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扬程渣浆泵设计与开发
项目简介 高扬程渣浆泵是综合国内外渣浆泵的优点,开发设计的新型产品。该类型渣浆泵为 卧式、单级、单吸、悬臂、双泵壳、轴向吸入离心式渣浆泵。泵的出水口可以在 360°内 每隔 45°旋转成八个出水方向安装使用。该类型渣浆泵还设计了可供 3 级 4 级串联使 用的泵。该类型产品的主要技术特点有:1)采用现代 CFD 与 CAD 设计方法,水力性能优 良,效率高,磨损率低。2)流道宽畅,抗阻塞性能好,气蚀性能优越。3)采用付叶轮 加填料组合式密封和机械密封,确保渣浆无泄露。4)采用稀油润滑公
江苏大学 2021-04-14
人才需求:构件深化设计
1.技术人才,针对构件深化设计方面; 2.技能型人才,针对构件稳定性连接方面。
潍坊三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1
人才需求,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
山东大佳机械有限公司 2021-06-22
中低温余热发电总成设计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地热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其高效性、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中国由于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地热流体温度普遍处于 150℃以下。尝试利用这部分中低温地热能用于发电,既有助于解决发电紧张的问题,又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天津地区拥有 10 个地热田,覆盖面积达到 8700 平方公里,地热资源的应用,给天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该套装置产生中低温发电的效率约为 6%。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可以进行总成设计,以及蒸发器、冷凝器、循环工质(工质配比)等。具有不同的设计理念,通过设置系统参数、增加部件等方式,提高发电效率。采用一种与 Kalina 循环耦合的中低温地热能发电装置。Kalina 地热发电循环是在 ORC 基础上将“纯”循环介质变成氨水混合物,从而实现变温蒸发,混合物的沸点与热源温度能够较好地匹配,减少熵的增加。在装置结构上:由高温回热器、发生器、分离器、汽轮机低温回热器以及冷凝器依次串接、第一节流阀并联接于高、低温回热器之间,构成 Kalina 地热发电系统;由第二冷凝器、溶剂泵、蒸发器、节流阀以及吸收器依次串接构成吸收增温系统;通过节流阀接于分离器、吸收器于高温回热器,使吸收增温系统与吸收式地热发电系统组合成为本发明。本装置可产生 100℃左右的吸收温度,同时将地热废水的排放温度降至 60℃左右,达到用低品位的地热能提高机组发电效率的目的。工质种类及状态参数也均与Kalina 系统相吻合。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获 200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利: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CN201010261139)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我国地热资源储量约为 4.4×1027kJ,蕴含发电能力可达 6740MW。我国 2/3的面积年日照时间在 2300 小时以上,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 3340-8400MJ,蕴含发电能力约 1400 万亿 kwh/a。地热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地热井发电投资费用为 10000 元/千瓦。 应用领域:地热水、地表水的余热发电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支持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我国能源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能效率低下,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 10.3%、美国的 28.6%。我国工业用能中近 60-65%的能源转化为余热资源,其中温度低于 350℃以下的低温余热约占余热总量的 60%,提高用能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对这部分余热资源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本项技术 是采用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推动膨胀动力机的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系统,适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等有大量低温余热的产业领域,还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推广到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系统的创新点在于将低沸点有机工质用于热力循环中的热交换过程,有效实现低温余热换热;还在于利用膨胀动力机将有机工质产生的高压蒸汽转化为发电机驱动力,从而实现低温余热资源发电,膨胀动力机还可以拖动风机,水泵等设备。本系统突破了现有低温循环发电系统对于余热温度的最低要求,可用温度最低降至 80℃(低于 80℃系统经济性会降低),实现了低温余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本系统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工质泵、有机工质余热锅炉、膨胀动力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在核心设备的选用方面,膨胀动力机可选择螺杆膨胀机、涡轮机等设备。其中,螺杆膨胀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寿命长、安全可靠、易于维修,并且具有操作简单、不暖机、不盘车、不发生喘振、对介质品质要求不高、可无人值守全自动工作的特点,尤其适宜结合低沸点有机工质应用于低于 350 ℃的低温、低压余热回收利用;而采用涡轮机占地小,效率高,造价低,特别适用于余热量较大的场合,常被国外同类系统所选用。低温有机工质可选择 R123、R245fa、R152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等工作介质,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温度的热源应当选取不同的工质,并且工质的优选也会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目前余热利用技术受到各方面重视,我国余热资源多,用户需求量大,应用前景广阔。采用低沸点有机工质作为热力循环的工质与低温余热换热,通过产生高压蒸汽推动螺杆膨胀机、汽轮机或其他膨胀动力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把大量废弃的余热转变为电力,节约了企业的电能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收到可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应用领域: 本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等具有大量低温余热的产业领域,还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应用于再生能源产业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与煤矿生产综合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开发设计
(1)建立了异构数据元素编码和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并将数据资源集成到数据中心;应用异构数据实时同步系统物理集成非数据库数据,应用动态数据源技术逻辑集成数据库数据,无缝整合了煤矿企业中各类生产管理系统。(2)自主研发了异构数据源多层次数据同步系统,针对原有的各种孤立数据库系统、非结构化的工业监控实时数据和文件形式的历史数据,通过在数据层设置多种捕获器来读取源数据、映射层映射同步数据变量、执行层执行数据冲突检测并存储。系统采用 C/S 结构建立了三层模型 ,数据层分布在客户端,服务器端运行映射层和执行层。(3)提出了将应用集成与数据集成、业务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有效融合的方法,开发了煤矿生产综合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实现不同应用在统一的集成平台上的数据交流和及时有效的数据分析,给出了煤矿企业应用集成的通用解决方案。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微小紧凑型化学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经过10年科研攻关,开展了节能高效的微小/紧凑型化工机械的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创新成果有: 1、建立了微小/紧凑型化学机械系统的强度设计理论,包括多因素协同作用的钎焊工艺优化方法、高温蠕变和疲劳强度设立理论。 2、发明了微试样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微米厚度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参数,为结构完整性评价提供基本参数。 3、发明了微小/紧凑型换热器和反应器,耐腐蚀、耐高温和高压,可拆卸维修,集传热、传质、化学反应于一体,结构微小、紧凑,降低了空间消耗。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自动化、汽车悬挂系统设计研发
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自动化、汽车悬挂系统设计研发
山东恒日悬架弹簧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4
一种整体叶轮叶片的粗-半精-精铣混合路径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大悬伸、弱刚性整体叶轮叶片的粗-半精精铣混合路径生成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大悬伸、弱刚性整体叶轮叶 片的几何形状和工艺参数,分别生成叶片的粗铣和精铣刀位轨迹源文 件;对生成的粗铣刀路文件进行提取靠近叶片的 K 道刀路,并重新排 列,以使粗铣刀路绕叶片加工;对生成的精铣刀路文件分别提取刀路 的精铣部分和半精铣部分,形成半精-精铣刀路文件;对新粗铣刀路文 件和生成的半精-精铣刀路文件进行变进给操作;对获得的粗、半精精铣刀路进行分层;以及将分层后的粗、半精-精铣刀路文件经路径延 伸、刀具移动和圆弧插补,并通过不同转速控制后,生成一个完整的 粗-半精-精铣混合路径刀路文件。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叶片的加 工刚度,尤其是叶片顶端,消除加工颤振,提高叶片加工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整体叶轮叶片的粗-半精-精铣混合路径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大悬伸、弱刚性整体叶轮叶片的粗-半精-精铣混合路径生成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大悬伸、弱刚性整体叶轮叶片的几何形状和工艺参数,分别生成叶片的粗铣和精铣刀位轨迹源文件;对生成的粗铣刀路文件进行提取靠近叶片的 K 道刀路,并重新排列,以使粗铣刀路绕叶片加工;对生成的精铣刀路文件分别提取刀路的精铣部分和半精铣部分,形成半精-精铣刀路文件;对新粗铣刀路文件和生成的半精-精铣刀路文件进行变进给操作;对获得的粗、半精-精铣刀路进行分层;以及将分层后的粗、半精-精铣刀路文件经路径延伸、刀具移动和圆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对毛坯自动分区、分步加工的平面混合刀路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势能场梯度线的平面加工混合刀路生成 方法,其利用势能场梯度线长度的变化趋势对加工区域分区,并在不 同的加工区域分别产生单向行切刀路和螺旋刀路,包括:在平面加工 区域生成一个虚拟势能场,得到一系列梯度线。从毛坯的拐角处出发, 沿毛坯外边界采用基于梯度线长度的搜寻算法获得两种刀路区域的分 界线的极限位置。通过引入比例因子(用单向行切刀路加工的区域占整 个加工区域的比例),在极限分界线基础上根据毛坯和叶片的具体形状 决定两种刀路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两种刀路的加工区域,分别在两 个区域上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591 5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