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齐齐哈尔医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位于闻名世界的丹顶鹤故乡、风景秀丽的嫩江之畔。学院始建于1946年,至今已有72年的办学历史。 校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704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1096人,学院本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89.09%。现有普教、成教、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15597人。学院设有24个教学及教辅机构,设有本科专业21个,涵盖了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精神医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精神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省级教育科学A类研究团队。近年来,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先后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验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得医学技术、药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晋升为全国文明单位。 学院设有各类科研机构35个,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齐齐哈尔医学科学院和卫生检验中心。学院主办《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均为国内公开发行。 学院有12所附属医院(其中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拥有29所教学医院、69所实习基地,附属医院编制床位13827张,能够很好地满足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需要。学院是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卫生部卫生人才培训中心齐齐哈尔基地、黑龙江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和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中心。 近年来,学院秉承“大学至善、大医精诚、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弘扬“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齐医精神,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全院师生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正在为早日建成高水平特色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齐齐哈尔医学院 2021-02-01
皖南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地处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的历史名城——芜湖市,濒临浩瀚长江,汇集江南神秀。学校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年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学校现有银湖校区、滨江校区、赭麓校区三个校区,占地700余亩,各类建筑35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濒临长江,绿水环绕,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气息相得益彰,也是我校办学的主校区。本科教育设有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影像医学、药学等22个专业,护理、药学2个专科专业,涉及医、理、工、管、经、法6个学科门类;现有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3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包括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及应用心理学等31个二级学科,基本涵盖了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各学科。现有各类在校生2.7万余人,其中本科15302人,专科1366人,研究生666人,成教学生9000余人。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54人,其中高级职称560人。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先后有7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全省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4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5人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9人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1人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专业8个(含法医)、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药学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病原生物学省级示范试验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项、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特色专科6个。公开出版《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种学术期刊。图书馆藏书95万册、电子图书70万册,中外文期刊1124种。近年来,我校与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学术合作交流,形成了对外交流的新格局。 设夜大学及成人教育学院各1所,并依托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现有临床(护理)学院10所、实践教学基地129所,其中直属附院2所、非直属附院6所。第一直属附院弋矶山医院建于1888年,由美国美以美基督教会创办,是安徽省第一所西医医院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2300余张,年门诊量168万人次,是皖南及皖江地区医疗、预防、康复、急救的中心。弋矶山医院是国内最早从事护理学教育的单位之一,1926年该院主办的“怀让高级护士学校”,曾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正、副校长同时出任“中华看护学会”第八、第九届正、副会长。第二直属附院建于1949年,原为宣城地区人民医院,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整体划归我校。该院开放床位93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有一批有较高声誉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2015年3月,附属口腔医院获批立项建设,目前正在筹建之中。 在长期办学历程中,我校拥有一批诲人不倦的知名教授,他们当中有创建了我国首个神经病专科病房、撰写首部神经精神专著的刘贻德教授;有我国定量药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孙瑞元教授;有潜心本草研究六十载,辑复了经典名著《新修唐本草》的尚志钧教授;有国医大师、全国七名内经专业导师之一的李济仁教授;有德技双馨、我校捐赠遗体第一人的汪桐教授。我校更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正是一代代皖医人的薪火相传、无私奉献,奠定了学校事业的基础,成为学校最宝贵的办学资源。 办学以来,在“精医、尚德、求实、自强”校训的基础上,凝练出“艰苦创业,求实自强,奉献社会”的皖医精神,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为国家输送了三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处于靠前位置,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明确了逐步建设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地方高水平院校的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努力谱写皖南医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皖南医学院 2021-02-01
海南医学院
学校全称:海南医学院;学校代码:11810;办学性质:公办;办学层次:本科;办学类型:普通高校。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邮编:571199。 海南医学院位于海南省省会海口市,具有七十余年办学历史,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内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地区及南海国家战略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的重任。学校城西校区占地606.21亩,桂林洋校区规划占地近787.12亩;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编制床位7800余张;具备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等多层次教育资格;现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生物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口腔医学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招收国际留学生,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英国英格兰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2827人;现有专任教师1095人,其中高级职称76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924人,博士学位者403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海南省高层次杰出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二级教授1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2018年,学校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成为海南省首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2019年学校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拥有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联合研究中心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各1个,国家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机构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个;拥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拥有一批国家认证的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精品课程。是国家水上应急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项目牵头单位;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院校和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3.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丰富,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完备;学校主办的6本期刊中,《亚太热带医药杂志》(英文版)和《亚太热带生物医药杂志》(英文版)已进入包括SCI在内的国际所有著名的检索数据库,《急性病杂志》(英文版)进入ESCI,《海南医学院学报》在全国医学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位。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厚德、严谨、博学、和谐”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海医精神沉淀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宣布、亲自推动海南实施全面开放的国家战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加快建设,学院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美好前景。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求,集中力量建设新医科,争创“双一流”专业,打造富有热带特色的学科群;夯实本科教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招生专业1.本科层次:2020年共有29个招生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精神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护理学、助产学、临床药学、药学、中药学、海洋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应用统计学、应用心理学。2.高职(专科)层次:2020年共有7个招生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助产、药学、药品服务与管理。
海南医学院 2021-02-01
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属加拿大人、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1949年冀鲁豫卫生学校及哈励逊医院迁入,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学校经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新乡专区医学院等发展阶段,1962年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专家组好评。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744.58亩(含临床学院),建筑面积129.396万平方米(含临床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69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12.4万册,电子图书3753.13GB。现有教职工12327人(含临床学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749人(含临床学院)。 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三全学院。开办有全日制教育、中外合作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包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900多人。 学校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29个;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和药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0个、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批为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建有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1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学校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等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建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编制床位共9406张,其中4所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学校还拥有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百余个教学实践基地,多所医院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连续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100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普通本科专业整体列入一本招生,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分数连年位居河南省理科类院校前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年底就业率多年保持100%,国家执业医师资格(临床类别)通过率达80%以上。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近年来,启动“265人才工程”,实施了“太行学者”和“太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聘请法国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7人来校工作。现有3个省级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个省级优秀省级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原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等近3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40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澳大利亚科文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建立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免疫与模式动物国际联合实验室等8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樊代明院士、戚发轫院士、徐建国院士等专家学者来校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讲学或开展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今天的新乡医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阔步迈进。
新乡医学院 2021-02-01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12年2月,系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代码:14427。历经六年,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明确,办学特色和追求鲜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学院。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设有立经济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工程技术系、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三系两部一院,开设软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商务等36个专业。学院占地和规划用地600亩,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 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院立足珠三角,辐射全省乃至华南地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学院坚定不移走现代职业教育之路,紧贴市场设置专业;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加强双师培养,强化双证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充分利用地处肇庆高新区的地缘优势,校政企融合,与唯品会、美的家居、达利园、台菱电梯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已建成40余个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高,“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艺术节和体育文化节,营造文明、绿色、和谐校园文化,着力开展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环境优美,风清气正,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回归公益,反哺社会。学院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依法办学,办人民满意、学生满意的教育。在广东省南粤公益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广信南粤公益专项基金和广信南粤志愿服务队。确立“公益+”的办学理念,汇集社会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培养优质人才服务社会。同时,让公益成为校园生态,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 筚路蓝缕,不忘初心。“十三五”期间,学院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夯实基础、狠抓管理、锻造队伍、规划未来成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广信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行进在职业教育的快车道上,学院各项事业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坐落于充满神话色彩和古都风韵的八公山下、淮河之滨的淮南市。这里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七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拥有AAAA级风景区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州古城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安丰塘。属于合肥一小时城市生活圈,高速高铁航空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学院系省民政厅、教育厅年检优秀院校之一;属于全省高职院校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高校。 学院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完善。为学生提供标准的学生公寓(4人/间),内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全天候供应洗浴冷热水,光纤宽带网络接口、衣柜、电脑桌等设备齐全,并有专人管理;学院内设有超市、移动电话网点、自动取款机、医务室、理发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学习、生活极为便利。 学院已聘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和专任教师86人,兼职教师2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7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1名,“双师型”教师16人。学院建立并严格执行对教师的选聘、管理、考核制度,已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院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与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通过大范围、全方位比较,我们和奇瑞汽车、中国东贝集团(欧宝电器)、中国人本集团、长城宽带、南京易推、浙大网新科技、芜湖中达电子、北大荒集团、上海吉臣酒店、上海千速传媒和天坤国际教育集团等几十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和订单班、冠名班培养合作关系。每年均邀请就业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学生未来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单位到校开展双选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高质量满意就业,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 学院各专业都有数个实训基地。其中信息工程系的综合布线实验室淮南市高校只有两家拥有,全省也屈指可数。 机电工程系的数控技术和汽车维修两大实训基地,门类齐全、技术先进、条件优越,设备总价值近2000万元。学院在谢家集区(距离学院10分钟车程)实训基地实训厂房近13000㎡,标准生产厂房达5000多㎡,拥有各类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和大型汽车实训中心等,以及70余台设备的实习工厂。 学院设有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和艺术传媒系五个系,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信息安全与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动漫制作技术、软件技术(游戏方向)、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高铁乘务、酒店管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28个专业。 当前,学院办学条件达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服务到位,教风优良,学风浓,校风正,和谐稳定。站在新的起点上,学院秉承“修德、励志、勤朴、笃行 ”的校训精神,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照“四个全面”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信心,迎接挑战,齐心协力,与时俱进,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初步建成省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职院校。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为河北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高校首家绿色学校、河北省首家创业孵化园、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全国物流教学十大创新品牌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高职教育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单位、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培训实践项目基地、河北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会石家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建有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设有工信部--微软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学院为全国唯一一所同时设立雅思、托福、GRE和托业考点院校。 学院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南、北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257亩;专任教师584人,教授43人、副教授179人;在校学生12500余人。 学院现有软件与传媒艺术、电子信息、商贸、管理、印刷等五大类专业群和一个直属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共47个招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1个。有各级示范专业10个,重点专业7个,特色专业5个;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1门。教学用计算机4473台,校内实训基地67个,校外实践基地116个,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按照“政治坚定、思想领先、技能过硬、品质优良”的办学纲领,秉承“优秀员工的摇篮,职业经理的基地”的办学理念,遵循“重技、善学、恒信、自强”的校训,弘扬“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校风,坚持走“市场引领科研,科研带动教学,教学服务社会”的办学道路,积极推进“职员化教育、企业化教学、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改革立院,创新强院,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品牌院校。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历史文化厚重 办学成绩显著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是我国核工业所属唯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国有、公办)。学院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恪守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学院在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术、教育等七大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20000人,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70000余名。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院校”“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院)校”等荣誉。学院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建设及办学成就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地理优势独特 校园环境优美学院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面朝三江、背依峨眉。乐山交通发达、出行便利,纵贯西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离成都国际机场40分钟,是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学院占地面积1300余亩,规划面积18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70%,校园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区地势丘峦起伏,建筑布局随湾依山,占地300余亩的沫若湖碧波荡漾,环湖公园、万景花园鸟语花香,银杏大道、香樟大道风景如画,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融为一体……是四川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先进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的大学。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现有教师1200余人,是国家事业编制人员,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87.5%。学院分别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核工业系统等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院士、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德业并进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预研、核能开发项目、西物创新行动人才金字塔项目以及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近200项,与地方大中型企业、研究所成功对接项目二十多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获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90项,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600余篇,其中,SCI、EI期刊、CSCD等收录80余篇。同时,学院在中核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已参与到当今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当中,为开发人类终极能源作出贡献。教学条件完善 育人特色鲜明学院已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亿元。学院智能化图书馆藏书176万册。建在我院的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已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是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研学基地,已成为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平台。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9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26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2015-2019年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院位列全国同类高校第9名。就业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广阔学院利用独有的核工业背景,在中国核工业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与多家核电站签订用人协议,向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与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途径。中核集团、中广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定点在我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达100%,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当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正迎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部署,抓住“中国制造2025”与核工业大发展的良机, 奋力谱写新时代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离子束溅射沉积系统国际招标公开招标公告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离子束溅射沉积系统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上海市共和新路1301号C座110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6日 10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6-14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HAST试验箱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HAST试验箱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东南大学采购中心网(https://dnzb.seu.edu.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30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东南大学 2022-06-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605 6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