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完善中央与地方
财政
关系
的制度路径与策略
"营改增"是继1994年分税制实施以后,又一次较为深刻的税制变革.在实现制度意图的同时,"营改增"会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导致地方政府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但借此可以探寻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新的制度路径与策略,来推动税制的完善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理顺.
南京财经大学
2021-05-08
中国劳动
关系
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是一所多科性、教学型、应用型大学,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 学校设有工会学院、劳动关系系、经济管理系、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安全工程系、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教学部、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校本科专业设有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工程、行政管理(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等专业,学校遵循专业“特色发展”、重点扶持与竞争发展相结合,建设劳动关系、法学、公共管理、安全工程、工商管理、文化传播等专业群。2012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授权专业学位类别为公共管理硕士(MPA),并于2013年起正式招生。我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设置四个研究领域: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管理。2018年,经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批准,学校开始在香港招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关系领域)。 高职(专科)专业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行业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等情况进行优化配置,专业特色鲜明。 截至2018年1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562人,其中研究生132人,本科生4722人,专科生170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478人,其中专任教师29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共13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根据教学需要,常年聘请其他普通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把握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注重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讲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着力规范体制机制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劳动关系和工会等领域所需要的,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和行业特色与国(境)内外教学及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近2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开展了教育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1月,学校与河北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年9月,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对外合作与交流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2018年5月,学校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开展面向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在校生的“3.5+1.5”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将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学生申请工作,拟于2019年春季学期输送优秀学生赴美进行该项目内课程的研修。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是劳动关系与工会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最完整的大学,是全国唯一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的高校,也是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学校有全国工会学研究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等学术研究平台,以及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等23个研究机构,在工人阶级与工会理论、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经济、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的高校,学校为600多名共和国劳动英模、“大国工匠”提供了深造机会和成长空间,劳模本科教育迄今已走过了26年的历程。许多劳模学员在毕业以后,加入到工会干部队伍中。在扎实办好劳模本科教育的同时,学校立足行业特色和学校实际,积极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师生深厚劳动情怀。着力发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在校园”、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学科体系较为完整的优势,通过坚持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报告会”、“劳模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大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引导青年师生学习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为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的鞭策下,秉承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历史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发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1-02-01
国际
关系
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西临颐和园,东望圆明园,毗邻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著名学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精英荟萃,人杰地灵,地理位置和教育科研环境十分优越。 国际关系学院是由教育部管理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光荣历程: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学科大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材。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英语、日语、法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学院还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继续教育设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及外国留学生教育。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实行小班教学和精细化培养,尤其注重外语基础、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教学传统,努力造就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社会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材。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新老结合、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既有多年从事国际事务工作、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知名教授,还有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学科研基础扎实的中青年教师。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跟踪国际前沿成果,为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际关系学院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政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观念、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有关重大外事活动中,均表现出来良好的政治素质、出色的专业水平、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奋发的精神风貌,获得主办单位的表彰和赞扬。学生在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国际关系学院长期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为先,是没有实行大规模扩招的极少数全国重点高校之一。近年来国家投入数亿元资金对校园进行整体改建,学院已建成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和电化教学设施,卫星接收站能够实时传送多语种新闻和专门节目;图书馆设备先进,中外文藏书丰富;学院教学科研综合设施条件以及生均占有资源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国际关系学院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江泽民同志1994年又亲笔题词:“努力把国际关系学院办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拥有光荣的历史,更有光明的未来。一代一代的国关人总是以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安全为己任,励志图强,与时俱进,为把国际关系学院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涉外多学科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忠诚奉献,不懈奋斗。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政编码:100091 学院网址:http://www.uir.edu.cn,http://www.uir.cn
国际关系学院
2021-02-01
河北劳动
关系
职业学院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隶属于河北省总工会。学院由工会教育资源整合建成,现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重教育层次,形成了具有工会办学特色的普通学历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教育格局。 学院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开展学历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方针,推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实施以“知识、能力、素质”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秉承“因材施教、彰显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全院已设置了管理学、工学、经济学三大学科体系20多个专业,学历教育各类在校生5000余人。 学院具有工会干部培训和职工职业培训的深厚基础,设有培训部和技能教育部,承担着全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职能。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学院不断改进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除完成省总工会安排的计划内工会干部培训任务,走校企结合办培训的路子,“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扩展和延伸对基层工会干部的适应性培训,冀中能源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学院挂牌设立了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工会干部来学院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阵地”的作用。按照省政府把学院办成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基地的要求,在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积极构建技能实训场所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今年初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帮扶工程”定点服务机构。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2021-02-01
藏族历史与汉藏
关系
研究
“藏族历史与汉藏关系”研究方向的特点是着力于藏族历史和汉、藏关系以及西藏地区与中央政权之间内在关联性的探讨,以拓展和深化历史上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关系的研究,既是基础性的研究,其成果也为现实服务。 此研究方向涵盖藏族历史、宗教、汉藏关系及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政权关系等众多领域,分别涉及了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其综合性、交叉性也很强,尤其面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斗争,此方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我所丹巴绕旦教授承担的“西藏传统文化史研究”六个子课题都完成,有六部专著分别于2003年3月和2004年6月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另行两部国家社科级及项目和校级项目《西藏近现代化发展历程研究》、《藏族近代文学史》也即将出版发行。除外与此相关的在研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有许广智教授主持的《西藏地方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研究》、次旦扎西教授主持的《西藏古代地方军事研究》及强俄巴•次仁央宗主持的《西藏妇女问题研究》等。
西藏大学
2021-02-01
硒与大骨节病
关系
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地方病研究所所长王治伦教授和莫东旭教授领导该所致力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查体和X线拍片检查、大骨节病区外环境(水、土、粮)和人体内环境(血、尿、发)大量样品分析研究、动物实验及病理学、生化学研究,发现低硒是大骨节病区的基本因素,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低硒动物实验能复制出大骨节病区人群体内的表现,硒对人体一些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肽定量构效
关系
研究与应用
从拓扑结构、物化性质及相互作用等方面,建立起肽定量构效关系(QSAR)分子结构表征体系,通过最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及自适应构效模型技术,实现相关肽和蛋白质的定量化生物活性预测与功能开发。 结构表征是分子设计与药效评价中重要前提和基础,根据分子拓扑结构和原子特性划分方案,提出系列二维新型电性距边矢量(MED/MDE/MEE/MHD)描述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技术相继发展出描述氨基酸分子的拓扑结构特征的VSTV描述子及分子理化信息的VHSE描述子用于肽及相关药物的分子结构表达
重庆大学
2021-04-14
中国劳动
关系
学院参加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4月15日至17日,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召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珂受邀出席高博会开幕式并带队参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4-04-18
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
财政
贴息政策的通知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财政部
2024-06-24
迈向现代
财政
制度--改革开放40年浙江
财政
的改革与探索
浙江财经大学钟晓敏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编著的《迈向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开放40年浙江财政的改革与探索》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该著作是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著作在对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公共财政改革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现代财政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对11个方面具有改革原创性和示范推广价值的浙江公共财政改革,分别从其历史背景、主要矛盾、基本特征、启动条件、演变进程、改革前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和研究,从而为浙江甚至全国财政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浙江财经大学
2021-04-30
1
2
3
4
5
6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