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NEC短焦镜头1.2-1.9:1
镜头型号 YF-NP02ZL 类型 短焦变焦 电动位移 YES 焦距(mm) 22-29 F值 1.7-1.9 镜头直径(mm) 80 重量(KG) 1.2 离轴率 1:1 投射比 1.2-1.9:1 投影距离(m) 尺寸(英寸) 长*宽(m) 0.96-1.5 40 0.8*0.6 1.4-2.3 60 1.2*0.9 1.9-3.0 80 1.6*1.2 2.4-3.8 100 2.0*1.5 2.9-4.6 120 2.4*1.8 3.6-5.7 150 3.0*2.3 4.9-7.8 200 4.1*3.0 6.1-9.7 250 5.1*3.8 7.3-11.6 300 6.1*4.6 8.5-13.5 350 7.1*5.3 9.7-15.4 400 8.1*6.1 适用机器型号:NEC NP2200+/ NP2250+ /NP3200+ /NP3250+ /NP3250W+
无锡羿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松下短焦镜头3.6-4.8:1
镜头型号 YF-DLE350C 类型 短焦变焦 电动位移 YES 焦距(mm) 47.4-62.7 F值 1.7-2.1 镜头直径(mm) 90 重量(KG) 1.6 离轴率 1:1 投射比 3.6-4.8:1 投影距离(m) 尺寸(英寸) 长*宽(m) 2.9-3.8 40 0.8*0.6 4.3-5.8 60 1.2*0.9 5.8-7.7 80 1.6*1.2 7.2-9.6 100 2.0*1.5 8.6-11.5 120 2.4*1.8 10.8-14.4 150 3.0*2.3 14.7-19.7 200 4.1*3.0 18.4-24.5 250 5.1*3.8 21.7-29.3 300 6.1*4.6 25.6-34.1 350 7.1*5.3 29.2-38.9 400 8.1*6.1 适用机器型号:松下PT-FDW43/FDW635, PT-FD605/FD550/FD600, PT-FDZ675/FDZ685/ FDZ47, PT-FDX40
无锡羿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14012-1拉压测力计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1.创意组合模型-传动组合技术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足高足长测量尺ZGC-1
ZGC-1型足高足长测量尺是专门测量足长和足弓高度的器具,可供体育、教育、卫生、医疗等部门做人体形态测量使用。 一、主要技术规格: 测量范围:足长0-350毫米;足弓高0-120毫米 二、足长测试方法: 受试者将足放平底座上,足跟部位靠挡板、脚侧靠尺体,拨动滑尺A靠在足尖,滑尺A面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足长尺寸。 三、足弓测试方法: 受试者将足放平在底座上,拨动滑尺B使下平面紧靠“足弓”,滑尺B观测线上的量高标尺的刻度值即为足弓高尺寸。 本文中所有关于足高足长测量尺http://www.xinman8.com/272.html的文字、参数、图片等如有产品更新换代、参数变动请联系我们的销售、技术工程师。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XQ1胸腔穿刺引流模型
XM-XQ1胸腔穿刺引流模型   该模型为男性上半身躯干结构,具有胸部解剖结构特征,形态逼真,可进行气胸穿刺操作训练和液气胸的闭式引流操作训练以及引流管的术后护理练习。   一、功能特点: ■ XM-XQ1胸腔穿刺引流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肤质仿真度高,体表标志明显,锁骨、胸骨上切迹、肋骨、肋间隙等可触及。 ■ 模拟了一成年男性上身躯干,上至颈部,下至腰部,双肩上举状。 ■ 可进行气胸穿刺减压操作训练和液气胸的闭式引流操作训练以及引流管的术后护理练习。 ■ 模型右侧胸廓设有两个“视窗”,分别在锁骨中线第2-3肋间与腋前线5-8肋间,用来显示胸壁的各层解剖结构,包括肌肉、血管、神经等,便于示教操作。 ■ 模型左侧胸廓为操作区,可进行胸腔穿刺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以及引流管的术后护理练习,穿刺针进入胸膜腔时落空感明显,正确操作时可引流出液体或气体。 ■ 胸膜腔穿刺引流液的颜色、体积和粘度可自行控制调节。 ■ 可实现坐位、仰卧位练习。 ■ 气胸穿刺垫、胸腔穿刺垫、胸腔引流伤口垫可更换。 ■ 可反复进行练习。   二、标准配置: ■ 胸腔穿刺引流模型:1台 ■ 模拟输液套装架:1套 ■ 可更换穿刺模块:2块 ■ 穿刺针: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成都体育学院 2015-02-26
用大豆糖蜜生产益生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用大豆糖蜜生产益生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中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这种用大豆糖蜜生产益生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利用经扩大培养的热带假丝酵母CGMCC2.587和益生性乳酸菌嗜酸乳杆菌CGMCC1.1854,通过大豆糖蜜的除杂,成分调整,灭菌,两段发酵,经4000~5000r/min离心15~20min,在40℃以下真空干燥,获得益生性单细胞蛋白饲料.本发明充分利用大豆糖蜜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采用较低的大豆糖蜜浓度,生产成本低,菌体生长速度快,单细胞蛋白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高,经短时间发酵即可获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50%以上的高蛋白饲料,而且生产的单细胞蛋白饲料中富含活的益生性乳酸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5-04
玉米酒糟粕可溶性蛋白饲料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在以玉米原料生产酒精的过程中,每生产一 吨酒精将产生 10~15 吨的废醪液,废醪液中含有固体酒糟,可溶性蛋白质及多 种氨基酸,BOD 值为 28000~45000mg/L,COD 值为 35000~45000mg/L,直 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直接影响到酒精工业的持续发展。对 其最有效的治理办法就是利用其中有用成分,生产 DDGS-玉米酒糟粕可溶性蛋 白饲料,这不仅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变 废为宝,化害为利。 天津大学石油化工开发中心凭借多年来在化学工程领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开发出了国内首创且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废醪液综 合治理及 DDGS 生产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大型发酵酒精生产企业。 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简介:来自酒精精馏装置的废醪液通过离心机进行固液 分离,得到的固相物——湿糟送至干燥机干燥,离心所得的清液一部分去发酵车 间搅料,一部分则利用干燥机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多效蒸发,将蒸发的浓浆混 入湿糟,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机得到的干糟即为可溶性蛋白饲料-DDGS 产品。 多效蒸发蒸出的水冷凝后收集送出装置,该冷凝水已满足一般污水处理装置 的要求,通过常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本生产技术为国内首家技术与设备全部国产化 的 DDGS 生产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势:实现了废热蒸汽的完全利用——节约 能源,降低成本;设计独特的蒸发器——保证蒸发器长周期操作而不结疤;可以 214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选用低造价的旋转管束干燥机——降低投资费用;采用国产卧螺离心机——效果 好,投资省。 技术指标如下: 1、产品符合原轻工部标准 Q/HJ J02005-95 2、经处理后的污水 BOD 值下降为 800~1600mg/L。COD 值下降为 1600~ 3600mg/L,常规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我国目前有大小酒精厂家 200 多家,均有不同程 度的存在废水污染问题。按照国家有关的环保政策,对不能将酒精废醪液进行有 效处理的酒精生产企业将采取强制性措施,限期整改,否则将勒令停产,所以本 技术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本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采用本技术可使酒精装置排放的污水经 过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处理后直接排放,既保护了环境,也解决了我国酒精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项目的经济效益亦可观,以年产 18 万吨 DDGS 生产装置为例,年创产值 2.07 亿元,可获利润约 3600 万元。 应用领域:适用于以玉米、小麦、木薯等淀粉质原料发酵法生产酒精的企业。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生产规模及产量:根据用户需求确定。 所需厂房面积:根据装置规模确定。 主要设备:离心机、干燥机、蒸发器、泵等。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玉米发酵法生产酒精装置生产的废醪液。 设备投资:根据装置规模确定。 总投资:根据装置规模确定。 合作方式及条件:可提供多种合作方式。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丝素蛋白生物新材料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
项目将蚕丝经生化技术和粉碎技术处理,制成丝素蛋白纳米材料,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制得了带有不同活性基的丝素蛋白纳米材料;将合成纤维浸渍在改性后的丝素蛋白溶液中,及将丝素蛋白溶液直接涂刷在织物上,制度得了丝素蛋白改性纤维或改性织物,提高了合成纤维织物的吸水、抗菌等服用性能。
东华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85 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