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激光高精度多参数快速综合测量仪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五轴数控机床作为高端装备的代表,是加工复杂空间曲面的唯一手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衡量国家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是机床制造和消费大国,但不是强国,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依赖进口。2018年我国机床进口总额165亿美元(占机床消费总额近57%),由于禁运,制约我国装备制造水平提升。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设立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本项目面向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研制了激光高精度多误差参数的快速综合测量仪,通过误差补偿,显著提高数控机床的制造与加工精度。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高精度多导联脑电采集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本脑电采集系统利用专用的集成化生物电势测量芯片实现前端模拟信号的调理,具有低噪声、多采样率和高精度的特点,其内置高共模抑制 比且增益可调的放大电路,降低了设备的尺寸和硬件成本。同时,开放式的 CPCI总线提高了系统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支持单个或多个板卡同时采集。 每个板卡最多可采集 16 导联的脑电信号,设备支持 4 个板卡共 64 导联脑电 信号同时采集,也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升级为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HMR3000高精度三维电子罗盘
产品详细介绍 电子罗盘HMR3000 电子罗盘HMR3000简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GPS在导航、定位、测速、定向、测量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在某些地理环境下GPS 无法准确定位(如:被高楼、高山、峡谷、树冠等物体所遮挡时),且在静止情况下也无法得到方向信息。使用Honeywell公司的HMR3000电子罗盘可对此进行有效的补偿,保证导航信息100%有效。即使是在GPS信号失锁后也能正确工作,真正是"丢星不丢向"。此外,HMR3000电子罗盘还可用来测量物体的姿态,按照NMEA0183的格式,通过RS232或485接口,实时准确地输出被测物体的俯仰、横滚和航向角度,且航向精度高,误差在±0.5°。可广泛应用于航海、通信雷达、微波定向、海上平台控制、天线安装、无人机、机器人、运动定向、自动控制等方面。HMR3000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价格便宜是姿态测量用户的理想选择。 电子罗盘HMR3000性能参数
陕西航天长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适用于陶瓷PTC装配技术的发热芯穿管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陶瓷PTC装配技术的发热芯穿管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送管机构和发热芯夹装机构,机架包括机架上面板、机架下面板和面板撑杆,机架上面板和机架下面板的四角之间通过面板撑杆支撑连接,机架上面板的底面装有用于装夹发热芯的发热芯夹装机构,发热芯夹装机构的侧方设有将套管传送的送管机构。本发明采用发热芯自动穿管技术,相比手工穿管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1
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经过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多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应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现有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核心技术偏重于主体结构,没有封闭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产品,因此各组成部分(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抗侧力体系、围护结构、三板方案)的衔接不足,存在诸多系统性问题。 ②缺乏与现行规范、规程有良好“接口”的设计方法和配套标准图集,以及相应的统一的可执行行业标准、构造方案和施工方案。 ③缺乏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使用功能的多套针对性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针对上述问题,本研发团队提出一种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提出一套完整的针对不同环境、不同使用工况,拥有主体结构(实腹式异形柱+钢格构柱组合体系(8-11 层)、 异形钢格构框架+钢格构剪力墙体系(15-18 层)、异形钢格构框架 +抗侧力体系 SSF-LRS(19-26 层))、抗侧力体系(四个系列 SSF-L RS)、楼板体系(皮卡汀尼楼板体系(皮卡汀尼梁+皮卡汀尼板+关 键连接节点))、墙板体系(带限位功能的 CF 自保温墙板),及相应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成套设计方法、技术标准及图集、构造方案、施工方案及配套设备,进而形成一套封闭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品。 该体系的创新型、先进性、独占性: (1)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是一套完整的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该建筑体系包含主体结构、抗侧力体系(四个系列 SSF-LRS)、楼板体系、墙板体系。主体结构根据不同使用工况有四种组合方案:实腹式异形柱+钢格构柱组合体系 (8-11 层)、异形钢格构框架+钢格构剪力墙体系(15-18 层)、异 形钢格构框架+抗侧力体系 SSF-LRS(19-26 层)。抗侧力体系为四种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全栓接装配式钢框架-抗侧力体系(SSF-LRS)。皮卡汀尼楼板体系包括 2 种形式的皮卡汀尼梁(翼缘型梁、箱型扁 梁)、4 种皮卡汀尼板(PTB60-310-930、PTB80-330-660、PTB110- 366-732、PTB130-390-750)、梁板连接节点、主次梁连接节点等。墙板体系为一种新型带限位功能的 CF 自保温墙板。整个建筑体系均为自主研发、自行设计,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及独特、领先的技术优势。 (2)国内外已经开展一定数量有关钢板剪力墙、粘弹性阻尼器等的研究,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还未见报道。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相关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研究只有少量的小比例试验。本研究对大比例的 SSF-LRS 体系进行循环加载试验,考虑不同的钢板截面形状、阻尼器布置数量、节点转动刚度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属创新性的工作。本项目同时研发了一系列新型减震耗能及全栓接构件,为结构体系形成坚实的围护结构部分。 (3)提出一套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构造方案、施工工艺及配套设备、产品模型、技术标准等,推动此研发成果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济南大学 2021-05-11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包括与钢框架柱焊接的悬臂梁段、钢框架梁和H型连接板,H型连接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缝,且H型连接板的两端以及悬臂梁段和钢框架梁的连接端均设有齿型预留孔;悬臂梁段连接端的腹板插入H型连接板一端的连接缝中,且H型连接板一端的齿型预留孔与悬臂梁段的齿型预留孔重叠对齐,采用齿型螺栓插入齿型预留孔实现悬臂梁段与H型连接板一端的连接;钢框架梁连接端的腹板插入H型连接板另一端的连接缝中,且H型连接板另一端的齿型预留孔与钢框架梁的齿型预留孔重叠对齐,采用齿型螺栓插入齿型预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H型钢可替换装配式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H型钢可替换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左预制梁、右预制梁,所述左预制梁、右预制梁分别安装在预制柱的两侧,所述左预制梁、右预制梁与预制柱之间均通过H型钢板连接,所述H型钢板由两端固定板、中间连接板组成,所述中间连接板夹在左预制梁或右预制梁与预制柱之间,两端固定板伸出梁柱的外侧;所述左预制梁、右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拐角处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为由大三角棱柱、两个小三角棱柱组成的四棱柱状,所述相邻的两个固定组件间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侧梁、齿型螺栓、L型约束件,所述预制侧梁有两组,并位于预制柱的左右两侧,所述预制柱的左右两侧面上对称设有一体化成型的矩形状悬臂梁段,所述预制侧梁与预制柱相邻的一端设有将其搭在悬臂梁段上的矩形搭口。本实用新型其综合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实用性强,提高了梁的强度、整体性以及协作性。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梁、第一混凝土块、牛腿柱和第二混凝土块;预制柱与预制梁的连接侧设置有两块第一混凝土块,牛腿柱设置于两块第一混凝土块的底部,并且设置于预制柱上,第二混凝土块设置于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端;第二混凝土块伸入两个第一混凝土块之间,并且搭接在牛腿柱顶部;两个第一混凝土块与第二混凝土块的块体上对应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螺栓孔,两个第一混凝土块与第二混凝土块通过穿插在螺栓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具有综合强度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可视化交互装配工艺规划及信息管理系统
Ø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建立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装配工艺规划仿真分析环境,利用产品的CAD模型,在不制造实际模型的情况下,由装配工艺规划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中对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进行交互式的定义和分析,包括建立产品各组成零部件的装配顺序,空间装配路径,编制工艺文档,并分析装配过程中的装配精度和装配机构运动,从而大幅减少装配工艺规划周期和成本,同时,系统提供装配工艺过程动画录制功能,将规划好的装配工艺以三维动画形式纪录下来,并可以通过安装在装配现场的浏览终端,展示给装配人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49 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