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交通大学董正英:创新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
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学术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6-11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研究发现,通过引入缺陷偶极子并调控相结构和铁电畴结构,在Sr2+掺杂的 (K,Na)NbO3(KNN)无铅压电陶瓷中获得了超高的应变(1.05%)和逆压电系数(d33*~2100 pm/V),同时该研究策略赋予压电陶瓷具有低的驱动电场、优越的温度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及低的滞后性,为取代商用PZT铅基陶瓷铺平了道路,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超精密加工、集成电路制造、精密光学仪器、生物工程、医疗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 2022-12-12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10月,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历经68载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西政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 学校现设有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等13个学院,并单独设置了国际教育学院,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工作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管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设置了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统筹全校成人教育及干部培训工作。学校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及自主招生资格。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学校举办的“天伦杯”全国政法院校辩论友谊赛,是国内高校影响力较高的辩论赛事;学生辩论队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创想青春——2010两岸四地高校世博辩论大赛”冠军、第二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模拟庭审竞赛冠军。学生创业团队先后获得重庆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金奖。校艺术团合唱团曾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世界合唱比赛银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胜奖等多项殊荣。学生在排球、田径、篮球、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全国比赛中也屡创佳绩。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学校现有法学、新闻传播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设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 68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共计53位。在新一届国家机构主要领导中,毕业于西政的人数仅次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目前,有5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3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6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许多国内著名高校的法学院院长都是西政毕业生。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七届共70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先后有18位西政校友入选,占比高达26%。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前五强。 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4年公布的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行榜中,我校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高校的法学学科被认定为六星级。 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我校名列中国政法类大学排行榜第二。 2017年9月,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学校法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与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均位列第二。 2017年12月,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共同入围A级学科,并列全国第二,也是重庆市唯一入围A级的学科。 2018年5月,在由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法学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并列全国前四强,被评为8星级专业。 2018年7月26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我校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A评级,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并列全国第二,这也是重庆地区唯一进入A评级的专业学位授权点。 二、近年来学校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学校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心中有方向感、工作有使命感、师生有获得感的工作理念,坚持对上争取关注度、对下争取认同度、对外争取美誉度、国内争取影响度、国际争取知名度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学生学科学术“三学”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保障的工作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抓党建、全神贯注促改革、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树形象的实际行动,坚定西政自信,发奋西政自强。 学科建设: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共同入围A级学科,是重庆市唯一入围A级的学科,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在重庆排名第一;公共管理学和哲学在重庆排名第二。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工商管理等9个学科入选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法学被认定为重庆市一流学科。新增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既实现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以外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又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还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学校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审计监察学院、生态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力推进本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立项3个重庆市特色专业群。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法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与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2017年底就业率为92.55%。 科学研究:近两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97项,其中,2017年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实现历史性突破,位居重庆市高校榜首。国家社科基金立项61项,位居重庆第一,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31项,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地方立法研究院、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建国家毒品治理问题研究中心,设立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组建讯飞语音语言联合实验室、3D视觉识别联合实验室。 社会服务:人权研究院入围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建设单位,并进入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是全国8家国家级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中唯一入选单位。参与全国人大委托的民法典编纂,向全国人大提交法律起草意见书、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司法解释咨询120余件。全面完成重庆市人大、市政府委托的现行195件地方性法规和176件政府规章的全面清理。在中国法学会所属一级法学研究社团中,学校教师有近20人担任副会长以上职务,近百人担任常务理事或理事。 文化传承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校园繁荣兴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校风学风养成、师德师风建设之中。创新发展西政文化,弘扬西政精神。构建具有时代特征、西政特色、青春气息的数字化、智能化新型校园文化建设阵地。与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合作,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经验交流会,传播法文化和廉政文化,涵育校园文化。2017年国家级媒体涉校正面报道400余篇,“打造高端智库品牌,扩大中国人权理念”入选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外宣工作创新案例,是全市唯一一个入选高校典型案例。 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考文垂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获批。入选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顺利启动东盟“1+4”本科项目及东盟国家高级法律官员博士班。与境外知名大学新签和续签交流协议135份,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11个。2017年度共有13个项目的33名同学入选教育部“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学校国家公派项目数位居重庆第一,优本人数位列重庆市高校前列。单独设立国际教育学院,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力度。依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智库建设工作,中心2017年入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2012年10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来校视察时高度评价:“西南政法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推动了国家的法治昌明,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 2015年4月18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指出:“久负盛名的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政法战线的重要骨干,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12月16日,学校成功召开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以加快‘双一流’建设为中心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法学学科进入全国一流学科,坚定不移推进法学以外学科进入重庆一流学科,引领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把学校初步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和“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行动和‘六大攻坚计划’”这一发展新思路。 展望未来,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历史任务,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两地”发展定位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奋力迈进!
西南政法大学 2021-02-01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 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大背景下,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校园现占地4000余亩,校园宽阔,环境优美,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4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8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24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8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千人计划”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12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碳纳米材料”和“特种高分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0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有“军民融合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有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有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4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10多项。 学校有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管理学原理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39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团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有8个国家级、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学校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联合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区域特色高端智库方面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学校拉美中心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拉美战略,获得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学校充分发挥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环境安全技术、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等科研特色和传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特别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西南科大精神,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2-01
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学校的前身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新增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行列。 学校占地2703亩,设有30个教学单位,有全日制在校生18388人。现有教职工121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77人,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668人,校外导师30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云岭学者1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人,省科学技术创新人才4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7人、后备人才1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 学校建有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6个,各类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创新团队17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0余项。2017年,获批科研经费10289.54万元,合同交易数为228项,合同成交总额18508.31万元,位居全省高校首位。 学校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本科专业74。 学校致力于培养“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林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路径创新”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向,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 学校重视交流与合作,所有本科专业均面向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留学生。与泰国马哈沙拉堪皇家大学、柬埔寨国立农学院等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备忘录,加入喜马拉雅大学联盟。马里孔子课堂在孔子学院奖学金评估中取得全国第10位的良好成绩,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获批成立,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批准,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学校新建亚太林学院。 学校现已建成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十分优美的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校,服务小康,改革兴校,国际视野,社会需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总体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八大改革”,大力实施“八大工程”,加快建设“八个西林”,努力把学校建成西部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心、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研发中心、云南林业科技咨询与工程服务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林业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合作交流中心,成为西部有显著优势、国内有鲜明特色、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西南林业大学 2021-02-01
上海交通大学亮相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上海交通大学应邀作为参展高校之一,在本届高博会高校专区展示我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效。展会期间,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亲临我校展厅参观、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 2024-04-20
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概况 西南医科大学建于1951年,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4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学校占地2011亩。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8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博士300余人,正教授近300人,副教授300余人。拥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四川省“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60余人次。硕士生导师 616 人,博士生导师22人。 学校以医学为主,涵盖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28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双学位专业5个。2014年学校被列入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2016年被列入立项建设单位,临床医学是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承担了“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近2届教师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师发表教研论文700余篇。 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有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厅级科研团队18个,是“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关系。举办了“中国酒城国际心血管研究高端论坛”“肿瘤医学高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为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培养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近450人,通过科研交流与人才培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学校是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图书馆是四川省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优秀图书馆。 3所直属附属医院服务川滇黔渝结合部近4000万人民健康,在“5•12地震”、抗“非典”等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其临床科研成果均在全省或全国范围推广应用,是西南四省结合区域的省级医疗中心。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2-01
专家报告荟萃⑱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永泉:智能制造专业建设的西安交大实践
要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动力与保障机制。智能制造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发展核心在于学科交叉融合。然而,如何在交叉点上实现学术突破并构建高效的保障机制,仍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1-17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变换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先进电磁调控与电能转换技术研究中心马西奎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丁鲲研究员以及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JohnPendry教授合作,利用变换光学中的共形对称性揭示了一种从虚拟空间出发去理解并调控实空间中系统拓扑性质的方案。
西安交通大学 2021-11-30
云上高博会寄语—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寄语云上高博会,积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云上高博会 2020-09-2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89 1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