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根据《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参照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结合辽宁实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中科院沈阳分院共同研究制定了《辽宁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
社会发展科技处 2023-06-29
一种面向区域电网的跨流域水电站群多电网联合调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区域电网的跨流域水电站群多电网联合调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发电优化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采用逐次切负荷法和逐步优化算法分别对各省网下梯级电站群进行单一电网调峰调度计算;根据单一调峰调度结果计算各个流域的梯级负荷率,作为联合调峰调度的优化计算顺序的依据;以使多电网累加负荷依次经多个流域梯级电站群调峰后剩余负荷最平稳、剩余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进行跨流域水电站群多电网联合调峰调度;根据多个梯级单一调度结果和跨流域联合调峰调度结果,完成联合调度模式下跨流域梯级电站出力过程网间优化协调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去阻调距加补风的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粮食干燥装置
项目简介 本项目涉及新型喷动床粮食干燥设备领域,主要用于粮食干燥。采用一种去除启动 阻力即去阻和灵活调节导喷距即调距的喷动床结构,独立设计喷动床环隙区粮食的补风 结构,融合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直径放大结构,提供一种具有新的干燥特性和操作能力的 批式粮食喷动床干燥装置。整个装置相对于现有的喷动床干燥设备,表现出了整体综合 创新后具有了新的干燥性能、操作性能和放大能力的优点。本发明装置适用于大麦、小 麦、水稻、大豆和玉米的批式干燥。成果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发明
江苏大学 2021-04-14
安徽大学张朝峰教授团队在AFM上发表关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锌负极在负极/电解质界面容易发生枝晶生长和寄生副反应等,进而导致水系锌电较差的循环性能等问题。
安徽大学 2022-10-10
材料学院刘向峰团队在动力与储能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发现氧空位引入能够有效调控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中的库伦斥力,实现TMO6八面体的可逆畸变,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过渡金属离子的迁移和溶解,使得电化学性能获得显著改善。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
科技部 2022-08-18
中国石油大学孙道峰教授团队在晶态多孔材料的分离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借鉴高分子膜的加工技术,孙道峰教授团队利用HOF是由高可逆性氢键连接而成的特点,通过熔铸法制备了首例HOF多晶膜,并研究了其压力响应的气体渗透性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2-05-31
【第57届高博会系列报道之十】“碳达峰 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西安举办
本次论坛总结了“碳达峰 碳中和”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绘制了双碳路径蓝图,探讨了“双碳”目标下的人才培养问题,为双碳政策下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8-09
中国矿业大学王绍荣教授团队获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
该专项紧扣江苏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着力突破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重大技术应用推广与集成示范,集聚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南京大学闻海虎团队和聂越峰团队合作在镍基新超导体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铜氧化物超导体自从1986年被发现以来,其超导机理一直被本领域科学家高度关注。具有库仑排斥的两个电子,为什么在高达160多开尔文(约等于零下113度)下仍然能够相互吸引形成电子配对,并凝聚成为宏观的量子相干态,这是横亘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2008年至今,铁基超导体家族的发现和壮大也为超导机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从仅有的两大非常规超导家族出发,实际上人们很难直接得到普遍的规律和共识。如果出现一个除铜基,铁基之外的第三家族的超导体,这一情况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小组在介于铁、铜之间的镍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Nd1-xSrxNiO2薄膜中发现了9-15 K左右的超导电性,它似乎具有与铜氧化物超导体类似的3d9最外层电子轨道,这为非常规超导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科学界非常关心它的超导形成与铜氧化物超导体有何异同,因此在学界迅速掀起了对镍基超导体研究的热潮。 超导体内部的单粒子激发需要一定的能量即为超导能隙,这也是超导态为什么能够在一定温度下稳定存在的原因。而两个电子形成配对的内在因素直接决定着超导能隙函数的表现形式。因此探测非常规超导体的机理问题的首要任务是知道超导能隙的函数形式。就镍基超导体实验而言,得到Nd1-xSrxNiO2超导薄膜样品似乎比较困难,因此国际上关于Nd1-xSrxNiO2薄膜的相关实验还不是很多,许多实验并不能直接反映超导的能隙函数。最近南京大学闻海虎团队和聂越峰、潘晓晴团队通力合作,成功在Nd1-xSrxNiO2超导薄膜样品中测量到高质量的扫描隧道谱,证明了Nd1-xSrxNiO2中存在两类超导能隙,一类是V型隧道谱即典型的d波超导能隙,能隙最大值为3.9meV,这一点与铜氧化物超导体及其类似;而另一类是完全能隙形式(full gap)的隧道谱,能隙值为2.35meV,这一点又与铜氧化物不一致,而与铁基超导体相似。聂越峰实验组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制备出高质量的Nd1-xSrxNiO3 (113)薄膜及具有初步超导转变的Nd1-xSrxNiO2 (112)薄膜,闻海虎小组进行了后续的氢化处理,进一步优化了Nd1-xSrxNiO2 (112)镍基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及表面平整度,这是实验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结果揭示了Nd1-xSrxNiO2超导体的能隙函数,发现与铜氧化物之间既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处,并为接下来继续对镍基超导体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