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机陶瓷超滤膜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无机陶瓷超滤膜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已经开发出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技术,脱沥青油中溶剂回收技术,石油重组分直接脱沥青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无机陶瓷超滤膜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油田采出水处理是石油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包括了提供储油地层增压注水所进行的一切水质改造过程(也有一小部分是为了污水达标排放),这一过程随油田开采期的延长,重要性愈显突出。陶瓷膜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在于材料的亲水性憎油特性,有利于防止有机类物质的污染;其次由于陶瓷膜材料的良好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强酸、强碱、强氧化还原剂等清洗剂来清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年产2万吨非石油路线合成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其衍生产品成千上万,在精细化工的应用 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涉及到工业领域各部门,在涂料、粘合剂、医学、皮革加工、造 纸、油漆、化纤等行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都是石油路线合成,由于原料供应紧 张,生产成本高。 课题组开发了非石油路线绿色清洁生产新技术,过程安全、环保,成本降低40%以上,产 品质量优异,优级品含量大于99.5%,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了CO2废气为 原料,对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具有重要意义。 年产2万吨丙烯酸丁酯,总投资8448 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年产10万吨非石油路线合成丙烯酸及酯
丙烯酸及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其衍生产品成千上万,在精细化工的应用 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涉及到工业领域各部门,在涂料、粘合剂、医学、皮革加工、造 纸、油漆、化纤等行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都是石油路线合成,由于原料供应紧 张,生产成本高。 课题组开发了非石油路线绿色清洁生产新技术,过程安全、环保,成本降低40%以上,产 品质量优异,优级品含量大于99.5%,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了CO2废气为 原料,对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具有重要意义。 年产10万吨非石油路线合成丙烯酸及酯,总投资41495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SC-8017石油产品蒸汽压测定仪(雷德法)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按照国家标准GB/T 8017《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测定汽油 ﹑易挥发性原油及其他易挥发性石油产品的蒸汽压。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10%)V、50Hz 3、测试范围:0.01Kap-200Kap 2、试验用弹:2个试验弹 3、水浴温度:37.8℃ 4、控温精度:±0.1℃ 5、控温范围:常温~ 90℃ 6、加热功率:1600W 7、压力显示:0.01kap 性能特点 1、全不锈钢水浴,耐腐蚀,提供两套装置。 2、采用数字控温技术,水浴温度均匀,满足试验的要求。 3、配备2只精密压力表,检测压弹内的气体压力。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73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2
SC-387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仪(管式炉法)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GB/T 387《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的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测定润滑油、原油、石油焦和石蜡等产品中的硫含量。仪器采用AI智能温控仪,温度控制更精确,调节更灵活,控制系统由单片机实现,使试验过程自动化,减轻了试验的工作强度。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5% 50Hz 2、加热功率:小于3000W 3、控制温度:900~950℃ 4、行程时间:在25~65min内任意设定 5、热电偶:分度号 K 6、电炉行程:160mm 7、控制方式:交流伺服电机 8、行走方式:点动式 9、外形尺寸:635×350×465mm 10、工作条件:常压,相对湿度小于85%,环境温度为15~30℃ 性能特点 仪器是由触摸屏控制系统、试验过程控制系统、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组成。   1、仪器采用镶嵌式工业触摸屏控制,灵敏、直观、方便、对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2、高清触摸屏实时显示当前各种试验参数,具有温度、速度、燃烧时间和炉体移动自动校正功能。 3、采用负压气路系统,各接口多用磨口连接,装卸方便,不漏气。 4、石英双管同时运行,共用空气净化系统,流量分别控制。 5、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使加热电炉运行平稳,同时具有快进、快退等功能。 6、仪器内置超温保持系统,安全可靠。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38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2
江西中医药大学:促进科研成果“瓜熟蒂落”
近日,江西中医药大学举办“传岐黄 兴产业”2025年中医药科技成果对接会。会上,科技成果“中药1类新药白头翁皂苷B4及白头翁皂苷B4栓”发布。该成果研究团队与广西英路维特药物有限公司签署新药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金额5000万元。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5-05-21
江西中医药大学:促进科研成果“瓜熟蒂落”
近日,江西中医药大学举办“传岐黄 兴产业”2025年中医药科技成果对接会。会上,科技成果“中药1类新药白头翁皂苷B4及白头翁皂苷B4栓”发布。该成果研究团队与广西英路维特药物有限公司签署新药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金额5000万元。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5-05-21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28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12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6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2000多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9个,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项目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学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打造“一院一品”,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本科教学改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教学白皮书》案例,连续五次捧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5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医护人员1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3个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研究院2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6.5亿多元,其中文科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共有10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十二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5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续7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推进智库建设,1项提案获批全国政协重点提案,获得700万元资助的《扬州通史》启动编撰。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有校企联盟800多个,省级校地研发平台32个,校外科技推广基地300多个,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工作已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格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荣获国家和部省级表彰。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阿10+1高教合作、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大学合作联盟等项目和平台,先后与47个国家(地区)的24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获得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个,国家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9个,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7个。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广泛开展留学扬大行动计划,留学生2000多人,生源国58个,2所孔子学院3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 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获评“全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连续被评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党委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 合并办学2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文科底蕴深厚、农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58.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6亿元,图书馆藏书428.9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梦想开启新征程。扬州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对学校提出的“优化组合、转型化合”重要指示精神,发扬“坚苦自立”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聚焦一流,全面深化改革,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扬州大学 2021-02-01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作为中国内地146所高校之一入围2018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在2018年9月ESI综合排行榜中位居内地高校137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武进、白云、西太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98亩,校舍总面积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4.68亿元,纸质图书160余万册。学校设有16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计19800余人。另设有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 学校学科特色较为鲜明,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现有7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授予点(其中工程硕士涵盖7个领域)。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5个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9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8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含建设点)、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众创空间;2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7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在近两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3项、银奖1项,2016年被评为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在近三届“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在近两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16年获得华为“专项奖”。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博士学位5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67人(教授214人)。拥有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13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一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118项。近五年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2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4项(重点项目4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科技部86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7项(重点项目10项)。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近五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487篇,获有效发明专利1650件(PCT1件),2016年授权专利数位居全国高校第37位。学校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39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2个、产学研基地355个、校企联盟396个。2016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在2017年发布的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中,学校最优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3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以校际合作、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300余名学生赴境外参加各类长短期留学项目,32个国家的48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专任教师中具有3个月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者占比35%。2013年,学校与泰国驻上海总领馆联合成立了华东地区首个“泰国研究中心”。2016年,与玻利瓦尔大学共建了我国在委内瑞拉的首家孔子学院,并承办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8所孔子课堂。2017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学校成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成立江苏省首家政府与高校共建的拉美研究智库;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及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批准,成为英语雅思官方考点之一。 学校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等称号,并多次荣获全国和江苏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还被授予“全国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称号。 当前,常州大学正处在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期。学校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进一步坚持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州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178 1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