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是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工程学科。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21.52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个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权点,5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安全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 学校有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5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1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3人,陕西省“百人计划”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2人。学校还有一支由300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5人。 “十二五”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70余项,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8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00余项,获准专利2400余项。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创始院校之一,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麦考瑞大学联合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学校与美国各大学联合开展了“1+2+1中美双学位项目”,与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本科、研究生学期交换生项目,以及“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等各类短期出国(境)交流学习项目等30余个。学校已招收来自11个国家的博、硕士及本科国际学生来校学习。 60年来,在教育部、原煤炭工业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几代西科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了14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为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西安科技大学将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8年10月更新)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01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195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俄文系、西北大学外国语文系俄文组、俄文专修科合并组建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西北俄文专科学校。1952年,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并入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开始为国家培养本科层次外语人才。 1958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3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教育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总占地面积1593亩,建筑面积80.1万平方米。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有线、无线网络全面 覆盖,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数字校园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成,拥有智慧教室、多语种翻译实验教学中心、国际金融投资和商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东北亚研究多模态实验室、协同创新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全校教室多媒体设施配备率为100%。图书馆馆藏文献涵盖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46个语种,中外文报刊1607种,中外文数据库39个。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22个学院(部)等教学机构,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国外8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教育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等7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翻译、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会计、新闻传播、教育、金融、国际商务、艺术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6个本科专业,7个辅修专业,覆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英语、法语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俄语、法语、旅游管理、翻译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法语、会计学(ACCA)、旅游管理(英语)、工商管理(CIMA)、金融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等5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旅游管理、翻译、德语、会计学(ACCA方向)、日语等9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英语、俄语、日语、翻译、德语、商务英语、旅游管理、汉语国际教育、西班牙语、酒店管理、阿拉伯语、法语、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闻学等17个专业为陕西省高校“一流专业”;英语写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精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法语精读、基础日语、德语精读、英语模拟导游、俄语翻译、英国文学、英语视听说、中国文化解说、管理学、法国文学史、翻译与实践、国际贸易与实务、商务英语写作等16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财务会计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财务会计、国际商法被评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英语写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英语会议口译、法语视听说、财务会计(双语)、Business Analysis(商务分析)、旅游学概论双语课、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外语教师教育ESP课程、旅游地理学、管理学、英语写作、法语翻译、英国文学、英语翻译、法语精读等1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商务”“应用型翻译”“国际旅游”“国际化外语教师教育”“国际会计”“国际化应用型金融人才”“法语应用型”“国际化英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国际工商管理(CIMA)”等1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语文学与翻译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法语文学与翻译、中外旅游文化、国际商务、翻译、英语写作系列课程、工商管理类主干课程、旅游法理论与实务、英美文学系列课程、法语精读、会计学(ACCA)、工商管理(CIMA)、金融学(CFA)国际化创新、国际贸易双语、区域旅游与城乡社区规划、旅游业运营管理等15个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创新与实践”“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与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文学实践教育基地先后获批成为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西安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是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院校、非通语种提前批次招生院校和接收保送生资格院校。现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外国留学生及各类培训学生2万人。 学校科研实力强,波兰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语言大数据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等35个校级科研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语及跨学科科研体系,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及外国文化部资助的科研项目,出版了高质量的大型辞书、专著、译著、论文和教材。学校创办的《外语教学》《人文地理》《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理学核心期刊,其中《外语教学》《人文地理》杂志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外语教学》《人文地理》连续获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学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216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学硕博不同层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师生互派、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合举办国际会议等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引进美国、德国、日本及香港地区的海外实习项目。学校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留学基金委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定点院校、优秀本科生出国研修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合作院校,是接收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成立中亚学院开展中亚国家留学生教育,成立“一带一路”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并获教育部批准与阿联酋沙迦大学举办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在美国、哈萨克斯坦和阿根廷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2012年,经国家汉办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西安)。学校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合作创办西外洪堡学院,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办ACCA教改班、CIMA教改班、CFA教改班,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共建中德学院;韩国文化院、德国歌德学院、美国普城英语集团分别在学校设立了“世宗学堂”“歌德语言中心”“秦苏珊英语中心”。此外,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预备教育中心、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培训基地。 学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明显效果。西外毕业生以“外语功底扎实,交际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工作快,敬业爱岗,踏实肯干,有发展潜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志愿者团体积极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大学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南京青奥会、欧亚经济论坛、里约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工作,学校志愿者总队被授予“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多项荣誉。 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将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秉承“爱国、勤奋、博学、创新”校训,弘扬“博古通今、融贯中外、德善相济、自强不息”西外精神,“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坚持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3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1-02-01
西安工商学院
西安工商学院(原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校园位于八水绕长安的渭水之滨高陵区,毗邻著名历史文化景区“泾渭分明”。校园建筑传承关学文化余韵,深受长安八水的滋养。学校周边交通便利,即将建成的地铁十号线直达与学校毗邻的高陵区水景公园站,学校配套设施完善,教育教学成果颇丰,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的理想家园。学校历经十六载薪火相传,锐意改革和创新,利用信息类专业优势,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设计与创意、艺术与经济、商业、金融等结合,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国际视野、创意设计、商业策划和技术技能”等一定跨界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8 年 4 月,加入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为学校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战略,注重打造建设“平安校园、生态校园和智慧校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教育平台,开展本硕直通项目,建立“海外课堂”“实践基地”,帮助和引领青年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沟通能力与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牵手世界名校。
西安工商学院 2021-02-01
西安鸿源展览有限公司
西安鸿源展览有限公司 2022-01-24
公交大数据驱动的公交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位于中国著名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处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建校60年来,学校秉承“尚德躬行、笃学擅用”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育才树人,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西航精神,为国家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明德敬业、严谨求是”的校风。 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第三机械工业部阎良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隶属于原第三机械工业部,1979年更名为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三技工学校,隶属于空军,1985年改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校,2001年由空军移交陕西省管理,升格大专并更名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实习管理50强院校、省级文明校园、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12月,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通过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百所重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被国防部、教育部确定为陕西唯一一所空军、陆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被教育部遴选为“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中方项目院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确定为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被陕西省遴选为优质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陕西省普通高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在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中也在全国名列前茅;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交通运输类专业示范点。 学校现有南、北、东3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在校生12000余人。设置有九个二级学院,并创建了通识教育学院、士官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个特色学院,开设了通用航空、航空维修、制造、材料、管理,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汽车,门类齐全、航空特色鲜明的高职类专业50个,涵盖了航空设备维修、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航空管理服务、交通运输营销等职业门类。现有航空、机械等实验实训室133个,校内实训基地21个(其中15个为中央、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依托航空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297个。建有集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科普于一体的航空科技馆,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与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办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合作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展IHK证书培训。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6项;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建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4个;建设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设施完备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大学生体育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生均达1.5万元。学校承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布点36个,任务44项,11个骨干专业被遴选为“一流专业”建设(培育)项目。省级双创教育试点院系2个。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现有专、兼职教师740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各1名,陕西省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为名誉教授,美国阿肯色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和客座教授。 学校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学校或教育机构开展了国际合作,曾接收了新加坡理工学院126名交流生来校学习。与美国阿肯色大学、美国斯波坎社区学院、美国加州飞行学院、加拿大堪纳多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建立了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学会等行业组织,担任“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常任主席单位,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牵头组建了陕西航空职教集团,率先探索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 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目前已形成了由空军航空维修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企业、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企业、民用航空企业、航天企业、装备制造业等300多家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就业基地。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签约大中型国有企业,近40%的毕业生签约中航工业、空军装备维修、民航运输、航天科技等行业企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南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5720工厂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建校六十年来,学院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为部队、航空工业企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今,学院站在“双一流”院校建设的新起点上,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战略,为把学院建成航空特色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现代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隶属于原铁道部的西安铁路运输学校和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有港务校区(本部)、自强校区、临潼校区3个校区,总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学校秉承“尚德、守则、强能、笃行”的校训和“办学不脱轨、育人不离道”的办学理念,紧紧依托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发挥60年的轨道交通行业办学积淀,形成了以铁道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类两大行业涵盖的专业与专业群为重点,以电力技术类、土木建筑类、装备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为辅的专业群。学校于200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成为陕西省优秀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目前设置交通运输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以及基础部、思政教科部、国际交通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皇帝交通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院部,共开设37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6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1个。现有教职工68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202人,教授、副教授170余人、双师型教师270余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4名、全国行指委副主任委员或委员11名。另外,还有从西安铁路局等企业聘请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学校紧贴轨道交通行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2+1”(2年基础理论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城市轨道、机车车辆等校内实训基地105个,在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等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98个。学院是全国最早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院校之一,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学校积极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是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市职业教育电子技术类公共实训基地、铁道部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人才培训基地和西安市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与数十家轨道交通企业联合,牵头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积极发挥以上“一个集团、五个基地”的作用,为社会、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培训各级各类员工年均4000余人次。与全国70多家铁路单位及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是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共建单位、西安地铁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畅通的就业渠道。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订单培养已成为就业常态,连续10年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85%以上对口就业于铁路、地铁等国有企业,是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教育报》曾两次专题报道学院就业工作。近年来,学校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契机,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学校独立研发的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电动车辆减速器”,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等5部委颁发的新产品证书,在新乡南站、唐山北站等铁路编组站广泛使用;与企业合作的《黄陵矿业集团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优化研究》、《道床路基翻浆冒泥治理技术》等技术攻关项目,通过企业鉴定并投入使用;铁道部《车站值班员》等题库开发通过铁道部专家审定,作为国家题库,供全国铁路运输系统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使用,并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先后荣获国家五部委授予的“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铁道部授予的“全国铁路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以及“陕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近三年来,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全国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陕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铁路职工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单位。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院将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指引,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省内示范、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奋进。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唯一轨道交通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创办于1994年,是陕西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由西安市鄠邑主校区和高新校区两个校区组成。鄠邑主校区坐落于“关中山水最佳处”唐代京城长安著名风景名胜——渼陂湖东畔,学校占地面积62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4.4万平方米。学校建有2.9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0多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 学校特色优势: 1. 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构建起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轨道交通类、电气信息类、人文与经济管理类三大专业集群。 2. 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遵循“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实践为要、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发挥专业特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具有良好社会声誉。 3. 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和完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实践锻炼”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4. 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占比65%,基本形成了博硕士群。“双师型”教师占比30%。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120名。 5.独特的实验实训基地。已建成“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和“轨道交通信号连锁实训基地”为主的先进设备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和6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使学校成为轨道交通类为主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的服务定位,坚持“人文、科技、创新”和谐统一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着力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职业适应快的应用型人才”,着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2021-02-01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成立于1993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兴校,教学为重,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城市建设功能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改革促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色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与国内外机构实现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了“专业和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课堂与实习基地对接”的人才培养输送模式,城建学子在校内通过优质的理论教育体系资源和企业驻校高管培养学生一流的职业素养;准军事化管理打造学生的过硬优秀品质,使我院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极具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制定了“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启动了学院的全面改革,秉承“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突出特色,在行业引领中服务现代社会,在信念执着中传承大学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院下设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旅游学院、机电信息学院、城市传媒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秦枫国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八个二级学院,开设50余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 学院地处西安南郊大学园区,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新校区毗邻,占地53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学院拥有数字化图书馆、标准化运动场、形体训练中心、餐饮中心、超市、医院、银行、物流等,教学、实训、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团结文明 乐群 活泼”的校风、“勤奋 笃学 求真 创新”的校训和“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城建精神和引领下。正朝着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2021-02-01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学校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 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机械学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陕西工业大学。北京机械学院由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和北京工业干部学校组建而成。三校的办学历史分别可追溯到成立于1945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于1937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1952年成立的沈阳工业干部学校。北京机械学院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69年搬迁至陕西汉中,1972年迁至西安。陕西工业大学以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的水利系、纺织系为主体,合并西安化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机械专科学校等组建而成,水利系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组。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94年,学校经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管理体制调整为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2年,陕西省批准西安仪表工业学校整体并入西安理工大学。学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建校年,5月1日为校庆日。 学校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古都西安,建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雅,教研设施完备,学术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金花校区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兴庆公园旁;曲江校区2002年建成,与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大雁塔比邻;莲湖校区建于1950年代,位于世界著名的“古丝绸之路”起点。学校科技园位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现代开放,充满活力。学校先后被陕西省授予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园林式单位称号。 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现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5个二级学科),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位列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全国前20%;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全国前30%;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40%。学校有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分属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还具有金融硕士(MF)、教育硕士(Ed.M)、翻译硕士(MTI)、工程硕士(ME,涵盖18 个工程领域)、会计硕士(MPAcc)、工商管理硕士(MBA)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单独考试权。 学校现设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设67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1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2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余人。现有院士工作室12个,讲座教授(院士)工作室1个,双聘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4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多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32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6人。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7000名。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76项;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1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作为全国试点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有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全国示范性基地,8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自由探索与应用研究并举,创造良好科研氛围,鼓励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服务社会,科研实力持续提升。学校建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31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推广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9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陕西省军民两用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城市战略研究院。近十年来(2008年至今),学校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6项,其中国家级奖4项,本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67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9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90件,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3件,科研经费到款22.7亿元,发表SCI论文1787篇。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外60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陕西、江苏等地建立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5个。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有2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共建“西理工大学生浐灞创新孵化中心”,与陕西微软创新中心、中科创新孵化器等28 家投资与孵化企业合作开展创业投资与孵化,双创中心下属的 “西理工-工创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陕西省众创空间及西安市众创空间。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等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优异。 学校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设有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陕西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定向运动竞赛、艺术展演等体育艺术活动中屡获大奖,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合作建立的“古都大讲坛”在陕西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学校先后1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超过97%。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陕西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长期以来,西安理工大学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近二十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有多位两院院士、重要党政领导和杰出企业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装备制造、水利水电、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学校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当前,学校正在为全面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