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米复合相变蓄热电锅炉
正在申请专利,已加工出二台样品锅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太阳能高利用率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
(专利号:ZL 201410182396.6)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高利用率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炉体、顶部光伏发电组件、防水板、底部光伏发电集热器、传热板、温差发电片、传热合金块、上电磁阀、温控与水控装置、下电磁阀、上水位传感器、下水位传感器兼温度传感器、进水管和出水管,顶部光伏发电组件和底部光伏发电集热器分别位于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底部光伏发电集热器与炉体之间还设置有温差发电片,均用于太阳能光伏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无水蓄热电热水器
无水蓄热电热水器热水出水量大、体积小(只相当于目前同容量热水器体积的1/3~1/5);安装方便(挂壁、落地、室外均可);使用方便安全(微电脑自动控制、漏电保护、过电流保护等);蓄热效率高于95%;额定出水温度下的放热效率达90-95%;水量无级调节,按需加热,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水垢自清除;无污染、无腐蚀;水电完全隔离。 该项目的其技术热点包括: 高效蓄热技术 采用多种潜热高、显热大的蓄热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用,使之能够用最小的体积积蓄最多的热能。同时蓄热方式采用中心加热、外围取热,保证蓄热效率最高。 高效热交换技术  将水与电完全隔离,加热时保持机内无水,利用水与蓄热材料交换热量,不但安全而且换热效率高。 自动除垢技术 随时自动清除水垢,保证热水器长期使用不结垢。 汽—水混合技术 汽—水混合过程噪声大、不稳定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难题,该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热水器使用过程中平稳、无噪音、控制灵活。 最大限度的节能 可无级调节加热水量,用多少水,加多少热,不必象目前常规热水器那样,不论用水多少,必须全部加热所储存的水量。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相变蓄热水箱和相变蓄热太阳能通风系统
相变储能材料技术是近年来蓄能领域和新材料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该 技术对建筑节能、解决能源紧张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太阳能供热系统,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断性与能量密 度低的特点,不能连续稳定的提供热量,限制了太阳能的大面积使用,为了 蓄存不稳定的太阳能,常以蓄热水箱为蓄热设备,水为蓄热介质来维持系统 稳定运行,从而使得蓄热水箱需要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房间中,占用了宝贵的 建筑面积。本成果所涉及的模块化相变箱及其构成的相变蓄能系统,其通过 采用设置多个独立腔体的技术能同时实现蓄热和末端供热的目的,同时,在 达到同样存储热量的情况下能减少传统蓄热水箱体积,还能增大蓄热水箱运 行时长,减少辅助能源设备能耗;水箱中所用相变材料相变潜热大,在相变 温度附近蓄放热温度稳定,采用封装成板片形式的技术放置于普通蓄热水箱 中,将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不稳定的太阳能转化成稳定的热能储存在相变材 料中,可以有效增大太阳能能源利用率。 太阳能通风烟囱(Solar Chimney, SC)作为世界上最丰富、最具发展潜力 的能源资源一太阳能的被动利用技术之一,因其具有降低建筑通风与空调能耗、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能源资源可再生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生态建筑设计中, 是生态与节能建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是传统太阳能烟囱一直存在着蓄热 能力差、工作不稳定的缺点,在没有太阳辐射的时段无法运行。本团队成果 创新点在于将相变材料与传统太阳能烟囱相耦合,相变材料是替代传统蓄热 介质的最佳选项,与显热蓄能相比,相变蓄热是种潜热蓄能模式,具有蓄能 密度高,体积小,温度变化小,相变温度选择范围宽,易于控制等优点。相 变材料耦合太阳能烟囱可以有效提高烟囱本身的蓄热能力,将多余的太阳能 贮存起来,在没有太阳辐射时使用,从而有效延长了太阳能烟囱的工作时间。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在自然通风领域,目前节能设计中由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强 度等方面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当前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满足建筑的热 舒适性,传统太阳能烟囱利用普通围护结构或金属板作为蓄热介质,蓄热方 式是显热蓄热,墙体表面温度是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墙体温 度的变化极容易引起通风量变化或人体热不舒适感。另外,烟囱蓄热墙的蓄 热能力差,在多云天气或夜间,太阳能烟囱工作效能很差或不能工作,这极 大地限制了太阳能烟囱的实际应用。同时,相比于市场常见的机械通风技术, 其能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但是需要复杂的通风设备和动力设备,结构复杂, 而以相变太阳能烟囱为代表的自然通风技术低能耗,结构简单,仅需经过合 理布置房间的门窗位置即可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风,尤其在过度季节和气候温和 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介绍: 本研究团队拥有一批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博士和硕士组成的高 层次科研人员及先进的科研设备,在相变传热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方面均 具有扎实的基础,人员组成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大都有丰富的现场实测经验 及实验室研究的工作经历。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卢军教授主持完成了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城镇室外热环境预测与评价”,作为专题负责人完 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长江流域住宅节能理论与策略研究",主研完成了国 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镇热岛效应机理和模拟技术研究”以及数 十项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科研课题和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具有坚实的理 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工作经验,目前正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 海拔寒冷地区室内热环境质量及调控机理研究"的研究工作。卢军教授在相 变材料在建筑领域应用研究方面有较多的工作积累,尤其是相变蓄能水箱与被 动式自然通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团队发展提供 相关研究建议和指导。
重庆大学 2021-04-11
高效相变蓄热供暖技术
设计出了高效相变蓄热供暖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在白天收集热量,并将其储存用于供暖使用。 系统采用一定比例的石蜡—膨胀石墨作为蓄热材料,其具与供暖相适应的相变温度,较高的导热系数, 性质稳定,设计的石蜡—膨胀石墨蓄热罐通过内埋的  U 型翅片管实现与太阳能热蒸汽换热和用户供暖用水间的换热。装置节能环保,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应用场合广泛。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效相变蓄热供暖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巨热电势的离子热电材料
基于Seebeck效应的热电转换材料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直接相互转换,可为物联网体系中的小型传感器或电子设备提供可持续工作的电能。目前,基于传统电子型的热电转换材料(e-TE)在室温环境下捕获的能量可以达到毫瓦级的输出功率,但是受半导体电声输运行为的限制,优化的热电势约在200 μV/K左右。为获得1-5伏的供传感器工作的电压,在室温环境下的小温差工况下需要成千上万对n/p传统电子型热电对,增加了热电器件的集成难度和复杂程度;或者需要外接DC-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高效聚光与金属网基波纹管相变蓄热的太阳能锅炉节能成套技术研发
成果简介:  成功开发出了在正常太阳能辐射强度条件下能满足全天供热的锅炉-太阳能耦合工作的技术,保证了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开发出了高效太阳能集热阵列(增加基于涂料分解反射聚光效应的高效集热器技术); 研发出一套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深入实验、改造能力的金属网基波纹管结构的相变蓄热样机;提高系统单位安装面积的集热量,保证全天候预热软水出水温度80-95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SnSe热电材料
研究发现具有层状结构的SnSe的二维界面对声子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 (图1左),使得SnSe沿着层间方向具有很低的热导率,在773K温度下可达最小理论值 ~ 0.18 W/mK。寻找低热导率材料和降低热导率是热电领域长期以来提高热电优值ZT的有效途径。在聚焦SnSe层间低热导率的基础上,如能在此方向上实现高的电传输性能,则可实现高的热电性能。通过简化由 Wiedemann-Franz和Pisarenko关系决定的载流子浓度对ZT值的束缚后,ZT值关系可简化为: ,可见提高层间电传输性能需同时优化载流子迁移率 (m) 和有效质量 (m)。 由于SnSe材料在800K温度点存在一个从Pnma到Cmcm的相变,经过同步辐射和变温TEM实验测试发现该相变从600K便开始持续发生。利用该持续相变特性,通过调整电子掺杂浓度可将轻导带和重导带之间经历一个简并收敛 (增加有效质量和减小迁移率) 和退简并收敛 (减小有效质量和增加迁移率) 的过程。利用这一过程,恰好优化了迁移率和有效质量的乘积 (mm) (图1中),使得SnSe在整个温度范围内都保持较高的电传输性能。通过对比电子和空穴掺杂的n型和p型SnSe材料发现,通过电子掺杂后Sn和Se的p轨道在导带底会产生电子离域交叠杂化(而在价带顶则不存在这一现象),使得n型SnSe的电荷密度增大到足以填满层间空隙,实现了层间电子的隧穿 本征的SnSe的层状结构就像一堵墙,可以同时阻碍声子和载流子 (电子和空穴) 的传输。但通过重电子掺杂后,导带底的电子离域杂化现象增大了电荷密度,在墙内和墙之间只为电子量身定制了一条传输的隧道,如图2所示。在大电荷密度的基础上,加之连续相变引起的能带结构变化和晶体对称性的提高三个主要因素使得SnSe在层间方向表现出优异的电传输性能,当温度高于700K时,在SnSe的层间方向产生了比层内更优异的“三维电荷”传输效应。这种 “二维声子/三维电荷” 传输特点大幅提高了n型SnSe的热电性能。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GeTe热电材料
通过制备合适比例的Bi2Te3与GeTe的合金,人为地向体系中引入了大量的Ge空位缺陷,且如图所示,运用球差矫正电子显微镜的观测技术可以清楚地观测到这些Ge空位的前驱体空位“簇”。通过合适的热处理优化过程,研究人员还追踪到此类前驱体逐步演化成van der Waals gap空位面缺陷的过程。这些面缺陷会在材料内部诱导产生大量呈负电性的新的180度铁电畴结构,平衡材料内由载流子浓度过高导致的过剩的正电性,最终达到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最终,该项工作使得GeTe基热电材料的总体性能大幅提升,在温度达到773K时,该体系热电材料优值ZT达到了2.4,相比于优化前,提升了60%;在323~773K较宽的工作温度区间内,材料的平均ZT高达1.28,相比于优化前整整提升了一倍,达到了中温区热电材料在商业应用中对性能的需求,使其成为中温区优良的候选材料。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