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紫外线吸附材料(THBP)的制备
2, 3, 4, 4’-四羟基二苯甲酮 ( 2,3,4,4'-Tetrahydroxybenzophenone,简称 THBP)是一种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紫外线正型光刻胶的导入剂,在 TFT-LCD 液晶显示器产业链生产中,主要用于混配 PAC 感光剂生产高感光度高分辨率的高档光刻胶。由于 TFT-LCD 显示技术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其产品几乎涵盖整个信息应用领域,包括电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PDA、GPS、仪器仪表和公共显示等,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项目以五倍子生物资源为原料,利用已有的焦性没食子酸生产工艺,采用多级净化工艺及去离子技术,开发一条年产 TFT-LCD 光刻胶用感光剂 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 200 吨生产能力的工艺。该工艺的成功开发,既可以促进国内五倍子的精深加工研究开发,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产业上游原料感光材料的技术控制,并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与液晶显示高档光刻胶的生产,减少光刻胶的依赖进口,提高产业链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率,形成基于我国特色生物化工资源五倍子的感光材料产业分枝链,解决我国TFT-LCD 产业扩张急需的关键材料 PAC 感光剂生产。 该项目目前优化了反应条件,已完成了实验室的小试工艺,正在进行逐级放大,有望一年以内进行产业化。
南开大学 2021-04-13
碳纤维/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吸波材料即雷达吸波材料(RAM),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消耗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材料。目前,随着电磁波污染的日益严重,吸波材料在民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许多研究已证明,持续、高强度的电磁波照射会诱发细胞变异、诱发肿瘤、癌症等疾病,电磁波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本世纪重点治理的环境污染之一。不让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是不可能的,所以消除电磁波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吸波材料。这项属于电磁干扰(EMI)范畴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研究制备含有不同含量及分布的碳纤维(毡)树脂基复合吸波材料,主要研究碳纤维(毡)排布方式、含量对于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参数,实现材料对电磁波的宽频吸收、高效吸收、选择吸收的目的;其次,通过对纤维(毡)表面改性、添加电磁损耗剂、改变基体种类等制备具有刚性和柔性基体吸波材料,同时对吸波机理进行研究,以求开发一种低成本、宽频、高效、轻质的吸波材料。试样的制备采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压缩模塑。将环氧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酰胺按质量比 2:1 搅拌均匀(E-44 型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100:50~100:100 质量比),在真空干燥箱中脱泡,然后浇注到事先预热的半溢式模具中,模具中预置碳纤维或碳毡。在透波层表面加一层 S-玻璃布,目的是达到与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在模具底部也加一层玻璃布,目的是抵消由透波层玻璃布引起的应力,使试样不致弯曲而造成测量误差。然后将浇注好的模具在 60℃,10MPa的压力下固化 2 个小时,得到所需的 180mm×180mm,厚度为 4mm 的正方标准试样。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本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大量实验,获得具有良好吸波性能和商用价值的环境功能材料。可用于消除环境空间中的有害电磁波。本课题组制备了材料样品,完成了 4 个专题的研究报告,发表论文 12 篇,申请专利两项。本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随着电信业的飞速发展,吸波材料的应用已深入到通讯抗干扰、环保及人体防护等诸多领域。 成本估算: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E-44 环氧树脂:15.4 元/公斤,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24 元/公斤。碳纤维:300 元/公斤 每块试样用碳纤维:0.36 克 其他费用:电费,模具费,人工费 每块试样成本:约 4 元(180×180mm) 折合成本:约 120 元/平方米 应用领域:电磁波污染的防护,构筑微波暗室。 2、 连续碳纳米管纤维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碳纳米管被誉为超级纤维,是 21 世纪的基础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密度只有钢的六分之一,强度超过钢 100 倍,具有高导电导热性,导热性是铜的 5-8 倍,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能源电极,电场发射等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世界各国和大公司都争先投入抢占碳纳米管市场,近年来产业发展迅猛。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是无数碳纳米管构成的长纱线,轻于碳纤维,有高柔性,具有碳纳米管所有结构和功能特性,可编织和成型,较碳纳米管更接近应用,在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极具潜力,可用于宇航、汽车用高性能复合材料、风力发电叶片、导电导热材料、电力传输电缆、高强编织物,智能纺织和柔性光电器件等。 基于天津大学的气相法制备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技术,研发碳纳米管纤维量产化技术,制备万米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材料, 研发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和相关新材料,在国内率先推出碳纳米纤维新产品,主导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方法是一步制备连续碳管纤维的方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2010 年天津大学技术团队取得关键制备技术的突破,纺出千米连续的碳纳米管纤维,为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气相纺丝法是以含碳原理和催化剂输入到高温炉中,在气流中生长碳纳米管并组装成丝,用机械的方法纺出碳纳米管纤维的新方法。主要成果包括发明了乙醇/丙酮混合碳源,发明了水密封反应器和致密碳管纤维的纺丝方法。目前已经取得连续纺丝数小时数千米连续碳管纤维,在方法、技术和材料性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碳纳米管的价格范围较大 2-20000 元/克,价格取决于碳管种类和纯度,有些容易合成,有些受制备限制,尚未量产化。目前市场上多壁管 2000 元/公斤,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高纯碳管价格十倍以上。高纯单壁碳管尚未量产,目前仍以克量计,纯度 80%的单壁管价格为 60 美元/克,高纯(>90%)单壁管在 1000-2000 美元/克以上。连续碳管纤维为双壁管,纯度 90%,短期可参考单壁管价格 60-2000 美元/克。 应用领域: 高性能复合材料、导电导热材料、储能材料、功能电子和织物,产业领域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化工和纺织等。 合作方式及条件: 技术合作与专利转让 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引领碳纳米管纤维新产业的发展
天津大学 2021-04-11
面向河道生态恢复的固化材料多维应用技术
面向河道生态恢复的固化材料多维应用技术,即将河道底泥原位资源化,通过排水作业或带水作业,制成砌块型和颗粒型吸附材料,其中砌块用于河道护岸或护坡建设,吸附材料用于河道底质覆盖层或生态护坡。面向生态恢复的河道基础设计不单单是河道基础设施的设计,而是综合考虑护岸护坡的植生性与生态兼容性,要求研制出的生态型护坡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满足护坡防洪防冲刷的需求,还能提供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生长的空间,实现岸和水之间的亲水交换,具备一定净化水质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9月1日起施行
以法治力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再添新样本。
云上高博会 2025-08-05
一种小容量薄膜电容永磁同步电机直轴电流给定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容量薄膜电容永磁同步电机直轴电流给定控制方法,采用小容量的薄膜电容,代替传统功率电路中的大容量电解电容,相比传统的电机驱动系统,小容量薄膜电容变频系统体积得到减小,重量得到减轻。本发明不需要考虑波动的母线电压对交直轴参考电流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直轴电流给定方式更简单有效;交直轴电压给定经过陷波器,滤除特定次谐波分量,电流控制器采用内
东南大学 2021-04-14
输出电容低ESR开关变换器双缘PFM调制电压型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本成果来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310022469.0),知识产权属于西南交通大学。该成果公开了一种输出电容低ESR开关变换器双缘PFM调制电压型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检测流过输出电容的电流ic以及输出电压Vo,将两者相加得到信号Vos,电压控制信号Vc与Vos经过时间运算器生成可变时间,结合预设的恒定时间,再经过控制时序生成器产生由恒定时间和可变时间组成的控制时序,控制开关变换器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本成果具有输出电压低纹波且无低频振荡、稳定范围广、瞬态响应速度快、稳压精度高的优点。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金属功能材料
通过对烧结钴铁氧体进行热等静压烧结,得到钴铁氧体陶瓷材料的样品内部孔隙大大减少,致密度大于 99%;平行方向磁致伸缩系数绝对值大于 150ppm;磁致伸缩激励场低于 2000Oe。对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进行热等静压处理促进了其在低场高频磁致伸缩领域的应用。 通过凝胶注模、磁场取向及常压烧结及热处里工艺,得到的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100>方向取向度大于 40%,致密度大于 99%,垂直取向方向磁致伸缩系数绝对值大于 300ppm,对应的激励场低于 2000Oe。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人工电磁材料
人工超材料是指亚波长尺度单元按一定的宏观排列方式形成的人工复合电磁结构。由于其基本单元和排列方式都可任意设计,因此能构造出传统材料与传统技术不能实现的超常规媒质参数,进而对电磁波进行高效灵活调控,实现一系列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奇物理特性和应用。然而,传统的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都是基于连续变化的媒质参数,很难实时地操控电磁波。 以程强教授为核心团队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数字编码与可编程超材料”,提出用二进制数字编码来表征超材料的思想,通过改变数字编码单元“0”和“1”的空间排布来控制电磁波。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简化了超材料的设计难度和优化流程,构建了超材料由物理空间通往数字空间的桥梁,使人们能够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探索超材料。更重要地是,超材料的数字化编码表征方式非常有利于结合一些有源器件(例如二极管和MEMS开关等),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电路系统的控制下实时地数字化调控电磁波,动态地实现多种完全不同的功能。 在该工作中,作者利用优化算法,设计相应的时空三维编码矩阵,超表面将入射波能量分散到空间任意方向和任意谐波频谱上,这一特性很好地缩减了雷达散射截面(RCS),未来有望应用于新型的计算成像系统。更重要的是,引入时间维度的编码之后,可以扩展传统的空间编码比特数,降低了实现高比特可编程超表面的系统复杂度。例如,一款2比特的可编程超表面,只要设计相应的时空编码矩阵,就可以在中心频率和谐波频率实现等效的360度相位覆盖,这是传统可编程超表面无法实现的,可用于实现波束塑形等一系列实用功能。 本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微波毫米波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的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相关实验测试工作在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东南大学 2021-04-11
龋齿修复材料
浙江大学 2021-04-10
交通吸音材料
 我院自主研发的新型无机基复合吸音材料具有吸声隔声性能好,抗强气流冲击,耐侯,防水,防火,环保,美观,施工、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性能与国外的相当,价格只有进口价的1/5。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