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蜂群自组网跳频系统物理层设计与实现
蜂群自组网系统具有自组织通信及抗干扰能力,完成地面系统与蜂群之间、蜂群内部各种指令信息、规划信息、协同信息、状态信息、载荷信息及目标信息的交互与共享。 自组网系统具有32空中节点+2地面节点快速动态自组网能力和网络内部信息互联互通能力;最大点对点通信速率12Mbps;采用TDMA多址方式工作;跳频速率2万跳。 联合时域、码域和频域的抗干扰技术:可对抗30%的频域/时域压制式干扰。多载波通信体制与频域均衡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多径能力,在低空视距或者非视距场景下,仍能正常工作。 小型化设计:重量350克,体积小于850mm×850mm×25m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06-07
高性能自组网
高性能无线自组网系统基于先进的低功耗、高集成度的软件无线电方案,采取无中心、分 布式的网络架构,自主研发设计传输协议和网络协议,实现自动、自适应、动态实时组网。 系统最多可支持 32 节点,频带可定制,部署便捷、使用灵活,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动态 组网、抗毁性强、低功耗、小体积等特点,系统为全 IP 化设计,支持各种数据透传,易与异构 系统互联互通,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专网、应急通信专网、军事通信专网、无线监控专网、 电力无线专网等。
东南大学 2021-04-13
无线多跳自组网络节点设备
我们研制的“无线多跳自组网络节点设备”充分发挥了Ad Hoc网络的融合性、综合移动性以及自组织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在能量限制与资源限制条件下,从物理层、MAC层以及应用层关键技术入手,对自组织性能进行提高和完善,为自组织网络提供可靠Quos保障。 2. 项目的技术创新点 1)  不需要固定基础设施的支持,在没有建立通信基础设施或通信基础设施遭受破坏时可以采用。 2)  临时快速自组网络,节点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地探测网络拓扑信息,动态确定传输路由和选择工作参数,从而实现网络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3)  支持网络节点的快速移动,保证网络的可靠传输。 4)  分布式(将网络的控制功能分散到多个节点或全部节点中)、无中心的网络,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抗毁性,可以作为生存性较强的后备网络。 5)  可以作为现有网络的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工作。同时网络的节点之间以对等的方式进行通信,具有高度的协作性。 6)  适应性强,适合于多种场合和多种业务需求。 7)  支持多跳路由,能够实现多点间的移动双向通信。 3. 应用该技术,已经解决如下问题: 支持多种业务,如语音、数据、图像和传真等,并能根据业务流量、信道质量和可利用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传输信道。成功地实现了PMP与Mesh的融合。 主要应用范围: “无线多跳自组网络节点设备”可应用覆盖公安、军队、机要部门、机场、海关、道路交通、宾馆、住宅小区等多项领域,如奥运安保与城市安全防范、公共设施及危险场合监控、犯罪现场移动勘验、道路联网智能监控以及应急部署等。该项目对于国家安全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标市场和拟推广领域包括:军事部门;国家机关;公安;交管;机场;海关;地震局;金融系统;酒店;商场;写字楼;居民小区等。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无线多跳自组网络节点设备
项目简介: 1. 简介 我们研制的“无线多跳自组网络节点设备”充分发挥了Ad Hoc网络的融合性、综合移动性以及自组织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在能量限制与资源限制条件下,从物理层、MAC层以及应用层关键技术入手,对自组织性能进行提高和完善,为自组织网络提供可靠Quos保障。 2. 项目的技术创新点不需要固定基础设施的支持,在没有建立通信基础设施或通信基础设施遭受破坏时可以采用。临时快速自组网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4
可自组网的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 本传感器由压力传感器,输出显示,2路输出信号以及zigbee通信几个部分构成,区别于其他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支持zigbee自组网,可以将一个厂房里面散落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的压力信息通过自组网汇总到办公室的电脑上,实现对多个待测点的监控。具体的功能如下:l  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压力l  在本仪器上可以显示当前系统压力l  可设置阈值并配置2个输出信号(及时根据阈值输出信号)l  多个传感器之间可以通过zigbee自动组网,在办公室电脑就可同时观察多个待测点  应用范围: 1.应用于液压系统 2.应用于安全控制系统 3.应用于注塑模具 4.应用于压缩机,空调冷设备 市场前景: 工业生产中机器换人的发展十分迅速,而在不锈钢拉升工艺中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次品检测,目前可以用人工肉眼方式观察,但是一旦实现自动化生产,次品的检测问题就会变成非常严重。本传感器通过对液压系统的监控,可以很好的实现次品检测,一旦发现次品可以及时发送信号停止整条生产线,确保设备的安全。 基本上一台液压机就得配备一个传感器,因此市场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可观。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具有自组网功能的人防电声警报控制器
本项目获得2014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哈尔滨及东三省等很多城市广泛应用,技术成熟,性价比高,该项目中的全数字电声警报一体机和基于人防专用频点的自组织网络路由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产品是由警报控制模块和电声警报模块和二为一的鸣响警报报知设备,可通过有线、无线双重控制,发防警报,并具有故障自动检测、工作状态回视、电声广播、电声报时、软件在线升级等功能。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5-04
分布组网与协作传输
移动通信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支撑。为实现宽带信息服务向移动终端延展,发展以数据业务为主的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需求。移动网络能源消耗快速增长,频谱资源日益紧缺,单纯从点到点无线链路寻求系统性能的提升已面临发展瓶颈,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寻求突破,力求从网络架构及多节点协作等方面着手解决移动通信业务迅猛发展所面临的频谱和功率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多项重要课题的支持下,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探索,本项目在分布式无线网络的容量解析分析方法、分布式系统的网络规划与资源联合调配、协作传输以及基于环境特征的自组织组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形成了分布式无线组网与协作传输理论技术体系,解决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网络效率、频谱效率、功率效率和运营效率等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3
时间确定网络组网协议
时间确定网络是指终端用户之间的时延波动可控,且端到端传输可靠的网络。针对传统互联网路由技术无法保障端到端时延,且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象,深究其背后的科学问题,设计了时间确定网络组网技术。1)提出了表征网络时变特征的时变图模型和基于时变图模型的路由算法,通过联合调度链路、缓存、时间等多维资源,构建端到端时延保障路径;2)设计了基于时间的托管传输机制,通过管控缓存与业务转发时刻,实现业务时延确定性转发;3)设计了多队列管理机制,保障突发时敏业务的低时延传输;4)设计了自适应拓扑发现与维护机制,以较低负荷维护网络时变拓扑信息;5)研制了时间确定网络组网协议及原理样机,构建测试平台,支持协议在规模化网络环境中的验证。 主要技术指标 (1)支持时延确定分组转发,具备端到端时延、抖动保障能力; (2)相比传统路由方法相比,链路资源利用率提升 30%; (3)适用于时变拓扑网络环境,与 Ipv6、OSPFv3、SRv6 兼容,路由收敛时间小于 5 秒。 相关成果 时间确定网络组网协议软件、原理样机、网络化测试平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4-19
向量交换机及其组网方案
本项目提出新的交换方法,并实现交换机组成IP 网兼容的网络体系,使IP 网朝着融合泛在、绿色弹性、实时媒体方向演进,同时满足数据通信和实时媒体流通信的要求,而且是在低成本、满足QoS、支持安全的条件下实现。本项目的核心内容是一种新技术----向量网及其组网方法,其特点是(1)体系结构分形,定义简洁又能无限扩展;(2)交换机不查表,降低成本和能耗50%以上;(3)轻量级的通信连接,支持QoS,而且在不降低可靠和可用性条件下,可以免除冗余设备和倒换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和能耗;(4)与现有网络体系可以无缝平滑地融合和共存。 项目主要应用范围: 在主干网可以代替MPLS,效果是降低能耗50%以上,同时降低成本。 在接入网可以提升IP网,效果是对于网络的QoS、可扩充性、安全、可运营性有根本性提高,同时一定程度降低能耗和成本。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无人机安全组网系统
针对无人机面临的网络与系统层面的安全威胁,在 GF 基础科研、装备预研项目等重大项目支撑下,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安全防护系统,从无人机系统安全、无人机通信安全、无人机应用安全三大安全需求出发,突破了飞控形式化建模及代码自动生成、安全形式化验证、可信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发明了满足安全与安保需求的飞控系统代码自动化生成技术,实现了符合实时性要求的无人机飞控系统安全性验证与运行监控,实现构建了“开发 - 运行 - 维护”的飞控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一体化无人系统安全防御体系。 截止目前,无人机安全防护系统已经历技术研发、原理样机开发两个阶段,技术成熟度达到 4 级,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 C919、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天脉”,持续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 主要技术指标 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开发阶段,从安全与安保需求出发,支持对无人机飞控模块进行形式化建模及关键软件组件的代码自动化生成,并且对自动生成的飞控核心代码进行自动化及组合验证,覆盖率不小于 90%;在运行阶段,基于可信计算及分区隔离技术,无人机安全防护系统的动态安全事件响应速度小于 500ms;并且,针对无人机集群以、无人机与地面站通信两种应用场景,支持机 - 站接入认证及批量认证、机群群组密钥管理,安全性至少达到 80bit 安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5-04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