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超声波振动式结晶器的不锈钢生产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284167.5)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振动式结晶器的不锈钢生产方法,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步骤为:步骤一、高炉炼铁;步骤二、转炉冶炼并进行精炼;步骤三、超声波连铸,经过步骤二精炼之后的钢水在连铸过程中采用水平连铸结晶器,在水平连铸结晶器上产生超声波振动。本发明中无需依靠结晶器的机械振动,而仅仅依靠超声波振动力使初生坯壳与结晶器内壁自动“脱模”,从而消除或减少不锈钢铸坯表面缺陷的产生;结晶器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旋桨式流速仪,流速仪,明渠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
产品详细介绍LS1206B型旋桨式流速仪LS1206B型旋桨式流速仪是一种在水文测验中进行流速测量的常规通用型仪器,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水渠等过水断面中预定测点的时段平均流速的测量,亦可用于压力管道以及某些科学实验中进行流速测量。LS1206B型旋桨式流速仪广泛适用于水文测验、水利调查、农田灌溉、径流实验等,亦可适用于水电、环保、矿山、交通、地质、科研院所、市政等行业或部门进行相关流速或流量的监测。 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1. 旋桨回转直径: Φ70mm2. 旋桨水力螺距b: 120mm(理论值)3. 起转速度v0: 0.05m/s4. 临界速度vk: 约0.13m/s(以实际检定值为准。据统计分析,vk远小于上述值。)5. 测速范围: 0.06m/s~8m/s6. 输出信号: 磁激式开关接点通断信号7. 信号数/转子转数: 2/1(每转2个信号)8. 开关接点容量: DC U≤24V         I≤120mA9. 开关接点寿命:≥107次10. 全线相对均方差m: |m|≤1.5% (用于v≥vk时)11. 相对误差δ: |δ|≤5%(用于v<vk时)12. 工作水体环境: 水温0℃~+40℃          水深0.1m~30m           悬移质含沙量≤30kg/m313. 连续工作时间: ≤8h14. 贮存环境: 温度-25℃~+55℃        湿度≤90%RH联系人:崔经理    手机:13598007836  电话:0371-53735520      QQ:1043256882    邮箱:hongdaerck@126.com   网址:www.hdekj.com
郑州宏达尔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大型地下工程强力刚性支架可调节收敛约束装置及方法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软岩和动压巷道岩体呈现强流变特性,围岩的长期稳定性控制极其困难。现阶段,以钢管混凝土为主体的强力刚性支架支护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有U型钢支护强度不足、阻力过小、成本过高及让压受制等问题,钢管混凝土强力刚性支架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组成的组合支护结构。现有的支护体系为U型钢或者单纯的钢性支护体系,无法吸收额外转移的能量,巷道围岩变形能量无法得到释放,而现有强力刚性支架支护系统由于支架与围岩接触面较小,容易导致钢管表面的应力集中,深部巷道刚性支架偏压现象明显,刚性支护让压能力欠缺,过高的强度要求导致支护成本上升。 专利优势: (1) 本发明通过弹性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钢管混凝土强力刚性支护支护刚度有余而柔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装置内置的弹性可调节弹簧,利用较小的恒阻或变阻结构,实现支护体系在一定阻力条件下与围岩协调变形,达到缩小截面面积换取较小支护刚度,从而保证大变形巷道的长期稳定。 (2) 本发明通过无线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对弹性件与让压节点部件之间的力进行检测,便于支架与围岩岩体之间发生协调变形时,对弹性件回弹力的调整。 (3) 本发明整个装置为拆卸式结构,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4) 本发明整个结构使得支护体系具有吸收额外转移能量的能力,以保证巷道围岩变形能量得到释放,支护系统所具有的这种让压能力可以释放不可控制的变形,提高支护系统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山东科技大学 2024-07-26
建筑用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利用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能和释能的特点,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相变储能具有 储能 密度高、储能温度容易控制和选择范围广等优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功能耐久、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的建筑用相变储能复合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以密实度比较高的气硬性或水硬性的胶凝材料为基体,其中 分散多孔材料集料。集料与基体的体积比为 0.4~1.5;在多孔材料集料中储存有机相变 材料,储存量为 30~70%重量比;建筑物构件可具备超过 10 MJ/m3 左右的储能密度;相 变温度可以在 15~60℃之间调节,满足建筑物取暖和制冷的要求。 
同济大学 2021-04-11
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长寿命高储能的可充电锌离子电池
可充电电池按照电解液可分为有机系和水系。其中水系电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无起火爆炸之风险。本项目研制了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为锌片,正极为基于导电聚合物和碳材料的复合物,不含重金属,电解液是中性水溶液。该储能器件具有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之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目前商业化的铅酸电池,连续充放电1万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0%,即使用寿命约为现有电池的10-20倍。该产品安全环保、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电网储能、汽车启动电源、电动交通、UPS电源等领域;除了能够取代目前占据市场份额第二位的铅酸电池,由于较高的功率密度,在某些应用领域又可替代超级电容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可折叠便携式微型太阳能光伏电站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种可折叠便携式微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包括可折叠便携式 电池板(9),太阳能充放 电主控制模块M1,与M1相连的LCD液晶显示电路M2、 DC-DC转换电路M3、DC-AC逆变电路M4、太阳能光伏电 池阵列及蓄电池充电电路 M5、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M6、输出开关继电器电路M7、输出接口M8,其中可折 叠 便携式电池板(9)的输出与电路M5相连,DC-AC逆变电路M4和DC-DC转换 电路M3分别与输出开关继电器电路 M7相连,同时电路M4与开关继电器电路M7 与输出接口M8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可折叠、便于 携带的,具有多种形式电压输出的微型太阳能光伏电站。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多场耦合能质传递强化及调控理论与方法
能源、环境及化工等领域广泛存在具有相变和反应的能质传递和转化问题, 具有多区域、多场、传递与转化等相互耦合的特点,是影响装备性能的关键热物 理问题,对提升性能至关重要。本项目针对上述领域中共性的多场耦合能质传递 机理反其强化和调控方法的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 成果。主要发现点有: 一、 分区耦合多相传递可视化实验方法及其机理与特性:创新了滞止流和通 流槽道内逸出速率及位点可控的液滴和气泡动力学行为、变孔隙率网络流道及其 与外部流场耦合的两相流动、毛细阻力可调的多孔层内相变传热及含反应边界的 两相流及传递等可视化实验方法。获得了逸出液滴聚合衰减震荡机理及规律;发 现了微孔逸出气泡脱离后涌入和界面震荡现象;揭示了具有壁面逸出气泡的槽道 内两相流规律;阐明了具有微孔层和结构缺陷的气体扩散层内两相分布特征;厘 清了反向式毛细蒸发器多孔层内相分布规律反其对相变传热的影响机理;揭示了 燃料电池内两相流动和传输以及电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规律,获得了流道水淹与 压降之间的定量关系及膜电极表面温度分布特性。 二、 多元多相分区耦合能质传递及转化理论模型:建立了多场耦合固体基质 表面细胞吸附成膜理论模型,揭示了生物膜结构与能质传递及产氢/产电性能的 相互关系;建立了含生化反应的多孔填料床内多相能质传递的毛细管模型和多相 混合模型,阐明了流动和传输与生化反应的耦合特性,为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 性能预测提供了方法;建立了毛细结构材料内分区耦合相变传热理论模型,为反 向式毛细蒸发器和微槽膜状凝结换热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提出燃料电池两相传 输三维孔隙网络模型和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的分形模型,首次利用V0F方法模拟 了边壁具有逸出液滴的燃料电池流道内细观两相流行为,揭示了多孔扩散层与流 场板流道内两相流的耦合关系以及流道结构和工况参数对两相流特性的影响规 律。 三、多场耦合能质传递强化及调控方法:基于分区耦合强化传热思想,提出 了三维肋表面和螺旋扭带组合强化传热新方法;通过分区流动和传递强化与调控, 发展了三维柱状阵列结构阳极微流体燃料电池,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利用石墨 烯表面修饰,实现了多孔电极内微生物产电菌电子转移速率和活性生物量调控和 强化;创新性利用流场/浓度场/温度场/光场的强化和调控,结合表面修饰和弥 散光导体技术,实现微生物生化转化全过程强化;提出了通过外接电阻控制阳极 电势诱导和调控生物膜结构,强化了质子传输,大幅提升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
重庆大学 2021-04-11
相变蓄热水箱和相变蓄热太阳能通风系统
相变储能材料技术是近年来蓄能领域和新材料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该 技术对建筑节能、解决能源紧张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太阳能供热系统,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断性与能量密 度低的特点,不能连续稳定的提供热量,限制了太阳能的大面积使用,为了 蓄存不稳定的太阳能,常以蓄热水箱为蓄热设备,水为蓄热介质来维持系统 稳定运行,从而使得蓄热水箱需要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房间中,占用了宝贵的 建筑面积。本成果所涉及的模块化相变箱及其构成的相变蓄能系统,其通过 采用设置多个独立腔体的技术能同时实现蓄热和末端供热的目的,同时,在 达到同样存储热量的情况下能减少传统蓄热水箱体积,还能增大蓄热水箱运 行时长,减少辅助能源设备能耗;水箱中所用相变材料相变潜热大,在相变 温度附近蓄放热温度稳定,采用封装成板片形式的技术放置于普通蓄热水箱 中,将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不稳定的太阳能转化成稳定的热能储存在相变材 料中,可以有效增大太阳能能源利用率。 太阳能通风烟囱(Solar Chimney, SC)作为世界上最丰富、最具发展潜力 的能源资源一太阳能的被动利用技术之一,因其具有降低建筑通风与空调能耗、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能源资源可再生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生态建筑设计中, 是生态与节能建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是传统太阳能烟囱一直存在着蓄热 能力差、工作不稳定的缺点,在没有太阳辐射的时段无法运行。本团队成果 创新点在于将相变材料与传统太阳能烟囱相耦合,相变材料是替代传统蓄热 介质的最佳选项,与显热蓄能相比,相变蓄热是种潜热蓄能模式,具有蓄能 密度高,体积小,温度变化小,相变温度选择范围宽,易于控制等优点。相 变材料耦合太阳能烟囱可以有效提高烟囱本身的蓄热能力,将多余的太阳能 贮存起来,在没有太阳辐射时使用,从而有效延长了太阳能烟囱的工作时间。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在自然通风领域,目前节能设计中由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强 度等方面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当前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满足建筑的热 舒适性,传统太阳能烟囱利用普通围护结构或金属板作为蓄热介质,蓄热方 式是显热蓄热,墙体表面温度是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墙体温 度的变化极容易引起通风量变化或人体热不舒适感。另外,烟囱蓄热墙的蓄 热能力差,在多云天气或夜间,太阳能烟囱工作效能很差或不能工作,这极 大地限制了太阳能烟囱的实际应用。同时,相比于市场常见的机械通风技术, 其能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但是需要复杂的通风设备和动力设备,结构复杂, 而以相变太阳能烟囱为代表的自然通风技术低能耗,结构简单,仅需经过合 理布置房间的门窗位置即可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风,尤其在过度季节和气候温和 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介绍: 本研究团队拥有一批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博士和硕士组成的高 层次科研人员及先进的科研设备,在相变传热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方面均 具有扎实的基础,人员组成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大都有丰富的现场实测经验 及实验室研究的工作经历。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卢军教授主持完成了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城镇室外热环境预测与评价”,作为专题负责人完 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长江流域住宅节能理论与策略研究",主研完成了国 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镇热岛效应机理和模拟技术研究”以及数 十项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科研课题和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具有坚实的理 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工作经验,目前正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 海拔寒冷地区室内热环境质量及调控机理研究"的研究工作。卢军教授在相 变材料在建筑领域应用研究方面有较多的工作积累,尤其是相变蓄能水箱与被 动式自然通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团队发展提供 相关研究建议和指导。
重庆大学 2021-04-11
天津大学研发出能愈合、变色的新型智能材料
日前,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新型智能材料。这种新材料很“聪明”,不仅能变色,还有形状记忆和自愈合功能。
天津大学 2022-02-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7 58 59
  • ...
  • 339 3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