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大学深研院潘锋团队在调控超结构基元提升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取得重要进展
锂电池已经在手机、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广泛应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依赖于价格相对昂贵的钴(Co)和镍(Ni)元素的钴酸锂(LiCoO2)和高镍三元(NCM)正极。
北京大学 2022-07-08
一种改善铁素体不锈钢板带组织性能的冷轧方法及其分析 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铁素体不锈钢板带组织性能的冷轧方法及其分析方法,属于冷轧工艺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冷轧铁素体不锈钢板带组织性能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冷轧用坯料的变形抗力模型和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围绕实际的冷轧生产过程构建板带冷轧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总的压下率一定的情况下,分析不同道次压下率分配制度下板带内部的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分布,通过计算获得板带内部的剪切应变能分布与变化规律,确定提高板带退火后组织性能的总压下率和压下率分配制度。本发明能准确分析铁素体不锈钢退火板带冷轧工艺参数,以改善铁素体不锈钢退火板带的组织性能,获得具有优良成形性的铁素体不锈钢板带。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本分析
成果简介: 每年完成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项目50余项以上,多项获得临床批件。开展抗生素药效学评价、眼科药效学评价,一类新药毒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学的药理试验项目。成果评价或获奖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与受理情况分析
经形式审查,共受理项目申请383123项,不予受理项目申请144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4-07-11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神经磁刺激增强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神经磁刺激增强剂中的应用。一种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外磁场作用,可实现脑深部神经磁刺激的方法和系统构造。本发明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良好相容性和磁场响应特性,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递送到特定脑区,在一个特定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纳米颗粒放大磁场效应,刺激周围的神经细胞,实现神经环路的活化,达到治疗一些神经性疾病的目的。
东南大学 2021-04-11
科技创新标志性人物-谷超豪(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技创新标志性人物-谷超豪(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技部 2021-08-31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闫超课题组开发新型卡介苗用于膀胱癌免疫治疗
通过在BCG表面表达FimH蛋白,赋予了BCG靶向肿瘤细胞糖基化的能力,达到了增强BCG对膀胱肿瘤细胞的选择性黏附和增强免疫反应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在膀胱癌原位模型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抗肿瘤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为临床BCG菌株的减毒增效提供了新的策略,具有极大的临床转化潜力。
南京大学 2022-06-14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潘超云副教授团队在卵巢癌铂耐药研究方向取得持续进展
潘超云副教授团队利用商业化激酶抑制剂库对临床相关的激酶靶点进行高通量顺铂合成致死筛选,发现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CAMKII)是促进卵巢癌铂耐药的重要激酶,抑制CAMKII可显著增强卵巢癌对顺铂的敏感性。
中山大学 2022-05-31
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400M核磁共振波谱仪竞争性磋商
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400M核磁共振波谱仪竞争性磋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6-23
基于智能锁模算法、时间拉伸技术和实时高速电路建立的实时光谱分析控制平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义理林教授课题组基于智能锁模算法、时间拉伸技术和实时高速电路建立的实时光谱分析控制平台,实现了锁模激光器输出飞秒脉冲的实时光谱调控,对飞秒激光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成果以“Intelligent control of mode-locked femtosecond pulses by time-stretch-assisted real-time spectral analysis”为题目于2020年1月发表于国际光学顶尖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Nature出版集团合办期刊),并入选为封面文章,在“News & Views”栏目被专门评述。博士生蒲国庆为第一作者,义理林教授为通信作者。 图说:期刊封面文章 飞秒尺度(1E-15秒)脉冲对应着原子分子、材料、生物蛋白、化学反应等丰富物质体系的众多超快过程,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锁模激光器作为产生飞秒脉冲的重要基础研究工具,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信息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飞秒锁模激光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以来,与其相关的研究分别于1999,2005,2018年获得过诺贝尔奖。 随着超快光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应用需要对飞秒脉冲的时域和光谱进行精细控制。由于飞秒脉冲的产生涉及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和色散传输效应,达到特定脉冲状态的稳态输出需要对激光器多个参数在高维空间进行优化,传统基于激光器光学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已被证明难以精确实现。 通过对飞秒脉冲状态进行智能识别,结合智能算法对激光器多参数进行全局优化,有望获得理想的飞秒脉冲输出,但其主要挑战在于飞秒脉冲难以实时精确识别。低速时域采样无法识别飞秒脉冲宽度和形状,光谱仪虽可识别飞秒脉冲积分光谱但无法识别其瞬时光谱,因此传统方法都无法做到实时控制飞秒脉冲精确锁模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义理林教授课题组提出在锁模控制环内引入时间拉伸-色散傅里叶变换(TS-DFT)技术,通过时域到光谱的转换,采用低速时域采样即可识别飞秒脉冲对应的瞬时光谱宽度和形状。结合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以1.4nm为精度对飞秒脉冲光谱宽带从10nm到40nm进行可编程控制,光谱形状可编程为高斯型或三角形等。这是本领域首次实现飞秒锁模脉冲光谱宽度和形状高精度实时编程控制,解决了飞秒锁模脉冲锁模状态无法精确调控的难题。 基于实时的光谱控制,该研究还展示了从窄谱锁模态至宽谱锁模态以及从三角形光谱脉冲态至宽谱锁模态的演变过程,发现两者动力学过程具有相似性,提出了目标锁模状态可能决定中间动力学过程的猜想,为人们进一步探索锁模激光器内部机理提供新视角。 图说:基于快速光谱分析的飞秒锁模脉冲智能控制 非线性光学著名专家John Dudley教授(欧洲物理学会主席,IEEE/OSA Fellow)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News & Views”栏目撰文介绍此项工作,认为本工作极具创新性,开拓了研究锁模动力学新的可能性,很可能应用于多种锁模光纤激光器中。 义理林教授课题组过去六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飞秒锁模激光器的智能控制问题,2019年发表在光学领域顶级期刊《Optica》的“智能锁模激光器”成果入选美国光学学会旗下新闻杂志《Optics & Photonics News》2019年光学年度进展“Optics in 2019”。该方向工作部分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5122)的支持。《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论文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251-x《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ew & Views”评述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270-7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