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分子技术发掘、创新番茄种质和新品种选育
番茄是世界主要的蔬菜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蔬菜。我国番茄栽培面积1800万亩,国外番茄品种抢占我国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发掘番茄抗性特异种质材料和优异基因资源、创新番茄优异种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改良亲本和创制新品种,创新番茄制种技术以及新品种推广和应用等系统性研究工作,培育出可抗衡和替代洋品牌的自有品种成为我国重要战略需求。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该技术对目标基因的转移,不仅可在早代进行准确、稳定的选择,而且可克服再度利用隐性基因时识别难的问题,从而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育种研究成本等,与常规育种相比,该技术可提高育种效率2——3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关键是与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的筛选与鉴定以及分子标记应用的简便性。 项目组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番茄抗根结线虫、抗青枯病、病毒病、灰霉病、枯萎病等抗病基因和果实耐贮基因特异分子标记,这些实用性强的分子标记已成功应用于番茄多抗优质自交系选育。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成了含以色列、美、荷等国家番茄种质遗传基础的优良自交系420余份,为番茄品种选育提供了珍贵的基础材料。利用选育出的自交系,聚合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华番2号、华番3号。 项目组在发掘和创制了一批重要的新基因和新种质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分子育种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番茄分子育种技术平台,该技术适用于番茄遗传育种研究和番茄制种应用,技术体系和标记也实用于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作物的育种研究应用,该技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项目组所研创的分子标记及其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在国内蔬菜育种和科研单位广泛成功地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所创制的系列番茄新品种、新组合以及集成高效栽培技术,在湖北各市县以及浙江、江苏、陕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新品种的综合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外品种。项目组所研制的番茄高效规模化杂交制种技术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益。 发布于 2020 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进展 | 电子系崔开宇在超光谱成像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团队崔开宇副教授带领学生在超光谱成像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相比已有光谱检测技术实现了从单点光谱仪到超光谱成像芯片的跨越。
清华大学 2022-05-30
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微波功率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微波功率传感器,包括基板、输入微带信号线、悬臂梁结构输入微带信号线、悬臂梁结构输出微带信号线、输出微带信号线、叉指结构、开路短截线电感以及微带线地线,该微波功率传感器是在基板上放置由悬空的叉指结构和开路短截线电感构成的超材料结构,当输入的微波功率发生变化时,微波功率对相互平行、悬空的叉指结构的吸引,导致叉指结构的位移,从而使得叉指电容和开路短截线电感构成的超材料结构产生相应的相移输出,通过检测超材料结构的相移,实现微波功率的测量,本发明灵敏度高,且为相移输出,测量误差小,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工艺兼容等优势。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包括基板、输入微带信号线一、输入微带信号线二、金属?绝缘层?金属(MIM)电容的下极板、金属?绝缘层?金属(MIM)电容的绝缘层、金属?绝缘层?金属(MIM)电容的上极板、开路短截线电感、微带信号线三、微波功率合成器的输入端、微波功率合成器的输出端、微波功率合成器的隔离电阻连接用微带信号线、微波功率合成器的隔离电阻、微带线地线、压力感应腔体;该压力传感器采用金属?绝缘层?金属(MIM)电容感应压力的变化,并通过微波功率合成器合成的微波功率变化实现压力测量,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测量范围大、测量误差小的优势。
东南大学 2021-04-11
4K深低温超弹性三维石墨烯材料
具有较大可逆形变功能的弹性材料在各种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需求。然而,当温度显著降低时,材料延展性或弹性通常会受到损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材料能够实现在外太空等深低温下具有高弹性。近日,南开大学陈永胜团队报道了一种三维交联的石墨烯材料,在4K的深低温到1273K的高温温度区间材料超弹性行为几乎不变。在4K超低温条件下,具有与室温相同的力学性能:几乎完全可逆的超弹性行为(高达90%的应变),杨氏模量不变,泊松比接近零,循环稳定性好。原位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这种超弹性得益于独特结构的协同结果:单个石墨烯片层的本征弹性和片层之间的共价连接。
南开大学 2021-04-10
基于超陡摆幅器件的极低功耗物联网芯片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功耗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智能时代,物联网、生物医疗、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更加追求极低功耗,尤其是极低静态功耗。面向未来庞大的物联网节点应用的需求,极低功耗器件及其电路芯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玻尔兹曼限制,传统晶体管的亚阈摆幅存在理论极限,这一限制是阻碍器件功耗降低的关键因素,基于传统CMOS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已经无法满足物联网节点等对极低功耗的需求。 本项目基于标准CMOS工艺研制新型超陡摆幅隧穿器件,并进一步研发具有极低功耗的物联网节点芯片。新型超陡摆幅隧穿器件采用有别于传统晶体管的量子带带隧穿机制,可突破亚阈摆幅极限,同时获得比传统晶体管低2个量级以上的关态电流性能,具备极其优越的低静态功耗性能。通过超陡亚阈摆幅器件及电路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可促进我国物联网芯片产业的发展,显著提高物联网节点的工作时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北京大学 2021-02-01
科技部:国家超算互联网部署工作正式启动!
2023年4月17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天津组织召开国家超算互联网工作启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中国科学院院士、超算互联网总体专家组组长钱德沛,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等多位专家,有关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各国家超算中心负责人,网络运营商代表,以及上下游相关企业及用户代表参会,分享超算运营服务经验,探讨国家超算互联网建设路径,加快构建超算自主生态体系,落实超算互联网行动方案。会议发起成立了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 2023-04-18
吸收紫外线和近红外线的超隔热玻璃
超吸热玻璃的光学性能: 近白玻和天空兰色、绿色的玻璃配方工艺技术,既可以用现有的传统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生产,也可以用现有的平板压延法(平拉法或垂直引上法)生产工艺生产,其各项基本技术质量指标都优于现有的浮法平板玻璃和压延平板玻璃,其光学性能如下:能强烈吸收200-380nm 的紫外线,其吸收率≥99.9%;能吸收800—2500nm的近红外线,其吸收率≥99.9%;对400—750nm可见光透过率在75%-85%之间,辐射值E≤0.05,(注:LOW-E玻璃E=0.2,镀金属反射膜玻璃E=0.6,普通浮法白玻璃E=0.84),成本在原浮法玻璃或压延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增加10%-15%;在原浮法玻璃和压延平板玻璃的配方基础上稍加调整,添加一定量的UV-IR吸收剂采用本体着色法,不需改动原浮法玻璃或压延平板玻璃生产工艺即可生产,其光学性能大大优于在线或离线镀膜LOW-E玻璃,以及目前市面上任何超吸热玻璃的技术质量指标,具体见国防科技大学物质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和湘潭大学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几乎可全部吸收阳光中的VU及IR,阻止它们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因此大大减低室内制冷的能源需要,达到减排节能的目的。本产品可广泛用于建筑玻璃和汽车玻璃。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三维构架超柔性径向结太阳能电池
此项研究工作利用低熔点金属锡(Sn)催化的低温“气-液-固”(vapor-liquid-solid, VLS)生长技术,在柔软的铝箔表面生长“竖直站立的”三维(3D)硅纳米线阵列。由于分立纳米线在软铝箔表面所形成稳固锚接触,对表面淀积的薄膜起到了关键的稳定作用,避免了薄膜在受力时发生剥离和破裂,解决了在如何在力学特性不稳定的“软”铝箔基底上,构建高品质、稳定光电转换结构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此新型3D径向结光电构架,本工作首次直接在超薄商业铝箔衬底之上,成功制备超柔性非晶硅薄膜电池(5.6%,Voc
南京大学 2021-04-14
一种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蛋白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水溶性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的过程中增加了适量的铝离子,Fe<sup>3+</sup>、Al<sup>3+</sup>、Fe<sup>2+</sup>在碱液作用下共沉淀,生成带有大量正电荷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与传统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相比,本方法制备的氧化铁纳米粒表面带有更多正电荷,因此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更好,对带有负电荷的天然蛋白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75 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