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路面多维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技术及应用
路面多维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技术及应用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杜豫川教授团队研发的路面多维高频检测与智能养护系统,利用先进的车载分布式传感、AI图像识别、北斗高精度融合定位等技术,打造了一套轻量化的路表损伤自动检测装备。面向路内结构破坏、路域设施损坏,建立了基于多尺度探地雷达+高分辨激光雷达的多维度路面健康全息感知系统,实现了包括路面平整度、路表病害、桥头跳车、结构损坏等参数的高频率检测与融合分析。该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二等奖(2019年),并于今年参展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获得大会创新引领奖(仅10项)。 设备检测图像 产品经国家道桥计量站等单位测试,检测误差小于10%,综合病害识别率大于90%,图像处理速率大于10张/秒,检测效率可提高传统手段的2至3倍,平台实现了单日数百GB级的养护外场数据高效处理,且费用可降低50%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与效率优势。产品构建了全面的知识产权体系,具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国际专利PCT5项,以及软件著作权6项。 项目产品在上海这一超大城市形成了规模化应用,并在江苏、浙江、河北等全国十余省市超过40000公里各等级公路上得到推广,覆盖了高速公路、城市干道、农村公路等多等级道路类型,同时也为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地推动道路设施智能养护装备及管理系统的技术进步,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猪胴体和免疫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ZL201110056015.6专利涉及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与猪白细胞计数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的分子标记为蓝耳病毒受体唾液酸黏附素基因的片段,该专利中发现了一个SNP位点(367G-367A),建立了一种针对该SNP位点的PCR-Hin6I-RFLP检测方法。该SNP位点可作为猪白细胞计数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猪的抗病力。 ZL201010223062.0专利涉及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与免疫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的分子标记由蓝耳病毒受体硫酸乙酰肝素个的内切酶基因HPSE克隆得到,在该基因猪发现了一个SNP位点(782A-782G),建立了一种针对该SNP位点的PCR-AluⅠ-RFLP检测方法。该SNP位点可作为猪免疫性状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猪的抗病力。 ZL201010278643.4专利涉及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与板油率,内脂率,腿臀肉骨率和眼肌面积等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成果可在猪胴体性状与抗病力改良标记辅助育种中进行应用,三个专利组合使用可以降低板油率、内脂率、提高腿臀肉骨率、瘦肉率和抗病力,对于猪的分子育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化条件:分子生物学常规设备和条件。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水产品活体运输设备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常见海产动物耗氧率的研究 1.1黑鲷耗氧率昼夜变化及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研究 研究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鲷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23:00耗氧率最高,为3.16±0.26μg·(g·min)~(-1),07:00左耗氧率最低,为0.74±0.59μg·(g·min)~(-1)。黑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1.98±0.84μg·(g·min)~(-1),夜间的平均氧率为1.96±0.63μg·(g·min)~(-1),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n=10,t=0.034t0.05)。 1.2褐菖鲉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实验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褐菖鲉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8.0、盐度24.5、水温17℃的水质条件下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P=0.422),平均值晚上略高于白天,凌晨05:00耗氧率最高,为233.04±25.36mg/kg·h;耗氧率、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分别为Q0.7077R=1433.9W-(R2=0.992,P0.001)、QC=1.4298W0.2926(R2=0.956,P0.001);水温对褐菖鲉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pH值在8.0时耗氧率最低。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相同体重的鱼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1.3温度和盐度对美国红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实验测试了体重460~550g的美国红鱼在不同水温(13、16、19、22、25、28℃)和不同盐度(16、18、21、24、27、30、34)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美国红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极显著(P0.001);在16~34℃范围内,盐度变化对美国红鱼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479)。 2几种重要水产品活体运输技术研究 实验对几种重要的贝虾鱼的几种运输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南美白对虾在17℃时,经7h干法运输实验成活达78.6%,脊尾白虾在10℃时经6h干法运输实验成活达85.4%,雾化干法运输适宜二种虾的短途运输;淋浴法实验表明:南美白虾在17℃时水温控制较合适,经44h实验成活率达93.3%,脊尾白虾在10℃时运输水温较适宜,经44h实验成活率达92.5%;活水车运输时南美白虾在15℃时水温控制较合适,经48h实验成活率达93.7%,脊尾白虾在10℃时运输水温较适宜,经48h实验成活率达92.1%;梭子蟹采用雾化干法和活水车运输,5℃时温控较合适,成活率分别为93.3%和98.6%;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黑鲷用活水车运输在10℃时,经24h运输成活率均在90%以上。结论:降低水体变质是有效提高运输成活率的重要方法。 3水产品活体运输设备的研究 研究设计了活体运输车,集成装备箱体、环境控制、自动净化、高效增氧、雾化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技术,运输过程中不需对虾蟹类进行药物麻醉,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可进行远距离长时间运输。研究开发了水产品活体短途分送包装容器等,保活时间长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于大规模推广。 4水产品活体运输技术规范和标准 研究了水产品运输过程工艺,确定了相关的生产技术操作指标,制定了海水鱼类活鱼船运技术规范、海水鱼类活鱼车运技术规范、虾类活体运输技术规范、梭子蟹活体运输技术规范。
浙江海洋大学 2021-04-30
水处理组合工艺与生态高效低耗技术创新与研发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主要内容: ① 用吸附-混凝-超滤组合工艺,高效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采用光催化-吸附-膜分离组合工艺,有效去除水中亚硝胺类污染物;同时采用正反冲清洗方式的膜滤装置,最大程度提升清洗效果;研制了一种简单且高效的三相分离器,解决污泥沉淀区入流口和回流口的重合问题,提高了气液固的分离效果。 ② 研制了具有不同内部构造的EDI工作模型,实现了无酸碱再生、零废酸废碱排放条件下的连续、高效的废水直接处理,所得淡化纯水和高浓度浓缩液均得到回收利用。 ③ 研发了铝盐型、铁盐型、硅酸盐型、天然有机高分子型等一系列复合高效絮凝剂,在提高其絮凝性能、注重技术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同时保障了生态安全性。 ④ 开发了以生物膜叠球填料为特征的剩余污泥减量型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建立了基于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有机废水能源化处理技术体系,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和污水处理能源化;通过开发联合改性催化剂和泥炭吸附剂,解决了既不能生物处理、也不具备能源化的废水处理问题。 ⑤ 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应用范围广、使用便利的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有效实现区域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系列重金属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特别是利用水生植物千屈菜修复铬污染水体,治理效果明显,美化景观环境。 项目特色: 本成果明显使操作费用降低、膜使用寿命延长、污水处理排污费减少,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已在天津、江苏、辽宁、海南和广东等省市多家企业进行成功的实施转化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明显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2-07-28
大量程超声波液位计的研制
液位计是由超声探头和智能超声测量仪组成的非接触连续式物位测量仪表,其测量方法是基于所测物料表面反射回波脉冲的传输而得到的,将发射波和回波之间的时间延时转换成与物位成比例的测量值。 智能超声料位测量仪吸收了国外在超声检测方面的先进技术,以性能优越的微处理机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研制成的产品,在软件方面具有回波识别及统计数据处理功能。 超声波液位计主要是面向化工石化,钢铁冶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液位测量与控制。目前国内市场该类产品主要被进口产品占领,我们研制的超声波液位计在了解了国内外产品实际使用的基础上,对超声波测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该液位计主要测量液体的水位高度和其他液体的液位,并可以应用在固体的料位测量上,本仪器尤其对复杂工况下的液位测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适合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液位的测量。 目前国内外液位计产品的研制厂家较多,但绝大多数只适合短距离,小干扰的场合,而对真正工业现场,有强干扰和大量程的场合,几乎还是进口产品的天下,我们设计的产品,其技术水平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在工业现场经过了多次的改进后,产品已经成熟。并在燕京啤酒,太原钢铁公司,肖家河污水厂等工业现场得到了实际的应用,该系统在处理工业现场复杂回波方面,接收电路信号表现十分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超声波测量系统采用单片机设计,具有4-20mA电流输出。最大量程为120米。四位数字显示,可显示料位值或空仓值。显示单位有米、%和mA,由键盘设定。有上、下限及故障报警功能,并配有继电器输出。具有模拟量、数字量输出。 液位计可应用在冶金、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粮食等部门,检测储矿槽、煤仓、粮仓等料仓料位,检测储液罐或液槽等液位,也可作为河流、明渠的水位测量。超声探头按应用场合分普通型和防腐型,其中普通型探头允许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防腐探头采用耐腐材料,密封结构,防尘、防水、用于测量有腐蚀性介质的料位和液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超声波振动土壤挖掘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一种超声波振动土壤挖掘装置。包括机架,其中,还包括变幅杆挖掘铲、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变幅杆挖掘铲与超声波换能器固定连接,超声波发生器通过信号电缆线将电信号传递给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与机架连接;所述变幅杆挖掘铲包括铲刀和铲柄,铲柄的一端与超声波换能器固定连接,铲柄的另一端与铲刀固定连接,铲柄在竖直方向的截面面积从与超声波换能器的固定连接端到与铲刀的固定连接端由大到小逐渐过渡变化。可以有效解决土壤切削挖掘作业阻力大、耗能高等问题。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医用超声检查专用袖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超声检查专用袖套,包括连为一体的袖套和手套;所述袖套沿其长度方向 分为上部吸水面和下部隔离面;所述袖套前端与手套固定连接,尾端设置有弹性袖口;所述袖套尾端延 伸到肩部。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白大褂作为病原体传播媒介导致的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甚至带给医生自 己的病原体感染;该袖套连有医用手套,且带有防滑凸起,可以帮助检查过程中稳固持握超声探头;该 袖套在使用完毕可以用棉布吸水面来擦拭
武汉大学 2021-04-14
超声弹性模量测量仪(产品)
成果简介:材料的弹性模量表征固体材料抵抗各种弹性变形的能力,在材料研制、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标定和使用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该超声弹性模量测量系统包括换能器和超声弹性模量测量仪两部分,通过在固体材料中激发不同模式的超声波、测量其声速,并根据材料弹性模量与超声声速和密度之间的固有关系最终计算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根据磁致伸缩效应及其逆效应研制的磁致伸缩换能器可分别激发出超声纵波和扭转波。使用该换能器可测得小尺寸试样的杨氏模量、切变模量及其他各相关弹性常数。此外,利用压电纵波或横波换能器还可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是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从声学角度来表征锂电池内部多相结构变化的检测设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是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从声学角度来表征锂电池内部多相结构变化的检测设备。它可以实现软包电池及方形电池中电解液浸润状况及微量产气的原位无损检测,并能迅速灵敏地反映电解液浸润状态,评价电解液稳定性,检测SEI生长情况,从而对电池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为优化电池装配工艺,分析电池失效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预警与故障的及早排除。 锂电池整体为封闭式结构,可见光、红外线、电子束等信息载体无法穿透金属外壳,内部状态难以直接观测,无法获知是否存在如电解液浸润不良、产气等影响电池性能,甚至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极大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发展及应用,亟需一种原位、无损的新型表征技术来研究这些结构演变。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高频复合超声扫描探针显微镜
本项目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支持下,经过4年产学研用相结合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能表征样品形貌与内部纳米级结构的新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并实现了产业化。 研制了高稳定度激光器、高灵敏度光学检测器、高Q值扫描探针等核心关键部件,突破了基于ARM+DSP的自适应随机共振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基于脉冲发送皮层模型多频超声图像融合方法以及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局部方差融合方法等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了RBG 彩色图像融合模型,成功研制了能表征样品形貌与内部纳米级结构的新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同时,通过在航天、医学、生物材料、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实际使用,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图1 成果展示 【技术优势】 在内部超声图像分辨率、最大可检测样品厚度等指标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指标】 与国内外同类仪器比较,总体技术指标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经过具有国家仪器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测试结果,各项技术指标见下表: 【资质荣誉】 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