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贮气装置
产品详细介绍贮气装置
宁波舜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微型喷雾泵生产装备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技术内容: (1)破传统喷雾泵生产设备机械结构设计,采用凸轨、凸轮机构,创新性 研制了高精度、高效率的喷雾泵电化铝壳抓口机、喷头打喷咀机等系列装配设备, 提高了设备的装配精度和效率。提出集成基于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与参数智能辨 识的智能驱动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微型喷雾泵现场设备层不确定干扰、电机参 数的时变性对装备电机控制性能影响问题,提高了生产装备控制的精度及可靠性。 (2)集成 RFID 与 WSN,构建微型喷雾泵生产过程信息采集网络,创新性地 引入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采集网络节点部署;动态选择通信节点数目,在 获得最大网络覆盖范围的同时,避免节点间的冲突,降低网络能耗,保证了生产 过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创新性提出并实现了微型喷雾泵制造过程多目标资源优化调度技术。 建立生产车间多目标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种群年龄模型的动态粒子数微 粒群优化算法来求解优化问题,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成功实现了微型喷 雾泵生产全流程的精益管控,全面提高了生产质量与资源效率。 (4)创新性研发了一种面向制造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平台。将生产过程信息、 管理信息等数据高度融合,实现底层物联网到互联网的无缝连接;解决了常规 DCS、MES、ERP 三层架构存在的数据交换困难、系统庞大、功能定制性差、难以354 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业等缺点,为微型喷雾泵制造装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提供 了解决方案。 行业意义: 项目通过攻克微型喷雾泵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关键技 术,突破国外先进技术的壁垒,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体系,项目成果提 升了微型喷雾泵加工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绿色制造技术,可带动和促进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向高档化的高层次技术方 向发展。 获奖情况:2015 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1)引入凸轮、凸轨等机构,并结合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智能辨识等方 法设计控制策略,从机械和控制两方面进行突破,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 (2)集成 RFID 与 WSN,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网络节点,动态选 择通信节点数目,降低网络能耗,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高。 (3)建立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机器空转时间、降低产品次品率为等为目 标,采用种群年龄模型的动态粒子数微粒群优化算法求解生产过程优化调度问 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实现微型喷雾泵生产全流程精益管控。 (4)采用完全不同于传统 DCS、MES、ERP 三层架构的模式,直接面向生 产、管理全过程,开发信息集成平台,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度高、适用于中小 型制造业。 技术的成熟度: 相关技术已经形成产品,在无锡圣马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游企业进行了产业 化。 应用情况: 针对微型喷雾泵加工装备产业当前普遍存在材料消耗大、能耗高、可靠性差、 加工效率低、品种适应性差等问题,本项目以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 平为目的,在装备高性能自动化控制、信息的采集与传输、优化调度、精益管控、 平台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了提炼、集成,从 2012 年开始,针对本项目整体技术展开全面推广,应用于江苏、广东等地区的 10 多家轻工装备制造及使用企业。355 应用实践证明了,本项目成果总体技术创新程度高、成熟度高、附加效益显 著,显著提升了我国塑料装备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塑 料装备的设计制造智能化水平,推动了我国塑料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大型地下工程强力刚性支架可调节收敛约束装置及方法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软岩和动压巷道岩体呈现强流变特性,围岩的长期稳定性控制极其困难。现阶段,以钢管混凝土为主体的强力刚性支架支护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有U型钢支护强度不足、阻力过小、成本过高及让压受制等问题,钢管混凝土强力刚性支架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组成的组合支护结构。现有的支护体系为U型钢或者单纯的钢性支护体系,无法吸收额外转移的能量,巷道围岩变形能量无法得到释放,而现有强力刚性支架支护系统由于支架与围岩接触面较小,容易导致钢管表面的应力集中,深部巷道刚性支架偏压现象明显,刚性支护让压能力欠缺,过高的强度要求导致支护成本上升。 专利优势: (1) 本发明通过弹性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钢管混凝土强力刚性支护支护刚度有余而柔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装置内置的弹性可调节弹簧,利用较小的恒阻或变阻结构,实现支护体系在一定阻力条件下与围岩协调变形,达到缩小截面面积换取较小支护刚度,从而保证大变形巷道的长期稳定。 (2) 本发明通过无线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对弹性件与让压节点部件之间的力进行检测,便于支架与围岩岩体之间发生协调变形时,对弹性件回弹力的调整。 (3) 本发明整个装置为拆卸式结构,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4) 本发明整个结构使得支护体系具有吸收额外转移能量的能力,以保证巷道围岩变形能量得到释放,支护系统所具有的这种让压能力可以释放不可控制的变形,提高支护系统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山东科技大学 2024-07-26
关于召开“四新”背景下的一流创新创业学院建设论坛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助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四新”背景下的一流创新创业学院建设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7-19
4LZ(Y) 2.0Z 型切纵流油菜联合收割机
项目简介 该机将切流脱粒和纵轴流复脱分离装置有机结合,形成先易后难的顺序脱粒,实现 了高脱净率和低破碎率、脱出物杂余少,作业顺畅、无堵塞;研发的清选仿生不粘筛有 效解决了潮湿油菜脱出物在筛面粘筛堵孔的难题,提高了机器的清选性能;提出了基于 灰色预测自适应模糊控制的联合收获机作业速度多信息融合控制算法,开发了油菜联合 收获机作业速度智能控制装置。整机作业性能好、效率高,操纵方便。经鉴定,该机的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时间分辨率自适应调整的流场状态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间分辨率自适应调整的流场状态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根据第 k+1 时刻图像与第 k 时刻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Δt<sub>k</sub>,采集第 k+1 时刻图像,并对第 k 时刻和第k+1 时刻的图像进行降噪处理;然后,据 k 时刻图像和第 k+1 时刻的图像,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方法,计算第 k+1 时刻的流场状态 X(k+1),包括:位移场 x(k+1)、速度场 x′(k+1)、加速度场 a(k+1),并输出显示;最后,更新第 k+2 时刻与第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用于多级空气压缩机的配流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级空气压缩机的配流机构,其开设 有一级进气孔、一级排气孔、二级进气孔、二级排气孔、三级进气孔、 三级排气孔、四级进气孔及四级排气孔。所述一级进气孔、所述一级 排气孔、所述二级进气孔、所述三级进气孔、所述四级进气孔及所述 四级排气孔分别收容有一个气阀,八个所述气阀分别用于实现对应的 气体的单向流动。所述配流机构还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及 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一级排气孔及所述二级进气孔均 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二级排气孔及所述三级进气孔均相连 通;所述第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气体流场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气体流场板,用于 均匀分配氧化气和收集阴极电流,其由多个相互平行连接且尺寸相同 的齿形波纹块构成,齿形波纹块由两个错开距离(7)后平行排列连接的 齿形波纹条(3,4)构成,齿形波纹条(3,4)由多个相互交替连接的平顶 凸台(2)和平板(1)构成,平顶凸台(2)呈齿形轮廓状,平板(1)连接所述平 顶凸台(2)的根部,以形成齿形波纹状,平顶凸台(2)横截面形状为等腰 梯形去掉下底边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式的单粒子散射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式单粒子散射测量 方法,包括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作、测量环境配置、对准、单粒子的 捕获和单粒子环境的构建以及单粒子大角度的散射分布的测定等相关 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结合了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技术,克服 了单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大动态范围内的光散射特性测量方法的不足, 实现了单粒子大角度散射分布的测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面向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绿色高效制造的微流控技术
1. 痛点问题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集中于生产基础和大宗化工原料,而面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其比重不足10%。化工产业正受到国外技术壁垒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的多重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和绿色化。 针对传统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革新的研究方向,微反应器和微流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微反应器和微流控技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就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微反应连续化生产技术是一项在新世纪中具有革命性的技术,是生物、化学、化工等交叉前沿的方向;2009年,25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将微化工技术列入化工产业发展新方向,联合启动了构建所谓灵活、快速、未来化工厂的“F3计划”。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由于产量小,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反应釜等设备,单批次生产,存在原料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生产过程安全性较差,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解决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生产的环保、安全、效率等问题,是目前广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 解决方案 微反应器/微流控技术:以微结构元件为核心,在微米或亚毫米受限空间内进行的流动、传递和反应过程,它通过减小体系的分散尺度强化混合、分散与传递,提高过程可控性和效率,以“数量放大”为基本准则,将实验室成果可靠地运用于工业过程,实现大规模生产。 目前,微反应器/微流控技术已经从研究阶段向工业化生产阶段发展,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在生物医药、化妆品、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采用微反应器成套技术,在实现化学品生产的连续化同时,具有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放,高安全性等一系列优势。 1) 本项成果基于微化工技术,结合先进的生产装备自动化技术,提供面向生物医药制造领域的绿色高效的微流控技术生产方案。 2) 同时,结合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构建全自动的集成化工艺平台,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整体应用。
清华大学 2021-09-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301 30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