy near Room Temperature”为题发表在由中国科协与《Science》杂志合办的高水平综合性期刊Research上。在柔性PEDOT基新型室温热电材料方面,刘玮书课题组在离子液体改性PEDOT/IL有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还原剂调控导电聚合物链氧化态优化策略,使材料在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薄膜的塞贝克系数从而达到优化薄膜性能的目的。相关成果以“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s of flexible PEDOT:PSS film by synergistically tuning the ordering structure and oxidation state”为题发表在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的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Materiomics上。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