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谢晖
从事专业关键词: 车身 制造 工艺 CAE 1971年12月生,湖南永州人,男,博士(后),教授, 2006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才, 2007年获得天津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 2007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工。 1989年9月~1993年7月湖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 1993年7月~1997年9月留校湖南大学机械系教师; 1997年9月~2000年7月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0年9月~2003年7月,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2年12月~2004年12月三一重工工程机械博士后研究;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湖南大学机汽院副教授 ; 2005年7月~2009年2月,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技术分公司总经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 2007年获得天津市赴欧优秀博士后培训计划资助,到瑞典Chalmers大学车辆和交通安全技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2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现任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车身分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汽车技术及车身制造装备研发。 承担科研项目:  1、2010~2011,12年,汽车产业共性技术重大专项--先进高档轿车车身成型技术研究与应用,300万,第一,项目负责人;  2、2011,10~2012,6年,汽车部件集成设计开发管理系统开发,80万,第一,项目负责人; 3、2011~2013年,汽车轻量化先进结构设计及优化;30万,第一,项目负责人;  4、2011,12~2012,12年,冲压工艺精细工艺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34万,第一,项目负责人; 5、2007,1~2009,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支持制造业产业链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2006BAF01A38),384万,第一,项目负责人; 6、2006,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薄板冲压成型拉裂、起皱的局部无网格并行仿真计算研究”(50505011),22万,第一,项目负责人;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部分代表作): 1、变形裕度云图在薄板冲压成型CAE中的应用,湖南大学学报,1999-10,第一作者 2、薄板冲压成型过程计算机仿真中板料起皱的预测,计算机仿真,2001-06,第一作者 3、计算机仿真中板料冲压成型压边力的优化,中国机械工程,2002-11,第一作者  4、薄板冲压成型中板料起皱的临界应力分析和预测,计算力学学报,2003-01,第一作者  5、CAE技术在汽车翼子板拉延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汽车工程,2003-08,第一作者  6、冲压板料回弹中的失稳研究,塑性工程学报,2003-08,第一作者  7、基于CAE仿真的冲压回弹影响因素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3-10,第一作者  8、板料冲压数值模拟的并行计算与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3-11,第一作者  9、基于CAE和神经网络的压边力优化,机械工程学报,2004-07,第一作者  10、板料冲压成型CAE中拉裂的预测研究及应用,湖南大学学报,2005-04,第一作者 11、自动冲压线模具开发全过程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模具技术,2007-2,第一作者  12、汽车覆盖件复杂模具的运动仿真,汽车制造业,2007-4、5,第一作者 13、大型汽车覆盖件冲压仿真并行计算的研究与应用,模具技术,2008-2,第一作者 14、薄板冲压大变形起皱的局部无网格法数值模拟,塑性工程学报,2008-6,第一作者  成果及获奖情况:  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其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个人排名第六;  2、第一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全国100篇),论文“计算机仿真中板料冲压成型压边力的优化”(2004年发表于《中国机械工程》),第一作者。  3、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数字化、网络化汽车模具开发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个人排名第二。
谢晖 2021-06-23
谢军
长期从事煤矿安全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煤与瓦斯共采、自然发火防治等。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阐述了基于“有效能量”的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提出了瓦斯损失量补偿计算的方法,研发了瓦斯含量直接测定法的实验设备、计算程序、临界值确定、突出数值模拟等核心技术。在煤与瓦斯共采方面,采用“双示踪气体法”和 CFD 数值模拟技术,对邻近层泄压范围、抽采参数及瓦斯运移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空区高位环形体”的理论及物理模型。在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方面,提出了“综放采空区空间自然发火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建立了采空区三维空间自然发火防治技术体系,有效的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50 多项;其中在海外期间主持与参加亚太基金、澳洲国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20 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控技术与装备”子课题《热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渗流-热动力耦合的采空区煤自燃基础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交变水压作用下煤岩宏细观结构损伤及渗流动态响应机制》。 社会兼职: (1)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瓦斯专业委员会委员 (2)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4)矿业安全与环境防治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成员 (5)山东科技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谢军 2023-03-10
谢建南
天使投资人、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导师、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深圳秘书长)、联畅商业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尔尼服饰(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谢吉华
谢吉华同志现任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还担任中国高新区协会创业中心专委会副主委、全球杰出青年社区(中国)社区执行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青年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创业导师等职务。 谢吉华同志自2001年担任杨浦创业中心总经理以来,先后主导两次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立了被誉为全国孵化器五大发展模式之一的“杨浦模式”,将创业中心管理运营的孵化面积从6000平米发展到100万平米,资产总值由4500万元增加到近30亿元,成为上海市资产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完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探索走出了一条“公益与效益”相结合,具有杨浦特色的孵化器可持续发展道路。
谢吉华 2022-01-12
谢二庆
谢二庆,男,汉族,1963年10月生,甘肃靖远人,博士,教授。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电子材料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材料专业学科点负责人。
谢二庆 2021-12-31
吴广峰
吴广峰, 1970年6月生,二级教授,博士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高分子材料系主任,高分子实验中心主任。
吴广峰 2021-06-23
金峰
金峰,男,198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现为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学科专业教师,农学系主任。联系方式:E-mail:jinfeng@jlau.edu.cn,电话:18943649890
金峰 2021-06-23
吴峰
吴峰教授1998年和2001年在河海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英国EPSRC全额奖学金资助赴英国留学,并于2009年获得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在1998年至今在河海大学工作,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作为副教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吴峰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方面的研究,科研方向始终坚持适应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跟踪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吴峰教授长期在电力负荷和新能源并网运行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针对电力负荷随机、非线性,以及新能源发电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耦合、发电出力随机波动,以及并网变流器控制灵活的特点,系统性地研究了负荷特性建模,以及新能源并网的建模与调控问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3/10)、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2/10),以及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基础类)1项(排名1/7)。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担任《IEEE Access》和《IEEE Open Access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两本IEEE杂志的Associate Editor,以及IET Energy Systems Integration的Editor Board Member。
吴峰 2023-02-27
陈峰
陈峰 2022-04-19
李伟峰
李伟峰,主要研究方向:无机光电子材料的合成及其物性研究,无机材料中的缺陷结构及其应用,材料表面改性、表征和生物学应用。
李伟峰 2021-12-31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