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液压阻尼器测试技术及测试装备
(请详细介绍成果的技术先进性、成熟度、知识产权情况、预期效益及希望合作的企业类型等。简介请图文并茂,字数1000字以内。) 液压阻尼器主要用途是抗震、减震,吸收冲击,消耗能量,广泛应用于管道减震(核电、火电、化工、钢铁),重点设备的减震(核电机组),建筑和桥梁的抗震与减震,军事设备的抗震与减震(火炮、导弹发射、军舰、航母舰载机着舰拦阻)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液压阻尼器技术包括液压阻尼器产品技术及液压阻尼器测试技术两个方面,其中液压阻尼器测试技术在整个液压阻尼器技术中的技术比重达到
河海大学 2021-04-14
信息物理融合的CVT群体计量误差评估模型 实现CVT个体计量误差状态的在线评估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给电能表提供电压信号,其测量误差直接影响电能计量的准确性。CVT在110kV及以上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CVT长期运行后易出现误差异常。为了跟踪CVT的计量误差状态变化,一般采用基于标准器比对的定期停电检定法,但由于变电站停电困难等原因, CVT往往无法按期检定,导致长期运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信息物理融合的CVT群体计量误差评估模型实现CVT个体计量误差状态的在线评估
以IEEE Fellow A.G.Phadk为代表研究了CVT预检定在线评估方法,首先对站内部分CVT进行停电检定,再通过对变电站的精确建模求取其他CVT的计量误差。其缺陷在于未能完全脱离停电检定,且由于停电评估的时效性有限,无法实现CVT计量误差状态的长期动态跟踪。因此,在完全无需标准器的条件下,实现CVT计量误差状态在线评估,是计量领域的国际性难题。程然课题组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红斌团队合作,通过测量学科与信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首次将计算智能优化的思想用于解决物理设备测量误差状态评估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多信息融合的煤炭生产计量监控系统
本技术整合了土地复垦学、土壤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和信息技术科学等相关学科,采用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模型建立、GIS 完全结合和系统开发,实现不同重构措施下的不同年限的复垦农田作物动态预报,揭示重构措施-复垦年限-复垦质量(作物产量)的动态响应机制,为矿山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建立复垦土壤水氮运移和作物生长联合模型。联合模型包括作物生长发育、土壤水分运移、土壤氮素运移三个子模块; (2)在 GIS 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确定数据库管理的结构、数据调运和追加的程序,编写用计算机程序。开发能与 GIS 完全结合的水氮运移和作物生长模拟联合模型组件及其配套的数据库,构建基于 GIS 和模型的复垦农田土壤作物产量预测系统; (3)采用智能化土壤作物系统模型和 GIS 结合的耦合模型,实现不同重构措施下的不同年限的复垦农田作物动态预报,揭示重构措施-复垦年限-复垦质量(作物产量)的动态响应机制。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软件分析,测试与演化技术
本成果所属项目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商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基于主题模型的软件工程数据建模和分析技术。 (2)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修改分析和测试技术。(3)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软件数据预处理技术。 (4)个性化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管理。 (5)自动化的软件数据概要化技术。 (6)基于动态主题模型的软件演化建模技术。 (7)针对具体软件历史代码库的词库自动构建技术。
扬州大学 2021-04-14
抽油井功图计量与远程监控系统
该项目从理论上把定向井有杆泵抽油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三维振动系统,研究建立了该系统的力学、数学模型及算法,计算在不同井口示功图激励下的泵功图响应,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对泵功图进行识别和故障分析。通过单片机采集位移、载荷以及电机工作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供电数据,以GPRS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一套中心控制系统可以同时控制约200口油井工作并监控其工作状态。本系统已经在5个油田应用,监控油井700多口。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时频系统实时在线计量校准方法研究
项目背景 授时、定位、导航是以北斗卫星为核心建立的 PNT 服务的三大要素,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诸多领域发挥广泛的支撑作用,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时间比其他物理量要高出至少四个数量级,是当今测量准确度最高、应用最广泛、唯一实现全球高精度传递的基本物理量。 西方国家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对我们实行封锁和禁运,2019 年 8 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其公开版《国防部定位、导航与授时体系战略》报告。报告明确了以授时为核心的定位、导航与授时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内外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所建立的不同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础工作,其中最关键的设备---精密时频设备(原子钟)远程实时在线计量、测试和校准工作的必要性也日渐展现出来。 目前国内外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时频系统之间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特别是纳秒量级、亚纳秒量级时间同步一直无法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时频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惑。原子频率标准的频率校准与计量,特别是在线校准与计量一直无法解决。 我国有若干个时频实验室和若干个时间统一系统,按照规定,每间隔一定的周期,需要对这些系统的时间同步能力和守时能力进行计量、校准和评估,因此,急需建立一种远程计量校准平台对时频系统时间同步、守时能力进行计量、校准和评估。 本项目基于 NTSC 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展基于卫星共视/卫星双向的时频设备远程在线计量、测试和校准方法研究,解决各卫星测控基地、雷达站、各武器试验靶场及海军长河二号系统守时实验室等全军武器装备建设中的精密时频设备(原子钟)的远程实时在线计量、测试和校准困难的问题,为军用时频体系建设中高精度时频系统计量校准研究做铺垫。 (二)项目简介 本项目要对时间频率进行测量,根据时间频率量值传递基本方法,可采用直接与已知的标准信号进行比较和通过接收机接收参考标准信号然后比较两种方法。要实现时间频率的计量校准,根据相关国军标规定,在对频率稳定度进行测量时,标准频率源的频率稳定度应优于待测频率源频率稳定度的 3 倍,对频率准确度、频率漂移率等其它指标进行测量时,标准频率源的相应指标应优于待测频率源一个数量级。 据此要求,我们拟研制基于卫星共视的远程时频计量校准平台,共视主站外接国家授时中心钟房主钟信号,共视副站外接一台铷原子钟,根据时间频率量值传递要求,通过共视接收系统接收 BDS/GPS 卫星信号,一方面通过 BDS/GPS 共视比对实现对时频设备的校准。另一方面可利用共视比对数据对副站的铷原子钟进行驯服,使其通过 BDS/GPS 共视比对同步到UTC(NTSC),作为待测时频系统远程在线计量校准可靠的参考频率源。 时频系统实时在线计量和校准示意图如图 1 所示,时间频率基准采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标准时间和标准频率,在国家授时中心放置卫星共视设备和卫星双向设备,在主要节点的时频系统放置卫星双向设备,在次要节点的时频系统放置卫星共视设备,使各个时频系统与国家授时中心之间建立远程的高精度时间比对,然后根据钟差比对结果完成时频系统的远程实时在线计量和校准功能。 图 1 时频系统实时在线计量和校准示意图 时频系统实时在线计量和校准装置包括 GNSS 接收机模块、卫星双向传递终端设备、卫星共视比对数据处理软件、卫星双向远程比对数据处理软件及远程在线计量和校准软件,接收机天线等模块组成。 时间频率源远程校准采用共视比对法,原理如图 2 所示。主要指标包括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频率漂移率。 图 2 共视比对法原理框图 本项目中远程用户时频系统本地时间向 UTC(NTSC)(或 UTC(CMTC))的溯源采用 BDS/GPS 共视时间比对与传递方法实现。卫星共视比对数据处理软件最后将 GNSS 卫星的星历数据、电文信息、相位测量值、GNSS 共视数据及共视比对结果以文字、图形显示。 我们利用已有条件搭建了如图 3 所示的卫星双向高精度时间比对与传递平台的调制解调器部分,并进行了 100 米电缆自环试验,得到了初步结果。 图 3 卫星双向高精度时间比对与传递平台的调制解调器 (三)关键技术 本项目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时频系统的溯源方法 2.单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在线计量技术 3.单点对多点实时在线计量和校准的 C/S 结构设计 4.自适应同步校准驯服算法 5.多线程技术研究 6.时频系统实时在线计量和校准系统 7.基于 UTC(NTSC)远程时频校准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5-25
混凝土结构隐患震波快速测试技术
混凝土构筑物在建设及生产使用中其表层、内部及接触带会产生各种变形、破坏及地质异常,严重影响混凝土体的安全使用。目前利用震波测试方法可对介质内部结构及异常进行探查与评价。相比较来说,震波探测方法较雷达测试方法抗干扰能力强,评价参数多样。本技术采用拟雷达式数据采集方式,通过改进震波单发单收装置为轮式连续滚动装置发收信号,实现对震波数据的速采、速显、速存,根据获得的连续剖面波场属性参数判断结构体内隐患状况。通过分析震波特征属性参数,结合波速、频率及波幅特征变化进行混凝土介质异常的位置识别与特征判定。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光机设计与图像测试技术
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光机设计与图像检测技术研究以及相关仪器的开发,已成功系统:1)开发公安技侦系统专用针孔无畸变系统10°视场、针孔直径0.8m、入瞳位于镜头前2.5m、畸变小于1%高清针孔摄像系统;2)导引头红外自动标定系统,实现±5°范围内目标源标定误差小于3”;3)超低温卫星外挂成像系统,该系统可在-90°环境下正常工作,直接裸露在卫星外面,无需提供温度调控装置;4)生物菌落识别与自动筛选装置。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机械振动理论与测试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桥梁的振动、机床的振动,钟摆的摆动,飞机机翼的颤动,汽车运行时车体的振动等等。振动可以分为线性振动(包括自由振动、衰减振动、强迫振动)、非线性振动(包括自激振动、超谐共振、亚谐共 振)和随机振动等。 振动的存在会使机床的加工精度降低、精密仪器的灵敏度下降,还会引发噪音、污染环境,车辆振动影响舒适性和车辆寿命,这是不利的一面。利用振动的特征,设计制造机械设备,可以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例如利用振动可以设计制造振动抛光机、振动研磨机、振动输送机、地震仪、振动打桩机、混凝土振捣器、振动筛、振动磨、振动式压路机等机械设备。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设计利用新型振动传感器将测到的实际振动机械量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信号放大输出,达到振动检测利用的目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解决了动车组转向架运动稳定性问题、普通客车转向架振动强度大的问题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工程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车辆振动检测应用、用于设计制造具有舒适度高、轮轨力低、低噪声、低振动等特点的“和谐号”动车组。 应用实例: 1、北京型内燃机车 通过机车振动试验分析,模态分析(振型)和故障诊断,解决了机车振动问题,司机舒适度问题。 2、天津三峰 TJ6481A 客车 通过故障诊断,实验模态分析(振型),减小了振动强度,增加了舒适感,通过优化计算解决了中门的强度问题。 3、静园(末代皇帝旧居)和段祺瑞旧居 通过动力学测试进行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健康诊断及振动的模态分析。 4、渤海钻井平台 通过对渤海钻井平台的强度计算,解决了局部补强问题。 应用领域: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建筑、历史风貌建筑维护等。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17 7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