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单分子开关器件的研究
偶氮苯分子作为典型的光致变色分子,在紫外和可见光的照射下,可实现顺式与反式结构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单分子水平研究偶氮苯分子的异构化,不仅能实时观测单个异构化事件的动力学过程,揭示其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规律,同时也有望实现单分子水平的开关、存储器等,从而实现器件微型化/功能化的目的。近几年,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中观察到了电场诱导偶氮苯分子异构化的现象,但是其异构化的机理尚不明确。
北京大学 2021-04-11
分子间隔演示实验仪
产品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间隔实验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分子间隔实验仪。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子间隔实验仪。本产品已申请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4 2 0673483.7。   本产品在做分子间隔实验时非常的方便,只需在一边的注射口加入蒸馏水,另一边的注射口加入酒精,盖上橡皮塞,使液体在混合槽中充分混合即可。实验时使用的实验材料比较少,而且更加的安全,实验效果也更加明显。
芜湖市徽环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纳米纤维素衍生物层层自组装胶囊研究(技术)
成果简介:微胶囊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日用化工,农业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备微胶囊,使其具有更精确可控的结构成为微胶囊技术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技术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具有优越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毒性的天然聚电解 质,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壳聚糖(CS),以三聚氰胺甲醛胶体微球为模板, 在其表面交替组装 CMC 与 CS,制成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粒子。通过调节组装 条件控制聚电解质多层膜囊壁结构。通过盐酸熔解去除模板,得到中空微胶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XM-115A未组装的附肌肉起止点散骨模型
XM-115A未组装的附肌肉起止点散骨模型   XM-115A未组装的附肌肉起止点散骨模型显示未组装的人体全身散骨,不同部位的骨的名称、形态和结构,附肌肉起止点着色,方便教学演示使用。 尺寸:自然大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超结MOSFET设计及制造技术
本成果开发了一套超结MOSFET器件的设计方法,并与上海华虹NEC(现上海华虹宏力)公司合作建立了基于深槽填充工艺的600~900 V级8英寸超结MOSFET工艺代工平台,这是国内第一个量产的超结工艺平台。所制备的超结MOSFET击穿电压最高可达900V,比导通电阻低至5.3Ω.mm2(900V器件)。该成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201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功率高压MOS器件关键技术与应用”张波、乔明、任敏 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用超细APT制备纳米钨粉
1.项目简介:《用超细APT制备纳米钨粉的研究》由我校余世鑫教授主持与江西省崇义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并由该公司工业试生产成功。该项目经过课题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2003年11月28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组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2.技术特点:本项目采用精细化工技术,依据相转移合成法的原理,采用独特的离子交换高峰液的处理技术、固液分离技术和结晶晶形控制技术,生产出超细颗粒仲钨酸铵(APT,费氏粒度 1~10μm)。然后在通用的回转管炉煅烧和四管炉还原,采用露点-70℃的高纯氢气和粉末钝化技术,制得纳米钨粉。其生产表明,与等离子法、流态化还原法等相比,采用该技术生产纳米钨粉具有设备投资少、成本低、规模生产易控制、重现性好的特点。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该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独特、新颖、可行,属国内首创。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新型超晶格激光器系统
基于“介电体超晶格”制备技术,开发了一套适合量产的超晶格材料制备工艺。超晶格材料在激光非线性波长变换、量子纠缠源产生、声学滤波换能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以超晶格材料为核心材料,开发出红光、绿光、蓝光、准白光、钠黄光、皮秒锁模以及中红外等多种新型激光器。
南京大学 2021-04-10
超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为了满足超三代移动通信技术B3G项目对高速背板传输的需求,2004年10月东南大学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央硬件部开展合作,共同研制了符合PICMG3.0国际规范的AdvancedTCA全网格标准机箱与背板,实现了超过3.125Gbps的双向传输速率。
东南大学 2021-04-10
超材料自由或实时调控
近年来,超材料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1)基于等效媒质超材料的新物理现象和新应用需要挖掘;2) SPP超材料一直是物理学家的领地,以验证新物理现象为主;3) 超材料对电磁波的凋控大多是静态的,一旦制备成型其功能即被㈣化,+能实时地调控电磁波。为解决上述问题,该项对微波超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在等效媒质超材料方而,提出并制备了柱坐标系下各向异性零折射率超材料,突破了h然界域小辐射单元(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双定向辐射的限制,实现了完美的电磁波全向辐射及高效空间功率合成。提出•种三频段超材料完美吸波器,可在三个设计频段实现电磁波在大角度范围内、 对极化不敏感的近乎完美吸收。基于变换光学原理,提出一种低损耗电磁幻觉器件,可按照需求有0的地操控0标对电磁波的雷达散射特征。提出并制备了宽带、低损耗的全介质超材料放人透镜,打破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超分辨率的微波成像。该研究促进了等效媒质超材料的发展。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关于自旋超流基态的研究
研究小组首先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具有原子级别平整度的反铁磁Cr2O3薄膜,是电荷的绝缘体。采用非局域自旋输运的技术,用热方法在铂电极和Cr2O3薄膜界面注入自旋流、产生自旋压,在另外一个铂电极处利用铂的自旋霍尔效应测量自旋流的输运(图A)。实验数据显示在低温下自旋输信号出现饱和现象,对应着自旋导的饱和,也就是零自旋阻效应;即自旋超流基态的最重要基本性质之一(图B)。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小组又系统研究了不同自旋输运距离下自旋超流的输运现象,证明了自旋在该自旋超流基态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输运,并且其随输运距离的关系与自旋超流态输运理论预言一致(图C)。该工作是是自旋超导态领域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势必推动自旋超导态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基于自旋玻色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础物理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并为新型量子自旋器件,如自旋流约瑟夫森结等,奠定了实验基础。图:自旋超流基态的重要实验证据。(A)非局域自旋输运测量示意图。用热方法在左边铂电极和Cr2O3薄膜界面注入自旋流,在右边铂电极处利用铂的自旋霍尔效应测量自旋流的输运。(B)自低温下自旋输信号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出自旋超流基态的零自旋阻效应。(C)自旋信号随其随输运距离的关系与自旋超流态输运理论预言一致。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80 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