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郭少华、周豪慎课题组:双蜂窝
超
晶格构筑 高活性与高可逆的钠离子电池晶格氧活性正极材料
作为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中的替代品,低成本、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是大规模储能的关键战略,正极是其中最关键组件之一,层状氧化物正极由于其组分丰富、结构可控和理论容量高而被深入研究,晶格氧活性的激活有望实现超出层状正极理论极限的超高容量。
南京大学
2022-06-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揭示转座子MITE-MdRF1通过影响MdRFNR1-1表达进而调控苹果抗旱的
分子
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转座子MITE-MdRF1通过影响MdRFNR1-1表达进而调控苹果抗旱的分子机制。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是一种可移动的DNA单元,通常情况处于沉默状态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华南理工团队首次报道选择性抗肿瘤的pH超敏溶瘤
纳米
材料
研究通过发展了具有“质子晶体管”效应的pH超敏纳米去垢剂,使得具有裂解细胞膜活性的材料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突破了以往该类材料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高毒性问题,为肿瘤乃至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思路。
华南理工大学
2022-04-04
一种具备三维多孔结构的
纳米
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 法及其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 法,包括:(a)向浓度为 1-4mg/mL 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入二氧化 钛纳米颗粒,其中氧化石墨烯与二氧化钛之间的重量比控制为 10:1~ 1:10,并获得分散液;(b)将所获得的分散液置入反应釜中,在120-200℃ 的条件下执行水热反应 2-12 小时,然后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即得到具备 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产品。本发明还公开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东南大学孙岳明/代云茜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多级孔无机
纳米
纤维增韧增强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岳明/代云茜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Hierarchical triphase diffusion photoelectrode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gas/liquid flow conver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克服无机半导体氧化物的本征脆性,实现多级孔无机纳米纤维的增韧增强,获得首款多相扩散光电极,首次实现了光电流动化学转化。
东南大学
2023-07-11
铜催化苯乙烯与甲基硫代磺酸酯和芳基硼酸的
分子
间双官能化反应制备2,2-二芳基乙基砜类化合物
该项研究中,课题组以商品化可得的苯乙烯、芳基硼酸以及制备简便的甲基硫代磺酸酯为原料成功制取了2,2-二芳基乙基砜类衍生物。采用甲基硫代磺酸酯作为砜基自由基的来源,除了具有原料制备简便,无需柱层析分离纯化,原子经济性较好等优势,还可以巧妙地抑制芳基磺酰基自由基与芳基硼酸之间的两组分副反应,顺利实现了2,2-二芳基乙基砜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另外,该体系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均一Fe3O4微球从
纳米
到微米级尺寸控制合成及癌症早期诊断与预警的血液肿瘤细胞快速检测
该成果采用两亲性多元醇还原的溶剂热法可控制备具有高度单分散性的 Fe3O4 微球,实现了微球尺寸在 50~1200 nm 范围的可调,其>500 nm 的高单分散性的大尺寸磁珠未见文献报道。以 SiO2 等包覆所获得的高单分散性磁珠易于氨基和羧基化,从而在偶联剂(如碳二亚胺)等作用下,易于实现纳米磁珠与 CD45 等抗体的有效结合。目前磁珠表面包被 CD45 等抗体的试验已顺利完成。 该成果提出了纳米磁珠的全尺寸控制合成新思路,在高效包被 CD45 等抗体阴性富集实体瘤循环血液中稀有癌细胞的检
扬州大学
2021-04-14
在基于
纳米
石墨烯的高性能单原子电催化剂、C60衍生物高效储锂、CSPbBr3量子点铁电性质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王湘麟课题组在基于纳米石墨烯的高性能单原子电催化剂、C60衍生物高效储锂、CSPbBr3量子点铁电性质研究等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Nano Energy(IF:15.548);ACS nano (IF:13.903);《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695)。发展高效稳定的非铂基电催化剂对质子交换膜电池等清洁能源转换装置的大规模应用具有关键作用。王湘麟团队基于结构明确的纳米石墨烯,合成了单原子铁-氮-碳氧还原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接近商业Pt/C,并具有高循环稳定性。我校物理系副教授徐虎和物理系博士后黄祥构建了理论计算模型并模拟电催化反应过程。在锂电池电极材料方面,王湘麟团队与台湾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王立義(Wang Leeyih)团队合作,基于C60衍生物开发高性能的储锂材料,研究论文发表于ACS Nano。王湘麟团队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袁宏明教授合作,首次发现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CsPbBr3量子点具有出色的铁电性,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南京大学余林蔚、徐骏教授课题组在柔性衬底上“激光-液滴”自加热驱动
纳米
线超高速生长集成新突破
在大面积柔性衬底上直接生长集成高品质晶硅纳米线沟道是突破高性能柔性电子逻辑、可穿戴传感和显示等应用的关键技术难点。然而,高品质晶体沟道的获得往往依赖高温生长过程(>800 ℃)-- 这恰恰是柔性聚合物衬底(熔点<150 ℃)所无法承受的!为此,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余林蔚教授、徐骏教授课题组基于自主创新的平面固-液-固(IPSLS)纳米线生长模式(近期工作Refs. 1-4),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激光-液滴”自聚焦局域加热生长策略,突破了传统环境加热技术的限制,利用柔性聚合物衬底(聚酰亚胺,PI)和金属铟催化剂颗粒对特定激光(808 nm)辐照的高选择性吸收差异,实现仅在液滴/纳米线生长界面附近范围的高效局部加热,以驱动晶硅纳米线在柔性衬底上的超高速度生长:在不需要环境加热的室温“冷”环境下,其生长速度可以高达3.5 μm/s,比传统加热方式纳米线生长速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此高速生长过程中,IPSLS纳米线的生长路径依然可以被精确引导定位,并成功展示了丰富的线形调控能力。此外,由于纳米金属液滴具有极小的热熔,通过调控激光照射时序,可以对纳米线生长动态过程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确调控(例如,对生长液滴实现瞬间“激活和冷却”等操作),从而实现对超长纳米线的精准形貌/直径编码。基于此技术,成功在柔性PI衬底上生长高品质纳米线沟道,并制备了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FET)器件,其电流开关比和亚阈值摆幅分别为>104和386 mV/dec。此“激光-液滴”选择性加热生长策略有望推广应用于:在各类大面积、低成本柔性衬底上的“冷”环境中,直接定位生长和集成高品质晶硅纳米线阵列,为推动各种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关键的材料支撑和全新的技术路线。
南京大学
2021-02-01
安徽大学基于金属有机框架
纳米
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肿瘤标志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Ti3C2Tx-MXene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金属导电性、亲水性、大比表面积及丰富的表面修饰基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催化、电化学传感领域。
安徽大学
2022-06-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