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奥酷局域网电视发布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网络电视由于布线简单,清晰度好,可控性强大有取代传统模拟电视的趋势,目前广泛的应用于校园网络电视,企事业电视系统等内部自建的电视系统中。 北京北极星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自主开发的奥酷流媒体服务系统V7.0[简称AMS7.0]可轻松助你实现局域网电视系统。奥酷流媒体服务系统是一套基于IP网络的视频发布系统,支持IPTV,视频直播,视频广播,视频插播,视频点播,节目收录等多种应用,全套系统采用C++开发,自带Web管理系统,智能电视(或android机顶盒)APK,PC或者手机接收系统,方便安装部署,功能稳定。   系统优势 1、简洁而不简单,功能强大,部署简单,安装后,终端用户通过电视机,投影仪,智能电视,PC机,android机顶盒均可观看直播; 2、系统提供WEB方式的远程管理维护; 3、可实时转播电视,也可以自办节目直播,支持插播,分组播放不同频道,支持遥控器选台或者管理员远程指定观看频道。 4、支持强制插播,根据要求控制所有播放端观看同一个频道,或者指定播放不同频道; 5、支持实时插入字幕,分组插入,字幕大小,颜色可设置; 6、直播频道和接收用户数都支持后期扩展。    系统功能 1、信号源采集,实时直播       系统支持HDMI/CVBS等接口的电视源的实时采集,支持RF射频信号解调出音视频后进行采集,支持来自于网络的DVB广播信号的采集,支持数字电视输出的HDMI信号采集,支持flv over http,rtmp,rtsp,mms等各种网络直播源信号采集,可根据需求自定义直播电视的码率,分辨率,帧率等参数。 2、支持多协议,低延时     直播延时可低于1秒(需采用专业设备),支持http,rtmp,rtsp,TS,hls等标准流媒体协议播出,可接各种接收终端,满足互联网,城域网,校园网等各种网络应用。 3、定时播出     将媒体库中的媒体资源(支持1920*1080)、文字信息等媒介依预先预定的时间向已分组的音视频终端进行播出服务。所有的媒体播出任务均可设定级别与时间限制。 4、设备管理     本系统的编码器和所有音视频播放终端都可以通过Web远程进行管理,对编码器来说可远程设置输入源,编码参数,对播放终端来说可进行预先模式设定、远程管理,对来自服务端的音视频广播均可实时强切或者选择强切。 5、媒体管理     强大媒体管理功能,支持自动扫描硬盘节目,远程上传节目,支持MP4,ASF,flv,ts,avi等主流媒体格式,自带转码引擎,可把各种格式转换成直播发布点MP4或flv格式,以便统一管理。 6、定时收录存储       可根据节目播出表单和定制存储计划表完成视音频节目的定时收录、存储和发布,支持自动删除过期节目,支持录制的节目导入精品库,供发布视频新闻或者供长久保留,支持7×27小时运行。 7、网络虚拟直播       系统支持对已有节目素材通过灵活组合,自由创建多个网络虚拟滚动直播频道,如将各个新闻节目通过编排时间播出表组合成网络新闻频道。 8、支持字幕插入       系统支持直播过程中,添加字幕,支持设置字幕大小和颜色。 9、多屏直播时移       支持PC,手机,平板,智能电视观看直播过程中,通过播放器的按钮回退到已经播出的节目,支持观看直播过程中随时暂停,直播时移时间由管理员自主控制。 10、完善的权限管理       系统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可对每个用户,每个组,每个直播频道单独设置权限,允许观看,或者禁止观看,可设置强制收看广告。 11、完善的统计功能   可统计节目收视率,用户登陆次数,登陆时间等。   界面欣赏 Web管理后台 PC登陆前台 机顶盒 下载试用:https://pan.baidu.com/s/1RuayQvbBZMZKKWvVsWP6yA
北京北极星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日报网】全国首家广电视听人工智能学院共建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2025年4月26日,中国日报网以《全国首家广电视听人工智能学院共建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哈尔滨新闻网】哈工程研发国内首个船海学科教育大模型亮相“高博会”
为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5月23日至25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长春隆重举行。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的国内首个船海学科教育大模型亮相“高博会”,引起极大关注。
哈尔滨新闻网 2025-05-26
【央广网】一大批高校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高博会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5月23日到25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吸引了全国60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携前沿科技成果参展、参会,为各方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和科技成果交易合作平台。
央广网 2025-05-25
【人民网】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开幕 众多高校“高精尖”成果亮相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今日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吸引了1000余所院校、800余家企业参会。
人民网 2025-05-23
以可穿戴计算、传感器网络等为核心的应用系统
在中加国际科技合作、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基金、总装预研基金等的资助下,开展以可穿戴计算、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身体传感网络、感知计算等前沿技术为核心的研究工作,并面向老年健康、工业物联网、移动增强现实等领域研究实用化技术和产品装置,具体包括:1) 工业物联网应用:开发了一系列符合IEEE 802.15.4/Zigbee、Wireless HART等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的微型化传感节点、模块、网关,以及相关的协议栈源码。2) 健康应用:主要面向安全、健身、医疗等健康应用,研发超低功耗、无障碍、可长期持续穿戴应用的智能腕带(腕表)、腰带(腰挂、腰带扣)、胸带等各类形态的健康装置,开发运动统计、跌倒预警和检测、睡眠监测、多生理参数监测等产品应用,参见下图。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制药认知智能为核心的中药大品种培育关键技术
本项目创造性提出符合中药特点的制药工业大脑模型,将中药传统工艺与最新智能技术相融合,改革中药粗放型生产制造方式,建成符合高效能生产优质中成药要求的中药智能制造平台,成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中成药的开拓者,为中药制药企业高效营运、提质降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科学、严谨、智能、精准管控中药制药过程的技术跨越。   关键技术1:中药制药关键物料属性智能辨识技术 本项目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现代医学分子实验方法与知识网络分析等智能技术相融合,科学认知中成药临床优势特色和中药产品质量属性。 研发了3种辨识方剂化学物质的新方法,整合方剂药材组成、化学成分、中医证候和临床疗效等知识单元,从方-药-病-证入手,提出三个层次的知识关联网络构建方法。根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研究理念,构建了涵盖药材-证候、药材-疾病、成分-疾病三个层次的方剂关联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整合中医遣方用药规律、现代分离分析与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了基于知识发现的方剂活性物质智能认知新策略,研究发现小青龙汤类方宣肺平喘、助阳解表功效物质组以及一系列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的方剂活性物质,不仅为诠释方剂组方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技术工具,也为智能认知中成药质量属性探索了新路。 以中医气血理论认识心脑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共同特征,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以糖脂代谢、血管功能、血液流变等为重点,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共有生物分子网络模型;创新设计靶向PTP1B等关键靶点的荧光探针,用于辨识具有抗脂质累积、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生物效应的中药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分-靶点-通路-疾病”多层次网络整体分析方法。 以芪参益气滴丸、冠心宁片、丹红注射液等品种为研究载体,通过系统总结中成药化学、生物及临床应用信息,梳理中药生产制造中所涉及的知识实体类、实体类属性及属性数据来源,并详细描述各类实体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中药制药知识图谱,科学认知中成药临床特色和中成药质量属性。   关键技术2:中药产品质量多属性同时检测技术 本项目发明了可同时检测中药质量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以及中药产品化学属性与生物属性同时检测法,并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与计算视觉的中药理化属性与生物属性高光谱同时检测法,实现了中药化学-生物属性融合检测、化学-生物-物理属性融合检测以及生物活性多重检测,为多方位快速检测中药产品质量开辟了技术新路。 创新设计中药化学-生物融合检测原理,通过在能够特异性识别生物靶标的肽段上修饰易离子化的标签分子,合成制备靶向质谱响应探针,用于多靶标高灵敏同步检测,再使用DART-MS对中药质谱指纹图谱与多靶酶活性进行融合检测,从而建立了基于质谱响应探针的中药质量多属性同时检测法,可快速、灵敏、准确地同时检测中药产品化学成分一致性与生物活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析技术领域顶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IF=6.7)。 首次将微流控芯片应用于中成药质量评价,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两个关键靶酶(凝血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发明并研制出多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将其用于评价芪参益气滴丸等中成药的生物活性,实现了对正常与异常批次产品的准确识别,且效果优于色谱指纹图谱方法。这种微流控芯片不仅可用于评价中药产品生物活性,而且能够同时筛选出中药产品内具有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高光谱分析技术相融合,用于智能处理高光谱(可见光和短波近红外)数据,研制出一种可同时检测中药注射剂化学、生物及物理质量属性的在线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一个端到端的多输出深度学习模型和一种新的双尺度异常检测算法,前者以光谱数据为输入,可同时测定多个化学成分含量和生物活性指标;后者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角点检测以及曲率计算,能检测出最小直径为60 μm的可见异物,实现了总黄酮、总内酯、抗氧化活性、抗凝血活性、色度及可见异物的同时检测。   关键技术3:中药制药过程多维度智能感知技术 本项目建立了中药制药过程多维度智能感知技术,从不同方位表征制药过程物料信息与时变特性,为智能认知制药过程规律提供关键信息。 采用高光谱和高速摄像等技术获取不均匀药材表面上光学数据,优选数据融合及分类方法,依靠计算机视觉准确感知药材真伪、产地、质量等级;进一步与常规液相色谱检测等技术相结合,从物理性状、指标成分和大类成分等多个维度综合精准感知药材品质。针对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研制了基于SERS的生物传感器,利用拉曼光谱仪快速检测中药产品中微生物,攻克微生物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的现场感知难题。 针对提取过程等中药制药关键工序中有效成分时变信息检测,采集并比对正常及异常工况时的提取动态光谱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监测模型,在线实时获取过程中有效成分提出情况,通过提取数据积累,不断提升模型精度,准确感知提取过程工艺品质。 为有效降低异常工况发生率,提出中药制药过程轨迹监测方法,采用Hotelling T2、DModX和主成分得分等多维统计量综合表征过程状态,快速灵敏感知制药过程状态异常;根据状态特征控制后续工况操作参数,提前排除潜在扰动因素,保持过程轨迹始终处于控制限内,攻克了中药生产制造状态无法测控的难题,并成功应用于丹红注射液生产现场。 运用所建立的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并体现整体观的中药制药过程多维度智能感知技术,将制药分析技术从以往的“检测指标成分”创新发展为“监控制药过程状态”,科学测判中药制药过程状态一致性,开创了中药制药过程一致性管控的技术先河。   关键技术4:中药制药过程智能认知与优化技术 本项目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聚焦中药先进制药与信息化融合中的重大技术挑战,创造性提出符合中药特点的制药工业大脑模型以及中成药生产制造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建立了制药过程智能认知与优化技术,打通“信息孤岛”,从而能利用中药工业大数据来发现中药制药知识,提升中药制造智能化程度。 建立药材关键性质和关键过程参数范围与过程产物品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明确制药过程对药材质量波动的承受能力大小,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投料药材质控标准;进而采用不同批号药材按比例混匀投料等均一化质控手段严控药材关键指标成分含量波动在预设质控标准范围内,显著减少原料批次间差异,从制药过程源头保障了中药质量。   创建了风险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中药制药关键工艺单元辨析及工艺关键参数辨识技术,提出加权决定系数法综合制药工艺对有效成分含量、风险物质限量和生产效率等的多目标需求,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并获软件著作权,为精准设定制药过程控制目标参数提供了有效认知工具。
浙江大学 2021-05-10
以可穿戴计算、传感器网络等为核心的应用系统
在中加国际科技合作、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基金、总装预研基金等的资助下,开展以可穿戴计算、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身体传感网络、感知计算等前沿技术为核心的研究工作,并面向老年健康、工业物联网、移动增强现实等领域研究实用化技术和产品装置,具体包括: 1) 工业物联网应用:开发了一系列符合IEEE 802.15.4/Zigbee、Wireless HART等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的微型化传感节点、模块、网关,以及相关的协议栈源码。 图1 工业物联网 2) 健康应用:主要面向安全、健身、医疗等健康应用,研发超低功耗、无障碍、可长期持续穿戴应用的智能腕带(腕表)、腰带(腰挂、腰带扣)、胸带等各类形态的健康装置,开发运动统计、跌倒预警和检测、睡眠监测、多生理参数监测等产品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水貂、蓝狐核心群培育和毛皮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通过选种选配、合理搭配饲料营养、光控技术提高繁殖率和疫病控制等综 合配套技术建立水貂育种核心群,育种核心群水貂断奶时平均成活率达 5 只以 上,毛绒品质提高 20%以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柴油机尾气治理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在用汽油车的排放污染物减排, 汽车学院研究人员联合本地的汽车一类资
西华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