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目标定位光学系统
本成果通过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分析光斑在四象限探测器上的分布获取目标位置信息,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具有位置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性价比高、结构紧凑的优点。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4-26
知识约束的公路车辆目标图像气动光学效应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知识约束的公路车辆红外图像气动光学效应校正方法,该方法先建立车辆模板和多尺度公路模板,再使用多尺度公路模板提取高超声速条件下实时模糊图像中的公路区域;利用 HU矩约束的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校正气动光学效应图像中的公路区域,得到公路区域校正图像;使用车辆模板在公路区域校正图像中匹配车辆区域位置,得到所要提取的车辆区域;利用 HU 矩约束的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校正车辆区域,得到车辆区域校正图像。本发明是由粗到细递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低热膨胀二维光学微动工作台(博实)
产品详细介绍:低热膨胀二维光学微动工作台采用因瓦合金作为机体材料,使得微动工作台的热膨胀系数极低。该产品具有采用传统材料工作台性能的前提下,在外界环境的波动下其位移输出近似恒定。并可集成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以实现高精度闭环控制。主要应用于精密光学等在一定的环境温度要求下尺寸近似恒定的元器件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一种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有培养液II和培养液I;培养液II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维生素C、亚硒酸钠、VEGF、bFGF和不含血清的基础培养液;培养液I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维生素C、亚硒酸钠、BMP4、GSK3抑制剂和不含血清的基础培养液。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血管内皮细胞,且该制备方法使用的培养液不仅能够使人多能干细胞快速高效的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而且化学成分确定、无动物源蛋白、无胰岛素添加。
清华大学 2021-04-10
诱导重大缺血性疾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的研制
如何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国内外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现有医疗手段往往只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例如现有针对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是疏通血管,但对于超过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3h)的大多数患者,梗死区域的血管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因此修复梗死病灶的难度很大,临床治疗效果甚微。项目立题的创新性即在于:绕开疏通病变血管的传统治疗模式,将自组装纳米技术与治疗性血管新生相结合,制备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着眼于在病变的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和成熟,从而达到改善缺血性组织器官的血供,最终实现修复缺血组织器官功能的治疗目的。本课题研发思路,目前国内外尚属空白。 本项目的优点在于通过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的干预,在缺血组织器官局部范围内建立促血管新生和新生血管成熟的局部诱导体系,一方面避免了传统治疗性血管新生中血管新生因子在体内的半衰期短,基因转染效率低下等弊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针对的是缺血性组织器官的局部干预,避免了刺激其他组织、器官的病理性血管形成,如促进血管损伤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甚至肿瘤的发生, 从而提高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安全性。
四川大学 2016-04-20
一种血管活性肠肽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是一种由 28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是由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由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并且与乙酰胆碱共同存在,被认为是胰高血糖素-胰泌素家族的一员。广泛分布在中央神经系统的类胆碱突触前神经细胞和外周肽能神经细胞中,通过它可对多种器官进行神经支配,比如心脏,肺,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道,眼睛,皮肤,卵巢和甲状腺。VIP 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肽,通过其受体发挥生理作用,迄今为止,已有 3 种类型的 V
兰州大学 2021-04-14
XM-402M四阶段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阻塞模型
XM-402M四阶段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阻塞模型   XM-402M四阶段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阻塞模型展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四个时期: 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由于血管狭窄而产生器官缺血的症状。 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表现。 4、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引起症状。 尺寸:放大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利用自学习系统实现逼近理论极限的光学手性材料设计
随着纳米光子学的发展,具有超颖性质的人工微结构吸引了众多研究。针对日益增长的研究和设计需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方哲宇及其研究团队实现了一种自洽的框架——BoNet,其结合了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实现了纳米结构对于超强光学手性的自学习。基于此框架,他们将纳米结构设计表示为图形,并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电场分布和反射光谱的学习,此过程不需要将纳米结构参数化为向量,因此最大化的保留了其几何信息和边界条件。同时,利用贝叶斯优化以实现对纳米结构远场光学手性的优化,并运用其采样样本反复训练神经网络实现自学习。利用BoNet,他们针对远场反射光谱的圆二色性进行优化并逼近了其理论极限(CD = 1),同时利用神经网络匹配预测的近场电场分布,对获得的强光学手性进行分析解释。 此框架能够被直接推广用于其他光学性质的自学习优化,例如实现反常透射,偏振态调制和相位调制。更进一步的,此方法论能够帮助设计更多的,具有良好光学性质和运用价值的纳米光子学器件,比如消色差超透镜,超灵敏的微传感器以及智能超表面等。此研究同时能够启发更多数据驱动的研究,通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其他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对传统科学研究的新探索,在制药,引物设计,固体结构分析上启发新突破。 该工作于2019年11月19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题为“Self-Learning Perfect Optical Chirality via a Deep Neural Network”(DOI: 10.1103/PhysRevLett.123.213902)。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方哲宇研究员是本文的通讯作者,李瑜,徐优俊,姜美玲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来鲁华教授为合作者,北京大学为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该工作得到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高性能校级计算平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单位的支持。用于近远场计算的神经网络结构表征实现了逼近理论极限的高手性,并利用神经网络对近场分布进行分析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主动式偏振目标增强的共光路全景环带光学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式偏振目标增强的共光路全景环带光学成像装置,包括全景环带偏振照明系统与全景环带偏振成像系统;全景环带偏振照明系统与全景环带成像系统共光路,由全景环带透镜、后续镜组、偏振分光组件及靶面依次排布组成;偏振分光组件一侧的靶面为照明光源,另一侧的靶面为成像相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大视场范围高对比度的关键目标探测,利用目标物体和背景物体保偏性能的差异,可增强关键目标物体与背景环境的对比度,有利于目标探测与追踪。采用主动成像方式可以提供更真实有效的物体保偏性能信息。本实用新型采用共光路设计,提高了对振动等环境因素的稳健性,装置结构紧凑,体量轻巧,可适用于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光学模铁磁共振增强的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
高频软磁薄膜的铁磁共振频率是集成化微磁电感的上限工作频率。受限于较低的声学模共振频率,当前微磁电感的频率较低。基于光学模共振的软磁薄膜具有非常高的共振频率,将成为提高微磁电感频率的新突破口。本发明主要介绍了实现光学模共振的多层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望用于制备集成化微磁电感或其他磁性薄膜集成器件。本发明所述的光学模共振是从未使用过的新原理,基于光学模共振的高频软磁薄膜材料及其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性制备方法,将有利于将其推广到集成电路磁性元器件的各个应用环节,例如,微磁电感、隔离器、耦合器、滤波器等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33 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