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泥三角
产品详细介绍
浙江诸暨市教学仪器厂 2021-08-23
泥三角
产品详细介绍
上饶市教学标本厂 2021-08-23
泥三角
产品详细介绍
南昌市洪实仪器厂 2021-08-23
泥三角
产品详细介绍
南昌市洪实仪器厂 2021-08-23
泥三角
产品详细介绍
曲阜市杏檀仪器厂 2021-08-23
真空练泥机
产品详细介绍主要技术指标1、练泥产量:30Kg/h;2、电源及功率:AC380V/2.2KW;3、真空度:-0.096MPa;4、练泥轴转速:25r/min;5、出泥口大小:∮55mm;6、出泥含水率:19~21%。
湘潭市三星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柔性有机防火堵料 防火胶泥 防火泥 防火堵泥
产品详细介绍    柔性有机堵料是我公司根据GB23864-2009标准研制成功的新型产品,具有耐火极限高、发烟量低等特点。该产品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酸、耐碱、耐腐蚀性、施工、维修比较方便,并能与其他封堵材料(如阻火包等)合并应用。 柔性有机堵料适用于工矿企业、高层建筑、造船、冶金、发电、邮电中电线、电缆等贯穿特穿墙时的孔洞封堵,以防止发生火灾时火焰由孔洞向邻室蔓延。 施工方法     1、将柔性有机堵料取出揉成团状,若气温过低,可将堵料连同包装置于40-70摄氏度的温水中加热再进行操作。     2、需封堵的孔洞,封堵前需要清扫干净。     3、将堵料均匀地铺、嵌、填于孔洞缝隙中,对于较大的孔洞,可先用防火网作骨架,以增加强度。 包装运输     1、 柔性有机堵料用厚质塑料袋外加包装箱包装,适宜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宜在0-45℃。     2、本堵料属不燃、不爆、无毒、无味、无腐蚀性的安全可塑性固体物质,运输中应避免日晒雨淋。 性能指标     外观:可塑性固体,具有一定柔软型     密度:1.8×10立方kg/立方米     耐水性:≥3d 无溶胀     耐油性:≥3d 无溶胀     腐蚀性:≥7d    耐火性能:一级防≥180min  
西安鑫博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防火泥防火堵料
产品详细介绍 (一)、有机防火堵料形态似泥状口语叫“防火泥”也称为柔性或塑性防火堵料。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常期的可塑性、柔韧性,长久不固化,耐火极限高,耐油,耐水,耐热,耐寒,耐腐蚀,耐老化。与金属、橡胶、塑料、油漆、木材、陶瓷等有良好的粘合性,施工维修时比较方便能防鼠咬,有良好的阻火堵烟性能,可以任意地进行封堵,并具有可拆性、重复施工性等特点。可与WFD型无机防火堵料、PFB型系列阻火包、WNB型无机电缆耐火隔板配合使用。经国家公安部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GA161-1997标准检验,其防火性能达到并超过国家一级耐火标准。  (二)、应用范围:有机防火堵料,广泛应用于电厂、输变电、冶炼业,工矿企业、地铁、医院、高层建筑、通迅、船舶、核电站等重要场所的各种发、供、配电设备系统中,及通风气管、油管、防火墙板和门窗的密封材料,有显著的阻止火势和烟气蔓延的功能。用于电线、电缆通迅光缆的孔洞防火封堵,以防止电线、电缆、光缆发生火灾而由孔洞向邻室蔓延,减少火灾损失。主要避免事故的扩大,有阻烟、防火、防尘等功能。  (三)、技术参数:  1.理化性能:(1)外观:固体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合格。(2)、耐水性能:在水中浸泡3后天堵料无溶胀,合格。(3)、耐油性能:在油中浸泡3天后堵料无溶胀,合格。(4)、腐蚀性能:试验7天后无腐蚀,合格。  2.耐火性能:耐火试验进行180分钟堵料背火面无焰穿出,未产生裂缝,未丧失完整性;堵料背火面最高温41.8℃,贯穿物背火端距堵料25mm处表面最高温度94.7℃,未失去隔热性能。耐火极限达到并高于180分钟,合格。 
郑州有机防火堵料有限公司 2021-08-23
03007泥三角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山东大学多源固废基土木功能材料产业示范生产系统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山东大学多源固废基土木功能材料产业示范生产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山东省鲁成招标有限公司2408室(济南市经十东路10567号成城大厦A座),疫情期间招标文件采用邮寄方式,不需现场领取。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4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山东大学 2022-05-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7 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