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技术需求:基于云计算的制造企业联网监测系统
1.项目系统的web端、移动端的研发,完成系统实时数据采集模块、海量数据管理模块、业务应用模块、可视化展示模块及移动App模块的开发。2.实现设备记录数据百亿条规模的存储、分析,支持B/S模式,支持移动端系统。3.系统达到在 200 用户并发下平均响应时间不高于5秒的性能指标。
南昌市来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0-29
面向工业系统智能优化与决策的边缘计算平台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康琦教授团队面向复杂工业过程智能运维,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了高集成度与模块化的边缘计算平台。该技术采用云-边-端一体化的系统架构设计,结合迁移学习、演化计算等智能技术,构建了可持续学习的通用网络进化框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通过模型与算法的模块化管理与轻量化学习,可实现边缘侧模型定制与部署,全面感知系统动态,自适应环境与工况变化,实现无人值守的工业过程在线学习、智能控制与持续优化,显著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边缘计算平台架构 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面向钢铁冶炼、汽车制造、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多个省市的节能控制与运营优化相关智能化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平均节能达30%,经济效益明显。基于该平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曝气过程进行自适应软测量建模与学习优化控制,实现了多目标联合优化的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年平均节电超过27%。对大型制造企业的多车间冷源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在线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能效提升一倍,年平均节电36.9%。
同济大学 2021-04-11
大空间建筑热环境设计及其计算方法
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温度分层现象显著,掌握其特性对热环境设计以及空调负荷计算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大空间建筑室内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都是分别孤立求解。研究团队经过近20年的研究,利用并发展了日本求解空气温度的BLOCK模型和美国求解壁面温度的GEBHART模型,建立了BLOCK-GEBHART(B-G)模型,同步求解大空间垂直温度分布与垂直壁面温度,这一模型经盐水模型实验、气态缩尺模型实验、大空间热环境实验基地在有热源、有排风情况下进行了验证,B-G模型的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解析解为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与分层空调负荷计算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室内空气污染物寻源反计算
利用快速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室内实时气流流场数据;运用概率反计算法,获得污染源所在的位置参数。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探查,可用于公共建筑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流行病传播事件,特别是在建筑物火灾事故中,可根据烟气浓度数据,实时定位火源位置,指导消防疏散和灭火等。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移动云计算环境数据主动防止泄漏关键技术
针对传统的信息安全领域老三件(防火墙、VPN、IDS)已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环境、特别是移动云计算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的信息安全要求,在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移动云计算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数据安全保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之后,立足于“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创新理念,认为“当对用户数据和用户应用数据以密文形式进行存储、传输和访问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信息安全”。为此,项目组围绕这一理念系统地展开移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实现架构的研究,围绕密文的存储、传输和访问针对性地研发出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密文检索调度技术、基于可信计算的密文存储技术,以及面向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支撑平台研发。支撑平台通过在客户端与云端之间架构数据安全管理层,构筑防止数据泄漏的 3 层防御体系,通过利用所研发的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对所产生的敏感信息和重要文件实现可选透明加密和强制透明加密,从而实现从源头上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实现“事前‘预防’”;通过利用所研发的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密文的可信存储技术、密文的透明调度和访问技术以及外发文件的安全控制管理技术,避免越权访问事件和系统管理人员主动泄密事件的发生,实现“事中‘控制’”;通过综合利用审计追踪技术,对访问日志、用户操作进行监控跟踪,实现“事后‘追踪’”,最终实现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多级、立体化安全防御。这一技术架构能同时兼顾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密的技术要求。 创新要点: (1)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在传统强制透明加密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可选、动态透明加密; (2)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面向终端设备的物理特征,实现用户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多重双向认证; (3)密文检索技术; (4)面向云存储的可信程序操作文件备份技术; (5)通过研究创新、现有技术改进和综合应用多项信息安全技术构筑了一个“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踪”的多级、立体的数据主动防止泄漏安全防御体系。 效益分析: 该技术适用于信息隐私保护和防止信息泄密的多数应用场合;适用于对传统信息安全保护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产品的升级改造;适用于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在向云计算环境、移动互联网环境移植时,同样能保护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应用情况: 全部或局部地通过与数家高科技公司合作,改造、升级了若干件软件产品,为公司创造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天雁TY-82MS-3A函数计算器
欢迎来电洽谈: 15323758534 QQ:2793177994 韦先生
深圳市天雁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深圳智触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HS智触成立于2017年末,是一家专注智能触觉技术及其应用开发的国际化科技公司,在中国深圳以及加拿大温哥华设有双中心,拥有一支由多位中加资深技术及市场专家组成的跨国团队,具备全栈自主研发能力,并掌握软件、硬件和AI算法的全部知识产权。 目前,IHS核心技术已在手术培训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成功打造了世界领先的平台级内窥镜仿真培训机器人,旨在整体革命性提升手术培训的效率。 IHS坐拥日臻成熟的触觉模拟及虚实交互解决方案,特点是将触觉、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并将其模块化,为医疗手术、汽车工业、游戏娱乐等应用场景提供软硬件一体的方案及服务,从而形成完整的“智能触觉+”技术平台。
深圳智触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22-05-24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噢易云)成立于2013年,是专业的桌面云方案提供商,是国内桌面云技术第一梯队,致力于成为全球桌面服务领域的领头羊,为教育、政府、企业、医疗、金融等行业用户,提供云电脑办公、智慧教育、信创云等系列软硬件产品及全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历经二十年发展,积累了数百所高校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经验,在与高校各级管理部门探讨及万欣科技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企业高速发展成为以信息化软件平台为核心、智能终端为载体、互联网应用为基础、服务用户为根本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企业秉承“理念引领方向、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神,结合“创新、改善、超越”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万欣产品品质和客户服务水平,全心致力于研发贴合高校应用需求的全系列产品,领航高校智慧化实验室管理行业,为提升中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奋斗。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计算机控制)
产品详细介绍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计算机控制)产品概述: ZN/CPR780型系统的主要功能能是提供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练习和考核,遵循美国心脏协会2005指南,其系统核心模块由应用软件、全身人体模型组成,为社会心肺复苏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及学员普及培训与医学院校、医疗卫生系统培训使用的超新一代产品。方便管理层对学员信息的管理,提供了实用、有效、数据详实的教学培训工具。 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计算机控制)的描述: ZN/CPR780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计算机控制) 系统主要功能:(该款模拟人在培训时间内可利用现有的资源办公电脑进行软件安装即可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退出软件光盘即可用于其它日常办公用途。) ■ 生命特征模拟:瞳孔及颈动脉的变化。 ■ 气道开放。 ■ CPR心肺复苏:根据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设计,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全程中文语音提示。 标准的气道开放,实时操作曲线显示,对正确和错误的操作语言提示,统计数据打印成绩,可选择训练和考 核方式。 ■ 学员管理:操作统计报告记录及回放,练习及考核。 标准套配置: ■ 高级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 计算机(用户自配或选配) ■ CPR安装软件一套 ■ 复苏操作垫一条; ■ 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 ■ 可换肺囊装置四套; ■ 可换面皮二只; ■ 2005国际最新操作指南光盘1盘 ■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 1 本 ■ 使用说明书一本。 ■ 保修卡、合格证; 本产品图片和文字内容由上海知能医学模型制造中心提供并承担所有解释权,如果不经同意进行转载或非法宣传我司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海知能医学模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54 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