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液相剥离大尺寸 2D 材料及透明导电薄膜
1.亚毫米尺寸单层导电纳米材料,实现高产量产率原 子级薄样品的宏量制备。 2. 成膜平整,粗糙度在 10 纳米以内,平整度远好于 ITO 和银纳米线薄膜。 3. 膜具高透光率和柔性,其导电性优于 ITO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一种便于收纳的供暖装置
电能供暖具有便捷性、安全性和低碳性等特点,电能供暖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本发明可在不工作时将进行折叠收起,以显著节省供暖装置的占用空间;本发明能够实现模块化组装,设备检修和更换非常方便;本发明携带方便,可用于室内外多种场合。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一种电力线通信系统的噪声预测方法
成果描述:本发明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改进预测技术,提高预测准确度。本专利利用高阶马尔科夫模型的原理提出HM-gMTD模型的一种改进,即高阶HM-gMTD模型,并通过EM算法给出相应的参数估计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进行参数估计,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模型的发展在人类的经济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马尔科夫模型,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发明着重混合转移分布模型与高阶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巧妙结合,构造出高阶HM-gMTD模型,然后运用EM算法,对新模型实现了主要参数的求解。最后为了衡量一个模型的好坏和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我们选择准则函数。模型比较的最佳准则函数,既考虑到模型对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又兼顾模型中所包含的待定参数的个数,并且对二者做出合理的权衡。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发明主要是针对HM-gMTD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一个高阶HM-gMTD模型,使其在降低计算的复杂度的同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纯电动车用电力驱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纯电动车用电力驱动系统的额定功率7.5kW,额定转矩24Nm,峰值功率可以达到24kW,峰值转矩100Nm,效率大于92%,最高效率为96%,转速6000rpm,电力驱动系统与整车控制器配合完成21项功能和11项系统故障保护,与国内外类似产品相比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4-10
智能电网云-端协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能源的新战略。在其需求侧,深入至电器的用户用电行为精细化分析对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和电力系统源/网/荷协调优化意义重大。与在每个电器上分别安装量测传感器的方法不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仅通过分析用户供电入口的负荷总量数据,便能获取各电器的用电信息,具有成本低、实施容易和用户易接受等特点。 针对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实用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余贻鑫教授领导的研发团队从技术基础理论和工程实施方案两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1)创立了一系列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新原理和方法,形成了多种方法融合互补的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方法体系,突破了对小功率和功率连续变化型电器可靠检测的瓶颈,准确度明显优于国际同类产品;(2)首创了一整套用于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的完全无监督电器自适应建模方法,解决了陌生场景中电器准确建模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无需人工干预的电器负荷印记库全自动建立和维护;(3)首创了云—端协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了可推广应用的硬件装置(智能用电分析仪产品)和软件系统
天津大学 2021-04-10
多功能电力电子变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传统电力变压器过于单一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电网对新能源柔性接入、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基于完全可控器件的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项目陆续提出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新型拓扑结构、无通讯线数据HUB实现方法、容错设计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适应不同场合的基于H桥级联型结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型结构以及混合型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相关产品现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验证,并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南大学 2021-04-11
整体煤气化—甲醇—烯烃—电力多联产系统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持续短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石油公司都致力于开发非石油合成低碳烯烃的技术路线,并取得一些重大的进展。其中以煤基合成的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工艺技术(简称MTO、MTP)日益受到关注。美国、挪威、德国、日本、英国、中国等国的研究人员都展开了MTO、MTP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但是煤基甲醇制烯烃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项目的上下游一体化,即取决于煤炭价格和甲醇成本。另外,煤化工项目需要的电量和蒸汽量较大,如果采用煤气化化工动力多联产技术,实现“煤—电—甲醇—烯烃”一体化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甲醇和MTO/MTP的生产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与同行业、石油路线及进口产品竞争的实力,保障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因此发展整体煤气化—甲醇—烯烃—电力多联产系统非常适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国情,对延长产品链,缓解我国能源化工中石油资源紧缺状况有益,同时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新型吊舱式电力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吊舱式电力推进器,采用非对称的NACA翼型来代替传统的B4‑70螺旋桨翼型,实现了推进器推力与转矩等水动力性能的提高,主要由非对称的NACA翼型螺旋桨、吊舱和舵三部分组成。通过舵的连接,将吊舱悬挂在船艉底部,吊舱内放有电动机,通过电动机驱动吊舱上的NACA翼型螺旋桨。本实用新型的推进器可节省舱室空间,降低主机的振动,增加推进效率,提高船舰的操纵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已有样品/n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通过现有的低压电力输送网络,实现网络各节点之间的通信互联。该技术无需铺设专线,具有通信成本低、保密性好和覆盖面广的优点。但电力网络时频噪声大、衰减强和阻抗变化大,给通信可靠性带来极大挑战。科研团队针对这一挑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建立了电力线网络噪声、衰减及阻抗变化的传输特性模型,提出了先进的SFOFDM 调制解调技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脉冲噪声干扰抑制技术、分级同步技术极大地降低了通信虚警和误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293 2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