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效VOCs回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酶级联催化5‑羟甲基糠醛合成呋喃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呋喃酸类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酸、5‑甲醛基呋喃‑2‑羧酸和2,5‑呋喃二甲酸中的任意一种;以5‑羟甲基糠醛为底物,以游离或固定化的醇脱氢酶、过加氧酶和半乳糖氧化酶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生成所述呋喃酸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能够同时实现辅因子和H<subgt;2</subgt;O<subgt;2</subgt;的原位再生和利用,减少了辅因子和H<subgt;2</subgt;O<subgt;2</subgt;的使用量;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合成产物的选择性好,产物产率较高,在生物催化制备呋喃酸类化合物中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自动化螺旋铣孔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螺旋铣孔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底座、主轴滑座、外偏心套筒、内偏心套筒、力矩电机、圆光栅、电主轴、压脚、工业相机、直线光栅、4个激光距离传感器、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副、同步带等;其中,内、外偏心套筒的内、外轮廓的轴线采用偏置设计,内偏心套筒安装在外偏心套筒内部,外偏心套筒的内轮廓轴线与内偏心套筒的外轮廓轴线重合。本发明通过控制内、外偏心套筒间的相对转角实现刀具径向偏置;主轴进给采用双光栅反馈,保证锪窝深度的精确性;采用工业相机检测工件上的预制孔位置,通过4个激光距离传感器检测制孔位置的法矢,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数控装备配合使用,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制孔。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复合材料纤维微刃的螺旋砂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纤维微刃的螺旋砂轮,包括:纤维微刃、磨削带、细条状金属薄片、磨刃层、砂轮基体,所述纤维微刃经刃磨具有零前角;所述磨削带由纤维微刃经电镀定向、等间距地固结在所述细条状金属薄片上;所述螺旋砂轮的磨刃层由若干条磨削带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在所述砂轮基体的螺旋槽中呈螺旋带状分布。本发明利用所述纤维微刃实现零前角磨削加工,减少了磨削热的产生;且通过其螺旋带状分布,增大砂轮的容屑空间和排屑能力,减少了砂轮堵塞,有助于磨削液进入磨削区进行润滑和冷却。本发明具有生成磨削热少,润滑、冷却性能优良,磨刃耐磨性能好、硬度高、韧性好且可再生修复等优点,适于硬脆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的高效精密加工。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螺旋桨加工变形测量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加工变形测量装置,包括支座、位移 传递组件、位移传感器和控制器,位移传递组件包括套管、调节螺杆、 顶杆、压缩弹簧和限位销,套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段且其通过该外螺纹 段螺纹连接在支座上;调节螺杆的右端螺纹连接在套管的左端并且其 伸入所述套管内;顶杆的左端伸入套管内且可沿套管的轴向移动;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调节螺杆上,另一端抵靠在顶杆上;位移传 感器用于检测顶杆沿套管轴向的位移并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以 获得所述顶杆沿套管轴向的位移量。本发明在加工机床上直接对螺旋 桨变形进行精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绿色阻垢分散剂——聚环氧琥珀酸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用途:在工业循环水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阻垢分散剂。主要目的是阻止结垢。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有机酸聚合物(聚丙烯酸、聚马来酸、二元或三元共聚物等)。实践证明,现在使用的有机酸聚合物的降解率很低,这些化合物最终将作为废物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聚环氧琥珀酸(PESA) 是一种绿色阻垢分散剂,无磷无氮、生物降解性能好并适用于高碱、高金属含量水系。美国 90 年代初就开发了这种药剂。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也相继对 PESA 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研究。在我国,该项目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于 2002 年立项。聚环氧琥珀酸是我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制定的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之一。 技术原理及流程:天津大学自 1998 年开始进行该项目的研究。目前,已经具备了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合成的工艺条件温和(<100℃,1 大气压),工艺路线短。整个生产工艺中无任何污染物产生。该产品可以取代工业循环水领域正在使用的聚丙烯酸、聚马来酸、二元或三元共聚物等。特别适合于需要同膦酸酯、有机磷酸等含磷缓蚀剂进行复配。例如,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循环水等。 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国际先进水平,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主要设备:搪瓷釜、加料罐、储罐、泵等。建设 1200 吨(30%固含量)的生产装置,主要设备投资 40 万元。此外,还需要蒸汽(4 kg 压力)、循环冷却水。 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按每吨(30%固含量)产品计,原料成本:2150 元/吨。 综合成本:3400 元/吨。预计售价 7000 元/吨,利税:3600 元/吨。 
天津大学 2021-04-11
低卤自交联型电缆料
以交联聚乙烯作为绝缘电缆的耐热性比聚氯乙烯高,它可以在90℃下长期使用,短路时的 耐热温度最高可以达到250 ℃ ;绝缘电阻高,介质损耗角正切小,基本上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交联聚乙烯一旦发生电缆燃烧散发出的是二氧化碳 和水,而PVC 电缆燃烧时产生的是氯化氢有害气体;此外,交联聚乙烯的密度比PVC 小40 % 左右,可以明显减轻架空线的重量。茂金属聚乙烯 (MPE) 是在茂金属催化体系的作用下乙烯 与α-烯烃 (如1-丁烯、l-己烯和1-辛烯) 共聚得到的。与传统的聚乙烯相比,MPE因具有很窄的 分子量分布和短支链分布,使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如高弹性、高强度和高伸长率) 和良好 的低温性能;另外它的分子链是饱和的,所含的叔碳原子相对较少,因此具有优异的耐热老化 和抗紫外性能。对于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来说,可以避免含卤阻燃材料在燃烧时所带来的二次污 染,它是阻燃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迄今,开发低烟无卤阻燃剂仍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电 工行业主要使用的无卤阻燃填料是粒状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而镁铝水滑石起始分解温度可分 为低温段和高温段,拓宽了阻燃温度范围,具有阻燃、消烟和填充3种功能,兼具了氢氧化铝 和氢氧化镁阻燃剂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不足,是一种高效、无毒、低烟的无卤阻燃剂, 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阻燃填料。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
甲醇制烯烃(MTO)是最有希望替代传统石油裂解制取烯烃路线的新兴工艺,而MTOI艺的研究重点在于催化剂的开发。本技术以甲醇制烯烃反应为对象,开展了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并基于筛选确定的最优催化剂,完成了甲醇制烯烃本征动力学实验研究,建立了与实验数据良好相容的本征动力学模型。采用水热法合成SAPO-34分子筛,晶化温度为200℃,晶化时间为48h,动态晶化。在一定的原料配方下,通过性能评价和XRD、SEM和TPD等表征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双模板剂配比、硅铝比、磷铝比对SAPO-34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的双模板剂配比范围内均能合成出SAPO-34分子筛,合成的分子筛具有相对最好的MTO催化性能,总低碳烯烃(乙烯+丙烯)收率达到87.7%。在双模板剂下过低的硅铝比会影响SAPO-34分子筛的晶相结构,导致SAPO-5混晶的生成,相对适宜的硅铝比为0.4。磷铝比影响分子筛合成的初始凝胶PH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SAPO-34分子筛MTO性能的提高,相对适宜磷铝比为1.0。以原位合成法考察了La、Ce和Y三种稀土金属离子对SAPO-34的改性作用。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低熔点金属提纯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熔点金属提纯方法,所述方法为:①将MAX相粉末与含有A金属组元的被提纯合金按比例混合,并于球磨机中球磨;②将上述经过球磨的粉体冷压成薄片;③将薄片置于热处理炉中,在接近A金属熔点TA温度下热处理1~300min,然后自然降温;④在室温下放置1~30天,待试样表面生长出A金属晶须;⑤收集样品表面的A金属晶须。本发明的提纯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环保、提纯所得金属纯度高等优点,解决了目前金属提纯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藠头多菌种低盐发酵技术
研发阶段/n藠头经腌(浸)制发酵后,清脆爽口,具有乳酸发酵的自然芳香,且营养丰富,并有多种药理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我国生产的发酵藠头已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但是由于我国藠头加工工艺落后,目前主要是以半成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本项目首先研究了藠头自然浸泡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其变化规律,从发酵蔬菜样品中分离鉴定得到了肠膜明串珠菌、小片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等8个种。以这些菌株为复合菌种,探讨了低盐多菌种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氨基态氮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烯烃
使用不添加助剂的 Fe5C2 催化剂,在光照和常压的条件下可使 CO 的转化率达到 50% ,在烃类产物中可以得到 56% 的低碳烯烃(烯 / 烷比高达 11 ), CO2 的选择性低至 18% ,且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首先 Fe5C2 催化剂在整个太阳光谱中具有良好的光吸收,出色的光热效果(在光热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温度可以升到 ~500 oC )改变了催化剂 对产物的 选择性。相 比较 ,传统热催化转化合成气反应在 该 温度下,烷烃产物却以甲烷为主(选择性为 95% ), CO2 的选择性高达 36% ; 其次 Fe5C2 催化剂表面在光照条件下原位形成了微量 O 原子修饰的 Fe5C2-O 异质结构,该独特的结构 以及催化剂对光电吸收 促进烯烃 快速 脱附,避免其进一步加氢生成烷烃,从而提高烯烃的选择性。通过比较基态(热催化反应)和激发态(光催化反应)下烯烃和烷烃的吸附能量值,发现表面 O 原子可以 改变 Fe5C2 表面的局部电子结构和光学带隙,使反应更趋向于低碳烯烃的生成。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