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端材料化工科教协同融合创新论坛在青岛举办
10月13日,高端材料化工科教协同融合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11-07
电磁同步刺激无创治疗脑功能疾病新技术的产业化
经颅磁刺激(rTMS)及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两种无创治疗脑功能疾病的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无创、简便、经济等特点,在精神科、神经科及康复科等科室的脑相关疾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现有治疗方法比较,具有疗效显著,无痛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意义。本项目实现精准定位下的同步rTMS与tDCS两种刺激方式,通过863项目在北京宣武医院的临床试验,效果明显,是国际人脑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相关设备的研制还处在空白状态,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北京大学 2021-02-01
细辛脑注射液(磷脂/胆盐胶束增溶)与(Solutol HS 15增溶)
α-细辛脑(ARE,α-Asarone, 2, 4, 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癫痫治疗的药物,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2~6%)。为了提高疗效,临床上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然而由于其水溶性差(0.16mg/mL,35℃),为达到适当的溶解度,市售α-细辛脑注射液中添加了较大量的吐温-80,带来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过敏反应(反应率51.5%),并且由于其过敏反应迅速、危害大,故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此,通过药剂学的手段开发一种更安全的α-细辛脑注射液是非常必要的。本实验室分别采用了磷脂/胆盐混合胶束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载体或BASF公司在中国注册的Solutol HS 15替换吐温80作为增溶剂,来改善α-细辛脑的溶解性能,将其制备成注射液。 目前我们已经研究了细辛脑混合胶束(ARE-SPC-DC-MMs)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由此制得的混合胶束呈类圆形,其细辛脑含量为 4.71 ± 0.16 mg/mL,比文献报道中细辛脑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约30倍,胶束粒径大小为24.74 ± 1.14 nm。 对研制的细辛脑混合胶束(ARE-SPC-DC-MMs)的体内行为和致敏性进行了研究:(1)以市售细辛脑注射液为对照(CA-AREs),对ARE-SPC-DC-MMs的Wistar大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进行了研究,两者无明显差异。(2) 进行了豚鼠致敏性实验,比较和评价了ARE-SPC-DC-MMs和CA-AREs的致敏性。通过观察各组实验豚鼠症状,测定其血清中组胺释放水平,观察各组动物肺脏和气管的病理切片,来综合评价ARE-SPC-DC-MMs的安全性。表明①症状方面阳性组在豚鼠激发后表现出明显的过敏反应。豚鼠表现为步态不稳、痉挛等强阳性症状并且在5min内死亡。而对于给药CA-AREs组的豚鼠来说,有晕厥和步态不稳的症状,但是未发现死亡。ARE-SPC-DC-MMs与生理盐水组豚鼠未发现异常症状;②组胺水平方面,激发后阳性对照组与CA-AREs组中的血清组胺水平远高于阴性对照组和ARE-SPC-DC-MMs组(p<0.05)。ARE-SPC-DC-MMs组组胺释放比市售组CA-AREs降低了17%。而对于ARE-SPC-DC-MMs组和阴性对照组来说,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其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激发后阳性组和市售CA-AREs组豚鼠肺部可见豚鼠肺泡大量融合,肺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气管黏膜上皮脱落。而对照组以及ARE-SPC-DC-MMs组的豚鼠肺泡均未见融合,间质并无炎症,气管黏膜上皮未见脱落。上述实验结果说明ARE-SPC-DC-MMs大大降低了致敏性。 综上,ARE-SPC-DC-MMs有望成为市售细辛脑注射液的优良替代品。
四川大学 2016-04-15
XM-121C彩色头颅骨带7节颈椎及脑动脉模型
XM- 121C彩色头颅骨带7节颈椎及脑动脉模型   XM-121C彩色头颅骨带7节颈椎及脑动脉模型由头颅骨和7节颈椎串制成一个整体,模型用不同颜色区分正常人体头颅骨的功能区域,并带7节颈椎、椎动脉、脊神经串制而成,颅盖可打开,下颌骨可灵活活动,示颅骨和颈椎的组成和形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附加了8件套的脑动脉模型,可分为前叶和顶叶、颞叶和枕叶、脑干和小脑。 尺寸:自然大,21×16×33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风电集群轨迹预测与分层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集群轨迹预测与分层控制方法,包括:根据风电集群及风电场内的拓扑结构,基于空间相关性和NWP数据进行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根据调度中心下发的调度值,将控制过程在空间上分为集群优化调度层、场群协调分类层和单场自动执行层,将风电功率预测值从时间上逐层细化;在场群协调分类层,基于风电功率预测值对风电场进行分类,分为上爬坡群、下爬坡群、平稳群和振荡群;在单场自动执行层,基于AGC机组下旋转备用裕度和风电送出断面裕度判断风电可增发空间,增发上爬坡群风电场出力或降低下爬坡群风电场出力;基于风电场运行与监测系统,根据监测到的风电场实际值,计算并反馈风电功率误差,修正风电集群和风电场预测值,使优化过程更加精确。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高导热低介电 PFA 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成果涉及一种可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的高导热低介电复合材料。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在常见聚合物基材中添加氮化硼,来制备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热导率高于 2 W/(m·K),其介电常数小于 4。该复合材料可作为热界面材料,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磁-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型、3-1型、2-2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 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合金(Metglas),提出了1-1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种压力平衡式水下插拔电连接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平衡式水下插拔电连接器。本发明的水下插拔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两个部分。插头部分主要由插针、插头壳体、插头支撑板、插头尾盖组成。插座部分主要包括插座前支撑板、插座后支撑板、插座外壳、插座滑动套筒、插接组件、压力平衡组件、插座尾盖等组成。其中插接组件包括导电轴、导电环、活塞杆、活塞杆弹簧等组成;压力平衡组件包括油囊、活塞、活塞弹簧组成。插座前支撑板分别与活塞杆和插座外壳形成密封,可有效保证密封性能。插头和插座外壳设置有相配合的插接导向结构,可以避免误插。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现深海环境下带电可靠插拔。
东南大学 2021-04-11
磁- 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项目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 型、3-1 型、2-2 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 合金 (Metglas),提出了1-1 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 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 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 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 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 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应用范围基于磁电耦合效应,该项研究课题组首次提出了磁电磁通门的结构设计,旨在对微弱直流磁场进行探测。这个磁电磁通门具有梭形结构,对于1nT 的直流磁场输入,磁电磁通门输出信号的相对变化相比现有的结果提高了4-5 倍,为磁异常探测在导航、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创造了可能。项目阶段本课题组同内窥镜团队合作,发展了基于磁电耦合原理的磁电传感器阵列和磁成像系统,研制了国内首台磁电磁成像样机。该样机核心组成部分由56 路磁电传感器、驱动电路、信号采集与处理、磁成像显示等构成。该磁成像系统不仅能够检测磁性金属物的存在,而且还能准确判断其位置、姿态,定位偏差纵向在1.2cm 以内,横向偏差在0.5cm 以内。另外,通过对金属棒扫描和采集信号的微分处理,还可以判断金属棒的长、径比值。该项研究提出的磁成像系统在安检、医学上人体内磁性药囊实时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知识产权已申请相关专利。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北京大学 2021-04-11
炼油厂电脱盐污水治理关键技术与设备
近年来,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特别是乳化问题,造成电脱盐-蒸馏装置操作难度越来越 大,尤其是电脱盐排水带油问题更为突出。国内几乎所有的炼油企业都出现了电脱盐装置脱盐 水严重带油问题,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大增加了炼油厂重污油量和污水污油处理难度,污 油回炼导致炼油装置操作不稳,同时相应的环保问题也日益凸现。电脱盐排水带油问题已成为 国内炼油企业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电脱盐装置脱盐水已成为炼油企业污水、污油的主要来源 之一。 目前,国内炼油企业污水处理仍普遍采用老技术。电脱盐装置脱盐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与 其它装置的污水一起,经过沉降、隔油、浮选、生化等技术处理,分离出的污油直接送入污油 罐,经过脱水后送至焦化装置或注入原料油管线进行回炼;含盐污水则进入后续装置进一步处 理。该装置占地面积大,经济效益较差,处理能力有限,抗冲击能力弱。当来水含油较多时, 就会对装置造成很大的冲击,对罐区存储也会造成很大压力。此外,该技术油水分离效果差, 难以对电脱盐装置脱盐水进行有效分离。随着重质、劣质原油掺炼比例不断提高,含油污水乳 化程度加剧,该装置已不能满足清洁生产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合作,进行了电脱盐污水治理的工 业侧线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心萃取分离的方法对电脱盐污水进行处理是可行的, 处理后污水含油量达标,分离出来的污油返回到初馏塔入口回炼,彻底解决重质污油问题。本 技术可提高电脱盐污水排放达标率,减少对污水处理场的冲击;能减少大量污油的产生,消除 污油的存储压力,降低原油加工损失率及综合加工成本。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75 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