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天然产物Symplostatin4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癌症干细胞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产物Symplostatin4的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癌症干细胞药物中的应用,该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本发明所述的天然产物Symplostatin4衍生物可有效抑制多种癌症细胞增殖,可应用于抗癌药物中。
南开大学 2021-04-10
胶浸合成纤维高性能干式套管
套管作为变压器的重要配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合成纤维预制体高性能干式套管制造技术创新性地将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薄膜脱气、真空注胶、压力凝胶、填料改性、一次成型等技术集成并成功应用于高压干式套管的生产,制造出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综合性能极佳的第三代高性能干式套管。 合成纤维预制体高性能干式套管制造技术彻底改变现有油浸纸套管存在漏油、油色谱、火灾风险;胶浸纸干式套管合格率低,成本高;玻璃钢干式套管高故障率的现状。该合成纤维预制体高性能干式套管结构为无油、无气、无纸,零局放、低介损,纯干式、免维护,从而促进整个产业技术升级,使套管的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全面取代目前国、内外所有类型结构的套管,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可靠性、安全性的电力发展需求,对促进电力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05
胶浸合成纤维高性能干式套管
套管作为变压器的重要配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合成纤维预制体高性能干式套管制造技术创新性地将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薄膜脱气、真空注胶、压力凝胶、填料改性、一次成型等技术集成并成功应用于高压干式套管的生产,制造出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综合性能极佳的第三代高性能干式套管。 合成纤维预制体高性能干式套管制造技术彻底改变现有油浸纸套管存在漏油、油色谱、火灾风险;胶浸纸干式套管合格率低,成本高;玻璃钢干式套管高故障率的现状。该合成纤维预制体高性能干式套管结构为无油、无气、无纸,零局放、低介损,纯干式、免维护,从而促进整个产业技术升级,使套管的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全面取代目前国、内外所有类型结构的套管,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可靠性、安全性的电力发展需求,对促进电力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04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液压马达、由液压马达驱动的发电机,所述液压马达连接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包括将太阳能转换为液压能的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以及将海洋流体动能转换为液压能的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将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太阳能捕获装置,太阳能捕获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液压泵;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包括收集太阳能用于加热传热介质的集热器、将传热介质热量传递给蒸发介质的换热器、以及由蒸发介质推动其转子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本发明优点:可省略了现有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实现电流合并的电力电子设备,发电成本降低。
浙江大学 2021-04-11
宫颈细胞保存液
1、几乎 100%保存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2、能有效分解粘液、红细胞。3、含有梯度处理成分,将有效细胞与标本中黏液、碎片、血细胞等分层,使有效细胞沉积到细胞保存液瓶底部。4、制片后剩余样本仍有足够的细胞,可进一步直接做 HPV、DNA、衣原体、淋病及免组化测试。5、标本瓶既可存放标本,也可作为离心管使用,标本瓶底锥形内胆,便于收集细胞。
孝感奥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5-01-21
成都世联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干细胞药物研究及医美产品研发成果
成果背景:国家从2011年“十二五”将细胞治疗列为重要发展和重点支持产业以来,细胞临床应用和细 胞药物研发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16年“十三五”规划和《细胞制品指导原则》更是明确了:1. 细胞治疗要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2. 加速细胞等生物新药创新和产业化。再到2017年“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支持领域:1. 加强免疫细胞治疗原创性研究及临床转化;2. 重点加强干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引导规范化临床应用。目前,全球已有16个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适应症涉及多种难治性疾病。然而,我国目前尚未有干细胞药物问世,市场需求空间极大。团队(公司)介绍: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直属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专注于细胞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医学美容等领域的转化、应用、技术开发。团队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工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坚持以专业技术研发为导向,生产制备规范化为基础、质量检测标准化为准则,专注研究、创新技术、完善服务,致力于打造国内细胞技术领域的一流品牌,为细胞技术行业树立新标准,引领国际细胞行业。团队权威专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青年“86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 1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1人获得成果:目前项目正在寻求股权投资,有意向者可联系科转云平台获取详细商业计划书,进行沟通对接!
四川大学 2021-04-10
一种多能源燃气热泵供热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源燃气热泵供热系统,属于热泵供热系统领域,包括动力驱动系统、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水循环加热系统;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无级变速装置、动力耦合器、逆变器、磷酸铁锂电池组、控制器、太阳能光伏板;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 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集热水箱、太阳能集热器、第一循环水泵、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水循环加热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水泵、电加热器、缸套换热器、排气余热回收器、用户换热器、生活热水箱。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杨树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及诱导培养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及诱导培养基,属于杨树的组织培养领域。本发明所筛选、优化的杨树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添加0.5-1.5mg/l萘乙酸、0.5-1.5mg/l?6-糠氨基嘌呤、20-40g/l蔗糖和4.5-6.5g/l琼脂的h培养基。本发明以单核靠边期的杨树花药为外植体,将其接种到所筛选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获得生长速度快、器官分化率高的杨树愈伤组织。本发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可以有效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质量高,可以在短期内形成大量优良的杨树试管苗,不仅可以快速繁殖杨树,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杨树植物改良,种质保存等方面。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一种杨树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及诱导培养基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及诱导培养基,属于杨树的组织培养领域。本发明所筛选、优化的杨树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添加0.5-1.5mg/l萘乙酸、0.5-1.5mg/l?6-糠氨基嘌呤、20-40g/l蔗糖和4.5-6.5g/l琼脂的h培养基。本发明以单核靠边期的杨树花药为外植体,将其接种到所筛选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获得生长速度快、器官分化率高的杨树愈伤组织。本发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可以有效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质量高,可以在短期内形成大量优良的杨树试管苗,不仅可以快速繁殖杨树,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杨树植物改良,种质保存等方面。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一个新的上皮性肿瘤干细胞特异表达的唾液酸化IgG作为上皮性肿瘤细胞共有靶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逐渐由传统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破坏性治疗转向微创介入及无创性免疫治疗时代。肿瘤免疫治疗的模式旨在不伤害正常组织细胞,对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杀伤,其中包括利用治疗性抗体及免疫细胞(如CART及TCRT细胞)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实现特异性杀伤,即过继免疫疗法;以及利用肿瘤疫苗激活体内免疫细胞的杀伤效应或阻断肿瘤患者免疫细胞上特有的免疫抑制信号转导(如PD-1/PD-L1),以解除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免疫无能状态,即主动免疫疗法。可见无论是过继免疫还是主动免疫治疗都严格依赖特异性的肿瘤靶点分子及特异性免疫调控分子。然而,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缺乏新的肿瘤靶点及免疫调控分子。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邱晓彦课题组,从30年前的偶然发现开始,追踪至今,已经证明原本作为重要免疫分子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大量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及转移。近期的研究发现上皮谱系来源的肿瘤(90%肿瘤属于上皮性肿瘤)普遍表达一种异常唾液酸化IgG, 其唾液酸修饰发生在IgG Fab上一个新的N-糖基化位点, 而在正常组织细胞及B细胞来源的IgG很少或没有这种修饰。重要的是,异常唾液酸化IgG主要表达在上皮来源的肿瘤干/祖细胞上,其表达水平直接涉及肿瘤发生、转移、肿瘤的化疗耐药及不良预后。用特异性识别该唾液酸相关表位的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包括PDX模型)。提示异常唾液酸化IgG是上皮性肿瘤细胞潜在的共同靶点,尤其是其高表达在肿瘤干/祖细胞上,可能是更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目前,该靶点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保护(201510776518.9),国际专利正在审批中。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39 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