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脆性材料的拾放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脆性材料尤其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的拾放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多自由度机械手的末端拾放机构来执行对材料的拾放操作,同时利用力传感器检测接触力;对所检测的力信号经过调理和 A/D 处理后作为反馈信号,同时将力期望值作为控制信号由此构建闭环控制并获得力偏差信号;获得用于驱动末端拾放机构的伺服电机的实际位置信号,将该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同时将电机期望位置值作为控制信号来构建闭环控制并获得位置偏差信号;将所述偏差信号相叠合以获得综合位置偏差信号,并经由伺服放大器相应驱动伺服电机。按照本发明,能够精确控制拾放接触力,防止接触力过大而损坏材料,由此实现脆性材料的可靠拾放。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改性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介 孔 TiO2 纳米带单体和量子点 CdS 单体用水热法一步制备粗产物,再 经过离心过滤、反复洗涤和干燥后获得所需的改性钛酸盐纳米材料, 该材料可应用于有机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本发明引入了量子点 CdS 对 介孔的钛酸盐改性,所制备的改性钛酸盐纳米材料吸附面积大,能高 效吸附有机阳离子染料,且使用范围广和环境友好,在有机染料吸附 脱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以纳米碳酸钙为基体的抗菌材料制备技术
一、 项目简介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本课题组在纳米碳酸钙的晶形、粒径、分散性、制备工艺、生产设备选择等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抗菌剂研究方面成功地解决了银系抗菌剂的变黑和稳定性问题。在实验室进行了制备纳米抗菌碳酸钙放大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就前期研究成果申请了技术发明专利。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本项目为专利技术,处在中试阶段。实验结果重复性好,产品质量稳定。产品抗菌性能及白度随着在自来水中浸泡时间的变化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产品的抗菌效果及白度是很稳定的。三、 技术指标  该项目已经取得了技术发明专利:以纳米碳酸钙为基体的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为ZL200910067771.1。四、 市场前景技术特点:1.工艺简单。不需要多步制备和高温烧结,整个制备都在液相进行,保证了抗菌成分在碳酸钙表面分布均匀。2.白度高。该产品在其应用的领域,其白度都能保证在90以上。3.抗菌效果好。纳米效应和光催化效应共同作用使得产品具有优良的抗菌性。4.成本低。碳酸钙较其他载体成本更低。5.应用方便。碳酸钙既是填料,又具有抗菌性能。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工作和家庭环境卫生日益重视,尽量减少周围环境滋生的细菌对人体的侵害,然而环境的污染、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世界各国开始积极研制抗菌剂及抗菌制品。现在的抗菌剂可分为有机、天然和无机三大系列。研究表明,有机抗菌剂耐高温性差,抗菌长效性不佳,且对人体有害,容易产生抗药性;天然抗菌剂具有抗菌效率高和安全无毒等优点,但耐热性差,药效持续时间短,且资源有限,技术不成熟;无机抗菌剂由于容易工业化,且耐温性能和抗菌谱广、性能好而备受青睐。无机抗菌剂的主要成分是负载型银、锌或铜等,最常用的是Ag系抗菌剂。目前多以沸石、磷酸盐、硅胶、玻璃等无机材料为载体。但这类抗菌剂存在的主要缺点是:(1)抗菌剂的粒径一般在0.5-10微米,能够与病菌或细菌接触的表面积较小;(2)制备工艺复杂,而且由于采用碾磨法制备故抗菌有效成分的金属离子在载体表面的分布不均匀;(3)制备成本高且产品的白度低。(4)应用在塑料、造纸、涂料等产品中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本技术制备的抗菌纳米碳酸钙,粒度分布均匀、白度高、成本低。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均能发挥抗菌作用。该抗菌碳酸钙在橡胶、塑料、造纸、涂料、油墨、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抗菌剂的基体纳米碳酸钙本身就是橡胶、塑料、造纸、涂料、油墨、医药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添加剂,本技术给它赋予了抗菌功能,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 生产规模根据厂家要求而定。投资受市场影响价格会有波动。六、 生产设备1. 新建厂需要石灰窑、化灰机、带搅拌反应釜、压滤机等设备;2. 在原有纳米碳酸钙生产流程基础上只需增加1-2个反应釜、2个抗菌剂配料釜即可;3. 若为普通轻钙生产线,需增加制冷系统,再增加1-2个反应釜、2个抗菌剂配料釜。七、 效益分析   每1万吨产品年利润500~1000万元人民币。受市场影响价格会有波动。八、 合作方式   专利转让、技术转让等方式,面议。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   胡琳娜:女,博士,教授。联系方式:手机号13622124805;qq号745852370;电子信箱hln@hebut.edu.cn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异质复合结构对n型BiAgSeS材料热电性能的显著强化
 在可再生能源日益短缺及温室效应日趋恶劣的严峻形势下,Seebeck效应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转化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废热和不能被太阳能电池有效吸收的红外波段转化为亟需的电能,故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衡量热电材料能量转化效率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其品质因子ZT(=S2σT/κ),如何提高材料的品质因子是热电科研工作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由于本征的纳米析出相以及价键非简谐性(bond anharmonicity)的存在, BiAgSeS具有非常低的本征热导率κ;然而,因其过低的载流子迁移率极大地限制了其功率因子S2σ。何佳清教授课题组巧妙地将在二维薄膜中广泛运用的调制掺杂(modulation doping)技术推广到三维块体BiAgSeS材料中,使用具有不同载流子浓度的异质晶粒构建三维复合结构,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该材料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使得功率因子S2σ相对于均匀掺杂的对照样品提升了约87%,进而显著地提升了BiAgSeS材料的热电转化效率。文章结合了透射电子显微术和理论计算对在n型BiAgSeS三维块体复合材料中运用调制掺杂改进载流子迁移率的物理机制做了深入的探讨;该工作对调制掺杂技术在三维块体热电材料中的广泛运用颇具启发意义。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廉价、高效的材料微、细观力学性能原位观察系统
对于各种颗粒、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大规模的宏观力学实验寻找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而为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提供支持,实验繁杂,周期长,投入大。采用显微镜原位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细观观测,有助于对填料、纤维的增强效果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可大大节约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但目前国内所具有的细观力学性能观测条件主要利用带有原位加载台的扫描电镜技术,该实验系统成本昂贵,国内仅有少数几家科研院所拥有此设备,主要适于科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光动力抗菌抗病毒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基于先进三元材料锂电池的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在应用领域上可以分为小型无间断备用电源(UPS)和大型储能电站(ESS)。UPS在停电时给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需要持续运转的工业设备等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储能电站的目的是“削峰填谷”,可以把用电低谷期低价的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电价较贵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可以为用户节约用电成本,也能在用电高峰期缓解电网的用电压力。储能电站还可存储太阳能和风能电站产生的电能,将光能和风能与储能电站完美结合,实现可再生电能的有效储存,突破时间和气候限制,解决了太阳能和风能由于缺乏稳定性而造成的并网难题。 目前市场上的储能系统多是基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铅酸电池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它主要有由金属铅构成,对环境危害很大,而且它们寿命很短,通常2年左右就要更换全部电池。在低碳和环保背景下,用新型锂离子电池代替传统铅酸电池是大势所趋。市场上虽然有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储能系统,但是磷酸铁锂电池价格高昂,是铅酸电池的3倍以上,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本项目的目的是设计和制造基于廉价三元锂电池的储能系统,可以用于备用电源也可以用于储能电站,比基于磷酸铁锂的储能系统在成本上能降低30%以上,而且能量密度更高,重量和占地面积都显著降低。崔博士已经和敦煌力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敦煌市的国家级光电基地建造了一个0.5MWH的储能电站系统,这个储能电站主要服务于一个光伏电厂,在光照不足时为辅助光伏板以产生稳定的输出功率。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黄蜀葵秸秆制备塑木材料的方法
【发 明 人】陈佩东;段金廒;严辉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黄蜀葵秸秆制备塑木材料的方法,它包括黄蜀葵粉末的制备,电辅加热高速混合,除湿、造粒,挤出和加工成型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用黄蜀葵秸秆制备塑木材料的方法,工艺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根据黄蜀葵的纤维特征和理化性质,优选出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塑木,强度高,握钉力强,并且木质纤维含量高,抗冲击强度高,环保性高,是一种优良的塑木材料。并且本发明原料为中药废弃物,生产成本较低,原料中植物纤维长、含量高,可将废弃资源回收再生化,产品冲击强度等物理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延长,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废弃钴镍材料的循环再造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新型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生物标记、检测及成像应用
传统荧光指示剂以有机染料和量子点晶体等下转换发光材料为主,而本项目申报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是一 种全新的荧光材料。现有基于荧光的成像、检测技术所使用的都是下转换发光材料,与其相比,上转换荧光材料和技术有显著优势:光学性能独特、背景噪音低、灵敏度高、 光学稳定性好。目前对此新型材料的关注越来越多,可在很多领域取代传统发光材料设计新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3 54 5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