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黄酒及料酒绿色酿造关键技术与智能化装备
通过转变黄酒等传统发酵食品生产方式,创制优质高效、绿色环保、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与装备,是“新常态”下黄酒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毛健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对黄酒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绿色、智能化改造,显著提高了黄酒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成功发明了黄酒绿色、安全、智能酿造新技术体系,并实现了工业应用,产品保持了传统黄酒风味特色,有效助推黄酒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黄酒产业技术转型升级。 创新要点 攻克生麦曲质量严重依赖气候条件的技术难题,创新生麦曲生产环境智能模拟技术,创制高效、不受季节限制的生麦曲自动化“流水线式”生产装备。解决陈化过程劳动强度高、不受监控的生产问题,加速优良风味形成,攻克陈化过程酒液难澄清、无法监控的技术难题。创新酸化发酵技术,减除浸米工艺。项目在黄酒酿造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项目已获授权主要知识产权 21 项,形成了涵盖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 
江南大学 2021-04-13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珠海康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珠海康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2025-06-09
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训平台
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训平台是一款专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学生设计的多功能教学工具,它集科研教学、实验实训和项目实践于一体,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环境。该平台以国产高性能芯片RK3588作为其边缘计算的核心,支持本地化编程开发,使得学习者能够深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此外,平台还支持PyTorch、TensorFlow、NCNN等多种主流深度学习框架,便于学生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实践。 平台内置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包括但不限于MobileNet、Fcn_Resnet、Resnet、Openpose、Unet、Retinaface、Yolov8pose、Yolov11等前沿模型,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和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的机会。这些内置模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深度学习算法的实际应用,也为他们的创新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实训平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平台融合了先进的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并配备了一系列场景化实体组件,包括深度相机、双轴云台、多轴机械臂、微型输送带、工业级相机以及麦克风阵列等。这些尖端设备使得我们能够快速构建智慧工厂、智能分拣、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多种应用场景。
江苏学蠡信息科技有限 公司 2025-07-15
新形态可穿戴计算机及交互装置
先后承担多项可穿戴计算机相关的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总装预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系列产品系统,主要包括:1) 面向军事、工业、娱乐以及教育科研等不同应用领域的多款微型化、超低功耗、特殊形态的高性能可穿戴计算机样机,参见图1;2) 多款单/双目、超轻型、大视场、视透型微型头戴显示器,以及相关的数字化头盔、头戴影音播放系统、智能眼镜系统等,参见图2;3) 多款新形态可穿戴计算系统交互输入装置,包括结合惯性跟踪和无线传输的手持式单手键鼠;基于身体传感网络的用户动作捕获与交互输入系统;基于柔性和编织电路的臂式键盘等,参见图3。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形态可穿戴计算机及交互装置
先后承担多项可穿戴计算机相关的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总装预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系列产品系统,主要包括: 1) 面向军事、工业、娱乐以及教育科研等不同应用领域的多款微型化、超低功耗、特殊形态的高性能可穿戴计算机样机,参见图1; 2) 多款单/双目、超轻型、大视场、视透型微型头戴显示器,以及相关的数字化头盔、头戴影音播放系统、智能眼镜系统等,参见图2; 3) 多款新形态可穿戴计算系统交互输入装置,包括结合惯性跟踪和无线传输的手持式单手键鼠;基于身体传感网络的用户动作捕获与交互输入系统;基于柔性和编织电路的臂式键盘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
该项目获得 2010 年江苏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经费支持。 1、项目简介 三维交互展示系统在文博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文物的价值在于使更多的参观者了解其深厚内涵。三维交互展示系统能够很好的依托数字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参观者对文物的观赏空间拓展到博物馆以外的生活空间之中。其次,欣赏文物的同时,保护好文物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利用数字虚拟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就避免了文物真品长时间的暴露在展台内,即达到了欣赏文物的目的,又保护了文物本身。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更自主的欣赏与了解文物本身及内涵,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 2、创新要点 该系统创新要点涵盖三方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和永久保存; 文物的非接触式虚拟修复;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 3、效益分析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及开发。以文化遗产大遗址为例,我国已公布的六批 235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 500 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大遗址保护项目所需资金,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其中,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问投入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 20 亿元。 通过数字化展示文化遗产,采用光盘、网络等数字传播方式,可以为我们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广泛的可能。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文化遗产和教育、旅游等行业嫁接,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推广情况 现已推广单位:无锡博物院
江南大学 2021-04-13
交互式3D多媒体教学系统
交互式3D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针对历史教学需求,而研发的与历史课本相配套的3D互动教学系统,并设置了演示、交互、测试、标注等几大部分,为学生提供前沿、创新、有效的学习辅助资料,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学习氛围。系统采用了新型的集成触控技术以及独具创新的硬件和软件应用设计,将现有触控显示技术与软件资源进行完美结合,学生可以在人机交互中学习地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的兴趣,拓展历史学科知识面。
无锡羿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Interwrite Board IWB1077 交互式电子白板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名称: Interwrite Board IWB1077 交互式电子白板           产品简介: 序号 项目 技术参数 1 书写有效尺寸 对角线图像有效尺寸:77.5英寸(174cm×134cm); 2 显示比例 4:3显示比例 3 感应方式 电磁感应技术 4 分辨率 46,500×62,000 (输入:4000线/英寸,输出1000线/英寸) 5 感应速率 250英寸/秒 6 传输方式 RS-232方式、USB方式; 无线蓝牙传输方式可选。 7 书写笔 标配2支; 内置可充电电池书写笔2支,无需安放AAA电池。 8 充电底座 可固定白板一侧的书写笔充电底座1个,可同时给2支笔充电。 9 特定功能 拥有无线书写板和学生反馈系统接口,提供交互式课堂整体方案。 10 供电方式 有线传输工作方式:计算机USB直接供电; 无线传输工作方式:DC12V。 11 连接线 配备1条5米RS-232传输线、1条5米USB连接线 12 支持的操作系统 Windows 98/Me/2000/XP/Vista,Macintosh 10.X,Linux 13 软件功能 标准书写笔、荧光笔、多彩笔、画笔、画线工具笔、智能笔(三角形、正方形、圆自动生成); 自动图形集、图章,圆规、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放大缩小、照相机、卷幕、聚光灯等工具;支持调用音频、视频、Flash等文件; 版面自动保存并能生成PDF/HTML通用格式文件; 资源库并配备各学科教学资源; 无线书写板、学生反馈系统无缝调用; 板面可提供白板面及栅格版面,且颜色可调; 支持多用户定义个性化工具栏。 14 保修服务 保修期为两年  
创亿进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21-08-23
交互式光学电子白板TL-70系列
产品详细介绍
帝能(广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8 69 70
  • ...
  • 607 60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