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磁悬浮轴承电主轴的铣削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悬浮轴承电主轴的铣削颤振主动控制 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采集电主轴发生铣削颤振时的电流位移信号; 获得由电主轴位移和速度构成的状态向量 Q(t);根据电主轴位移 [Fx-Fy]<sup>T</sup> 和 三 角 函 数 列 向 量 <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1.GIF wi=90 he=74/>获得谐波位移<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2.GIF wi=567 he=103 />获得第一自适应 权系数<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3.GIF wi=230 he=78 />和第 二 自 适 应 权 系 数 <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4.GIF wi=257 he=80/>根据谐波位移 h(t)、第一自适应权系数λ1 和第二自适应权系 数λ2 获得第一自适应率<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5.GIF wi=56 he=74 /> 和 第 二 自 适 应 率 <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6.GIF wi=82 he=78 />根据第一自适应率 <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7.GIF wi=86 he=71 />第二自适应率<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8.GIF wi=62 he=76 />以及谐波 位 移 h(t) 获 得 自 适 应 控 制 电 流 <img file=DDA0000640503910000019.GIF wi=508 he=78 />将自适应控制电 流 Qc(t)作用在径向磁悬浮轴承上,并产生相应的磁场力,从而实现对 主轴的颤振进行抑制。本发明消除铣削过程中产生的颤振,进而保证 了加工质量并提高了加工效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网络 KPI 的移动 Web 网页访问用户体验感知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 KPI 的移动 Web 网页访问用户体验 感知评测方法,属于移动端 Web 网页访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在 端到端的网页访问过程中,通过抓包采集并计算 HTTP 业务的各种关 键性 KPI 指标;根据采集到的各种 KPI 指标综合计算 KQI 指标;根据 得到的 KQI 指标在 Web网页访问业务中所占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对其进 行加权求和,得到此业务的整体 QoE 指标。本发明的步骤简单,易于 实现,评估过程没有对正常 Web 网页访问业务网络传输产生任何影响。 本发明能够很好的体现 Web 网页访问业务的整体质量,也能根据每个 KQI 指标的得分来针对 Web 网页访问业务中的不同环节进行评估,对 那些评分较低的指标对应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使用中间层扩散制备多层非晶合金与铜复合结构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中间层扩散制备多层非晶合金与铜复合 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非晶合金和铜片进行切割、研磨、抛 光和清洗,同时用刀片将中间层划分成规定的尺寸,对非晶合金薄片, 中间层以及铜薄片进行组装和固定,以形成固定后的工件,将固定后 的工件放进真空扩散炉中,使中间层溶解于非晶合金薄片与铜薄片中实现扩散焊接。本发明使用中间层能够降低扩散温度,使得非晶合金 薄板在扩散后中仍然保持非晶态。复合结构具有非晶合金的强度和铜 的韧性,能阻断非晶合金塑性变形时剪切带的延伸,从而避免了纯非 晶合金材料容易脆断的问题,增强抗剪切能力,焊接后薄片表面质量 高,连接可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确定叶片最大厚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叶片的最大厚度的方法,包括:为待测量的叶片获得多个截面并分别生成相应的点云数据;提取点云数据以获得凸包,通过拟合方式获得叶片截面的前后缘图形,并获得反映叶片截面叶盆、截面叶背两个区域的数据点;通过迭代算法获得有关叶片最大厚度的初始位置;在所获得的初始位置点附近通过移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由此在叶盆、叶背区域分别获得更密集的相关数据点;利用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点,再次执行迭代算法,由此最终确定叶片的最大厚度。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凸包优化提取方式。通过本发明,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所获得的叶片最大厚度的准确性,并在减少计算步骤的同时保证最终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弦线的航空薄壁叶片加工扭曲度误差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叶片加工扭曲度误差的方法,包括:为待测量的叶片和叶片设计模型分别截取多个截面并生成相应的点云数据;提取所生成的点云数据以获得凸包;根据所获得的凸包,分别求出有关叶片测量模型和叶片设计模型的各个截面的弦线参数也即弦线的两端点坐标;根据所求出的弦线参数,计算将叶片测量模型的各个截面与叶片设计模型的相应截面重合时所需的旋转角度,由此获得待测量叶片的各个截面的扭曲度误差。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用于提取凸包的改进方式。按照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叶片在加工过程中的扭曲度误差,并能将所测得的型面扭曲度误差结果作为评价叶片加工质量的指标,相应改善叶片加工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面向应用 QoS 保障的 OpenFlow 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面向应用 QoS 保障的 OpenFlow 网络流量控 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向 SDN 控制 器发送 QoS 请求消息,控制器收到消息后,根据网络资源使用情况为 其计算出传输的最佳路径并预留资源,同时在服务器传输 QoS 数据流 的过程中,监测其传输状态及网络链路情况,以保证 QoS 流的可靠, 稳定的传输。该系统针对严格保障应用服务的 QoS 传输,并利用服务 对网络资源要求的差异性,为应用服务提供需求的网络资源,不仅有 效地保证了应用的 QoS,同时达到了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 NiosII 处理器的编码器接口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Nios-II 处理器的编码器接口测试装置, 包括 FPGA 芯片和与其相连的增量式 TTL 接口模块、增量式正余弦接 口模块、绝对式接口模块、显示屏和 PS/2 接口设备,其中,增量式 TTL 接口模块用于与增量式 TTL 接口类型的编码器连接,增量式正余 弦接口模块用于与增量式正余弦接口类型的编码器连接,绝对式接口 模块用于与绝对式编码器连接,以将其输出的串行数字信号进行差分 信号和单端信号之间相互转换, FPGA 芯片包括有内嵌在片内的 NiosII 处理器,其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对编码器接口的测试。本发 明的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编码器测试平台中编码器接口不能相互兼容问 题和携带不方便问题,具有成本低、功能强、体积小、结构紧凑、集 成度高的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数控机床切削加工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切削加工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数据采集(2)采集数据区间化,获得区间数据集<img file="DDA00001669935800011.GIF" wi="787" he="88" />(3)对采集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获得各频段的能量百分比和相应各频段的上界小波包系数和下界小波包系数;(4)获取多观察序列(5)求取广义隐马尔科夫初始模型λ=(A,B,π);(6)模型训练获得最优模型库λ=(λ<sub>1</sub>,...,λ<sub>n</sub>);(7)把待识别磨损状态的刀具磨损信号数据作为多观察输入代入上述最优模型库,识别刀具磨损状态。本发明通过广义区间概率来解决数据机床加工中研究刀具磨损状态时,信息处理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识别准确率显著提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低共熔法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纤维、塑料的合成,农药、医药的制备,以及香料、染料等其他生产领域。煤焦油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从中提取酚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工业上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是氢氧化钠碱洗法,但整个过程消耗大量酸碱溶液,并且会产生含酚废水需要后续处理。为了解决上述缺陷,采用新型非水相分离方法很有必要。本课题组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季铵盐通过与酚类化合物形成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分离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这种方法萃取效率高,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萃取过程中不使用无机碱和酸,并且避免了含酚废水的产生。针对目前使用的反萃剂乙醚具有易挥发和易爆炸等缺点、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的夹带以及缺少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油酚混合物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等问题,本技术着重考察了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反萃剂的选择、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夹带行为和中性油的脱除,以及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煤焦油过程中不同酚类化合物组成变化和物料守恒等。为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TMAC相对ChCl萃取真实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能力更强,回收率更高,但会夹带更多的中性油,且反萃剂更难去除;ChCl萃取酚中性油种类较少,主要为萘,而TMAC萃取酚中性油除了萘还有大量其他种类的中性油;使用季铵盐萃取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萃取率可以达到80%,低于模拟油酚混合物时的萃取率,这是由于煤焦油中多种芳环中性油与酚类物质间π-π键作用造成的;ChCl和TMAC在循环3次实验后基本特性保持不变,可以循环使用。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不锈钢在强还原性介质中的腐蚀控制新技术及应用
不锈钢是工业、科技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需要在氧化性环境中才能稳定地存在,因此不锈钢在氧化性环境中,例如大气、水环境、硝酸溶液等,具有良好耐蚀性,而在非氧化性或还原性环境例如高温稀硫酸、高温甲酸等介质中,由于表面的钝化膜不稳定,不能有效地保护基体,耐蚀性就很差;在含有能破坏钝化膜的有害离子的介质中,不锈钢的耐蚀性也很差。以化工、石化工业为例,在高温稀硫酸、高温甲、乙混合酸等介质中,奥氏体不锈钢腐蚀速度很快。由于温度较高,非金属材料在这种体系中不适用,国外部分企业采用耐蚀性更高的钛材或镍基耐蚀合金,但设备价格极其昂贵,同时材料来源和加工也非常困难。 该课题组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钯系合金薄膜的技术,主要通过钯对不锈钢表面钝化性能的促进作用来提高不锈钢在非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并研究了在工程现场对不锈钢设备进行大面积施镀的技术。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在非氧化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例如,在沸腾稀硫酸和沸腾甲、乙混合酸中,镀钯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可以降低三到四个数量级,在含有微量Cl、Br离子的环境中,耐蚀性也显著提高。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92 993 99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