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血管活性肠肽的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及应用
可用于制备抗炎、抗损伤、脑血管疾病、提高睡眠质量的药物, 该融合蛋白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保证其在宿主体内高水 平稳定表达,在保留 VIP 原有功能的同时,体内半衰期显著延长。
兰州大学 2021-04-14
二聚体化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应用
大多数治疗用的蛋白和多肽半衰期一般较短(金光泽等,2010), 需要频繁注射;而且这类上市药物价格较高。这给需要长期应用治疗 蛋白和多肽的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身体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因此,延长这些治疗蛋白与活性多肽半衰期的蛋白质工程改造已成为 研究的热点,对长效重组蛋白和活性多肽药物的开发也已成为对第一 代基因工程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赵洪亮等,2005)。 延长治疗用蛋白和多肽的半衰期通常采用的方法
兰州大学 2021-04-14
抗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产品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的免疫球蛋白产品。 尤其是一种关于鸡蛋卵黄免 疫蛋白( lgy)产品。轮状病毒遍及全球,是小儿腹泻病的重要病因,对于 该病多年来除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补液纠正脱水之外还无特异性疗法。 本 项目里涉及含有抗 A 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并具有其抗体活性的 产品、保健品、药物,本发明的有效成份经精制,纯度高,活性高,是配 制保健品和药物的理想用品, 它们被应用于防治因 A
南昌大学 2021-04-14
新型抗病肽蛋白生物饲料产业化技术
一、成果简介 解决目前畜禽养殖业疫病复杂(病源复杂且具有抗药性)、死亡率较高、各种疾病降低生产性能和药物残留等多种问题。本项目是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含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用5项。生产出新型抗病肽蛋白功能性生物饲料,它是一种富含抗菌肽(如细菌素)以及多种功能肽、消化酶、有机酸、功能微生物和未知促生长因子(UGF)的新型抗病、助消化、促生长、环保的绿色功能性生物饲料系列产品。用于生产出优质、安全、绿色、营养、风味独特的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产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水酶法同时提制植物油脂和蛋白技术
项目以花生等高含油油料作物为原料,集成可控酶解、连续三相分离、膜分 离浓缩、高效破乳等技术,从油料中提取油脂与水解蛋白,工艺路线较为简单, 实验室小试条件下,游离油与水解蛋白得率分别达到 93%和 87%,中试实验中, 游离油得率和水解蛋白得率均达到 80%左右,所得花生油达到国家三级花生油的标准。该深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花生的附加值,为花生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 广泛市场前景的途径。 创新要点 (1)处理条件温和,可得到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无溶剂残留的高质量的油脂,同时有效回收原料中的蛋白质; (2)工艺绿色环保,比现行分离蛋白工艺更为节能降耗。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首先利用pcr反应从豇豆基因组dna中直接获得cpti基因(cpti基因不含有内含子),然后优化改造所述cpti序列,改造后的序列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和表达比活性都有显著改进。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首先利用pcr反应从豇豆基因组dna中直接获得cpti基因(cpti基因不含有内含子),然后优化改造所述cpti序列,改造后的序列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和表达比活性都有显著改进。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HY5在光下可通过蛋白-蛋白直接互作增强BIN2的激酶活性,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的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朱丹萌课题组,揭示了HY5(ELONGATED HYPOCOTYL 5)在光下可通过蛋白-蛋白直接互作增强BIN2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2)的激酶活性,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相关论文以“Modulation of BIN2 kinase activity by HY5 controls hypocotyl elongation in the light”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项研究发现了HY5调控下胚轴伸长的新方式,揭示了其介导的BR信号抑制机理,为GSK3β激酶活性调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或可为今后HY5蛋白的定向改造提供氨基酸位点信息。这项研究是研究团队继发现光形态建成抑制因子COP1抑制BIN2活性来促进暗形态建成的非经典功能 (Ling et al., 2017, PNAS)之后的又一新发现,并再次揭示光信号途径重要因子“技多不愁”的有趣现象。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机械化学结合水洗的飞灰高效低成本无害处置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涉及飞灰无害化处置,旨在提供一种机械化学结合水洗的飞灰高效低成本无害处置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给料仓、水平滚筒式球磨机、搅拌釜和板框压滤机;给料仓的底部接于水平滚筒式球磨机的进料口,水平滚筒式球磨机的密闭筒体中放置不锈钢磨球;出料管道两端分别接水平滚筒式球磨机底部和搅拌釜上部;搅拌釜上接进水管道,底部接至板框压滤机。本发明可同时高效实现飞灰的重金属固化、二噁英降解和氯脱除,处置后飞灰彻底无害化且具备资源化利用条件;处置后飞灰的重金属固化率在70%以上;无外加添加剂,处置成本低廉;工艺流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过程环保,无有害副产物产生;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低廉,处置效果显著,工艺流程实现简单。
浙江大学 2021-04-11
我校王琴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与量子密码系统结合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我校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王琴教授团队在量子密码领域取得新突破,该团队首次提出将人工智能领域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应用到量子密码控制系统之中, 实现了对量子密码系统的主动反馈与控制, 在不引入任何额外硬件和辅助稳定设备的条件下,将系统传输效率提升接近百分之二十。该成果近期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权威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 Applied》上。   量子密码作为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商用化,有望在未来大规模网络加密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自第一个BB84协议提出以来,量子密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均取得了巨大进展。现有量子密码系统包括相位、偏振、时间-能量编码等编码方式,其中相位编码方式应用最为广泛。该类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位漂移问题,因而需要不断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相位进行实时校准。目前主流系统通过采用扫描+传输的方法来解决。该方法虽然可以实现相位补偿,但会导致量子密码系统传输效率降低。针对该缺点,我校王琴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将人工智能与量子密码控制系统相结合,利用LSTM网络主动预测系统相位漂移大小,进而实现主动反馈与控制;同时通过固定时间间隔对网络细胞状态进行更新,使量子密码系统始终保持稳定的高效率运行状态。该方法在不提高系统硬件复杂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量子密码系统传输效率。此外值得提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依赖于某种协议或编码方式,原则上同样适用于其他任意量子密码协议和任意编码系统,为未来开展大规模量子通信网络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应用方法。 该项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靖阳,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王琴教授和江苏省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重点实验室的谢世朋副教授是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安徽问天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此项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等项目的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