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器件
本技术涵盖大尺寸铌酸锂晶体生长工艺及装备、晶圆制备、单晶薄膜制备及声表面波器件,实现材料、装备、器件协同发展。主要针对8英寸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声表面波器件进行开发研究,该技术属于我国“卡脖子”技术,目前国际市场空白。在铌酸锂晶体生长方面,开发了大尺寸智能单晶生长设备及工艺,包括大尺寸铌酸锂晶体生长模拟仿真设计、铌酸锂熔体-晶体固液界面特性与控制、大尺寸铌酸锂晶体生长工艺开发、生长-检测-分析-控制人工智能系统。采用离子束切片键合技术制备铌酸锂单晶薄膜,突破传统的薄膜制备方法无法制备单晶铌酸锂薄膜
山东大学 2021-04-14
镁基金属玻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基金属玻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它的化学 通式为 MgaCubYc,其中,a,b,c 为原子百分比,46.30≤a≤58.01, 24.61≤b≤28.96,13.18≤c≤24.74,且 a+b+c=100。本发明还公开了 一种镁基金属玻璃薄膜的制备方法,其采用磁控溅射制备得到,包括: 将 Mg、Cu 和 Y 按一定配比制备成合金靶;使用单晶硅片及普通玻璃 片作为薄膜的基底;将合金靶及薄膜基底放入溅射腔中,进行磁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快速响应的水凝胶薄膜光学传感技术
本技术是利用智能水凝胶的刺激响应性,结合Fabry-Perot薄膜干涉现象提出的新型光学传感方法。本技术使用的水凝胶薄膜厚度仅数微米,因此具有响应速度快速的特点。可检测的项目包括温度、pH值、葡萄糖等。可与光纤传感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传感。
南开大学 2021-04-14
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智能控温薄膜
通过对建筑物窗体的研究,自主研发出一种能够智能控制调节温度的VO2智能控温薄膜及其镀膜玻璃,是一种可以响应温度改变自身结构和光学性能的材料,可以使得窗体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率和透射率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可见光保持一定透过率(>50%)的前提下,使得夏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少,冬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多,从而保证房间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室内制冷采暖能耗。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宋炳坷 材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016/2019 赵起 材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016、2018 刘帅 管理/企业管理 2016/2019 徐志龙 材料/材料学 2017/2020 王子璇 材料/集成电路工程 2017/2020 肖智戈 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7/2020 范炜 材料/材料学 2017/2020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高彦峰 材料/材料学 研究员 材料学 四、项目简介 通过对建筑物窗体的研究,自主研发出一种能够智能控制调节温度的VO2智能控温薄膜及其镀膜玻璃,是一种可以响应温度改变自身结构和光学性能的材料,可以使得窗体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率和透射率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可见光保持一定透过率(>50%)的前提下,使得夏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少,冬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多,从而保证房间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室内制冷采暖能耗。该产品设计着眼于当前最先进的技术,立足于建筑节能材料研究前沿,以本团队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目前团队制备的VO2基智能窗相关技术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产品绿色友好,环保节能,适用于温带和热带绝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建造以及城市基础建筑节能改造,因此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上海大学 2022-08-12
废铅酸蓄电池湿法短流程回收制备性能铅炭电池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全球每年产生约5000万吨的电子废弃物,超过70%的电子废弃物产生于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及处置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作为典型的电子废弃物,截止2018年,铅酸蓄电池仍占全部二次电池的55%,拥有最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火法冶炼的废铅膏回收再生工艺,温度高达1000 oC以上,产生大量挥发性铅尘和SOx,传统火法再生铅引发的“血铅”等环境污染风险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电子废弃物具有资源性和污染性的双重特性,如何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清洁回收是本领域的难点。 本技术研发了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有机酸短流程回收方法及柠檬酸铅两段法焙烧制备新型铅粉方法,进而制备出高性能的铅炭电池,实现含铅组分的高效清洁回收。铅炭电池由于具有电容效应,有望解决传统铅酸蓄电池比能量密度低的不足。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输出高品质电能起着关键作用。光伏并网逆变器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最大功率跟踪、直流变换电路、逆变控制技术和孤岛检测等。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经直流变换电路提升并稳定直流电压输出,再通过并网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利用数字锁相技术和逆变控制技术,将与电网同频同相的高品质电能馈入电网,为保证并网发电系统不危及电网输电线路安全,孤岛检测技术能实时检测系统是否处于孤岛状态并能停止并网运行。本项目主要利用先进数字控制技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逆变闭环控制、孤岛检测及系统保护等,特别在大功率三相并网发电逆变系统高品质输出的控制技术及太阳能直流电到输出电能的高转换率技术方面有技术积累。采用自主研发的控制技术,使得并网输出电流总畸变率低,输出功率因素高且可调,系统发电效率高。光伏并网发电监控软件可实时远程监控多台并网逆变器工作状态,具有记录、存储、图形化显示系统各项输出如电压、电流、馈入电网电能数量等功能。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输出 高品质电能起着关键作用。光伏并网逆变器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最大功率跟踪、直流变换电路、 逆变控制技术和孤岛检测等。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经直流变换电路提升并稳定直 流电压输出,再通过并网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利用数字锁相技术和逆变控制技 术,将与电网同频同相的高品质电能馈入电网,保证并网发电系统不危及电网输电线路安全, 孤岛检测技术能实时检测系统是否处于孤岛状态并能停止并网运行。 本项目主要利用先进数字控制技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逆变闭环控制、孤岛检测及系统保 护等,特别在大功率三相并网发电逆变系统高品质输出的控制技术及太阳能直流电到输出电能 的高转换率技术方面有技术积累。采用自主研发的控制技术,使得并网输出电流总畸变率低, 输出功率因素高且可调,系统发电效率高。光伏并网发电监控软件可实时远程监控多台并网逆 变器工作状态,具有记录、存储、图形化显示系统各项输出如电压、电流、馈入电网电能数量 等功能。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除湿材料技术及其太阳能再生
成果内容: 本成果取得3项发明专利。除湿材料技术于2019年2月在海南省万宁市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除湿和再生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8%左右,能够满足除湿材料再生的要求。 成果优势:该技术可用于潮湿环境下电力电气设施、工业生产、国防建设、仪器仪表、日常生活等的除湿,有太阳条件下可实现太阳能再生和循环利用等。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成果成熟度:小试阶段 转化方式:技术入股、合作推广、技术转让 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状态 ZL201711397996.4 一种连续化学反应法蓄热放热系统 授权 ZL201310274286.8 一种膨胀石墨复合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ZL201310274316.5 膨胀石墨复合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图1 除湿材料的DTA-TG 热分析图 图2除湿材料的吸潮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 不同再生温度下除湿材料的再生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西北大学 2021-05-11
太阳能供电的汽车空调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种太阳能供电的汽车空调系统。它包括光伏电池组件、蓄电池、 电动压缩机制冷空调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微控制器 (MCU)、驱动电路、电压电流检测,电动压缩机调速功率控制电路组成。将 光伏板置于汽车表面,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对汽车空调实现供电。 本设备将光伏电池、蓄电池和电动压缩机制冷空调结合,可以实现电动汽车 本身资源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同时因为采用太阳能供电,能降低空调系统所占能 耗比,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技术创新点 将光伏电池、蓄电池和电动压缩机制冷空调结合,以光伏为空调系统供电, 目前几乎很少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采用光伏供电,利用电动汽车蓄电池,降低 空调系统所占能耗比,能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上海电机学院 2021-05-21
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
针对槽式太阳能高温热利用的集热器、混凝土储热技术、系统优化、标准化、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的示范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研制了封闭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搭建了封闭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集热器的热效率可达到71.35%。综述了中高温储能技术,利用Fluent 件对三角形截面、正方形截面、实验模型截面、六边形截面的储热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结论六边形截面储热体储热效果最佳,实验模型截面储热体大大提高储热效率。从全寿命周期费用和全寿命周期CO2 排放两个角度对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计算了全寿命周期中系统各环节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和检修费用,绘制出全寿命周期槽式太阳高温热力系统的费用曲线,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最佳集热器面积。详细统计了全寿命周期中系统各环节的CO2 排放量,绘制出全寿命周期系统CO2 排放量曲线,最终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最佳集热器面积。提出了槽式热发电厂的选址模型,根据气象参数、土地利用参数和水资源分布等情况,考虑是否适合建立槽式热发电厂,对我国大部分省份进行了分类。总结示范系统设计、建设、调试、研究经验和成果,针对槽式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的集热器、储热装置、备用热源、热力系统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总结了标准化条款。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建设了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改系统包括:集热方阵、备用热源、储热装置、冷却装置、检测装置等。并对集热器方阵的效率和储热装置的储热过程进行了现场试验。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91 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