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协同育人提质量,产教融合促就业: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讨产教融合发展新内涵、新趋势、新举措,以“协同育人提质量,产教融合促就业”为主题的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12月25日在江西南昌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12-26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全国赛在重庆邮电大学举行
11月11-14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全国赛在重庆邮电大学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11-17
关于举办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论坛”的通知
经教育部批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论坛由1个主论坛和14个平行论坛组成,“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论坛”是平行论坛之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城市与高校协同创新、协同联动、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机制,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同频共振、价值共创,积极构建新时代城校共同体。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06
海洋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046308.4:采用无乳化剂、无有机交联剂的微流控法制备规整球形的海洋高分子微球,微球实心或空心、粒径(200纳米-50微米)、微观结构可控可调,可作为吸附材料、药物香精等载体材料的应用。
厦门大学 2025-02-07
网络化机器人群编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
研制了网络化移动机器人群编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系统地开展了关于多机器人编队寻迹控制方法、无线网络下多机器人通信环境的建模和协议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基于OPNET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仿真平台和具有非完整约束的多移动机器人实物演示系统。
东南大学 2025-02-08
面向大型燃煤机组全工况灵活智能运行的协调控制策略
高效利用大型燃煤火电机组的灵活深度调峰优越性促进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对构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积极影响。准确掌握燃煤机组频繁变化的调峰过程动态特性是设计高性能协调控制方案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成果推出面向燃煤机组实际发电过程的智能抗扰控制关键技术及其控制器参数在线优化机制。 创新点 随着频繁大范围调峰已成为大型火电机组的常态化运行趋势,本成果设计了一种兼顾机组发电成本及碳排放量的全工况智能抗扰控制策略。通过有机融合误差自抗扰控制器与快速鸽群优化器,机组实现了对电网负荷指令的迅速响应。
华北电力大学 2025-03-26
考虑风光储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针对分布式风光发电在配电网中的高比例接入态势,源荷存在时空不匹配特性,导致功率倒送和节点过电压等问题,面向电网网架相对薄弱地区,开展考虑风光发电不确定性的储能的选址定容研究,实现不同运行方式下储能的优化配置;提出基于有功/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的新型配电系统电压控制策略,实现配电网电压的分散式与集中式协同控制,满足高渗透率风光并网场景下的电能质量要求。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专家报告荟萃㉑ | 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双碳背景下的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探索与实践
吉利控股集团深耕甲醇经济领域近20年,致力于推动绿色甲醇生态系统的发展,这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及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三亚学院与吉利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
京津冀三地教育融合发展逐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与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结合更加紧密,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努力和协作,通过搭建育人平台、构建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共同体建设深入发展。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基于十余年的先行先试,围绕“更好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等产教融合深化课题,不断探索创新,凝练成果,创建了“需求传导明确、校企高效协同、资源集约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组织形态,即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为高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16
基于眼睛和嘴部特征融合的疲劳监测告警系统
一、 项目简介本项目所研究的疲劳监测告警系统以视频流为基础,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时利用眼部和嘴部的特征对监测对象的疲劳状态进行判定,同时在监测对象发生疲劳时给予告警。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项目与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发,所开发的原型系统可在一般光照情况下对监测对象的疲劳状态进行判定。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项目于2009年完成项目验收。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主要用于航空管制员、驾驶员以及其它特定对象的疲劳状态监测,在目前的安全科学领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整体每套设备投资约为3万元,需在指定监控地点安装摄像机以及PC机。六、 生产设备系统需摄像机一部,高性能PC机一台,以及必须的辅助软件。七、 效益分析  系统可自动监测被监测人的疲劳状态,可用于航空管制员、驾驶员以及其它行业的工作疲劳监测,可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八、 合作方式软件使用权转让,包括软件的安装和培训。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于明,e-mail: yuming@hebut.edu.cn十、高清成果图片3-4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64 1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