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54401太空探索图书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图书杀菌机
1.采用紫外线消杀法,杀菌率可达99.9%以上。 2.气旋式逐翻动书页,同时提供书封与内页之杀菌效果。 3.机台上设有抗UV材质透视窗,读者可随时观看杀菌作业进度。 4.每次操作于30秒内完成杀菌作业。 5.噪音小,开关噪音不高于50分贝 。
深圳市中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RFID图书标签
RFID 图书标签       RFID图书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黏贴在普通图书上,用于图书资料的辨识。 更多资讯及相关产品讯息可点击登录信昇达教育官网www.eduxsd.com进一步了解。
福建信昇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图书架1
产品详细介绍
简阳市福田教学用品厂 2021-08-23
图书管理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系统主要由图书管理、流通作业、信息查询与系统维护四大模块组成。 现面向全国诚征代理经销商欢迎来电咨询.联系人:吕敬兵     联系电话:0731-6503093  Email:itsoft@tom.com   itcnsoft@163.com
长沙行知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小学图书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中小学图书馆区域集群管理系统 日照亿佰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中小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基于“云平台、傻瓜式、智能化”的研发理念,以用户体验度最优为研发的终极目标,融合了大数据、物联网、RFID技术等在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中的运用。成功研发了亿佰中小学图书馆区域集群管理系统、图书智能漂流柜(分布式图书管理系统),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系列产品。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中小学图书馆的区域集群管理系统和图书漂流柜的智能化无人值守管理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几千家中小学图书馆提供了整体化实施方案。 一、系统介绍(学校用户端):    1、系统构成 : 2、系统特点:   系统采用 傻瓜式、智能化、云桌面框架,上手简单,操作容易,主要特点如下:   ①全自动无人值守智慧图书馆    身份智能识别、书籍自助批量借还、全程语音指导操作步骤安全门禁系统刷卡自动识别身份开启,读者进入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助终端查询馆藏书籍,选择好书籍后按照系统定位自助取书扫描完成借阅离馆;还书时可通过自助终端批量扫描完成归还,归还后可按照系统定位将书籍放回原排架位置,或者将书籍放到移动还书箱。 ②云平台数据共享,远程编目智能获取 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书籍后面的ISBN编码,便可直接远程从亿佰云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的编码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到本地;图书典藏自动化、系统会根据资料的分类自动生成索取号和书籍编号。 ③B/S+C/S混合架构系统,可以安装客户端脱机使用,联网时数据自动上传汇总;也可以购买云服务,在线使用,随时享受系统升级、动态数据等便捷服务。 ④首创按“自定义条码”或“索取码”对图书位置综合批量处理 条码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按自定义条码或索取码对图书位置进行综合批量处理,可以使图书准确定位,使图书管理的准确度高、速度快、成本底,可靠性更强。 ⑤“馆藏地”间书籍批量迁移,让您轻松管理图书馆。馆藏地间书籍管理,是针对于同一校多个同时拥有多个图书馆的情况,馆藏地拥有批量迁移功能,可以轻松实现图书馆之间的书籍调换,让您轻松管理图书馆。 ⑥首创校园前台页面展示,系统管理后台数据自动传输到校园前台页面,实时了解校园馆藏数据和阅读情况,学校管理员可通过管理系统上传微课、专题、读书活动等相关信息,读者可通过发表书评、阅读心得等参与互动。 ⑦首创教育局区域集群云端管理,实时汇总各种统计报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有效实现对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个学校图书馆的远程管控和调研。
日照亿佰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创办于1987年。201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大学,由“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更名为“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陕西省唯一以汽车命名的省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也是“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学校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西安市。学校自建校以来,以创办中国汽车类教育特色名校为目标,以“培养一流专业人才,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为使命,精心培养汽车交通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30余年来,先后为国家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1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遥遥领先。学校由临潼校区和白鹿原校区两个校区组成,临潼主校区东依渭河泾水,西临高陵装备工业组团产业区,南望骊山,北看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总占地1045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70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电子图书共27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数字化文献资源资源丰富,阅览席位2400个,满足学生日常阅读、研究和论文撰写需求;有汽车构造实验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基地、轨道交通基地等校内实习基地及实验室7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7个;同时学校还建成了经FIA认证的国际标准F3赛道和新能源赛车测试基地,满足车辆相关专业的汽车性能测试和教学。学校开设的汽车改装技术专业实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现所开设专业涉及工、管、理、经、文、艺等学科门类,学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设有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交通与运输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轨道交通工程学院、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汽车改装与赛车运动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各类在校学生万余人。毕业生广受用人企业好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教师双师型占比超过50%,教学经验丰富。学校将以高质量、高水平、高创新的大学教育引领全国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55项,获得专利91项,完成咨询报告65个;发表论文426篇,其中SCI、EI、CSCD、核心期刊论文77篇。至目前为止,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项。特别是汽车类、电子信息类、轨道交通类、道路运输类专业教学团队,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积极创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将企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企业生产程序、企业生产环境、企业文化等纳入教学之中,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捷豹路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著名汽车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内开办15个校企合作项目。相继与奥迪、捷豹路虎、保时捷、沃尔沃、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其他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共赢伙伴关系。学校构建了“素质教育平台+专业课程群+实习实训基地”的育人模式,坚持校内实训基地教育与校外实训基地教育相结合,课程实验实训与课外自主创新学习相结合,校内专业技能竞赛与校外各项大赛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传统道德教育与基本素质教育相结合。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奖10项,省部级奖50余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巴哈大赛、西南房车精英赛、捷豹路虎全球精英技师大赛等汽车类比赛,屡次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专业能力证书(1+X)”证书制度,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一致赞誉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大多数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骨干和栋梁。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2021-02-01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学院始建于1992年。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目标致力于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大学。张明同志任理事长、校长,郑志飚同志任党委书记。 学院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郊大学城,占地6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设有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现代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及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实验实训中心、城轨交通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教学,实习(实训)设施完备,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秉承“厚德自强,创新奉献”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向善求真”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重视理论,强化实践”的办学理念,践行“中华灿烂,陕电荣光”的校歌,不断总结学院办学成果,逐步形成了“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凝练出“朝气蓬勃、科学素养、无悔奉公、和谐自然”的文化,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建设。 学院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十佳院校”、“中国十大特色院校”。2011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4年,学院在全国质量媒体教育联盟总评榜陕西榜活动中荣获“最具就业竞争力”称号。在第二届(2011)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机构)推介活动中被评为“最具特色专业院校”,在第四届(2015)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机构)推介活动中,被评为“最具就业力院校”、张明院长荣获“推动陕西教育发展突出贡献人物”两项荣誉等一系列奖项。 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我院按照“中国制造2025”“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根据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统筹和优化学院专业体系,以陕西地区产业、技术、职业的最新变化为引导,开设了34个高职专业。 学院构建了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的3大特色专业群和全院专业层级结构。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省级重点专业、一流专业、骨干专业为引领,以微电子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校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为抓手,辐射带动学院其他专业同步发展。 学院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院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我院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引进了一批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人员参加校内职称评定。教师在科研立项、专利申报和论文发表上取得优异成果。2015年,我院在陕西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教学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学院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长期致力于创新构建“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的育人机制,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创新形成了“三合作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方案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制订;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和改造,并根据产业技术进步随时进行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由特聘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如西安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把一些生产过程融入到学院教学中,与学院共同开发教材,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与岗位。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我院在陕西省巡视诊断工作中,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学院不仅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下大气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的学生能够扎根三秦,爱岗敬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通过跟踪调查问卷显示,我院毕业生专业相关度高,就业竞争力强。据西安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统计,近5年,我院为区内提供逾5000名技能型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企业骨干和中高层管理干部。毕业生“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三年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为陕西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学院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优良。2005年,学院喜迁新校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已建成集教学、科研、办公、体育、生活等各种功能建筑及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建有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楼16栋,实验实训楼2栋,工程实训中心大楼3栋,图书馆大楼1栋,体育馆1栋,学生餐厅,洗浴中心楼各1栋,各类运动场3个。馆藏图书丰富,2015年,建成工程实训中心大楼3.6万平方米。学院先后被高新区,西咸新区确定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各类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适应内涵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 学院校园文化浓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秉承“志存高远,向善求真”的校风和以“朝气蓬勃,科学素养,无悔奉公,和谐自然”的文化为核心,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思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水平。 学院团委、体育部、学生会、各学生社团经常性举办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整个校园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在学校专业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践之余,尽可能张扬其个性、特长、使其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我院有极具阳光气息与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各类社团缤彩纷呈,旋影电子信息协会、互联网+协会、创新创业协会、中兴社、华为社、IBM社、耕耘文学社等38个学生社团竞相比艳。2012年,学院被中共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5年以来,学院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了塑胶操场,投入7000万元,建成体育馆1栋,为体育课教学及体育竞赛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2012年以来,学院的足球、篮球、田径、轮滑等多个体育团队竞逐于全省各类比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陈航等多名同学被评为“最佳运动员”,2013年学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6年学院承办了陕西省第二届轮滑比赛。 学院奖优助困体系完善。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普通高校奖学金、助学金与助学贷款政策。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特困学生助学金3500元/年;一般学生助学金2500元/年;对家庭困难高职学生提供生源地无息助学贷款8000元/年。 学院建立健全了“奖、贷、助、减、免”五位一体的学生助学体系,校内外设有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自主自强,激励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按照《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全力创建应用型本科学校。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科学定位,注重内涵,特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道路,努力争创 “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东方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实现学院追赶超越发展,把学院建成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为陕西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2021-02-01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学校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排名在全国位居前列。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焊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英语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份招生。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有5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校建有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28个,包含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现有高级职称66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70余人。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0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在2019中国大学技术转让收入排名100强榜单中位列全国第22位,在2019年中国大学科技贡献排行榜单中位列第145位。学校与国(境)外78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菲律宾文珍俞巴学院积极共建孔子学院;与印度NIIT公司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28所大学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美、韩等国大学开展了“2+2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英、德等国大学开展“4+1”“4+2”硕士项目以及博士生奖学金项目;与俄、美等国大学及港台地区大学开展“交流生项目”;与美、英、德、法、日等国开展寒暑期学生短期出国项目。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01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是“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17年,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7个学院(部)、9个本科生书院和19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工5982人,其中专任教师3072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3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入选者9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1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103人,其中研究生 18919人。现有本科专业8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现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现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115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学校14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2个学科进入前1‰。 建校120余年来,学校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徐光宪、江泽民、蒋新松、侯宗濂等,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西迁以来培养了李伯虎、李鹤林、叶尚福、陈国良、雷清泉、熊有伦、苏君红、孙九林、陈桂林、程时杰、孙才新、韩启德、谭铁牛、丛斌、郝跃、江松、房建成、王华明、陈政清、汤广福、郭万林等3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华健、锁志刚、姜晶、刘奕路、梁平、陈掌星等美国国家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迁校62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5万各类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涌现了蒋正华、张福安、陈惠波、张玉浦、温熙森、马德秀、崔殿国、姚引良、孙来燕、张国宝、贾全喜、王珏、连维良、温枢刚、项兵、龙兴元、汪建平、江小涓、蒲忠杰、于杰、张月娥、桂生悦、卢雷、赵欢、仇建平、黎仁超、胡怀邦、周鸿祎、陈曦、李寿生、郑海涛、路一鸣、樊登、刘烈宏、王东峰、刘奇等一批知名校友。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在国内高校率先实行“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学校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实验班”“宗濂实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实验班”等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学校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7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1门,拥有1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2000年至今,主持“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30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1项,其中2017年主持7个项目获奖,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3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1项,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共建10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学校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四面旗帜,打造“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30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纵论四海”“九州名家”“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等成为学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历年来,交大学子在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国际交往广泛,2000年至今,已邀请15位诺贝尔奖、1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更高达20000余人;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00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65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17年,有来自132个国家的24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 学校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00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203.85万平方米。坐落在兴庆校区的图书馆是1995年5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以钱学森学长之名命名的“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阅览座位3518席;累计藏书544万册(件),印刷型报刊累计10000余种、现刊2000余种;国内外电子平台资源 111个,共计312个子库,中外文电子期刊95000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超过160万册。 今天的西安交大又有了创造历史印记新贡献的坚实平台,占地5000亩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拔地而起,8大平台和100多个科研基地将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这里将更好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领衔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为人类文明共融发展和高等教育开放合作贡献力量,已吸引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余所大学加盟;着力打造的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智库和研究平台,致力于为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服务,全面实施提升国际竞争力战略,以教育国际化推动区域国际化。 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希望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18年的新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赞扬交大西迁老教授,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爱国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令人感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正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 校 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办学定位: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 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使 命: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创造、传播知识,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做出贡献。 愿 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保持领先,创造卓越成就,到本世纪中叶,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为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国际影响显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264 2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