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是由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和贵州神奇集团联合举办,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高等本科全日制教育的独立学院,国标代码为13676。学院以贵州医科大学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依托校本部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条件,由贵州医科大学统一教学、统一管理,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医药人才。学院纳入国家教育部全国统一招生计划,自2005年起,面向全国15个省、市、区招生。学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发放按教育部有关独立学院的规定执行。 贵州神奇集团创立于一九八六年,现有职工6000多人,资产总值50多亿元,年平均上缴国家税收1亿元以上。依靠科技、人才与市场竞争机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神奇集团现拥有20多家下属企业、1个上市公司,跻身于全国大型制药企业行列,成为以制药为龙头,跨多个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并沿着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2001年,贵州神奇集团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2年,"神奇"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2003年,由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在神奇科技工业园内设立"贵州苗药制剂工程技术中心",被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 神奇集团将积极筑巢引凤,汇聚精英,加强对外联系,争取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把贵州医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创办成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大学,为实施科技兴国,大力培育现代人才战略作出新贡献。 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新校址坐落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贵阳市城在林中,四季常青,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人居舒适。2004年11月被国家林业部授予"森林之城",2007年又被授予"避暑之都"称号。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地处贵阳国际机场大道旁,青山绿水的龙洞堡鱼梁河畔,交通方便,风景秀丽。学院规划占地总面积1100余亩,现已建成的笋子林校区,占地面积492亩,是一个已具有办公、教学、学生学习、生活,开展文体活动等功能齐全的环境优美的校园。目前校舍房屋面积18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大楼8栋共计建筑面积52980平方米,具有500平方米的学术报告厅1个,16个阶梯教室,30余间多媒体教室,200多间普通教室、100多间教研室、办公室、资料室。学生宿舍5栋22235平方米,运动场17000平方米,学生食堂面积7874平方米,综合办公大楼15200平方米,综合图书大楼15100平方米。可满足10000名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校园整洁美丽、仪器设备先进、人才实力雄厚。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6814人,为办学达到8000人以上的规模,学院已制定了“2016—2020年发展规划”。学院的办学定位:即面向定位是立足贵州,大力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类型定位是应用型大学;层次定位则以四年制、五年制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科定位是以医为主,向法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发展。学院的办学原则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投入有保障。学院的办学理念为质量立校 人才兴校 特色强校 和谐建校。学院将进一步发展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2010年11月,神奇集团与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合作办学、新药开发,成立同济神奇民族医学研究院等项目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2010年12月,神奇集团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合作举办中美国际商学院,按照3+2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国完成三年的专科学历并强化英语,在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继续深造,攻读高级护理(包括健康事业管理高级人才)等专业硕士学位。同时,中美国际商学院将定期派遣部分骨干教师赴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学习和交流。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热忱欢迎志存高远、渴望成才的青年朋友们报考贵州医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在贵州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指导下,学院严格遵循“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原则,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内涵建设,建设好绿色、安全、文明、和谐、智慧的现代化美丽校园,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2021-02-01
贵州商学院
贵州商学院地处“中国避暑之都”、山地公园省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是贵州省培养现代商贸流通业、服务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地。学校位于贵阳市白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核心地带。学校占地823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功能完善。现有在校学生10100余名,专任教师446人,其中硕、博士331人,副高以上职称208人。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同时涵盖工学、社会、人文等多个学科,设有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财政金融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与艺术传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现有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投资学、物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等21个本科专业。围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了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文化艺术实验实训中心、工程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等三大中心8个分中心,和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共建了12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贵州商学院是一所有70年商科办学历史的本科学校,商科文化底蕴厚重,被社会誉为“黔商摇篮”。学校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商科人才为己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进,与行业企业成长共赢” 的产教融合办学道路,注重专业基础,强化实践应用,依托商贸行业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70年的办学历程,成就了辉煌的业绩:学校先后获得相关国家级荣誉称号,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长周济等等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为贵州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了8万多商科英才。 学校根据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特点,确定了“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服务商贸流通及现代服务业,建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同时确立了“传承特色、改革创新,产学融合、开放办学,服务地方、共赢发展”办学思路。在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近年来,根据政府、行业与企业的应用需求,学校开展高水平应用研究和项目合作,先后完成《贵州省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2020)》、《贵州省内贸发展“十三五”规划》《贵州省重点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和《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十三五”规划》等省级规划。获得贵州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 学校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与黔商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整理出版《贵商文化读本》,建成“贵商文化教育馆”,成立了中国明史学会沈万三分会。通过弘扬黔商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人文精神,搭建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新平台。形成了“从严管理、爱心育人”的办学传统。 学校与贵州省科技厅、团省委三方携手建设“创客”孵化器——黔青梦工场,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软硬件设施设备,供学生创业者无偿使用,“创客”们在这一空间里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学校坚持扩大开放,积极推动办学国际化。先后与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台湾等境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交换、培养师资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合作。 贵州商学院将始终坚持“尚信塑品 致用立身”的办学理念,以一流的教学和科研、一流的人才和队伍、一流的硬件和基础设施、一流和管理和服务、一流的风气和人文环境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高水平商学院,切实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商科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贵州商学院 2021-02-01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同年9月,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012年12月,获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增列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779622.76平方米(1169亩),校舍建筑面积421628.9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719.7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1.05万册,电子图书133.08万册,纸质期刊1210种,18个中外文数据库。现有13个教学院(部),44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27人,本科生12493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17人,留学生17人。另有一所附属中学——贵州省实验中学。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93人。教师总数841人,教授97人,副教授339人,博士176人,硕士550人。专任教师70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5人,副高级职称30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5人,副教授298人,博士159人,硕士463人。贵州省管专家1人,贵州省教学名师5人,省级学术带头人4人,省甲秀文化人才1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23人。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高层次研究团队3个,省级一流大学平台培育项目1个,省级一流大学课程重点建设(含培育)项目6个,省级一流大学专业培育建设项目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计算平台1个,省级应用服务平台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省级人才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2个。 近五年,学校共承担了85项国家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6项;横向项目124项;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500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1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CSSCI论文170余篇,EI论文20余篇,CSCD论文22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10余部;获国家专利授权10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0余件。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泰国、台湾等国(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加入了“国际教育联盟”;与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与浪潮集团、腾讯云、贵州省各市(州)教育局、贵阳市乌当区人民政府等企业、教育机构与地方政府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教育。 改制以来,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大学”为宗旨,秉承“为人师表”的校训,坚持“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贵州师院精神,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主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高校第一所(批)“绿色大学”、“节能示范校园”、“安全文明校园”、“特色文化学校”和“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贵州省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示范点”、“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阳光体育先进学校”、“贵州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基地”、“贵州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贵州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贵州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培训中心”、“贵州省环境教育基地”和贵州省唯一的国家“华文教育基地”等平台。 学校到2020年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着力培育办学特色,全力推进办学层次提升,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能力和水平,成为服务区域发展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与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阵地,努力把学校建成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地方性、师范性、国际化高水平本科院校。
贵州师范学院 2021-02-01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
(null)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22人。学校规划总占地面积700亩,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建设已投入4.2亿元,建有教学、实训、办公、宿舍、生活等建筑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校园网及教学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也已建成,电子及纸质图书共有30余万册。二期工程现正在建设部分实训楼、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体育场馆以及其他配套用房。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院领导中有5名教授, 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具有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优势。现有教师36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8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55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56人,中级职称104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探工程之理、索职业之道”的办学理念,秉持“厚德重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积极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创新创业环境。 学校坚持走政校企合作,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之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的战略要求,重点建设建筑、汽车、大健康、财经、管理类和服务类为主的专业群。学院设置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护理、药学、会计、旅游管理等20个专业。 学校实施政府订单、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即招工;学校还将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能,成为技术技能融合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推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在校内建立实训室,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外建立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强化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和加强创新创业培育孵化,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把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建成特色鲜明、贵州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是贵州省唯一一家以“健康”命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自2017年首次招生以来发展迅猛,已然成为贵州省高职院校中的一颗璀璨新星,目前在校生已近7000人,到2020年秋季在校生将达一万人,旨在争创“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集医、护、药、养和大健康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高校。高标准办学条件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及生活设施一流。校园占地总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余元,全力打造现代化智慧校园,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品位餐厅、现代化学生公寓等,为学子们潜心求学、健康成长提供优越、舒适的条件。大健康特色专业学校精心打造大健康品牌专业,开设专业均系“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健康产业所需专业,发展前景广阔。2020年招收护理、护理(老年方向)、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助产、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致力于培养健康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拥有德技双馨、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队伍。近年来,荣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高职高专工科组第一名、全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为学子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供扎实有力的保障。全方位资助体系学校已建立由中央、省、市、学校、社会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学生资助体系,全面实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资助保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超广阔发展前景学校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与贵州医科大学、吉首大学、苏州大学护理学院、铜仁市人民医院、铜仁市妇幼保健院、铜仁市各区县医院、铜仁宏昕康新中医医院、江苏百佳惠瑞丰大药房、苏州雷允上药业集团等多家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毕业生就业及深造前景广阔。热忱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共创大健康美好未来!联系人:翁老师,何老师,冉老师,宁老师咨询电话:0856-5218571、5218693学校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邮编:554300。学校官网:www.gzjkzy.com 学校微信公众号: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微校园。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新型现代化高等院校。学校秉承“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校训,围绕“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现代服务”三大行业,设置了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四大学院,共精准开设23个专业,并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学校位于百鸟之都、阳光之城的草海之滨,占地750余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30余万册。建设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图文信息中心、体育运动中心、民族艺术中心、学术报告厅。服务教学,配套建设了:建筑工程、机电工程、车辆服务工程、计算机、会计实训、物流实训、艺术实训、航空乘务、高铁乘务等实验实训基地。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严爱结合人性化管理”的现代教管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建立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关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工巧匠和爱岗敬业的“工贸之星”,彰显了鲜明育人特色和优良教学质量,使学校获得“教实学、育真才、严管理、优就业”的良好赞誉。草海又名南海子、八仙海,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之一,中国Ⅰ级重要湿地、国家AAAA级景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全球十佳湖泊观鸟区之一,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其生物资源丰富,有生物物种1941种,鸟类228种。水生植物涵盖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4个类型,覆盖度达80%以上。因此,草海被称为“高原明珠”、“鸟的天堂”、“水下森林”、“物种基因库”和“露天博物馆”,是贵州工贸学院美丽的后花园。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花溪大学城,新校区校园占地1500亩,预计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为15亿元人民币、在校生规模为30000人。学院老校区占地面积10.65万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12.8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和运动场以及各个专业实验室。2011年12月,省政府438号文件批准同意我院进入大学城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全部建设完成后,将是一所设施先进,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崭新校园,届时将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办学条件保障。 建校1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秉承“求慧至真,笃行超越”的校训,抓规范、重质量、创特色,使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24800余名毕业生, 2010年获得了“全国特色教育二等奖”,2011年获得了“全国优秀高职院校”称号,2013年顺利通过了教育厅组织的“思政评估”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院积极参加全省各类技能大赛,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建筑技能大赛第一名,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广联达杯”建筑技能大赛荣获一项冠军,三个二等奖,四个四等奖,标志着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学院始终坚持“安全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把教学质量当成生命线,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现有专业教师6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双师型教师300余人。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洒下园丁千滴汗,浇得满园春色浓”,教师们志存高远、崇尚敬业是城市学院长足发展的强劲动力。学院秉承“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推荐工作,设有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贵州、深圳、东莞、苏州、常州等省内外2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贵州饭店、深圳格兰云天酒店、贵州汽车运输集团、中国移动等4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合作或订单培养人才协议,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 学院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设有城建学院、医护学院、商务学院、艺术学院、机电学院、预科学院和大数据学院共7个教学单位;共有43个专科专业,同时举办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的目标是升格为职业型本科大学。 “把绝顶聪明的青年学子锻造成为时代经济浪潮中的骄子”是城市职业学院对广大学子不变的承诺。“学好一门专业,掌握一项技能,成为未来职场精英,谱写人生美好华章。”这将是学校和学子们共同的追求。学校也将以强大的办学实力与时俱进,谱写21世纪职业教育的辉煌,让豪迈的莘莘学子从城市学院扬帆起航、创造辉煌!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2021-02-01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直属贵州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贵阳市清镇职教城风景如画的红枫湖畔,毗邻国家4A级景区时光贵州古镇,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同时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并举办各类成人本专科教育,还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设有国家第七十五职业技能鉴定站。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中专部)以及成人教育部等七个教学单位,开设有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设计、会计等十四个专业,其中有四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拥有数控、汽车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目前,有各类在校学生8500余人。 学院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共有专兼任教师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63人,“双师型”教师14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97人,其中有全国机械中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名,委员12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裁判员27名。在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现代制造业技能大赛中,学校多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学院是贵州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中心授予贵州省的唯一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是贵州省职业院校装备制造项目技能大赛的主要承办单位。学院秉承“崇德尚能,砺学敦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浸润技术,素质托起技能”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校校、校企、校政深度融合,引进了几十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学院办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与省内多家本科院校组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联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障基础和人才出口通道,为省内外航空航天、机械、电子、汽车、医药、食品等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72 17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