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低温烘焙、高温催化气化和微波重整三个阶段并分别在气化装置中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内连续进行,从而获得高品质的合成气。装置包括双轴螺旋热解反应器,其前段为烘焙段,中段为气化段,末段为微波辅助重整段,原料经给料装置送入双轴螺旋热解反应器,利用烟气换热、催化剂载热及微波辅助加热的内外热结合的方式提供三个反应段的适宜温度实现分级热解气化,产生的气体经气固分离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天然气发动机中掺烧水蒸汽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发动机进行水蒸汽掺烧的方法,包括将水转化为高温蒸汽的步骤和将高温蒸汽喷入天然气发动机进气管或进气道的步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发动机中的掺烧装置,包括:水蒸汽箱,通过进水管道与进水口连通,水通过该进水管道流入其中;水蒸汽喷射装置,设置在发动机的进气管道管壁上,用于向进气管道喷入水蒸汽;水蒸汽箱设置在发动机排气管上,排气管穿过其内部,箱内的冷却水经排气管被加热为高温蒸汽,并通过一出口管道进入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涡轮叶栅表面弱化换热机理与气热复合反问题的研究
涡轮叶栅表面弱化换热机理与气热复合反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叶片气动与传热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平台。叶栅参数的优化效果优于局 部型线的优化效果,优化叶片表面传热量下降 20%。研究叶片前缘和端壁 3D 造 型与气动优化方法,实现对叶栅前缘边界层分离的推迟,并降低由此引起的壁面 二次流的强度,从而降低了叶栅端壁热负荷 5%~10%。证明“弱化叶栅表面传热” 的新思路是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的。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分子筛膜分离天然气中二氧化碳
本项目核心技术是耐高压分子筛膜,利用天然气自身高压优势,以天然气采出压力和管道输送压力之差作为膜分离推动力,在极少能耗下完成天然气纯化目的。已完成中试制备,主要分离性能指标和能耗指标都明显优于现有的分离技术。 专利情况:在申请13项;已授权10项, 成熟度:研制 创新要点:1)对称大孔单管支撑体:膜管长50 cm,分子筛膜应用于4 Mpa高压下、CO2/CH4(50/50 mol%)混合气体的CO2渗透速率>0.6x10-7 mol/(m2sPa)和CO2/CH4分离选择性>50。 2)非对称单管支撑体:膜管长50 cm,分子筛膜应用于4 Mpa高压下、CO2/CH4(50/50 mol%)混合气体的CO2渗透速率>1.8x10-7 mol/(m2sPa)和CO2/CH4分离选择性>50。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AO一体化净化微污染源水的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O一体化净化微污染源水的反应器,包括絮凝区、A区和O区;絮凝区的顶端作为反应器的进水端,其设在反应器的中间位置;A区设在絮凝区的下方,且A区的中心位置与絮凝区连通,A区内设有搅拌装置;O区的顶端作为反应器的出水端,其设在絮凝区的圆周外围,且O区的下端与A区的上端非中心位置连通,O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反应器结构紧凑,集生物反应(悬浮微生物和附着微生物)、絮凝、吸附、沉淀于一体;使用该反应器处理污染水源,可以将水源中有机物、氨氮、锰、铁、亚硝酸盐氮等还原性指标均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采用超声波振动的连铸结晶器生产高锰钢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286150.3)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超声波振动的连铸结晶器生产高锰钢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电炉初炼工序、钢包炉精炼工序和中间包板坯连铸工序,所述中间包板坯连铸工序采用水平连铸系统,钢包炉精炼后的钢水从钢包的底部,流经长水口注入到中间包中,中间包内的钢液进入水平连铸结晶器内,同时水平连铸结晶器上产生超声波振动使钢液逐步成型,在二冷段通过冷却,逐渐凝固成连铸高锰钢。本发明中无需依靠结晶器的机械振动,而仅仅依靠超声波振动力使初生坯壳与结晶器内壁自动“脱模”,从而消除或减少高锰钢铸坯表面缺陷的产生;同时能够促进铸坯中等轴晶的发展,进而提高后续金属制品的质量。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基于广义量子超声陷阱的颗粒物聚集方法、聚集处理方法和聚集处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广义量子超声陷阱的颗粒物聚集方法、聚集处理方法和聚集处理系统。本发明颗粒物聚集方法首先通过向空间中发射超声波生成超声陷阱;然后,超声陷阱使和超声陷阱感应的颗粒物,向超声陷阱的中心聚集,在超声陷阱中心形成高浓度颗粒物聚集处,即超声陷阱中心。本发明所述的颗粒物聚集处理方法在经过前面所述的步骤形成高浓度颗粒物聚集处后,对高浓度颗粒物聚集处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处理,从而实现对环境中颗粒物的收集。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套基于上述方法的系统,来配合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特定需求。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系统可应用于对各类与超声陷阱感应的颗粒物的收集处理,比如对环境空气中PM2.5、PM10等颗粒物的聚集、吸附和处理。
浙江大学 2021-04-13
武汉大学采购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武汉大学采购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阳光招采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网址:http://www.yangguangzhaocai.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0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武汉大学 2022-05-27
燃气天然气的热气机能源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该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一般均可达到70﹪以上.本文阐述了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热气机的天然气能源岛系统.并指出充分推动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技术的应用,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以及资本有效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04
生物质燃气锅炉的气-活性炭联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PM2.5雾霾等空气污染频频发生,为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国内很多地区限制使用燃煤工业锅炉,这为生物质锅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煤基活性炭原料(优质无烟煤和不粘煤)资源的不断减少及其不可再生性,造成了原料供应不足、生产成本提高的局面。本课题针对目前燃煤锅炉污染大、能耗高以及传统活性炭制备技术粗放、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生物燃气-活性炭联产技术,以木屑、木片、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生物质燃料,通过高温气化转化为生物质可燃气,同时将所得生物质炭渣改性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粒状或粉状活性炭,并将此气炭联产技术应用于实际燃煤锅炉改造,开发出融节能、减排及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为一体的绿色生产技术。该技术不仅能排除生物质本身的缺陷, 扩大了农林废弃物的利用途径,而且生成了应用广泛、价值高的活性炭,做到了变废为宝,使得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的工业化、大规模、高效率利用成为可能。目前针对本课题已在实验室进行了初步的小试研究,在利用农林废弃物产生生物燃气的同时制得了生物炭,如下图所示。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应用于实际。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7 68 69
  • ...
  • 75 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