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金属基平面纳尖簇电极的电调透光率薄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基平面纳尖簇电极的电调透光率薄膜,其包括:由金属平面纳尖簇线密集排布构成的一层图案化阳极和一层平面金属纳膜阴极/阳极,它们被分别制作在透光的纳米厚度的基膜/光学介质层的两个外表面上;在加电态下,图案化阳极中的金属平面纳尖与金属纳膜阴极/阳极间形成局域弯曲的锐化电场阵,阴极/阳极上可自由移动的电子被阴阳电极间所激励的阵列化纳电场驱控,向各纳电场中电场强度最强部位聚集。本发明基于金属基平面纳尖簇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金属平面微纳线尖电极的电调透光率薄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平面微纳线尖簇电极的电调透光率薄膜,其包括:由金属平面微纳线尖有序密集排布构成的一层图案化阴极和一层平面阳极,它们被分别制作在一层纳米厚度的透光基膜/电绝缘膜的上下表面;在加电态下,阴极上可自由移动的电子被阴阳电极间所激励的电场驱控,向金属平面微纳线尖簇其各纳线尖顶聚集,纳线尖金属电连接线上的自由电子分布密度因部分甚至绝大多数电子被纳线尖顶抽走而减少甚至急剧降低。本发明基于金属平面微纳线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2-PRR&PPRR 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该机构由运动平台、固定平台和 联接上述两平台的三条支链组成,其中两条支链结构相同,自上而下分别由两个转动副和一 个移动副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杆组成,另一条支链自上而下分别由两个转动副和两个移动副以 及它们之间的连杆组成。本发明的机构其运动平台可实现三个移动的运动输出。该机构关节 少,运动副自由度总数只有 10 个,使得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并联机构因为运动副自由度过度 而导致的容易发生挠曲和扭转变形的问题。另外通过在运动平台上串接一个两自由度的旋转 头,由此可设计出五自由度的混联机器人,可用于高速加工机床、激光冲击成形设备等场合。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面向人机交互的“1”手势识别方法与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人机交互的“1”手势识别方法,可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操控。该方法步骤如下:人脸检测,拳头检测,肤色标记,亮度计算。本发明在手势识别过程中,将摄像头采集到的 YUV 视频帧图像中的亮度信息 Y 与颜色信息 UV 独立开来,先利用 UV 通道信息进行肤色的点的采集以及标记,再利用 Y 通道亮度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其中 UV 通道信息将肤色点与非肤色点区分开,Y 通道信息将与肤色点相近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以中国矿业大学多年研究形成的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场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薄煤层保护层开采,建立起来的难采薄煤层保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该技术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保护下,通过远程控制关键生产设备并监测其工况,集成利用目前最新的采煤机自主定位与自动导航技术、煤岩自动识别技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刮板输送机自动推移技术、工作面自动监控监测技术、井下高速双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割煤、移架、移刮板输送机等生产流程,使工作面达到少人甚至无人的目的;并通过本煤层、顶板裂隙带、采空区及被保护煤层瓦斯抽采体系,有效解决卸压煤层群高瓦斯涌出对保护层无人工作面构成的威胁。该技术在充分开采利用难采薄煤层煤炭和瓦斯资源的同时,也实现对高瓦斯煤层群的卸压防突。 此技术可实现多重目标: (1)充分开采利用薄煤层煤炭及瓦斯资源;(2)实现难采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生产过程自动化、采煤工艺智能化、工作面管理信息化以及操作的无人化;(3)实现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的卸压防突;(4)有效控制保护层无人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因此可以有效解决难采薄煤层开采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和煤层群高瓦斯涌出的难题,实现科学采矿及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来源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理论与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01
水文水利无人船先进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我国拥有幅员辽阔的内陆水域,如何安全、高效的完成特定水域的巡逻和水 文信息监测工作一直是我国水文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面无人船是一种无人操作的水面舰船平台,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传感器 系统、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可以最大程度上填补水域测量领域载人船无法到达 或不易到达的危险、浅滩、近岸等空白区域,真正做到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 可广泛应用于常规测绘、水利水文、航道、环保和灾害应急等行业及其他相关部361 门。 本项目的产品,是在“制造强国”国家战略指导下,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政 策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技术、智能装备、高附加值项目,符合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 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和导向。本研发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船舶自动化 工程研究中心,共发表 SCI 论文 200 篇以上,拥有授权发明专利 40 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无人水面艇折线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水面艇折线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及方法,面向航海实践提出了折线路径跟踪策略,在预设路径中加入虚拟目标点,控制无人水面艇靠近虚拟目标点,动态更新折线路径上的虚拟目标点,直至跟踪至路径终点,实现了无人水面艇高精度跟踪折线路径,提升了折线路径跟踪质量。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航海实践中路径由系列转向点连接而成,形成折线路径。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水面艇折线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及方法,面向航海实践提出了折线路径跟踪策略,在预设路径中加入虚拟目标点,控制无人水面艇靠近虚拟目标点,动态更新折线路径上的虚拟目标点,直至跟踪至路径终点,实现了无人水面艇高精度跟踪折线路径,提升了折线路径跟踪质量。 同时,设计了配套的控制系统,可模块化应用到水面船舶,无需调整船舶现有布局,迁移灵活、成本低、适用性强。 存在如下技术效果:(1)不但能实现欠驱动无人水面艇直线路径跟踪,还能实现折线路径跟踪,使得本专利很好地适应航海实践中折线路径跟踪重大现实需求;(2)综合考虑无人水面艇操纵性能与路径跟踪算法特点,集成制导、航行与控制来解决路径跟踪问题;(3)提出的折线路径跟踪策略,可使无人水面艇在转向时及早合理地打舵,避免现有跟踪方法转向时出现大迂回现象,保障了船艇安全、经济、高效地航行;(4)考虑了输入饱和与时变干扰情况,增强了无人水面艇路径跟踪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和抗干扰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 2022-08-12
未来之路:无人驾驶移动充电桩的创新解决方案
随着电动汽车(EV)市场的蓬勃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了推动这一领域进步的重要因素。然而,传统的固定充电站面临着布局不均、建设成本高昂以及用户寻找充电站不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无人驾驶移动充电桩(AMCS)的概念应运而生,它结合了自动驾驶技术和移动充电服务,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灵活的充电解决方案。
徐州星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4-05-21
电脑控制、封闭式快速装夹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台
Ø  成果简介:能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JB/T9752.2—1999(NJ408—86)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要求,进行增压器的冷吹、热吹、自循环出厂试验、增压器总效率试验,压气机特性试验、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增压器可靠性试验等。试验台采用最新研制的高性能电子测控系统,各测量参数由传感器进行采集,电子计算机控制记录、分析、处理数据,数字式仪表显示。增压器的装夹采用快速气动安装装置,大大节约了装卸增压器的时间。试验台为全封闭式结构、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外形美观。 此项技术的相关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电脑控制、封闭式快速装夹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台
能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JB/T9752.2—1999(NJ408—86)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要求,进行增压器的冷吹、热吹、自循环出厂试验、增压器总效率试验,压气机特性试验、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增压器可靠性试验等。 试验台采用最新研制的高性能电子测控系统,各测量参数由传感器进行采集,电子计算机控制记录、分析、处理数据,数字式仪表显示。增压器的装夹采用快速气动安装装置,大大节约了装卸增压器的时间。 试验台为全封闭式结构、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外形美观。 此项技术的相关成果有:涡轮增压器性能实验台,可移动式涡轮增压器自循环试验台。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